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内生脱贫重要论述探析论文

习近平关于内生脱贫重要论述探析论文

习近平关于内生脱贫重要论述探析

龚 晨

提 要: 习近平关于内生脱贫的重要论述,不仅是习近平关于脱贫攻坚重要论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共产党人脱贫攻坚理论成果的重要部分。它创新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反贫困思想,是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坚持贫困群众主体地位,激发贫困群众贫困地区内在动力的根本遵循、理论遵循和实践遵循,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实践价值和政策价值。创新践行习近平关于内生脱贫重要论述的制度机制,需要创新宣传教育引导力、主体自我发展力、帮扶政策执行力、基层组织引领力“四力一体”提升机制,切实提高狠抓脱贫攻坚政策落实行动上的科学性、实践上的有效性。

关键词: 习近平 内生脱贫 脱贫攻坚战 中国共产党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全会、全国“两会”、中央经济工作会、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新年贺词、全国各地考察等多种场合反复从“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的维度对如何打赢脱贫攻坚战进行了科学解答,对如何内生脱贫提出了深知灼见。习近平同志指出,要“激发内生动力,调动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积极性”① 《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50页。 ,“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把扶贫和扶志、扶智结合起来,把救急纾困和内生脱贫结合起来”② 《 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142、141页。 。在习近平同志看来,群众参与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础,实现可持续稳固脱贫,应当使脱贫具有可持续的内生动力,加大内生动力培育力度,防止忽视贫困群众主体作用,要多给贫困群众培育可持续致富的动力,“着力培育贫困群众自力更生的意识和观念”③ 《 祝伟大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祝各族人民更加幸福安康》,《人民日报》,2017年1月25日。 ,“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主体意识,发扬自力更生精神,激发改变贫困面貌的干劲和决心”④ 《 更好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人民日报》,2017年2月23日。 ,“教育引导群众抵制陈规陋习,发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⑤ 《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142、141页。 。习近平同志强调,“用好外力、激发内力是必须把握好的一对重要关系”,“只要贫困地区干部群众激发走出贫困的志向和内生动力,以更加振奋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我们就能凝聚起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强大力量”。① 《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142、134、137页。 科学认知习近平关于内生脱贫重要论述主要内涵的精神实质,全面把握其深远的多维价值,创新践行习近平关于内生脱贫重要论述的制度机制,对于凝聚起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强大力量、提高脱贫质量与成效,携手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当对A(ti)进行可拓变换φi时,即φiA(ti)=A′(ti),由于过程元的相关性,必有φi关于A(ti+v)的v次传导变换A(ti+v-1)TA(ti+v),(v=1,2,…,m-i)形成的可拓变换蕴含系

一、习近平关于内生脱贫重要论述的主要内涵

在内生脱贫上,习近平同志提出了“两个注重”,即“注重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在活力,注重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② 习近平:《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6-17页。 。具体而言,习近平关于内生脱贫重要论述的主要内涵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把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作为根本举措

在打赢打好脱贫攻坚硬仗上,习近平同志强调,必须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为什么要这样,这是因为,哲学意义上看,群众是脱贫攻坚的动力源,群众动力是脱贫攻坚的根本动力,脱贫攻坚要以人民群众的内生动力为支撑;现实意义上看,“贫困群众既是脱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③ 《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142、134、137页。 ,只有激发和培育贫困人口内生动力,脱贫致富才会具有可持续的内生动力;空间意义上看,没有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难以实现,就不能充分体现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要尽快补上这块最大最突出的“短板”。在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上,习近平同志提出了“四个把”,即“把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作为主战场,把稳定解决扶贫温饱、尽快实现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④ 习近平:《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第16页。 ,“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把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增强发展能力作为根本举措”⑤ 习近平:《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410页。 。这指明了脱贫攻坚攻克的重点对象、首要任务和根本要求,打好脱贫攻坚战的根本之策,要求我们必须提高政治站位,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高度认识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对于提高脱贫质量的重要意义,在脱贫攻坚中始终注重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注重增强扶贫对象和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加大内生动力培育力度,确保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二)摆脱贫困首要是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

