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美国科技发展综述_科技论文

2000年美国科技发展综述_科技论文

2000年美国科技发展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美国论文,科技发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0年,美国在高科技产业、科研和国际科技合作领域出现了一系列戏剧性的转折。在高科技产业领域,红极一时的高科技股两次崩盘,迫使一批高科技公司重新调整发展战略,引发了美国整体经济增长率的下降。在研究开发方面,人类第一张基因图谱草图提前完成,被公认为当年第一大科技成果,使生物科学前沿成果的实用化开始看到曙光,有可能在未来若干年内改变过去十年中生物技术产业消沉不振的现状,比肩于甚至超过信息技术产业领域,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的带头产业。与此同时,信息技术领域2000年意义最大的一项突破——有机电子元件被欧洲的科学家和高技术企业夺走风头,成为欧洲在继移动通信领域后,第二个对美国构成最大竞争的高技术领域。在科技人才引进、电子签名的有效性、消费者隐私权、网络知识产权等一系列政策热点问题上均有所突破。在国际合作科技战略方面,美国务院前所未有地强调科技在整体外交中的地位,对机构、人事等都做了重要调整以提高自身的科技能力。2000年还是美国大选之年,共和党在政府和国会全面主政,必将对美国科技战略作出新的调整。

以高科技产业为代表的新经济经历重大调整

1.以Nasdaq(纳斯达克)股市两次大幅下滑为信号,高科技产业经历重大调整

2000年,以信息、生物等高新技术企业为龙头的美国“新经济”的发展出现重大调整。其最初也是最直接的表现,就是高科技产业的晴雨表——Nasdaq股市发生两次重大下滑。

第一次重大下滑是从2000年3月10日到4月18日的一个多月期间,高科技产业股从过去数年中的持续牛市陡然转入大幅度下跌,带动整个股市包括传统产业股纷纷下滑,而后又发生戏剧性反弹。其跌幅之大、反弹之大,均为历史罕见。反弹后的Nasdaq指数仍只有37000点左右,比历史最高点低了将近1/4。这次股市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是投机泡沫破灭。过去一段时期,部分投资者特别是各种共同基金被长期牛市激起了浓重的投机心理,进行高风险操作;而一些高科技公司为迎合投资人的期望,不惜采取记假帐、伪造收入等手法,炮制高科技产业超常增长的假象。1999年美证券交易委员会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新的记帐方法,迫使部分公司在第一季度财务报表中暴露了自己明赢实亏的现实,引发了此次崩盘。

此次崩盘后,不少分析家认为高科技产业的投资泡沫已经撇清,优胜劣汰后可望走上良性发展轨道。但是到9月底,一批以前被认为具有真正实力、并非泡沫高科技公司,包括公认为高科技产业中风险最低的电信企业,发布的财务报表也显示出增长乏力甚至负增长。这已不仅是泡沫破灭问题,而是高科技产业面临着根本性的增长放慢。投资者的信心纷纷动摇。从10月初直到年底,Nasdaq失血不止,屡创下跌的历史记录,一直跌到2300多点,仅相当于两年前的水平,比历史最高点5049点低了一半多。

与此同时,美劳工部的报告显示,高科技产业的停滞已经向传统产业扩散。2000年最后两个季度非农部门的平均劳动生产率增长均不到3%,而1999年这两个季度的劳动增长率增长则高达5%和8%。失业率的数字也略有上升。消费者信心指数也出现下滑。2001年1月3日,美联邦储备局不得不决定将利率降低半个百分点,以期刺激经济增长,防止转入衰退。目前,占统治地位的观点认为:尽管美国经济进入长期衰退的可能性很小,但过去若干年中高速增长的黄金时代已经难以再现,还有可能出现短期衰退。

2.技术创新缺乏质的突破,是高科技产业遇到困难的主要原因

此次经济增长放慢,明显是以高科技产业的增长放慢为导火线。这从反面再次证实了高科技产业已经成为美国经济的龙头产业。

高科技产业增长放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资本市场经历过去十年的超高速增长后其来源逐渐接近枯竭;又如某些传统产业对新兴产业进行排挤,像传统娱乐业就不愿与新兴互联网娱乐业在知识产权方面进行合作,等等。但最直接的也是最重要的原因,还是需求增长放慢。其背后的深层因素则是近年来高科技领域的技术创新缺乏质的突破。

以信息技术为例。该领域早期的创新模式并不一味追求运算和存储能力的提高,但过去20年中消费者一直没有停止接受更强的计算能力和更高的网络速度,这一事实逐渐使企业界产生了一种错觉,似乎只要不断提供更快的计算机、更宽的网络,就能自动吸引消费者。过去短短几年中,个人电脑从X86到奔腾系列,速度提高了百倍但芯片的基本设计仍是CISC架构一直未变。微软的视窗软件系统越来越庞大但基本界面和功能也未脱离其95版原型。在网络基础设施方面,1999~2000年间,企业界一个流行的口号是“带宽就是一切”,各公司争先恐后投巨资埋设光缆。1996年全美电信基础设施投资飚升到420亿美元时已令人吃惊,而过去3年中竟又翻了一倍,在1999年达到820亿美元,2000年则将超过1000亿美元。三大设备供应商思科网络、北京电信和朗讯竞相推出更宽的网络和更低的价格,结果在市场急剧膨胀的同时利润反而下降,如朗讯2000年最后一个财季毛收入比1999年同期增长了15%,但纯收入反而下降了22%。2000年一年中,这三大网络设备供应商的股价分别下降了将近50%、50%和80%。

