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品苏轼的中秋月《水调歌头》论文_熊波

浅品苏轼的中秋月《水调歌头》论文_熊波

熊波 邻水县太和乡中心学校 638500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8)10-092-01

若论古今中秋词赋,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这首词作于丙辰中秋,苏轼41岁,时为密州太守。题说:兼怀子由,当时苏轼与其弟子由已经六七年不见了。这首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本来甚为明显,苏轼因政治处境的失意,以及和弟弟苏辙的别离,中秋对月,不无抑郁惆怅之感。但是他没有陷在消极悲观的情绪中,却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患,终于表现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的矛盾过程。词的上片主要抒发自己对政治的感慨。

开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两句,是从李白《把酒问月》诗:"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天杯一问之"两句蜕化而来。同时点明饮酒赏月。接下来说"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表面上好像是赞美月夜,也有对当今朝廷上情况不了解的含义。《诗经》中"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并非问今天是什么日子,而是赞美的语气:今天是多么好的日子啊!下面"我欲乘风归去。"三句表面上是说"我本来是神仙境界中来的,现在想随风回到天上神仙住的"琼楼玉宇"中去,但是又怕经受不住天上的寒冷。这几句也是指政治遭遇而言,想回到朝廷中去,但是又怕党争激烈,难以容身。末了"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两句是说,既然天上回不去,还不如在人间好。这里所谓"人间"即是做地方官而言,只要奋发有为,做地方官同样可以为国家出力。这样想通了,他仰望明月,不仅婆娑起舞,表现出积极的乐观的情绪。

词的上片叙述了他的身世之感和思想矛盾,下片抒发对兄弟的怀念之情。苏轼和苏辙手足之情甚笃。开头即"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三句。"转朱阁"谓月光普照华美的楼阁。"低綺户"谓月光低低地照进雕刻文纹彩的门窗里去。"照无眠"谓月光照着有离愁别恨的人,使其不得安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朱阁、綺户与上片"琼楼玉宇"对照,既写月光,也写月下的人。这样就自然过渡到个人思弟之情的另一个主题上去。"不应有恨"两句,是用反诘的语气、埋怨的口吻向月亮发问。"不应有恨"而恨在其中,正是"道是无情却有情"的意思。

下面"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三句,转为安慰的语气;既然月有圆缺,人有离合,自古皆然,那是没有什么可悲伤的了。惟愿兄弟俩彼此珍重,再远别情况中共赏中秋美好的月色。"婵娟",月色美好貌。此句从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句蜕变而来。理解到远别的人可以"千里共婵娟",也就能做到"不应有恨"了。以美好境界结束全诗与上片结尾"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一样,是积极乐观的。一方面是对兄弟不能团聚的安慰,同时也是对自己政治遭遇的安慰。

这首词的上下片都带有人生哲学的意味儿,如上片结语"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这与陶潜桃花源诗所说:"凡圣无异居,清浊共此世。心闲偶自见,念起忽已逝"几句略相同。就是说无论在什么地方,都有凡境、圣域、清境、浊境。当心里没有欲念的时候,就是在圣域清境里;欲念一起,清境、圣域便都不见了。在这首词里说,在人间也可以得到快乐,何必定要到天上去?在外面做地方官同样可以做一番事业,何必一定要回到朝廷里去呢?

下片的"此事古难全"含有这样的意思: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人生有欢聚,也必然有离别,这正与月亮有圆时,也总有缺时的一样,原是自然界的规律。

五代北宋士大夫的词集中,也有一些包含人生哲学意味的词,但到了苏轼才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这首词虽然饱含人生哲学,然而它是通过一个完美的文学意境来表现的。我们首先感觉到的是那中秋之夜美好的月色,体会到的是作者丰富的感情,而不是枯燥的说教。同时,词里虽有出世与入世的矛盾、情与理的矛盾,但最后还是以理遣情,

不脱离现实,没有悲观失望的消极思想,情绪是健康的。同时,这首词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所以它成为千百年来人们所赞美称颂的中秋名作。

论文作者:熊波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10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9/3

标签:;  ;  ;  ;  ;  ;  ;  ;  

浅品苏轼的中秋月《水调歌头》论文_熊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