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技术在市政道桥施工中的应用分析论文_周晨

混凝土技术在市政道桥施工中的应用分析论文_周晨

安徽天庭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安徽合肥 230000

摘要: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市政道桥数量逐渐增加,因而促进了社会交通的全面发展。在市政道桥施工期间,较为重要的施工原料就是混凝土了,其直接关系到施工整体质量。因而,在市政道桥施工期间,有必要对混凝土技术展开详细研究,从而不断提升市政道桥施工质量。由此,文章就混凝土技术在市政道桥施工中的应用展开了详细分析,希望能对当前的市政道桥施工带来一定帮助。

关键词:混凝土技术 市政道桥施工 应用

前言:随着当前城市规模的逐渐扩大,为人们的出行带来了很大便利,在城市快速发展中,有必要进行市政道桥施工建设,从而不断提升到桥建设质量。市政道桥施工中,混凝土材料因其自身的稳定性与承载力,被广泛应用其中。但随着混凝土材料的大量应用,施工中也会存在一些问题,对道桥施工质量产生影响,因此有必要对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展开详细研究,以便及时解决施工各项问题,不断提升施工质量。

1混凝土技术在市政道桥施工中应用的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及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市政道桥施工不断增加,为了进一步提升市政道桥施工质量,推动市政道桥建设的全面发展,在实际施工期间,有必要提高混凝土施工技术。市政道桥施工中,混凝土作为主要的施工材料,其材料抗压性与承载力状况的好坏,对于施工整体质量有着重要影响。此外,混凝土材料因其自身的价格低、养护费用少、材料来源广等特点,在建筑施工中十分受欢迎。但是,受到温湿度及水分等因素的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也会受到一定影响。因此,在市政道桥施工期间,应合理化应用混凝土施工技术,从而在根本上保证施工整体质量,促进城市建设全面发展。

2 市政道桥中混凝土技术的应用问题

2.1 抗拉性较差

混凝土结构主要是由砂石、水泥、钢筋等制成的骨料,加水搅拌形成高硬度的人造材料。在混凝土结构成型期间,因砂石主要作为骨架支撑,能防止水泥收缩,与此同时,水泥还可以将骨料中的缝隙填充满。进而使得结构在硬化后具有较强的支撑力。但因为混凝土当中的砂石材料易脆,抗拉力较差,因而使得混凝土在一定拉力作用下容易出现开裂情况。

2.2 弹塑性差

混凝土材料具有较强的抗压性,若在其中添加一定的辅料,抗压性会明显提升,但是相应的材料的弹塑性会逐渐降低,在市政道桥中经常会出现受力不均的现象,进而导致不同结构间荷载力分布不均衡,长此以往,容易出现一定的裂缝,最终对混凝土的整体结构性能造成影响。

2.3 收缩易变

当混凝土结构由于外部或者内部因素而出现一定的结构变化时,混凝土会出现一定的收缩变形,若变形被抑制,结构内部就会产生一定的应力,若这一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性就容易出现混凝土裂缝。在实际施工期间,若养护工作没有做好,也容易出现混凝土裂缝。当裂缝出现后,很容易对混凝土的结构性能造成影响。

2.4 耐久性差

在外界温度变化较大的情况下,混凝土结构容易产生一定的裂缝,这就表明混凝土的抗冻性相对较差。若混凝土结构长时间处在酸碱环境里面,里面的钢筋就容易被腐蚀,进而导致混凝土的强度不断降低。所以说,外部环境会对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产生一定影响。

3 提升市政道桥中混凝土质量的主要措施

3.1 对混凝土原料进行合理筛选

在混凝土施工中,出现裂缝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混凝土原料配比与质量有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加大对混凝土原料的管理,合理选择质量好的水泥,与此同时结合施工具体情况合理控制骨料使用,并做好配合比调控,此外还要严格控制混凝土性能检测,可以通过在其中添加一些预埋件来提高混凝土的整体强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 对施工环境温度进行合理控制

