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诅咒传导机制的研究述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述评论文,机制论文,资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早期资源研究的结论是自然资源能够促进发展,但是近期研究发现资源开发产生了糟糕的经济绩效,这种糟糕的经济绩效既指经济增长问题,也指社会发展和政治问题,即资源诅咒。资源诅咒是否成立,还没有形成一致意见。荷兰病、挤出教育投入、挤出投资、挤出创新、贸易保护、寻租、腐败、产权不清分别被不同学者认为是资源诅咒的根本原因,但是几乎没有文献可以在证明自己观点的同时排除其他假设。
一、资源诅咒的经济学解释
资源诅咒传导机制的经济学研究基本使用了“挤出”逻辑,即资源部门挤出了X,而X是经济增长的动力,因此资源部门阻碍了经济增长。
(一)贸易条件恶化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结构主义经济学家开始注意资源对经济增长的副作用,主要视角是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推动性,直接表现是资源出口使本国贸易条件恶化。一方面,资源等初级产品价格相比制造业有下降趋势。部分原因是初级产品市场存在的竞争性,它通过价格将成本降低的结果传导给消费者;而制造业占有市场优势,它使制造业的成本下降不通过价格形式向外传导,而是通过提高工资将超额利润转移给工人,通过增加股息转移给股东。长期而言,生产和出口初级产品的国家必须增加出口以平衡制造业产品的进口,这使居民福利增长变缓甚至出现负增长。但是这一观点存在争议。首先,这可能仅仅反映了制造品品质的提高;其次,即使进出口产品价格比率下降是事实,这一事实和经济增长的关系也不是确定的;[1]最后,资源的稀缺性使其价格趋势不同于一般初级产品。同时,资源市场价格波动较大,但波动是否阻碍经济增长,学者们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
实证结果也表明,出口波动和经济增长的关系方向不确定。有人认为出口波动推动了经济高增长。[2]也有人认为出口波动和产出增长负相关,但是如果仅考虑初级产品出口波动,则测量不到任何影响。[3]当然也有大量研究发现,出口波动阻滞了经济增长。[4]还有部分学者强调出口波动只是表象,本质是政府对出口波动的管理是否得当。[5]
(二)投资不足
1.挤出教育投资,降低人力资本积累速度。资源丰裕国家的政府没有动力投资教育。一方面政府认为资源是最重要的财富,另一方面大量的资源收入使得政府投资缺乏约束,投资效率降低,大量发展项目挤出了政府教育投入,减小了人力资本积累速度。即使政府投资学校并保证质量,居民也不一定投资教育,除非教育投资回报的期望值大于接受教育的经济和机会成本。
实证研究也支持了上述观点。哥理法森(Gylfason)使用政府教育公共支出、女孩受教育年限和中学入学率等指标度量教育投入、产出和参与程度,发现资源丰裕国家的变量值都低于资源贫乏国家。[6]杰菲利蒲斯(Jean- Philippe)使用多元化的资源丰裕、人力资本积累指标也发现两者负相关。[7]邵帅、齐中英认为,国内的资源丰裕削弱了教育投入。[8]
2.挤出物质资本投资,降低资本边际收益率。研究者指出,国家丰裕的资源会降低投资,途径有以下三种:首先,资源开发带来的大量财富降低了个人储蓄和投资需求。因为资源可以提供持续的未来收入,居民产生了收入稳定的安全感,所以未来财富状况不再依赖人为地将资本跨期转移。[9]其次,资源繁荣增加了资源部门收益,使生产要素分配由制造业向资源部门转移;而且,制造业具有规模收益递增和正外部性,制造业缩减降低了投资收益率和生产率,再次加速了投资转移。[10]最后,资源丰裕国家金融系统通常不完善,间接阻碍了储蓄和投资的增长。[9]
(三)荷兰病
20世纪80年代开始,荷兰病成为解释资源诅咒的主流观点。荷兰病主要阐述两种效应:出口剧增引起本国货币升值,同时将农业、制造业的劳动力和资本吸引进入资源部门,这两种效应导致制造业出口下降和非贸易品成本上升。科登和内亚里(Corden and Neary)等人从理论上推导了资源部门繁荣、制造业衰退和经济增长减缓的关系。[10][11][12]南卡尼(Nankani)等人实证检验了荷兰病是否成立。[13][14]
