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在现代建筑中的体现论文_徐佳莹

东方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在现代建筑中的体现论文_徐佳莹

湖北美术学院 湖北武汉 430205

一、“天人合一”思想的重归

(一)、背景及其意义

现代主义建筑运动奠定了100年来世界建筑发展的基本模式和总体格局。然而经过长期的沿用和各地的相互模仿、转抄,早已变得面目全非,甚至沦为千篇一律的教条。造型简洁、外表光洁的方盒子式的建筑在世界各地泛滥成灾。观念的枯燥与僵化、风格的单调与雷同,以及艺术性、文化性、传统性、人情味的缺乏,以及由此产生的单调、冷冰冰的生活环境和城市环境等等,使人们感觉越来越乏味。60年代以后现代建筑的千篇一律使环境失去了场所感。由此,各种非现代主义思潮纷纷纭纭,它们找回了现代主义所失落的情感和传统因素,体现了一种新的文化意识。

在这种背景下,运用先进的设计理念、现代的建筑材料,结合悠久的历史、文化等丰富的本土资源,强调建筑的情感性、精神性、文化性、地域性进行建筑设计,已经逐步成为当代建筑发展的大趋势。

(二)、东方美学中的“天人合一”思想

“天人合一”思想作为一种哲学理论,不仅体现在与宗教封建等级相关的造物活动中,也更多地体现在儒家的思想中。儒家提出了“天人合一”思想,对于人与的相通给予了特殊的解释,儒家体现了“天人合一”思想中最深层的本质内涵。孟子最早提出较明确的“天人合一”思想,并认为天是封建道德的原理,及至程朱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也是关于天人关系的条文。如此重道德和人性的哲学理念表面看似乎与造物关系不大,但它却深藏于造物思想之内。在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是对自然怀着崇敬的心态,认为自然界万物是地孕育而生的,正如《周易》中所讲“天地养万物”,人和自然也包括于万物之中,但真正意义上在于人与天之间形成“和谐统一”的观念也渐渐成为一种理想,一种梦想。现代人又重新认识“天人合一”思想,但是“天人合一”思想追求的人与自然和谐的境界与现代社会的现实的情况之间的矛盾,使人与自然不可能完全和谐。人类要对“天人合一”的观念进一步加深理解。

二、“天人合一思想”在现代建筑中的体现

(一)、与自然的共生

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可能会有各种各样不利的条件,比如土地面积过小,外形不规整等。安藤忠雄总能克服这些不利条件,从中营造出一种让人意想不到的空间。为了在小型住宅中实现风度的生活空间,引入了自然的光和空气。这种能产生自然变化的“小宇宙”,也让住宅这个“箱子”充满了各种可能性。

住吉的长屋是安藤忠雄较为早期的设计作品。住吉的长屋曾经是三个大杂院中间的一个,面积狭小,安藤忠雄把原来长屋的横梁全部拆除,改为了箱子型的混凝土建筑。即使很浪费空间他还是把中间的三分之一留作中庭。安藤忠雄认为即使再小的房子,也要在中间设置一一个庭院空间。“无论是多么小的物质空间,其小宇宙中都应该有其不可替代的自然景色。”

为什么向自然开放的庭院是必须的呢?在高度工业化的社会里,环境污染、环境破坏都成为常态,在城市中,已经不存在无垢的自然。追究其深层原因,这是禅宗思想对日本民族的影响体现。日本人在其内心深处还隐约存在着根深蒂固的与自然之间的一种特别关系:日本人从很久以前就把自己看做是自然的一个部分,有与自然统合在-起的强烈的思想倾向。或许安藤并没有有意识地在他的作品中体现日本的传统文化,但毫无疑问,日本传统文化特别是弥生文化(在建筑上最重要的表现是人与自然的直接结合)对他的影响却是显而易见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现代主义建筑功能至上的原则使得现代人为了居住的便利而舍弃了个性,失去了与自然的连接。在大家看来,建筑的空间动线必须是连续流畅的,但是这栋建筑完全是不连续的,这种不连续使得建筑和居住证与自然更加的亲近,同时也给了居住者更多选择,让居住者去思考什么才是适合自己的居住方式。

