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巧珍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 310003)
【摘要】 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是新生儿期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遗传性疾病。本病呈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其临床特征是皮肤受压或摩擦后即可引起大疱[1]。皮损易发生在受外力影响的部位。该病多发生在关节伸侧,手指、足趾、踝部、腕部、耳朵等易受外力碰撞摩擦处,皮损散后可不留瘢痕而痊愈,或有栗粒疹形成,或产生不能痊愈的肉芽组织。由于本病缺乏满意的临床治疗方法,极大地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严重者可导致患儿死亡。因此在临床上加强护理、预防感染是减少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患儿死亡的关键[2]。我科于2015年4月收治1例大疱表皮松解症,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关键词】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新生儿;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0-0280-02
1.病例介绍
患儿,女,1小时13分,因出生后发现皮肤破损收住入院。患儿系G1P1孕40+3周单胎因“胎膜早破48小时”剖宫产,出生后即发现患儿四肢散在大片暗红色色斑,以左下肢及右肘处、双手掌明显,部分表面可见起皱破损表皮,120送至我院,急诊外科看暂无特殊处理,为进一步诊治,急诊拟“新生儿剥脱性皮炎?”收住入院。入科查体:左侧眼角周围小片,胸部小片及四肢散在大片暗红色红斑,以左下肢及右肘处、双手掌明显,部分表面可见起皱破损表皮,舌体及舌尖可见散在红斑。住院期间患儿全身皮肤反复新增较多水泡,可见新鲜蜕皮、渗出。入科后告病危、特级护理及新生儿监护,禁食补液,Q8H监测血糖,记录24小时尿量,至暖箱暴露,凯福隆、青霉素抗感染,予苯扎氯铵、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外用,避免创面受压,定期予水泡排液,清创换药。5天后停禁食开奶,吃奶好,奶量逐渐增加。1月后出院,出院时患儿无明显新发疱疹,破损皮肤明显好转,部分结痂。
2.护理
2.1 皮肤护理
2.1.1严密观察患儿皮损变化及大疱的发展,出现新的大疱及时处理,每班记求并交接班。对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皮损给予不同处理。一般情况下,对直径>l cm的张力性水疱,在严格毒下用无菌注射器2 ml抽吸水疱,抽吸时从水泡的最F边缘进针,破溃后用聚维酮碘消毒,保持局部干燥,水疱液送检做细菌培养;<1cm的水疱让其自行吸收。疱皮保持原位。局部保持清洁干燥,禁止人为地将其撕破,避免造成感染。
2.1.2保护创面,减少摩擦 疱疹多见于手指、足趾、踝部、腕部、耳朵等易受压摩擦部位,根据皮损程度及面积大小、肢体循环情况采用灵活翻身法,翻身时将患儿抱起,避免拖、拉、推等动作,防止损坏皮肤。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患儿因疼痛而表现烦躁,肢体摩擦增多,导致干痂脱落或加剧皮损,影响愈合,必要时给予镇静剂以减少患儿哭闹,鲁米钠每次 5~l0mg/ kg 静脉维持或l0%水合氯醛l ml/ kg 口服或保留灌肠。
2.1.3创面清洁护理 每日沐浴时可将患儿置于38~40℃温水中(加高锰酸钾溶液,浓度为1:7500),每天浸泡l~2次,每次5 min。对有腐烂的痂皮要彻底清除,水疱破溃后局部用生理盐水冲洗,用苯扎氯铵消毒。若创面面积较大,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外用后用纱布包扎,定期更换敷料,待创面结痂后可暴露。
2.2妥善安置患儿,预防交叉感染