后续研究对荷兰病机制提出了质疑。首先,荷兰病的核心假设是否成立。没有证据表明资源部门不具有干中学特征或者技术进步更慢,世界银行指出一些工业化国家因为发展与资源相关的技术和资本产品变得更富有。[15]卡尔多(Kaldor)发现,最近几十年重要的生产率提高活动大多发生在农业和服务业,所以,即使资源丰裕挤出制造业也可能促进经济增长。[16]其次,赫斯曼和罗伯托(Hausman and Rigobon)认为,按照荷兰病逻辑可以推导出资源部门萧条有利于资源丰裕国家经济增长,但是事实并非如此。[17]再次,荷兰病假设资本和劳动力供给固定不变,并充分就业,所以资源部门当然挤出其他部门的资本和劳动力,并提高生产成本。但是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充足,并且资源部门繁荣吸引了国外资本和劳动力进入,足以对冲国内生产要素的稀缺。[18]最后,荷兰病假设国内外产品完全替代,放松这一假设,即发展中国家制造业经常进口中间品,而不是最终消费品,一旦货币升值,这些中间品进口价格会更低,那么荷兰病并不会破坏制造业的竞争力。
(四)挤出创新
丰裕的资源会挤出创新活动,最直接的表现是减少企业家在制造业和研发部门的活动。[19]一方面,资源丰裕国家寻租收益大于企业家创新收益,企业家会努力进行寻租活动,而寻租活动几乎不具生产型;另一方面,资源丰裕国家支持采掘业发展的政策框架为企业家活动设置了障碍,造成企业家活动急剧下降。
另外,资源依赖对创新、企业家活动、人力资本投资的挤出结果会进一步相互加强,形成恶性循环。人力资本投资减少会降低创新能力;没有人力资本投资支持企业家活动,实际上保护了企业现在使用的旧技术,陈旧技术影响进一步扩大,这种保护主义反过来又抑制了创新。[20]
(五)挤出开放度
为了克服荷兰病等问题,资源丰裕国家往往采取措施保护本地产业(尤其是制造业),但这些旨在解决问题的政策本身也有问题,它的影响在国家间和一国内部不同区域间表现不同。
资源丰裕国家旨在支持和保护非资源产业的经济政策反而使被保护产业更落后,成为增长缓慢的原因之一。[20][21]首先,政策保护某些产业免受国际竞争的不利影响,但是,恰恰是激烈竞争使企业更有效率;其次,制造业因为保护政策具有寄生性质,从而抑制了企业创新和企业家活动;最后,保护政策将资源收入从资源部门转移到被保护部门,而转移过程一般不透明,这滋生了资源部门和公共部门的腐败。[22]
在区域层级上资源丰裕也影响经济开放程度。[23]首先,初级产品价格波动增加了资源丰裕地区经济的不稳定性,为了保护本地居民就业,当地政府对居民给予补贴,而其他人将承受福利损失。其次,当地资源部门可能会阻止培育竞争的制度环境,导致寻租和腐败,这会增加贸易门槛。[24]
(六)飞地属性
资源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前向和后向联系很少,不能刺激其他部门增长。[25]这一观点始于20世纪50—60年代。那时跨国企业在资源丰裕国家资源开采业中占主导地位,它们被法律允许将资源收益转移回国,而资源产品用于出口,与国内其他产业几乎没有联系。[26]20世纪70年代后,发展中国家采取强硬政策将资源企业收为国有。国有化后政府有能力培养产业联系,关于资源产业缺少前向和后向联系的研究减少。但是政府政策却常常失灵,存在问题并没有解决。随着技术进步,资源部门和其他部门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变得松散,资源部门飞地属性约束性更大。由于运输成本不断下降,在资源采掘地加工资源不再有吸引力,资源部门和其他部门之间原本存在的主要经济联系进一步弱化。另外,加工品比原材料的关税更高,这创造了将下游加工产业和制造业转移到采掘资源以外其他地区的激励,这再次弱化了资源部门和本地制造业的产业联系。
二、资源诅咒的政治学解释
资源诅咒的政治学解释强调资源开发增加了国家寻租、腐败、冲突和不稳定性。资源丰裕国家的政府功能只是改变了私人收益分布,而没有培养出经济发展的环境。[27]另外,政府直接获得资源收益,预算约束变得宽松,实质形成了“政治资源诅咒”。[28]资源诅咒的政治学传导机制逐渐成为了研究热点,但是,因为其模糊的变量、案例和因果机制,使理论很难转化为可检验形式,进而给出具体数量化模型,所以,对这些机制的研究很难深入并给出详细说明和实证检验。