在如何摆脱贫困的问题上,习近平同志旗帜鲜明地指出,要把握好用好外力、激发内力的这一对关系,智和志是内力、内因,贵在立志,头脑里要有实现“先飞”“先富”的意识,有了志气与信心,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摆脱贫困首要并不是摆脱物质的贫困,而是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⑥ 《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142、134、137页。 ,观念不能“贫困”,扶贫必先扶志,治贫先治愚,这些重要论断的提出,告诉我们内生脱贫的首要前提,就是要坚持扶志为先,坚定立志脱贫信心。在习近平同志看来,对于贫困群体来说,脱贫致富既要注重富口袋,更要注意富脑袋,既要进行物质上帮扶,更要精神上帮扶,对于贫困地区来说,要树立脱贫致富、加快发展的坚定信心,激发走出贫困的志向和内生动力,注重内外结合,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习近平同志指出,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贫困地区、贫困群众要有“弱鸟先飞”的意识和行动,正确处理外部帮扶和贫困群众自身努力的关系,那种仅靠外部帮扶,而不愿意脱贫、不愿意“飞”,是解决不了根本上的问题,那种自身不思进取、不作努力、不主动作为,即使外力帮扶再大,再多扶贫资金,只能是管得了一时,也管不了长远,管不了根本。习近平同志对一些地方“干部干,群众看”、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在脱贫门路上不动脑筋,包办代替、简单发钱发物等激发内生动力上做得不够的现象进行了严肃批评,要求坚定信心,坚持扶志为先,调动贫困地区和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基层干部需要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扎实的工作作风,过硬的工作本领,做好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让贫困人口立志脱贫。

针对贫困户多样化的致贫原因、差异化的发展能力、个性化的发展需求,习近平同志强调,要精准施策,分类施策,“坚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③ 《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60、35页。 ,要根据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通过发展生产、易地搬迁、生态补偿、发展教育、社会保障兜底等,实施“五个一批”工程,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在习近平同志看来,做实做细摸清贫困人口底数工作,弄清楚了真正的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才会精准施策,提高扶贫措施的有效性,扶到根上。针对自然条件差的贫困地区,习近平同志提出,要立足有利条件和优势,发挥好自身比较优势,而那种“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穷山恶水、自然灾害频发的地方,要进行整体搬迁,易地脱贫。在习近平同志看来,既要树立勤劳致富、脱贫光荣的政策导向,在政策上做好制定工作,强化有劳有得、多劳多得的正向激励,又要打通脱贫攻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推动脱贫攻坚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根,“把党和政府的扶贫开发政策、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政策、支持农民增收的政策原原本本传递给乡亲们,让乡亲们了解党和政府的政策,真正享受到政策的好处”④ 习近平:《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第24、21页。 。习近平同志指出,“党中央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笑还是哭”⑤ 《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60、35页。 ,必须强化支撑保障体系,完善支持政策体系,加强政策倾斜力度,扶持政策应当进一步向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倾斜。如此种种,告诉我们内生脱贫的保障支撑,就是要强化政策保障,创造能够脱贫的制度政策条件。在习近平同志看来,内生脱贫离不开政策的保障支撑,既要构建上下联动、统一协调的政策体系,创造和维护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社会环境,创造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社会条件,营造勤劳致富、光荣脱贫的社会氛围,让每个人通过努力都有展示能力的舞台、成功出彩的机会,又要做好金融扶贫这篇文章,发挥好政策性金融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导向作用,发挥金融资金的引导和协同作用,强化资金支持,形成脱贫攻坚资金多渠道、多样化投入,还要保持扶贫政策的稳定,针对一些特困地区、群体和村屯的特殊情况,研究制定特殊的政策措施,必要时可采用超常规的办法推动政策落地。

(三)脱贫攻坚是干出来的,要提振精气神

众所周知,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作出的庄严承诺。在兑现脱贫承诺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促进人类发展进步的战略高度,与时俱进地提出了一系列关于脱贫攻坚的新思想新观点,建立起了中国特色脱贫攻坚制度体系,这些理论成果、制度成果,为打好脱贫攻坚战提供了理论指南、制度保障。特别是,在当前脱贫攻坚这场硬仗进入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决胜的关键阶段,要打赢且要打好,全党全国人民在思想上一定要深刻地认识到,若想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必须提高脱贫质量,决不能忽视群众的主体地位,轻视贫困人口的主观能动作用,必须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更精准的思路、更实的措施、更有效的制度安排做好内生脱贫工作。内生脱贫要取得成效,关键要依靠贫困主体的自我发展能力,但要提高贫困主体的自我发展力,离不开良好的制度环境,需要社会提供相应的政策制度来保障。基于此,习近平关于内生脱贫的重要论述,是我们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谋划提高脱贫质量出路的政策依据所在,是创造性为增强贫困地区、贫困群体自我发展能力提供理论保障、制度保障和政策保障的政策依据所在。