(二)、与社会的共生

东方文化在人与自然的交变中形成了天人统一的思想,东方文化在天人统一的思想中建立起了共生和谐的机制。“天人合一”的理念中,不仅仅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也体现着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日本著名建筑师黑川纪章的设计是共生思想最有力的体现,他设计的东京中银大楼实现了整体与部分的共生,虽然采用的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吗,但大楼就像用积木堆积出来的,具有强烈的新奇感。在主体支架的支撑下,144个单元组成了类似太空舱的舱体,每个舱体都可以移动拆卸,移动性的空间形成一个独立的循环体。黑川纪章认为建筑是一个流动的过程,而不是静止的,它是一个活的机体,这种建筑与人之间的互动,与人的情感互动无不体现着共生机制的意义。在人与社会的共生中,设计者要充分考虑的不仅仅是人的实际需要,更应该考虑的是人的精神需求。就如同设计师三宅一生所提出的“设计在于推动大众对更高精神的探索”。在生态文明时代背景下,设计师在设计中应该更多地考虑到人的情感需要,通过设计体现人的价值,从而实现设计的社会价值。

(三)、与自己精神的共生

钢铁,玻璃,混凝土这都是随处可遇见的最普通不过的材料。但是安藤忠雄在使用这些材料的时候却创造了一种在全世界各地都找不到的独特空间。在他的大部分作品中都使用的是最纯粹的清水混凝土没有任何的装饰。灰色的混凝土和简单的几何造型,冷峻到极致。

从住吉的长屋开始安藤忠雄就开始设计一种能在都市中感受到自然的住宅,但是选择了一种与自然最不相融的材料混凝土。他打断了人们习以为常的空间动线,引进了自然和光,开拓了更多的可能性。黑暗冷清的空间在光的引导下充满了无限的希望,当自然光线在墙上推移的时候可以感受到生命的流动,人与自然情景交融。在为日本时装设计师小筱弘子设计的住宅中,业主认为正是清一色的灰色空间,反而可以体会到各种各样的色彩。

混凝土是现代建筑的产物,但在安藤忠雄的手中就像木头在传统建筑中扮演的角色一样:单色,但却随着光影充满了微妙的变化:不素,却让人的感官更为敏感,丰富。

三、总结

在当代建筑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阴阳太极所表达的东方与西方之间设计文化发展有着辩证的关系,如何才能在范围有限的领域中,建立一种合理开放而有具体的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无论是对于东方还是西方都是极大的挑战。在现阶段经济高速发展、生态环境被大肆破坏的情况下,对于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西方经济文化理念则更多地要汲取东方文明的设计理念来滋养自己,在征服自然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更多地要考虑到人与自然共生的观念,使设计融人自然,融于东方“天人合一”的思想之中,使设计成为人与自然以及社会共生的方式。正如同禅宗主张的“人既在宇宙之中,宇宙也在人心中,人与自然并不仅仅是彼此参与的关系,更确切地说是两者浑然如一的整体。”正如弗兰姆普敦所期望的那样“占据一个暂时性的缝隙,也可以这么说,占据那些处于晚期现代世界消费主义终结出的、仍能以那些因未完成的而保留下来的项目的名义唤起的公共空间。”

参考文献:

[1]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16.

[2]王受之,WangShouzhi.现代建筑如何朝本土化方向探索?[J].南方建筑,2010(3):24-27.

[3]梁思成.中国建筑史[M].北京:三联书店,2011.

作者简介:

徐佳莹(1997-),女,汉族,浙江宁波,本科,湖北美术学院,专业:环境艺术设计

论文作者:徐佳莹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31

标签:;  ;  ;  ;  ;  ;  ;  ;  

东方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在现代建筑中的体现论文_徐佳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