(一)政府治理
1.资源收入管理不当。一方面,资源部门繁荣时,政府扩大了公共支出,居民分享了资源部门繁荣的成果,此时,政府公共支出的主要对象——基础设施建设、固定资产投资、运输和耐用品等部门都以大于经济增长率的速度扩张。一旦资源价格下跌,以资源利润为基础的政府税收就会随之下降,但政府很难缩减已有的财政支出规模。为了维持原有支出规模,政府有三种选择:限制资本输入和中间品投入,这会降低将来产出;发行更多的钞票,这会引起通胀;提高本国产品税率,这会降低投资。任何选择都会损害经济的长期增长。[29]另一方面,不完善的资本市场放大了政府对资源收益管理的不利影响。许多发展中国家政府进入国际资本市场非常困难,除了使用资源抵押的贷款外,几乎没有其他融资方式。政府财政计划又旨在经济的短期发展,从而政府债务快速增长。当政府贷款没有预见到资源市场低迷或衰退时,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2.资源受益者偏好阻滞经济增长的经济政策。这一观点经常被用来解释20世纪70—80年代拉丁美洲资源丰裕国家经济增长低于资源贫乏的东亚国家和地区的现象,持这一观点的经济学家认为,韩国和中国台湾采用了出口带动型经济增长模式,而拉丁美洲各国政府长期采取进口替代发展战略。另外一些学者将拉丁美洲坚持进口替代战略的原因归咎于资源,因为拉丁美洲的制造商和工人享受了源自资源的经济补贴,他们会阻止政府放弃进口替代战略。但是韩国、中国台湾几乎没有资源,因此改革阻力较小,容易转型成功。[30]
这一理论可能存在的问题是:第一,大部分研究都选择了5个案例国家和地区(韩国、中国台湾、墨西哥、哥伦比亚和巴西),但是理由并不充分,也不清楚这一逻辑能否解释其他国家的资源诅咒。第二,这一理论的关键是贸易政策保护了资源受益者,但是,撒克斯和沃纳发现,资源出口和贸易保护的相关性很弱。[10]第三,非政府行为者占有大部分资源收益时,这一理论最有效,但是大部分发展中国家政府完全占有资源收益。
(二)制度质量
制度影响资源效应并被资源效应影响。第一,资源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取决于现有的制度,即现有的制度决定了资源丰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31]第二,资源影响制度,改变国家发展路径。即资源丰裕或者资源禀赋通过影响制度间接影响经济增长。[32]两种理论都得到了实证研究的支持。第一种理论在制度不完善的国家或地区;[31]第二种理论主要验证资源依赖对经济增长有没有直接显著影响,而制度可以解释不同国家发展差异的大部分原因。[32]
(三)产权
产权是解释资源诅咒的关键因素,稳定的产权关系是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
首先,产权不完善提高了经营成本,降低了边际收益,削弱了相应部门的竞争力。[33]如果产权不完善,但假设资源企业保护产权的成本完全外生,那么,制造业边际利润将不能及时补偿投资损失的风险,企业无法正常运行。但是,资源收益抵消私人执行产权成本后仍可获利,资源开发可以正常进行。于是,国家经济增长放缓,但是资源开发地区的经济却快速增长。此时,经济低增长和资源大量输出都是产权执行不力的结果,资源和经济低增长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另一种情况是,资源开发企业潜在帮助武装势力,为它们提供生存机会。资源产业的垄断租金催生了武装势力,并使其进一步发展,它们不受法律支配并获得“保护租金”。[34]如果这些势力限制了国家保护产权的行为,非资源部门得不到应有的产权保护,经济增长就变得十分困难,这是资源诅咒的极端形式。此时资源部门间接导致产权不稳定,降低了非资源部门的增长性。
其次,如果私人投资者购买了资源开发权,因为产权不清,企业并不占有完整产权。[35]寻租激励使不完整产权不稳定,于是产权不完善的资源丰裕总是和没收、毁约联系在一起。[36]另外,能否继续开发资源,其决定权更多依靠政府官员意愿和政府决定,所以,不稳定产权激励私人企业更多地投资“关系资本”,这增加了腐败和寻租的机会。