(四)注重培育基本技能,提升学会脱贫能力

在阐释内生脱贫上,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这句话内蕴的哲学含义,就是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早在2015年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的讲话中,习近平同志指出,打赢脱贫攻坚战,还存在许多方面的制约。这些制约因素归结起来,不外乎客观、主观两方面的因素,主观因素就是人的因素,人的因素直接决定着脱贫攻坚的进程和效果。对在长期扶贫实践中,那种以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积极参与为主导的探索,习近平同志予以了充分的肯定,但与此同时也指出“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主观能动性还有待提高”④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50、37页。 。脱贫攻坚的成效,表现于贫困群众、贫困地区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表现为经济收入等物质上的变化,也表现为精神风貌、精神状态上的变化,更突出的表现应是能力等生计资本的变化。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帮助贫困地区群众提升教育、身体、文化等综合素质,“注重培育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的基本技能”⑤ 习近平:《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6-17页。 ,提高就业能力、自我发展能力,要创新扶贫开发的路径、模式,变输血为造血,增强贫困地区的改革创新能力、自我发展的“造血”能力,让其要素活起来,实现“三变”,即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内生脱贫,除了前述所要依靠贫困主体的脱贫主观意愿、意志等因素外,核心关键依赖于其能力。只有坚持了自我发展,提升了学会脱贫能力,才会实现可持续稳固脱贫。在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上,习近平同志强调,要推进教育精准脱贫,“把贫困地区孩子培养出来,这才是根本的扶贫之策”① 习近平:《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第24、21页。 ;“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② 《给“国培计划(二〇一四)”北师大贵州研修班参训教师的回信》,《人民日报》,2015年9月10日。 。习近平同志提出,要发展生产脱贫一批,防范发展创业不积极、争当贫困户低保户,以致党和政府好的扶贫政策变成养懒人的政策而变味的现象发生;要发展教育脱贫一批,贫困地区要彻底拔掉穷根,必须把教育作为管长远的事业抓紧抓好,落实好就业创业措施,广辟增收门路,让贫困人口学会脱贫中真扶贫、扶真贫。

内生脱贫落脚于发展的内在动因,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条件理论的创新发展,是对中国农村扶贫开发政策效应深入考察而得出的科学结论。内生脱贫注重贫困群体的自我发展,既关注了贫困主体发展的动力,又关注了贫困主体的发展目标,牵住了充分发挥贫困主体的主观能动性解决贫困问题的“牛鼻子”。基于人类发展方向的维度来看,内生脱贫坚持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注重人的素质全面提高,符合人类全面的发展方向要求,契合了社会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最终目标的价值取向。在如何认识贫困的问题上,习近平同志旗帜鲜明地指出,要辩证地看待物质贫困与精神贫困的关系,贫困并不要紧,贫穷不是不可改变的宿命,贫穷并不可怕,怕的是头脑空空、思想贫乏、精神委顿,人穷志不能短,没有志气,靠穷吃穷更为可怕。纵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扶贫开发的历程,可见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彰显出了鲜明的与时俱进特点,为人类反贫困斗争做出了突出贡献。在贫困治理的难度系数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内生脱贫坚持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理念为指导,将主体的人置于发展的中心,突出人的主体性,强调人主体的作用,注重通过创造机会、提升综合素质等方式,提升贫困群体的自我发展能力,让其获得生存和发展的自由,体现了人的全面发展最高层次的目标追求,将贫困治理的理论提升到了人的本质发展高度,这就丰富了贫困治理的理论内涵,拓展了贫困治理的研究视野,为全球人类反贫困贡献出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

(五)让乡亲们真正享受到党的脱贫致富政策的好处

第二,通过双学位联合培养项目可以丰富学生的人生阅历,开拓学术视野,优化知识结构,提高实践能力,同时加深校际的交流与合作。

二、习近平关于内生脱贫重要论述的价值意蕴

践行习近平关于内生脱贫重要论述的要求,需要从增强宣传教育引导力、主体自我发展力、帮扶政策执行力、基层组织引领力等四个方面协同创新机制,强化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切实提高狠抓脱贫攻坚政策落实行动上的科学性,实践上的有效性。

