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体育若干基本理论问题探讨:当代中国体育发展的社会条件_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论文

当代中国体育若干基本理论问题探讨:当代中国体育发展的社会条件_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论文

当代中国体育若干基本理论问题探讨之三——当代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社会条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之三论文,事业发展论文,基本理论论文,当代中国论文,中国体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从实际出发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条件。这是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总结出的一条最宝贵经验。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基于对中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刻认识,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党的十五大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纲领。初级阶段理论的最大贡献就是要求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建设与发展时,都必须从中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都必须实事求是。这是我们党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清醒和成熟的重要标志。

发展中国的体育事业也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才可能做好体育工作。当前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正在进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阶段。也就是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社会现实是当代中国体育改革和发展所处的基础社会条件。我们正在或将要进行的体育改革和发展的一切方针、政策和措施,都必须从中国现实社会的基础条件出发,才可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和较高的效益。

一、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出发,发展体育事业

要办好中国的事情,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邓小平同志指出:“在中国,真要建设社会主义,那就只能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而不能从主观愿望出发,不能从这样那样的外国模式出发,不能从对马克思主义著作中个别论断的教条式理解和附加到马克思主义名下的某些错误论点出发。”因此,我们必须牢牢地把握住中国现在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基本的国情,必须积极投入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社会实践中去,从这个最基本的实际出发来研究、设计和制定我国体育事业发展蓝图,来规划体育改革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措施。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把我国体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不断地向前推进。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理论。这个理论的核心就是对这个历史阶段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主要任务做出科学判断,从而为我们从实际出发制定各项政策和采取各项措施指明了方向。“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贯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我国当代体育事业发展与改革也同样面临着如何解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与体育事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之间的矛盾。要逐步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大力发展体育事业,逐步满足在建设小康社会中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是今后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中我国体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任务。在现实的体育工作中任何偏离这个中心任务的做法,都会有损于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要求我们正确估计现阶段中国体育的实际情况和发展水平,并从这个实际出发来发展我国的各项体育事业。从总体来看,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还处在一个相对较低水平的历史阶段。主要表现在:体育场馆和体育场地器材等基础设施数量不足,现代化水平不高;体育从业人数不多,素质较低;国家和社会对体育的投入不多;人们的体育意识不强;我国的体育体制不完善,有关体育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不完善;不同体育项目之间,冬季体育项目与夏季体育项目之间,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学校体育等各类体育之间,城市与农村、东部与西部之间的体育事业发展不平衡。对此,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估计。我们的体育改革与发展的任何措施,都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才能获得较快的速度和较好的效果。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必须看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十五大报告也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进程,至少需要一百年的时间。”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和社会各个方面以及不同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我们在体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克服急躁情绪,踏踏实实的,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工作,设计和采取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相符合的各项体育改革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促进我国体育事业全面健康的发展。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意味着我国社会发展水平较低,经济不发达,国家不太富有,人民不太富裕。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进行体育改革和发展体育事业,不仅要求我们要大力提倡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勤俭办体育事业,千方百计降低体育事业发展成本,努力提高发展体育事业的效益与效率。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还要充分运用市场经济的法则,在体育工作中根据需要安排体育工作的内容,合理配置体育资源,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充分贯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必要的物质利益原则,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体育工作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走出一条艰苦奋斗、勤俭办体育,高效发展体育事业的路子来。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体育的基本特征

每一个社会或者不同社会发展历史阶段中的体育,总是与它所处的那个时代的经济、政治、科学技术、教育和文化等社会基本状况紧密联系,并反映出时代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体育的基本特征也必然要表现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般特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不断发展与变化的过程,在这个历史阶段中,体育总的动态特征为:

——体育运动总体水平较低,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物质逐步丰富,人们的体育意识不断增强,逐步达到体育运动水平较高的历史阶段。

——群众体育由于公民个人体育消费水平普遍较低,呈福利型体育消费为主逐步转向个人投资健康、娱乐的消费型体育消费为主,自觉参与和关注体育运动的人数不断增多,体育成为个人生活方式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的历史阶段。

——竞技体育的总体水平由少部分运动项目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逐步发展成为竞技体育的综合实力比较全面的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国际竞技体育的激烈竞争中具有较强竞争实力的历史阶段。

——我国沿海与内地、城市与农村体育、夏季项目与冬季项目、奥运项目与非奥运项目等发展不平衡,经过努力,逐步发展为相对平衡的历史阶段。

——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以及其他各类体育发展不太协调,通过有先有后,有重点,有节奏地协调发展,逐步实现各类体育协调发展和全面发展的历史阶段。

——通过不断的深化体育改革和探索,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体育体制的历史阶段。

——以经验型和行政型为主要特征的粗放型体育发展模式逐步转向为以科学技术型和社会型为主要特征的集约型为主的体育发展模式的历史阶段。

——以依靠行政手段为主管理体育事业为主转向依靠法律、法规、经济等手段管理体育事业为主的历史阶段……

总之,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体育事业呈逐步实现社会化、现代化、科学化、产业化和法制化的历史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因此,在这个历史阶段的体育特征也会表现出不断发展、变化和进步的基本特征。但总的发展趋势与特征将表现出:我国体育事业的总体发展水平从不发达到比较发达,体育体制从不成熟到比较成熟,体育的法律法规体系从不完善到相对完善,广大人民群众的各种体育需求得到不断满足的历史阶段。

三、体育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问题是世界上任何一个负责任的国家及其政府都必须要关心和高度重视的问题,因为它关系到国家的强盛和民族的繁荣,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前途。同时,它还能有效地提高人们的生存和生活质量。随着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无疑是我们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因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全面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体育在实现这个目标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社会历史责任。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要使人民群众的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这不仅是对体育工作提出的要求,也是体育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力量的历史机遇和历史使命。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当代中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过程中的一个新阶段,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历史过程。中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概念和奋斗目标有其深刻含义,“它表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所探索的现代化道路,从形式到内容都具有中国特色。”发展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适应的中国体育事业,也要从中国现阶段的社会实际出发,采取中国式的发展道路,实现体育工作为小康社会服务的目标。

在实现小康社会建设目标过程中发展体育事业,至少有两个最基本的含义:一是中国的体育事业在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要从中国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社会基本条件出发,其发展水平、速度、规模以及体育体制和运行机制等要与“小康社会”这个最基本的社会条件相适应。二是体育事业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体育事业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力量,主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服务,为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服务,为丰富社会的文化生活服务。

标签:;  ;  ;  ;  ;  ;  

当代中国体育若干基本理论问题探讨:当代中国体育发展的社会条件_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