在很大程度上,制度质量决定了产权完善程度。制度通过交易成本影响产权,当制度不稳定或不完善时,产权就相应不稳定、不完善,交易成本升高。不完善产权和过高的交易成本可能产生腐败、寻租,降低资源开发效率。因此,制度因素才是资源诅咒的根源。
(四)寻租
资源诅咒寻租机制的研究主要有两种思路,一种研究企业家选择寻租还是生产,另一种研究政治家为了寻求连任如何使用配置资源的权力。两种研究的政策含义不同,前者强调私人部门激励制度,后者强调公共部门管理制度。
企业家模型(第一种思路)的代表人物是哈尔沃等人(Mehlum,et al.),其逻辑是,企业家进行生产活动的收益率取决于制度。如果制度完善,平衡状态时,所有企业家都是生产者;如果制度不完善,部分企业家成为寻租者。在后一种情况下,资源超额收益使稀缺的企业家进行非生产性活动。此时企业家为寻租花费的时间和努力挤出了其他生产性活动或者技能的学习,于是人力资本积累降低,国民收入减少。[31]
政治家模型(第二种思路)研究在职者为了寻求连任的政治寻租。[37]资源部门繁荣提高了在职者权力的价值,在职者为了连任配置更多资源,会出现政治寻租,这增加了生产要素错配的可能性。因此,制度直接影响政治家的政治激励,而资源部门繁荣对经济的影响取决于制度,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公共部门使用资源的制度。在政治家模型中,寻租不仅浪费了资源收益,也降低了政府最大化资源收益的能力。
寻租、寻租收益和制度环境密切相关。资源丰裕的国家政府对寻租行为的反应可能增加寻租激励,进而创造政治多米诺骨牌效应,激励企业家进一步寻租,这使寻租更加严重。[37]
(五)腐败
发展中国家政府垄断了资源收益管理权。假定私人企业可以参与资源开发并获得垄断利润,产权不明确、不稳定的属性使它们能否持续获利由政府在职者决定,私人企业为了获得资源收益进行激烈竞争,愿意满足在职者的腐败性支付要求,这形成了特殊的共谋性腐败。[38]
理论上资源丰裕与腐败存在因果关系,但实证研究并未支持这一结论。资源和腐败的相关性在实证中得到了验证,但是将相关关系当成因果关系可能是错误的。比如,有学者认为,资源丰裕国家经济低增长的原因是腐败,而腐败由资源丰裕滋生,特别是资本密集型资源是腐败的主要决定因素。[24]但是,也有人认为,腐败是资源和低增长之间的中介变量。[39]因为相关研究存在问题,所以很难辨认哪种结论才是正确的。
(六)其他
在资源诅咒的大量文献中,专制和内战也经常被提到。
1.资源可以强化国家专政,增加独裁力量。铁腕人物或者团体控制了资源就能购买武器和军队,镇压挑战其权力的活动或者团体;独裁者可以使用资源收入贿赂反对运动领导人,扼杀正在酝酿的反对运动;[40]资源丰裕国家自由媒体更少,舆论监督更困难。[41]
2.内战是资源丰裕国家遭遇诅咒的重要原因,因为内战通常伴随着低增长。资源可能引发内战。[42]近代历史上资源在很多国内冲突中起着关键作用。很多反政府组织通过占领资源丰裕地区,出卖资源供应部队开支;一些军事领袖为了控制某些区域出卖资源开发权。
三、小结
本文把资源诅咒的原因划分为经济学和政治学因素,以此为线索按照理论逻辑和实证检验两条主线系统说明了资源诅咒的传导机制。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持续推进,西部地区逐渐走向资源繁荣,资源及相关产业被地方政府定位为支柱产业。但是很多统计资料和研究显示,似乎我国已经出现了资源诅咒。如果资源诅咒确实存在,随着西部资源开发种类和开采量的不断增加,其影响必将扩大。此时,只有搞清楚我国资源丰裕地区资源诅咒的传导机制,找到产生资源诅咒的关键因素,才能对症下药,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提高资源开发的绩效,实现资源丰裕地区社会经济的科学发展。
标签:荷兰病论文; 资源诅咒论文; 产权理论论文; 企业经济论文; 产权保护论文; 宏观经济论文; 投资资本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家部门论文; 产权论文; 丰裕论文; 企业家论文; 投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