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缘地理学学科构建探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地理学论文,地缘论文,探析论文,学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K901.4 文献标识码:A
关于地缘问题的研究,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就兴起对地缘政治理论的研究[1,2];在近代西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中,出现了以“陆心说”、“海权论”、“空权论”、“边缘地带说”等为代表的一系列地缘战略理论[3]。因此,对于地缘政治的研究已形成一批研究成果,成为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传统。上世纪90年代初,由美国学者首先提出地缘经济的理论[4,5],拓展了人文地理学对地缘问题的研究领域。时至今日,国内外学术界已形成以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为主要轴线的有关地缘战略、地缘关系及地缘格局等相关领域的研究[6~16]。在地理学界是从次区域合作,或是从国际经贸地理、边贸地理、边境口岸体系、区域市场、边境区位、外贸通道等方面研究国家间的经贸关系、国家关系、地缘经济关系及地缘地域系统等问题[17~21]。而以地缘思想为主,全面、系统地研究国家与地区间的诸种地缘关系问题还有待于完善,由此具有重大实践价值且具有综合、创新意义的地缘地理学应运而生。
1 学科建立的科学依据及现实性
1.1 科学依据
(1)目前,可对地缘地理学进行界定或定义,可清晰地确定该学科的研究对象、基本研究内容与方法及其体系框架。地缘地理学的一些相关分支学科领域基本上可以确认。其中,一些问题早已或目前正,在为人们所探讨和关注,因此有必要系统地对该学科的相关领域加以认识、整合,并使之形成科学体系;
(2)每一门学科都有其独特的研究对象与方法以区分其他学科;地缘地理学可作为一门新兴边缘学科探讨全球不同层面的地缘区、地缘区位、格局、地缘关系及其发展特征、趋势与规律;
(3)针对地理要素本身及其发展的研究应具有持续、系统的特性,地理要素本身变化极其缓慢,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于不同的地区,特别是政体与政体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这类“敏感地带”即地缘区,却必定发生改变,尤其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利用和改造环境的能力增强,在人为作用的影响下诸种地缘区的性质的转变也在不断地加剧。因此对其研究应具有持续性、不间断性以及系统性,这就要求新的学科——地缘地理学的诞生。
(4)既然存在区域地理学,就应存在探讨地缘区、地缘区位的地缘地理学。不同空间尺度的地缘区受制于特定地缘区位,同时地缘区又决定了不同属性地缘关系。
近年,笔者提出并探讨了地缘学问题[22,23],从理论上看,地缘地理学是地缘学与地理学的交叉学科。
(5)地缘地理学为地理界提出了一种新的学术思路,其体系和概念的创新对中国地理学界乃至整个地理学及相关学术界意义重大。中国在历史上是文化底蕴深厚的文明古国,时至今日,在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中国也无疑占有一席之地,但对于概念体系的创新性和概括性方面还是有一定的欠缺[24]。这里从学科发展建设的角度,提出地缘地理学等新的概念。
(6)地缘地理学将为中国和平崛起与和平发展,为中国制定地缘战略、加强地缘通道建设与构建地缘和谐、稳定及安全以及实现不同层面的地缘利益等提供新的理论支撑并做出该学科特有的贡献[25]。
(7)从理论上还可以认为,如同理学、工学、农学一样,应存在缘学这一术语,这样构成不同层面的缘学、地缘学、地缘地理学的学科门类。
1.2 现实性分析
1.2.1 现实性
有关地缘问题的各个学科研究方向需要系统整合以适应日益密切的国家、地区间联系。军事“是政治交往的继续,是政治交往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26]。”而地缘战略存在的最持久动力亦源于地缘经济利益。由此可见,影响地缘关系、地缘格局等的因素都是相互关联、相互依赖的。在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生态等相关领域都是休戚相关的,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单独考虑其任何方面无疑都是具有局限性的。
地缘地理学有其具体实际应用的领域,其中对于地缘关系、地缘格局的研究不仅对我国,而且对于其他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发展方向都具有指导性作用。地缘关系早已为地理学者所探讨,并且它比国际关系有更广泛的内涵[27]。中日国际关系与中美国际关系问题只有在1972年和1979年中日、中美分别建交后,才得到国际社会与中、美、日三国政府以及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而在此前,基于自然机理形成的中日、中美地缘关系却是早已存在的。从不同的空间尺度切入,不难发现变数最大的地区相对的都是所谓的“边缘区”即为某种程度的“地缘区”,而这些地区也往往是国与国间相互影响系数最大的地区。因此,对地缘区的深入研究为我国和谐发展,以及为我国积极参与同世界各国的地缘合作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及其相应的实践领域,开拓出新的研究方向。
