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对策_农业旅游论文

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对策_农业旅游论文

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观光农业论文,对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休闲观光农业是顺应城乡消费需求,利用田园景观和农业资源,提供观赏、采摘、垂钓、餐饮等体验性休闲活动,融农业经济功能、生态功能、文化功能、社会功能于一体的新兴朝阳产业。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有利于优化农业结构,拓展农业发展空间,促进农旅互动发展,加快农民增收致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休闲观光农业的类型特点

基地改建型。在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基地的基础上,兴建一批休闲、观光、娱乐设施,为游客提供观光、度假、休憩、游乐等服务项目,满足游客回归自然的田园生活需求。

生态旅游型。以主导产业为依托,以自然生态为载体,以休闲观光为特色,为游客提供观赏、采摘、游玩等内容,使人们领略到高效生态农业的魅力。

农(渔)家乐型。利用独特的自然环境、丰富的农业资源,发展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特点的休闲观光农业。

休闲度假型。依托乡村自然优美的田园风光、舒适怡人的清新空气、环保生态的绿色空间,兴建休闲、娱乐设施,让游客放松心情,尽心享受。

特色餐饮型。凭借优越的地理自然环境,独树一帜的特色农产品,以绿色、安全、新鲜、廉价见长,通过提供当地的蔬菜、家禽、水产品等,让游客品尝原汁原味的农家菜,体验淳厚的农家风情。

二、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对策

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发展休闲观光农业,要系统筹划,科学制订发展规划。由于各地环境不同,地理因素差异,产业特色有别,因此,在编制规划时,要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合理布局、和谐发展”和“合理开发、永续得用、保护耕地”的要求,注重区域定位、功能定位、形态定位,避免雷同、重复建设,克服盲目追求高档,贪大求洋,甚至“毁农造景”的现象。休闲观光农业规划要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农业发展规划、城市旅游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相衔接,确保规划的整体性、前瞻性和延续性。

注重特色,农旅结合。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必须坚持以农业为基础,农民为主体,农村为特色,把发展农业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放在首位。项目建设要突出农味,在农字上做文章,特别要注重设施栽培、生态养殖、种养加一体化等高效生态农业模式的功能拓展,力求贴近农家生活,满足游客求变、求异、求新、求特、求美的消费心理。要灵活运用“农中有旅,以旅强农,农旅结合,强农兴旅”,突出休闲性,增强参与性,体现娱乐生,使游客真正体验到地道的农家之乐。

加强管理,规范发展。要制订行业管理标准和服务管理办法,做到有标可查、有章可循,构建完善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要结合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对从业人员加强农艺知识、菜肴烹饪、食品卫生、安全生产、诚信意识、森林防火等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准。积极培育和组建休闲观光农业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中介服务组织,增强行业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能力。

优化环境,联动协作。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各部门的协调配合、支持关心。财政部门要安排专项资金,重点扶持特色明显、运行规范、前景广阔的休闲观光农业。同时,要鼓励引导工商资本、民营资本和外来资本投资开发休闲观光农业,建立“政府扶持、业主为主、社会参与”的投入机制。金融部门要优化信贷结构,简化审批手续,并给予贷款利率和时间上的优惠。农业部门要积极创新土地流转机制,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国土部门要鼓励通过废弃园地、林地、荒山等进行开发,盘活存量土地,对休闲观光农业管理配套设施用地要安排一定的建设指标。其他有关部门都要按照各自的职能,为休闲观光农业发展保驾护航。

加强领导,强化宣传。各级各部门要统一思想,创新思路,进一步加强对休闲观光农业的领导。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项目策划包装,打造精品亮点,实施品牌战略,推进休闲观光农业有序、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联系电话:0571-86757190

标签:;  ;  ;  ;  

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对策_农业旅游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