(一)理论价值:丰富了贫困治理理论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应该综合考虑3个原则:(1)降低HIV母婴传播率;(2)提高婴儿健康水平和婴儿存活率;(3)关注母亲及所生儿童的健康。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有效措施为尽早服用抗反转录病毒药物干预+安全助产+产后喂养指导。

(二)实践价值: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的行动指针

扶贫对象的思想观念,在内生脱贫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一些贫困群体表现出冷漠屈从消极情绪、听天由命宿命态度、怨天尤人错位心态、等靠要依赖思想等现象,这种思想上的贫困、精神上的贫困、心理上的贫困,正如有关研究认为,贫困主体意识不到自身才是攻克生活困难的强者,在贫病交加中丧失信心和勇气,失去生存和创造的斗志,这才是贫困所蕴含的沉重威力① 王文雅:《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内生动力研究》,《决策咨询》,2018年第3期。 ,也是摆脱贫困的最大天敌。内生脱贫注重扶贫与扶志、扶智双结合,就是要通过宣传教育引导方式,改变扶贫对象的思想观念,帮助贫困主体理性认识贫困,摆正自己角色地位,摒弃安于贫困不良心态,消除不思进取、坐享其成思想意识,形成以奋斗追求美好生活的意愿,树立靠自己摆脱贫困的斗志,坚定脱贫致富的信心。为此,要不断加大内生脱贫的宣传教育力度,提升思想教育引导力。强化脱贫攻坚的政策宣传,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媒体、帮扶对象入户进村、基层干部教育培训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脱贫攻坚目标、现行扶贫标准和政策举措等宣传,让扶贫干部学懂吃透悟深脱贫攻坚政策,不断提高贫困群体对政策的知晓率、认可度。强化脱贫攻坚的舆论宣传,创新脱贫攻坚舆论宣传载体、平台,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接地气的语言提高舆论宣传影响力,着力推介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先进典型人物、事例,以老百姓身边的人与事感化人,帮助贫困群众树立创造幸福,靠我们自己的主体意识,积极营造脱贫致富、脱贫光荣的舆论氛围。强化脱贫攻坚的正面宣传,将“扶志、扶智、扶德、扶勤”教育贯彻脱贫攻坚全过程,深入开展贫困群众的脱贫攻坚奖评选表彰活动,组织脱贫模范开展讲习脱贫经验、体会和脱贫后享受的政策,充分释放脱贫攻坚榜样的示范效应,增强典型示范带动力。

(三)政策价值:谋划提高脱贫质量出路的政策依据所在

习近平同志指出,“好日子是干出来的”,“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①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50、37页。 ,“脱贫攻坚是干出来的,首先靠的是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干”② 《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138-139、144页。 ,要尊重扶贫对象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首创精神,教育引导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牢固树立主体意识、“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观念。这些论述,告诉我们内生脱贫的思想基础,就是要坚持教育引导,振奋贫困群众和地区的乐于脱贫精神。内生脱贫,在精神层面上,外在的表现形式就是要振奋的精神状态,扎实的工作作风,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习近平同志强调,要依靠群众,组织和支持贫困群众自力更生,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要做好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宣传教育工作,鼓励个人勤奋工作、勤劳致富,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要“通过常态化宣讲和物质奖励、精神鼓励等形式,促进群众比学赶超,提振精气神”③ 《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138-139、144页。 ,教育和引导贫困群众抵制、改变陈规陋习,弘扬勤俭持家的优良传统美德,加强移风易俗工作,树立文明新风,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对群众的思想发动、宣传教育、感情沟通不到位,干部大包大揽作用发挥有余、群众作用发挥不足等现象,习近平同志提出,要加以纠正,坚持教育引导,正面宣传,正向激励,加强典型示范引领,发挥脱贫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让贫困人口乐于脱贫。内生脱贫,就是要激发发展生产、脱贫致富的主动性、积极性,自觉培育自力更生的意识和观念,依靠勤劳双手和顽强意志改变贫困落后面貌,实现脱贫致富。