目前,包括笔者在内的国内外学者在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地缘文化、地缘社会、地缘战略、地缘格局、地缘通道及地缘生态等领域的研究已分别取得一定的成就[2s-35]。从而使我们从顶层设计角度思考构建地缘地理学问题成为现实,即从地理学的角度切入,综合地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对地缘区进行研究。上述领域获得的成就无疑为地缘地理学这门新学科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客观基础。
近年来,作为热点问题,笔者在对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相关教学中,不同程度地讲授了地缘地理学问题,反映良好。2007年,笔者在“第三届东北亚经济合作论坛”上,作了《大图们江地缘体经济一体化与金融合作》的学术报告,全面探讨了地缘问题,并提出“全球金融正处在极为波动不安的情况下”,指出“金融风险日益显现”,“金融危机依然存在”[36]。以中国地缘经济关系而论,可分别从中国周边、近域、远域以及中国与欧盟、非洲、拉美,中国与葡语国家、南太平洋岛国、APEC等不同层面探讨其构建机理、影响因素、现状发展特征与调控机制等问题。
1.2.2 制约性
(1)建立一门新学科时间的长久性是不可避免的,同时需要国内、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共识,其发展也需要学术界的支持与宣传,因此具有艰巨性;
(2)地缘地理学的研究领域相对广泛,并且包含自然、社会诸多方面内容,其中涉及多学科交叉问题;
(3)对于地缘地理学学科体系的构建尚属初步设想,其具体细化及完善过程仍需进一步系统思考;
(4)地理学已由定性研究发展到定量研究,地缘地理学如何利用较为前沿的GIS技术对研究内容与领域进行定量分析这一方面还有待完善。
2 学科的界定
2.1 地缘的界定
“地缘”一词在我国最早出现在政治地理文献中,主要是从欧洲人在上世纪20年代创立的政治地理学中的地缘政治学流派翻译而成,因此形成“地缘”之说[1]。无论从中华文化、佛教文化的渊源看,还是从西方学术界所界定的内容看,翻译为“地缘”有道理、较准确且贴切[8]。
从历史上看,“缘”有因缘、缘起的含义,是佛教中的用语,指“以事物相互间的关系来说明它们生起和变化的现象”。
“地缘”的涵义概括起来可以作如下解释:①地理环境、地理要素及地理客体之间的关联;②指不同空间尺度、地理位置毗邻或具有相对空间关系的地域单元的关联;③两个或多个国家(或政区)行为体的接壤区;④表征以有领土关系或以地理条件及其派生的相关因素;⑤不同空间尺度经济体(世界政区)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总之,“地缘”既可从自然又可从人文两个角度理解。
2.2 地缘区位的界定
地缘区位可理解为考虑地缘因素及其相关空间关系的区位。以中国地缘区位为例,中国地缘区位独特,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西临太平洋,可谓是海陆兼备的大国。陆上同14个国家接壤,海上与6个国家隔海相望,广阔的海域以及漫长的陆地边界不仅为中国对外交往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时又使国家安全面临双重风险和挑战[37];中国周边有多个军事实力较强的国家,同时存在多个热点冲突地区,使其地缘关系复杂微妙;中国周边国家社会制度不同,发展阶段不同,使得中国在与不同国家进行政治外交,贸易往来时区别对待。
2.3 地缘区的界定
2.3.1 地缘区的含义
首先,地缘区可理解为相互毗邻或具有相对空间关系的地域单元。地缘区既可以是国家(国际集团),或是相当于世界政区的独立地域单元,又可以是相关经济实体或国际组织机构。
2.3.2 地缘区的构建机理
地缘区的构建机理相对可分为自然机理、人文机理与自然—人文机理。根据自然机理全球海陆分布态势可划分为陆—海—陆,海—陆—海,陆—海三种主要联系。构建人文机理地缘区是以人文精神作为贯穿始终的基本思想,充分考虑人文环境、人文景观的影响及发展前景,将地理空间上相连的地域,进行重新整合划分组建地缘区。自然—人文机理将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综合分析,也是地缘地理学在地缘区构建中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有别于其他研究地缘问题的学科的一大优势。例如,海岸带与海洋专属经济区就是典型的由自然—人文机理构建的地缘区。
2.3.3 地缘区的特性
地缘区的特性主要有:
(1)地缘区空间尺度(宏观、中观、微观)各异,其构成种类多样;
(2)集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军事和生态等属性为一体,具有复合性高、互补性与关联性强等特点;
(3)各地缘区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包容、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与影响;
(4)对其研究,既需要理论抽象,又需要经验的可证实性,有其实践价值。
2.3.4 地缘区的种类
地缘区的种类主要有全球地缘区、半球地缘区(如亚太地缘区)、大洲地缘区(如拉美、中东)、国家地缘区(如中、蒙、俄、哈,中国与周边国家地缘区等)、邻国毗邻地区(海域)地缘区(如大图们江地缘区)、世界政区地缘区及海洋专属经济区地缘区等。其中,中国内地与香港、澳门、台湾地缘区是在我国一国两制方针下形成的特殊的地缘区。