产生温度裂缝的主要原因是在外界温度的突然变动中,混凝土结构发生变化而产生的。因此在浇筑混凝土期间一定要对混凝土入模温度进行严格控制,降低浇注温度。在气温干燥及温度较高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减少混凝土浇筑厚度,以便在混凝土结构中进行合理降温,防止混凝土裂缝的生成。防止温度裂缝产生的主要方法是降低混凝土结构温度与减少混凝土中的水分流失。

3.3 加强混凝土的施工保养

为了减少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在混凝土施工中还要做好后期养护工作,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若养护工作不到位,很容易产生温度梯度。因此一定要在混凝土浇筑以后做好养护工作,及时采取措施缩减混凝土当中的结构差,减少内部结构水分散失,合理控制收缩应力。此外分层浇筑期间,要避免出现混凝土面过冷的情况,控制新旧混凝土间产生的约束。另外在混凝土养护中还要做好表面清洁工作,便其他杂质对混凝土结构产生影响。

3.4 完善混凝土施工技术

混凝土技术有悠久的历史,且随着混凝土施工技术的产生,也为混凝土施工提供了新的参照,大目前在市政道桥施工中大多使用混凝土施工技术,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使得混凝土施工技术难以充分效果,进而会对混凝土结构的使用性能带来影响。市政道桥施工期间,技术人员需要先结合外界条件,选择恰当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同时在其中添加一定的掺合剂,以此不断提升混凝土结构性能。

4 混凝土技术在市政道桥施工中的应用

4.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1)结合工程建设实际要求,选择最佳的矿渣盐酸水泥;(2)粗骨料选择连续级配石子,含泥量控制在1%,在细骨料当中挑选粗骨料,控制泥沙含量在3%以内。并以此为基础,开始混凝土制造,避免水分过度流失,控制水泥需求量;(3)选择最佳的粉末灰与减水剂,调节混凝土坍落度与粘塑性,确保其符合相应的使用标准,有效节约水泥量,严格控制水热化;(4)控制配合比,提升不同搅拌站协作性。选择水泥期间,应控制水泥强度在适中范围,不宜过高,同时还要能和结构相结合。再者还要选择强度合适的水泥种类及钢筋混凝土。另外,严格控制泥沙质量,结合实际规范在其中添加适量的外加剂与掺合料。熟练掌握混凝土的补偿收缩技术,使用膨胀剂期间严格控制掺料。此外,在施工期间还要注意设计最佳的混凝土坍落度,对施工现场中的原料情况进行及时调整,便于施工养护工作的顺利开展。

4.2 混凝土浇筑

为了防止出现施工裂缝,在施工期间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对配置骨料级配进行合理优化。使用干硬性混凝土掺合料,添加塑化剂,减少水泥用量;搅拌混凝土期间可以在其中添加适量的水,对浇筑的混凝土进行及时降温;在热条浇筑混凝土期间,为了便于混凝土散热,应严格控制浇筑厚度,通常情况下厚度应在500mm范围内;二层浇筑要在一层浇筑初凝前完成;结合钢筋混凝土浇筑面积,在混凝土的上中下部分分别放置测温管,以便对混凝土内部温度进行及时测量,例如可以4天每2小时测一次,之后5~7天内4个小时测一次,8~15天每一天测一次,并做好相应的温度记录,严格控制混凝土内部温度在25℃内,及时观察,避免出现温度过高的情况。

结语:综上所述,市政道桥建设在城市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混凝土身为道桥施工的主要材料,在道桥施工中应用混凝技术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混凝土技术在市政道桥施工应用中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通过阐述混凝土技术在道桥施工中的合理化应用,为混凝土技术提升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相信随着混凝土技术的不断提升,市政道桥施工质量也会得到充分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熊巍.混凝土技术在市政道桥施工中的应用[J].智能城市,2018,4(07):144-145.

[2]罗晓明.混凝土技术在市政道桥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6(08):249-250.

[3]周世雷.浅谈混凝土技术在市政道桥施工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6(28):248-249.

作者简介:周晨(1981-),男,大专,工程师,从事土木工程工作。

论文作者:周晨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2

标签:;  ;  ;  ;  ;  ;  ;  ;  

混凝土技术在市政道桥施工中的应用分析论文_周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