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语言教学中提高学生记忆效果的实践_分子式论文

化学用语教学中提高学生记忆效果的实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用语论文,提高学生论文,记忆论文,效果论文,化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人们在生活中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练习过的动作,都可以保持在大脑里,在相应刺激的影响下,重现出来,这就是记忆。我们常常用“博闻强记”来形容一个人的聪明与才智。如果说,智力是一座工厂,那么,记忆力就是一个原料仓库。只有在记忆力这个仓库中信息丰富充足,智力这座工厂才能很好地进行加工。显然,智力活动是在记忆力的基础上进行的。记忆能力强的学生,能够比较迅速地、准确地、持久地掌握学过的知识和技能,也能较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和技能。因此,教师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既要进行知识的传授,更要注意对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记忆规律和记忆方法,养成科学记忆的习惯,提高记忆的效果。在初中阶段,化学用语主要包括元素符号、分子式、原子团符号、化合价、化学方程式、电离方程式等内容。初学者往往觉得它的内容多、找不到规律,“难记易忘”难以掌握。这不仅影响学生对化学用语的掌握,而且还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对以后的学习带来不良的影响。要改变这种状况,克服学生的畏惧心理,关键是要提高他们的记忆效果,使他们记得快、记得牢,享受到成功的甜蜜。如何提高记忆的效果呢?以下根据近几年的化学用语教学中的几点尝试,从心理学记忆规律的角度谈谈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的方法。

一、兴趣是增强记忆的促进剂

兴趣能导致神经兴奋,激起学习动机,创造最佳的记忆心理状态,易于记忆,并能牢固保持。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对记忆的兴趣呢?

首先,教师应根据记忆心理规律把一些枯燥无味、难于记忆的化学知识尽可能趣味化。在记忆常见元素的化合价时,就可利用歌诀:一价,氢、氯、钠、钾、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价磷。谈变价,也不难。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有下划线的为负价)。记忆1~20号元素的名称时,就可以断句为: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钾、钙。在教学中编选歌诀、利用谐音、形象比喻等方法,都能使记忆的内容趣味化,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使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记起来津津有味,引发学生记忆的兴趣。

其次,通过介绍化学用语在以后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明确记忆目的,激发学生记忆的兴趣。如:在介绍元素符号记忆的重要性时,可把“元素符号”比作英语学习中的字母;把“分子式”比作英语学习中的单词;把“化学方程式、电离方程式”比作英语学习中的句子,使学生明确记忆化学用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其大脑的有关细胞竭尽这样,不仅解决了化合物的分子式书写在教学中如何确定元素原子个数的问题,而且把分子式和元素符号、化合价的知识联系起来,使它们形成知识网;使分子式的记忆也转化为在理解基础上的意义识记,大大地提高记忆的效果。

其次,对根本没有意义的材料,应尽可能采取自我理解、联系、联想和再加工处理的办法找出其意义来,然后去巧记。如记忆化学元素:氢H、硫S,“氢”下面有“工”,H刚好是立起的全力地工作,从而提高记忆效果。

二、理解是记忆的基础

俗话说:“欲要记得,先要懂得。”理解是个体逐步认识事物的联系、关系直至认识其本质规律的一种思维活动。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识记是意义识记,不理解材料而死记硬背的识记叫机械识记。意义识记比机械识记所需要的时间短、保持得长久,记忆得准确。因此,理解是记忆的最佳方法。而学生对材料是否理解取决于两种因素:一是材料本身是否有意义;二是学生对材料的意义的认识。

首先,对于有意义的材料,特别是难于理解的有意义的材料,教师要尽可能地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规律。如在讲授化合物分子式的书写时,就可充分应用教材中学生已学的元素、元素符号、化合价的知识,分两步进行:第一,写出化合物的名称与学生一起判断组成化合物的各种元素(或原子团);第二,根据元素(或原子团)的符号和化合价,按正价在左、负价在右,分子式中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的规律,写出化合物的分子式,如下表:

“工”;s是弯曲的河流的样子,我们就想到“硫”。再次,争论是使双方互相促进,加深理解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设计问题、情境,引发学生争论,在争论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材料的理解,使材料在头脑里留下深刻的印象,记忆的效果自然提高了。

三、利用多种形式的练习,强化记忆

心理学研究表明,把眼、耳、口和手等几个感觉器官都动员起来,集中记忆一个目标,往往会在脑子里留下比较牢固的记忆。边读、边写,手、脑并用,比单独用脑,记忆效果好;而视、听、读、写并重,效果更好。因此,在化学用语教学中可通过将元素符号、数字做成卡片,请同学拼凑常见物质的分子式;已知分子式读物质的化学名称;已知元素(或原子团)的符号、化合价写出分子式;已知化学名称写出物质的分子式;举办分子式记忆的擂台赛;举办化学用语知识竞赛。在做课堂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时,请学生把实物、物质名称、分子式三对照;带学生到实验室,根据物质名称找实物;再根据物质名称写出分子式等适合初中生心理特点的活动,加强学生活动的独立性、主动性,改变他们在接受知识中消极被动的承受状态,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知器官,强化分子式的记忆,以期达到最佳的记忆效果。

四、让学生充满信心地进行记忆

凡是记忆力强的人,都对自己的记忆力充满信心。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记忆材料时,如果具有一定能记住的自信心,则会在大脑皮层上形成一个很强的兴奋中心,使其他部位都处于抑制状态,这样势必会加深对识记材料的印象。相反,担心自己记不住的思想顾虑往往分散自己的精力,使大脑的神经细胞处于抑制状态,需要记忆的材料在头脑中只能留下模模糊糊的印象。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对记忆的信心,具体做法如下:首先,向学生介绍大脑的相关知识。根据科学家的研究,每人平均拥有140亿个脑细胞,即使是记忆超群、贡献杰出的科学家也发挥不了大脑记忆潜能的十分之一。如果让大脑的记忆功能发挥尽至,目前世界上任何一台最先进的计算机都是无法相比的,使学生明白只要认真记忆、方法得当就一定能记住识记的内容。其次,是分散记忆、分步记忆。如识记元素符号时,把三十多种元素符号分六次记忆,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经历,让学生在记忆中增强信心。再次,教会学生科学用脑,掌握人脑的工作规律,合理利用时间,防止过度疲劳。根据心理学原理,早晚记忆分别只受“倒摄抑制”和“前摄抑制”的单项干扰,因而记忆效果较好。如能充分利用早上刚起床、晚上睡觉前的时间进行记忆,不仅能大大地提高记忆的效果,而且还能使学生越记越有信心。

五、遗忘是记忆的天敌,而复习是同遗忘作斗争的有力手段

遗忘是遵循一条先快后慢,先多后少的规律进行的。也就是说,人脑对熟记的东西很快就开始遗忘,而且一开始时遗忘得快而多,几乎是直线下降,但经过一段时间间隔之后,遗忘的发展越来越慢,遗忘的东西也就越少了。教师要想使学生记住化学用语,首先,要根据遗忘规律不断地、及时地组织复习。如把分子式的复习与以后的化学方程式、氢气、碳、一氧化碳、酸、碱、盐等物质的性质的学习有机的结合起来,加强它们之间的联系,以期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使化学用语的学习贯穿整个初中阶段化学学习的始终。其次,要不断运用化学用语去解决实际问题,精心设计练习,在实际运用知识的过程中,使学过的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不断再现,强化学生的记忆。这样,化学用语在学生头脑中就能深深扎根,知识遗忘率就会降到最低。

综上所述,记忆和其他一切心理活动一样是有一定规律的。在教学中,教师只要自觉地遵循记忆规律,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激发学生的记忆兴趣,增强学生记忆的自信心,教会学生科学记忆的方法,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记忆的效果,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标签:;  ;  

化学语言教学中提高学生记忆效果的实践_分子式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