2.4 地缘地理学的界定
有关地缘地理学的界定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讨,现可初步作出以下四种界定:
(1)地缘地理学是一门主要研究地缘区域系统的构建机理、结构、功能、地缘格局特征及其相关不同属性的地缘关系的科学;
(2)地缘地理学是一门研究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战略及生态等相关领域的地缘区域系统的成因、特征及其相关地缘规律的科学;
(3)地缘地理学是用地理学思想整合地缘理论与实证研究的成果,而在地理学框架下构建的地缘学术平台,是在传统的地缘政治研究基础上,形成其他地缘领域或地缘关系的研究方向;
(4)地缘地理学是探讨地缘现象、过程、要素和客体的相关地理学规律问题;或以地理环境要素和地理条件为前提探讨相关地缘化和地缘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
3 学科的基本构架设计
3.1 研究对象
地缘地理学研究全球化背景下不同空间尺度地缘区及其构建的诸种地缘关系以及整个地缘区域系统,地缘环境渐变产生的影响[24],并揭示其地缘格局及其演变的地缘规律。
3.2 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主要涉及:①地缘区位的分异与特点;②地缘区的构建机理、分异规律以及按空间尺度、等级规模、属性等进行分类;⑧地缘化的主要领域及其现状特征;④诸种地缘关系的形成与演变;⑤地缘地理学相关理论;⑥实证研究;⑦学科方法论;⑧地缘环境结构;等等。
3.3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主要有:归纳法、演绎法;时空对比分析方法;地图与GIS方法;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等。
3.4 重点研究领域
重点研究领域主要包括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地缘产业)、地缘文化、地缘军事、地缘社会、地缘生态、地缘通道、地缘利益、地缘安全、地缘灾害、地缘城镇以及海洋地缘地理学。
3.5 基本理论
地缘地理学探讨与研究的基本理论包括地缘格局论、地缘利益论、地缘重心—轴心论和地缘和谐论。
3.6 学科框架体系(见图1)
图1 地缘地理学架构示意图
地缘地理学的架构由主体架构、领域架构、客体架构三大部分组成,这三部分互相关联、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其中,一定的构建机理通过特定地缘区位就构成了不同空间尺度的主体架构,同时主体架构的形成又通过地缘区位进一步抽象出构建机理并相应形成地缘领域架构和地缘课题架构,然后再加以验证与完善。
地缘地理学学科分支架构相对应的也是从主体架构和客体架构两个角度出发。基于主体架构思想形成地缘主体地理学一大类别,继而派生出全球地缘地理学、国别地缘地理学、政区地缘地理学。基于客体架构思想,又形成了要素地缘地理学及理论地缘地理学等。
3.7 学科属性与特性
(1)学科属性:地缘地理学是基于人文地理学研究下的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交叉的边缘学科,其研究领域涉及广泛,也是一门将自然与人文因素相互融合的综合性学科。
(2)学科特性:地缘地理学可以说是集基础性、应用性、战略性与前瞻性为一体,同时将地理学的空间思维与发展变化的思想应用于地缘区位的研究中,对国家政策方针的制定具有指导性意义。
3.8 主要相邻学科
主要相邻学科包括地理学中的世界经济地理学、世界政治地理学、区域地理学及地缘学等相关学科。
4 结语
地缘地理学这门学科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是一门崭新的学科,因此其涉及的领域在地缘问题的研究上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它反映出我国科学界在该领域研究方面的科学思想的创新与重要突破。当今,经济一体化、集团化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脚步日益加快,地缘一体化也势在必行,地缘地理学既为其提供了必要的科学理论支撑,又为其发展的态势作出了精准的预测指导。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但泱泱大国真正自主创建的学科、独创的体系和概念寥寥无几,这不仅与我国在国际上树立的大国形象不符,也反映出我国学术界薄弱的环节。地缘地理学的提出在学术思路、概念、体系上均具有创新性,这也正切合了我国鼓励推陈出新,不断发展的方针。我国是当今世界大国中地缘环境最复杂的国家之一[37],不仅要坚持改革开放发展本国,又打造与周边国家的既合作又竞争的和谐地缘环境。因此,基于地理思想研究地缘关系、地缘格局起到保障地缘安全、维护地缘利益作用的地缘地理学,无疑对我国在考虑与实施对于周边与全球地缘关系的政策与地缘战略以及今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新学科的建立一直以来都是备受争议的,其艰巨性不言而喻,新学科的发展与完善更是需要许许多多致力于学科发展的学者们给予关注。相信地缘地理学将会形成中国与世界的地理学学术界的新的研究方向,推动中国学术研究的步伐。历史上,地缘政治学是由瑞典人和德国人创立的,地缘经济学是由美国人创立的,那么希望地缘地理学可以由中国人提出、创立并不断推进其发展。
收稿日期:2009-05-05;修订日期:2009-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