三、践行习近平关于内生脱贫重要论述的机制创新

习近平关于内生脱贫的重要论述,不仅是习近平关于脱贫攻坚重要论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共产党人脱贫攻坚理论成果的重要部分,创新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反贫困思想,是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坚持贫困群众主体地位,激发贫困群众、贫困地区的内在动力的根本遵循、理论遵循和实践遵循,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实践价值和政策价值。

(一)创新宣传教育引导力提升机制

仔细研读习近平关于扶贫的重要论述,不难发现,习近平同志对内生脱贫的论述,是从两个层面视角来展开的,一个是贫困群众的内生脱贫,对个人(贫困人群)自我发展能力加以了科学阐明,提出了新观点新要求。习近平同志强调,必须防止忽视贫困群众主体作用,要注重激发贫困群众内生脱贫动力,把救济纾困和内生脱贫结合起来。另一个是贫困地区的内生脱贫,对贫困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的生成机制加以了科学分析,深刻剖析了形成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加大贫困地区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内生动力培育力度的解决途径。习近平同志认为,贫困地区发展要靠内生动力,地方的发展必须要有产业,有经济上的持续来源,要有劳动力,劳动力要回流,地方的内在活力不行,下一步的发展还会出现问题。基于人类反贫困的历史维度来看,内生脱贫注重贫困人群自我发展能力建设,凸显了未来扶贫开发工作的目标要求。回顾人类数百年来的反贫困实践,反贫困的成效还远未达到预期目标,传统反贫困模式需要进一步创新和发展,贫困人群自我发展能力低下,内生动力不足是制约他们脱贫致富的根本原因。注重内生脱贫,不断提升贫困群众、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是摆脱贫困的根本出路,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可持续脱贫与发展的关键所在。习近平关于内生脱贫重要论述,坚持了注重群众主体的地位作用发挥,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为增强贫困群众、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提供了科学指南和行动指针。

(3)利用上述工艺成功解决了制动器压盘锥窝表面硬度不足,淬硬层分布不均匀,若加热时间过长则容易过烧,甚至烧熔的问题。

(二)创新主体自我发展力提升机制

要彻底解决贫困问题,就得从根本上解决提高贫困主体的持续发展能力问题,就得谋求贫困主体的自我发展能力建设的应对之策。对此,要创新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激发和培育机制,提升主体自我发展力。激发和培育贫困主体的内在动力,增强贫困主体自我发展力,需要从发展意愿、发展能力和扶贫参与方式三个方面入手。从增强发展意愿出发,唤醒主动参与脱贫致富的意愿,支持贫困群众参与脱贫项目选择、脱贫计划制定,以及项目的实施、管理、监督和验收等全过程,提高贫困群众投工投劳参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项目建设劳务报酬发放比例,增强贫困群众项目参与力。从增强发展能力出发,根据贫困群众发展产业和就业需要,建立上下联动的劳动力就业服务平台,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大力开展精准技能培训,搭建企业用工供需网络,建立渠道畅通的供求对接机制,开展各类技能培训班的“就业之星”、技能大赛等专项活动,激发贫困劳动力参与职业培训热情,增强培训就业无缝对接力。加大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培养、支持力度,建立健全致富能人与贫困群众协作共赢的稳定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彼此联动互促发展。从改善贫困群众参与方式出发,建立贫困人口不当行为的治理长效机制,制定软法和政策规定,充分发挥民众舆论对不合理行为的规制、监督作用,规制具有赡养能力却不履行赡养义务、争当贫困户等不道德行为,惩戒虚报冒领扶贫资金、严重违反公序良俗的不良行为;将“精神扶贫”与基层文化、移风易俗活动结合起来,发挥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导向作用,发挥责任激励、资金激励和荣誉激励多重激励效应,积极探索多样化的自助式帮扶方法,切实提振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精气神,促进比学赶超,树立文明新风。

通过构建互联网的基础背景,使校园的管理工作和基础网络环境更加信息化,从而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信息化交流,同时方便了信息含量的扩大和细化处理。

