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早期护理方式分析论文_涂成英

福建省汀州医院妇产科 福建长汀 366300

【摘 要】目的:探讨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早期护理方式。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1月80例剖宫产术产妇分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早期护理组则实施早期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剖宫产术产妇护理满意度;产后恶露情况、子宫收缩强度;干预前后产妇SAS评分、SDS评分。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早期护理组剖宫产术产妇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早期护理组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早期护理组产后恶露情况少于对照组,子宫收缩强度大于对照组,P<0.05,其中,早期护理组产后恶露情况、子宫收缩强度分别是84.24±2.13ml和2.41±0.52cm,对照组分别是98.32±2.55ml和1.43±0.41cm。早期护理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有8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20.00%,早期护理组有2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5.00%。结论: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早期护理方式效果确切,早期预见性护理的开展减轻了产妇负性情绪,有助于促进子宫收缩和减少恶露,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提升产妇满意度。

【关键词】剖宫产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护理

为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本研究选择2016年2月-2017年1月80例剖宫产术产妇分组,分析了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早期护理方式,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2月-2017年1月80例剖宫产术产妇分组。早期护理组初产妇24例,经产妇16例;年龄21-37岁,平均(27.41±2.65)岁。对照组初产妇25例,经产妇15例;年龄21-36岁,平均(27.46±2.66)岁。两组基本情况差异不显著。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术后常规补液、抗炎,给予促宫缩治疗,营造良好休息环境,平卧2h后,清醒状态下指导其被动活动肢体,术后6h开始翻身,鼓励其作咳嗽、深呼吸、踝关节屈伸动作,12h后协助产妇坐起,24h离床活动,以不感觉劳累为宜。对下肢温度、皮肤颜色进行观察,测量周径,警惕下肢深静脉血栓。饮食上给予高蛋白、高纤维、低盐、低胆固醇食物,多饮水,避免辛辣油腻刺激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腹压升高[1]。

早期护理组则实施早期预见性护理。在对照组的基础上,(1)于剖宫产前对产妇和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和指导,介绍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原因、预防方法,提前对其进行床上活动指导。(2)产后清醒后进行肢体按摩,从下到上环绕大腿根部按摩10分钟,后将小腿握住,进行屈膝、伸膝训练,以增加下肢肌肉收缩。(3)产后平卧6h后指导产妇伸直足背,进行踝关节旋转运动,以拉伸肌腱[2]。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剖宫产术产妇护理满意度;产后恶露情况、子宫收缩强度;干预前后产妇SAS评分、SDS评分。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1.4统计学处理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统计,分别进行t检验(计量资料)、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为差异显著。

2结果

2.1两组剖宫产术产妇护理满意度相比较

早期护理组剖宫产术产妇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

2.4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相比较

早期护理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有8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20.00%,早期护理组有2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5.00%。

3讨论

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经产妇、肥胖、高龄产妇、产后卧床时间长等相关[3]。针对这些因素在常规产后护理基础上,应用产前预防性健康教育和床上活动指导、产后早期肢体按摩、产后踝关节旋转、伸膝、屈膝训练等,可提升产妇健康意识,明确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害性,使其自觉配合产后训练,达到预防和减少血栓发生的目的[4-5]。

本研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早期护理组则实施早期预见性护理。结果显示,早期护理组剖宫产术产妇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早期护理组产后恶露情况少于对照组,子宫收缩强度大于对照组,P<0.05,其中,早期护理组产后恶露情况、子宫收缩强度分别是84.24±2.13ml和2.41±0.52cm,对照组分别是98.32±2.55ml和1.43±0.41cm。早期护理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有8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20.00%,早期护理组有2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5.00%。干预前两组SAS评分、SDS评分相近,P>0.05;干预后早期护理组SAS评分、SD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早期护理方式效果确切,早期预见性护理的开展减轻了产妇负性情绪,有助于促进子宫收缩和减少恶露,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提升产妇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周惠玲,程秀华,甘燕玲等.经络弹力袜预防妇科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评价[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1):80-84.

[2]杨丹丹,周夏伶,滕云等.IPC在妇科盆腔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应用效果观察[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13(3):127-129,130.

[3]陈秀丽.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30):39-40

[4]周惠玲,程秀华,甘燕玲等.经络弹力袜预防妇科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评价[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1):80-84.

[5]董清梅.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与预防[J].临床医药实践,2009,18(9):701-702.

论文作者:涂成英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3

标签:;  ;  ;  ;  ;  ;  ;  ;  

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早期护理方式分析论文_涂成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