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法律风险防范论文_王轶

中小企业法律风险防范论文_王轶

天津唯辩律师事务所 天津 300000

摘要:中小企业的法律风险是指企业在设立、经营、管理等活动中,因未遵守法律规则、疏于法律审查、逃避法律监管、未尽法定义务或未用法定权利,而使企业遭受不利法律后果或商业损失的可能性。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中小企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所要面临的法律风险是比较多样的。当前中小企业的法律风险防范工作并没有做到位,缺乏科学的法律风险防范机制,法律风险的防范意识不足,防范能力有限等,都使得中小企业在快速发展中面临着诸多的法律风险,难以保障中小企业的快速稳定发展。

关键词:中小企业;法律风险;防范

一、企业法律风险的概念与表现

1.企业法律风险的概念

2004年《国有企业法律顾问管理办法》中首次提到法律风险概念。现今,法律风险越来越多的成为企业界关注的焦点。企业法律风险,是指企业预期与未来实际结果发生差异而导致企业必须承担法律责任,并因此给企业造成损失的可能性。风险和利益,是企业家关注的两个基础性问题,企业家时刻不能忘记风险和利益的并存关系,才能够保证企业价值获得持续保持和增长。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市场经济离不开法律制度的调整。企业从设立到运行、从决策到管理都是在法律框架下进行的。如果企业对于法律风险估计不足或处理不当,不仅会给企业带来经济上的损失,甚至会造成严重的法律后果。随着企业经济活动的日益复杂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法律风险己经成为企业最为常见、爆发率最高的风性之一,它给企业所带来的损害,往往是企业难以承受的,法律风性因而成为中国企业走向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市场竞争在给企业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日益增多的风险,法律风险也越来越大。因此,建立健全企业法律风险防控体系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最基本要求,也是企业发展壮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对推动企业依法决策、依法经营和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2.企业法律风险的表现

(1)在设立企业的过程中,企业的发起人是否对拟设立的企业进行充分的法律设计,是否对企业设立过程有了充分的认识和计划,这些直接关系到拟设企业能否具有合法、规范、良好的设立过程。

(2)合同法律风险是企业法律风险的重点。因为市场经济也是契约经济,合作双方中任意一方无论主观或客观因素最终导致合同发生变化,且这种变化使一方当事人利益受到威胁时,风险己然降临。合同作为一种实现合同当事人利益的手段或者工具,具有动态性。在实现最终的静态归属过程中,可能有各种因素影响最终归属关系。当合同利益的取得或者实现出现障碍,一种根源于合同利益的损失风险就展现出来。

(3)企业并购法律风险。企业兼并涉及企业法、竟争法、税收法、知识产权法等法律法规,且操作复杂,对社会影响较大,隐蔽性的法律风险较高。

(4)知识产权法律风险。多数企业没有意识到或没有关注知识产权的深入保护,从法律风险的解决成本看,避免他人制造侵权产品比事后索赔更为经济、有效。

二、中小企业法律风险是如何产生的

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相比,经济实力薄弱,内部管理不健全,管理者素质相对较低,面临的风险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1.企业自身法律意识淡薄是企业法律风险产生的内部因素。中小企业一些从业人员尤其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不懂法或法律意识淡薄,在经济活动中违反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导致企业产生法律风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有的企业不注意法律维权,比如由于企业的商标保护意识比较淡薄,没有及时注册自己的商标而被对手抢注,使自己遭受不该有的利益损失。

2.中小企业一般制度都在完善过程中,企业自身制度缺陷是导致企业法律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某些企业由于缺乏严格的法律审核程序或者法律审核把关不严,加之法律监督缺失,致使企业存在有法律漏洞的、不合理的、甚至是不合法的制度,企业在极大的法律风险中运营,危机重重。

3.法律环境不完善是企业法律风险产生的外部因素。一般可分为立法不完善、执法不公正和市场主体缺乏诚信三个方面。因法律法规的不断出台和修订,使企业原来合法或不违法的经济活动,有可能违反了新的法律法规,给企业带来法律风险。同时有些地方政府行政权力膨胀导致的地方行政规范性文件泛滥、滥用自由裁量权,导致执法标准不一、执法不公平,也是企业法律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4.在设立过程中,企业发起人是否对拟设立的企业进行充分的法律设计,是否对企业设立过程有充分的认识和计划,是否完全履行了义务,以及发起人是否具有相应的法律资格,这些都直接影响企业法律风险的产生。

三、中小企业法律风险管理要诀

上面提到诸多的法律风险,仅是理论上的,具有或然性,不是实际的法律风险。由于法律的相对稳定性和确定性,法律风险是可以管理的。

1.事前预防。事前预防是法律风险管理的首要、最有效的原则。事前预防需要企业家具有法律风险意识,把法律风险评估和预防放入经营决策和企业经营的全过程之中。做好事前预防工作需要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完善企业经营决策制度、法律风险管理制度、劳动管理制度和信息收集等制度;二是确立科学合理的企业工作执行程序;三是全方位建立企业活动的监督机制;四是健全企业危机应对方案。通过周密精细的预防措施,把企业法律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或最大限度地压缩法律风险存在的空间。

2.事中控制。当企业法律风险已经显现,正在扩大变化中,决策者需要有果断有力的控制措施。根据不同的风险状态,事中控制主要的措施有:一是风险可以化解时,应及时调整决策,改变经营行为;二是风险难以避免时,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或利用法律手段,进行必要的财产保全,抑制损失继续扩大。

3.事后救济。当法律风险已经形成,诉争业已开始,企业和决策者将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事后救济主要有和解与诉讼两种方式。通过和解方式解决诉争是较优的选择,能够避免双方恶斗而失去再次合作的机会,也给决策者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解决企业运行中的其他问题。诉讼是不得已的最后救济手段。中小企业破解法律风险还应建立法律顾问制度。企业法律顾问制度是使法律风险管理的重点从事后处理法律纠纷向事前防范转移的有效制度,它通过建立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为企业的良性运转和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法律基础。建立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提高公司人员法律素质和风险意识。二是建立和完善法律事务工作机制。三是建立和完善企业制度规范,有效防范企业法律风险。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也要及时发现和掌握可能存在的工商、税务、安全以及各类监管等执法风险;同时,工商年检、各类资质办理、分公司或子公司注册注销等事务中,可以聘请法律顾问进行必要的指导与协调。

结束语

中小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中的主要成分,推动广大中小企业的良性健康快速发展,需要优化中小企业的内部组织体系,优化中小企业的法律风险防范工作。针对中小企业法律风险防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关键性的举措,切实削弱中小企业在发展中潜藏的法律风险。提升中小企业的法律风险防范能力,运用科学的法律风险防范举措,深入开展科学的法律服务工作,全面提升法律风险的防范水平。

参考文献

[1]杨悦.关于中小企业法律风险防范工作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法律适用,2018(4).

[2]韩啸.中小企业的合同法律风险分析与防范[J].大观,2017(11).

论文作者:王轶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5

标签:;  ;  ;  ;  ;  ;  ;  ;  

中小企业法律风险防范论文_王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