由于患儿皮损面积广泛,应用激素后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感染,需采取严格的保护性隔离措施[3]。将患儿安置于病房的暖箱内,箱温保持在32℃左右,相对湿度保持在55%~65%。暖箱每天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每周更换;有可见污染时随时更换,进行终末消毒。体温计、血压计、听诊器固定专用,并每日使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2次。测量血压时,如局部皮肤破损在袖带下垫微湿的生理盐水纱布以保护创面。患儿所用被服、尿布、奶巾均经灭菌处理,每天换药后或污染后及时更换。室内每日用动态空气杀菌机消毒2次,每次2 h;定时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室内所有物品和地面采用含氯消毒液湿式清洁、打扫。严格限制探视人员,医务人员进人监护病房前更换隔离衣、换鞋,戴口罩帽子,接触创面时戴无菌手套。治疗、护理患儿前均需认真洗手,彻底冲洗是预防医源性感染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4],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专人护理。
2.3 口腔护理
口腔黏膜溃疡导致的疼痛及食管黏膜剥脱均可影响患儿进食,甚至导致拒食。喂奶时用软奶嘴,配置温凉的奶液,以减少对口腔黏膜的刺激[5];当患儿吸吮困难或反应差时给予鼻饲泵奶或用滴管滴奶喂哺,严重者给予全胃肠外营养;当患儿过于烦躁,可予水合氯醛口服,使患儿镇静。进食前后保持患儿口腔清洁,每天早晚用5%碳酸氢钠进行口腔护理。
2.4 营养支持护理
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主要特点是皮肤水疱及皮肤破损,大范围的皮肤渗出破损,导致体液、组织液大量丢失,及时补充适量的晶体液体和胶体液至关重要,如血浆和白蛋白的使用,促进皮肤愈合,使用丙种球蛋白提高抵抗力。
2.5 病情观察
由于患者全身大面积的水疱、糜烂、渗液,导致体液大量丢失,易发生水、电解质紊乱和循环衰竭。每2 h观察患儿生命体征1次,并根据患儿体温调节箱温;每日观察皮损分泌物的气味、量以及颜色的变化,判断是否有感染;观察是否有新的皮损出现、糜烂面的渗出及大小的变化,及时报告医生以便判断病情是否得到控制;严密观察患儿的神志及精神状态、有无消化道出血症状;准确记录出入量,做好交接班;观察患儿进食、排便情况,隔日测量体重1次,以了解营养及发育情况。
2.6 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
首先向家长详细、具体地介绍该病的相关知识,使其对疾病有一定的了解,摒弃错误的认知,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患儿处于恢复期时,让家长参与护理,为患儿出院后的家庭护理打好基础。包括指导家长保持患儿皮肤清洁,衣服宽松、不宜过紧,尿布应选用柔软吸水的伞棉布制作,尿布、衣被应在阳光下暴晒,奶瓶、奶嘴可煮沸消毒,护理患儿前后应洗手;沐浴时避免用过热的水和肥皂擦洗,避免用力摩擦皮肤;掌握保暖、湿敷、涂药等技巧,以及出现大疱后的处理。若面积过大则及时来院就诊。教会家长正确的喂养方法,以保证入量,促进患儿的生长发育,提高机体免疫力。建立家长与医院的联系,随时解答家长在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小结:经过精心的治疗与护理,患儿自入院后第30天好转出院。患儿住院期间未出现继发感染、压疮、窒息等并发症。出院时所有创面痂皮均已脱落,新生皮肤完好,未再出现新生水疱。
【参考文献】
[1]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3版.北京:
人民卫牛出版社,2002:956.
[2]石伟,黄勇,陈昌辉.新生儿先天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综合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2,10(35):93.
[3]吴秀梅,刘新梅,岳东春.一例奋乃静剥脱性皮炎精神病患者的护理[J].南方护理学报,2005,12(6):91.
[4]唐月璐.4例恶性肿瘤合并HIV感染患者化疗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8,23(13):70-71.
[5]徐玉梅.一例新生儿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护理[J].临床护理杂志,2006,5(5):49.
论文作者:徐巧珍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3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5
标签:患儿论文; 表皮论文; 创面论文; 水疱论文; 皮肤论文; 新生儿论文; 摩擦论文; 《医药前沿》2015年第30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