(三)创新帮扶政策执行力提升机制

在习近平同志看来,打好脱贫攻坚战,一方面要给贫困人口脱贫提供有利的发展环境,加快制定多元支持政策体系,加大政策倾斜和扶贫资金整合力度,“形成有利于贫困地区和扶贫对象加快发展的扶贫战略和政策体系”① 习近平:《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第19页。 ,另一方面,要瞄准特定贫困群众精准帮扶,帮扶措施一定要实,要精准,要创新,开对药方,靶向治疗,对出台的政策措施,拿出“绣花”功夫确保兑现、落地生根。但在脱贫攻坚实践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一些扶贫政策还很难落实下去,搞形式主义、弄虚作假,违纪违规使用扶贫资金,贫困群众满意度低,等等。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根源是“没有把贫困地区群众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作为脱贫攻坚工作的着眼点和落脚点”② 《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118页。 ,因缺乏强有力的执行力没有很好地将党的帮扶政策落到实处。要切实加大对贫困对象的帮扶支持力度,提升帮扶政策执行力。要将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促进脱贫摘帽工作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任务、根本之策来抓,科学把握政府主导与群众主体相结合、脱贫攻坚目标与现行扶贫标准相结合的内生脱贫工作基本原则,牢牢把握让贫困群众学会脱贫、能够脱贫的工作目标要求,增强脱贫攻坚战的政策领悟力。强化“五个一批”工程政策的落实,重点要加大产业、健康、教育等各专项扶贫的扶持力度,创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吸纳贫困群众方式,拓展扶贫产业链,强化“扶贫车间”培育工作,加快就业扶贫车间建设,优化“扶贫车间”就业模式,让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实现高质量就业。整合社会各界、行业主管部门的资源,注重彼此协同合作、协同创新,形成多元主体协同脱贫攻坚的工作合力,增强帮扶工作协同力;统筹整合财政扶贫资金,强化内生脱贫中教育帮扶、就业帮扶、产业帮扶的资金保障,增强帮扶资金统筹力;强化帮扶工作、扶贫扶志工作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大力推广先进典型经验和做法,增强帮扶工作创造力。

(四)创新基层组织引领力提升机制

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强化组织保证。脱贫攻坚战,就是对我们基层组织,特别是基层党组织及其党员干部的精神状态、干事能力和工作作风的一次大考。要交出令人民群众满意的时代答卷,脱贫成效要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的检验,对于我们共产党人来说,要自觉地提升组织引领力,发挥好组织优势,彰显出组织功能。习近平同志强调,“越是进行脱贫攻坚战,越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①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46页。 。笔者曾研究认为,影响精准扶贫中贫困群众主体作用发挥的组织层面因素有“农村基层党组织优势作用发挥滞后”、“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带动力不足”和“社会组织公共性服务保障乏力”。② 龚晨:《精准扶贫中贫困群众主体作用发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行政与法》,2018年第11期。 对此,要不断加大内生脱贫的组织保障力度,提升基层组织引领力。坚持以提升基层队伍战斗力为重点,在选好配强村级党组织带头人基础上,实施村级党组织带头人整体优化提升行动,围绕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与脱贫攻坚两者耦合的共识凝聚、动力培育、技术支持以及保障体系等着力点,切实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与脱贫攻坚耦合效应,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引领带动作用,增强党建引领聚合力。习近平同志指出,“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引领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③ 习近平:《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399页。 。要以集体经济增收模式单一,同质化严重,发展创新力不够强等问题为导向,以实施村级集体经济“扩源增收”工程、发展壮大行动为载体,突出改革驱动、项目拉动,注重政府投入与平台运作相结合,建立健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担保及贴息奖励机制,积极探索财政资金和项目资金股权化的实现方式,多渠道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增强集体经济支撑力。针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能力有待提高,参与带动能力因规模小、发展不规范、资金支撑和人才支撑缺乏等因素难以健康持续发展问题”④ 龚晨:《多元主体协同视域下推进脱贫攻坚行动的对策探析》,《桂海论丛》,2017年第2期。 ,着力优化建立健全贫困群体与农村各类经济协会、合作组织的利益联结机制,发挥好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桥梁纽带作用,增强经济组织辐射力。鉴于社工队伍作为一支专业的力量,社会工作“作为世界上诸多国家政府反贫困的有力帮手”⑤ 李迎生、徐向文:《社会工作助力精准扶贫:功能定位与实践探索》,《学海》,2016年第4期。 ,应大力培育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的农村社会组织,发挥好社会组织在脱贫攻坚特别是扶贫扶志、扶智作用,增强社会组织服务供给力。

作者龚晨,男,中共贺州市委党校科研科副研究员(贺州 542899)。

责任编辑:黄建安

标签:;  ;  ;  ;  ;  

习近平关于内生脱贫重要论述探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