软件、硬件和网络等基础设施领域如此,在终端产品和服务领域同样存在普遍的强调量的扩张而忽视质的突破的现象。过去几年中如雨后春笋般暴现的各种互联网公司、电子商务公司等,无不声称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最具有独创性,实际上内容往往大同小异。不但这些网络公司之间差别不大,而且它们和传统公司的产品和服务相比,其创新性也没有一度声称的大。如热极一时的B2C电子商务领域,大多数公司不过是把传统业务如书店、超市、旅行社、新闻、广告等照搬以互联网上而已。著名的网上超市亚马逊公司一度号称要利用网络优势实现“零库存”管理,最终却不得不建立自己的庞大仓储和配送系统,等于是向传统的经济模式回归了。

缺乏突破性的技术创新,使得信息产业等高科技产业在过去几年中虽有大规模扩张,但难以开拓新的消费者需求。过去一年中,业界提出各种新概念如B2C、B2B、ASP等,试图制造新的市场热点,但收效不彰,这是导致高科技产业增长萎缩的深层原因。

3.美国仍握有技术创新和“新经济”战略资源的主导权

尽管高科技产业出现暂时性的增长萎缩,却并不会否定过去几年中开创的“新经济”模式。所谓“新经济”,实质上就是通过不断创新、不断提高生产率来同时实现高速增长和充分就业的经济。2000年下半年生产率增长虽有所放慢,但非农部门生产率全年仍达到了4.3%的非常高的增长,整体上仍高于1999年2.6%的增长,是过去10年中最高的。

过去若干年中,在信息、生物等前沿产业领域,美国企业进行了不计成本、不考虑利润的急剧扩张,全面占领了市场的制高点,特别是握有了大量的战略性资源。这些资源包括在信息基础设施上的巨量投资,大量的专利成果,还包括所谓“数据资源”。在信息产业领域主要是通过急剧市场扩张积累了大量的消费者个人信息,如AOL(美国在线)公司目前有近3000万用户,这些用户的通信地址、上网习惯、年龄和性别分布状况甚至收入和消费偏好等,都已被积累成数据库,其潜在商业价值极大。在生物产业领域,过去几年美企业以合作研究等手段,通过大规模全球采样,积累了丰富的基因数据库。从短期看,上述战略资源的超常规积累影响了企业的利润,是高科技企业遇到困难的原因之一,但长远看却是一种巨大的竞争优势。

在激烈竞争中仍保持科技创新的领先地位

美国的长期经济竞争优势,还表现在它继续保持科学成果和技术发明的最大产出国的地位。2000年美国在一系列前沿领域继续取得重大创新,推动着基础研究的深入,亦有潜力在今后几年中转化为生产力,推动新一波的经济高速增长。与此同时,在一些领域也面临其他发达国家特别是欧洲的有力竞争。

1.生物科学的突破被视为2000年最重大的科技成就

2000年最引入注目的突破发生在生物科学的前沿,其中,第一张人类完整基因图谱草图的完成,被称为2000年第一大科技进展。6月26日,克林顿总统亲自在白宫主持庆典,由两组科学家共同宣布完成了该草图。这种宣布科技成果的方式是十分罕见的。

由美国国立人类基因组研究所Francis Collins博士主持,美、英、日、德、法和中国科学家共同参与的人类基因组计划,从1990年开始。其方法是先将DNA分割成长短合适的片段,构建一系列含有这些片段并相互关联的克隆,通过解读这些片段的碱基排列顺序,最终比对、拼接出整个基因组的DNA顺序。各国科学家每天获得的进展都会及时输入数据库,供全世界公众免费查阅。

另一组科学家是由J.Craig Venter博士领导。他于1998年创建Celera Genomics公司,该公司的策略是将DNA切割成很短的片段,可用现有的技术很快测得这些片段两端的顺序,在积累足够的端顺序之后,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及与其他已知生物基因组对应顺序的比对,排列出整个人类基因组的顺序。这一技术路线曾被认为难度太大,因为人类基因组中含有大量的重复顺序,最终正确排序不可能。6月23日该公司的科学家们证明这个路线可行,当天下午该公司的超级计算机经过5万亿亿次碱基顺序比对,第一次完成人类基因组全顺序排列图。

第一张人类基因组草图无疑是生物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但与真正完成人类全基因组测序还有一定的差距。根据已公布的结果,两组科学家显然都未达到预设的标准,即最终完成的人类全基因组顺序应没有缺口,或只有很少已知长度的缺口,且全顺序的错误率不超过万分之一。事实上,两组科学家都未公布各自顺序图缺口的详细情况,也未宣称达到99.99%的精确度标准。

人类基因组顺序图的完成为生物学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功能基因组学,即研究基因组中所有基因的作用并用多种方式确定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也称为蛋白组学。处理人类基因组及其蛋白组数据所涉及到的庞大信息量,要求发展相应的信息技术工具,推动了一门新学科——生物信息学的发展。

生物技术2000年可谓丰收之年。其他一些重要的发现包括:继瑞典和英国的科学家之后,斯坦福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也证实了成体细胞可发育为不同的组织细胞,打破了以往认为成体细胞只能发育为同种组织细胞的“铁律”;洛克菲勒大学的研究人员和日本科学家合作在克隆猪方面取得突破;伊利诺依大学的研究人员则对细胞核心受体的功能有了新的认识,可望揭示众多的药理现象的秘密。

2.信息技术的前沿突破为下一代计算机开辟了新的方向

在信息产业因缺乏突破性创新而转入缓慢增长的同时,信息技术的前沿领域出现了新的曙光。不过,在这个领域,美国正面临来自欧洲的激烈竞争。

2000年信息技术最大的一项突破是有机电子元件,在这方面,美国甚至落后于欧洲。有机电子元件是利用某些具有半导体特性的塑料制成的、具有全新性能的电子元件,如墙面幅度的超大屏幕显示屏、小型超薄显示箔片、有机材料激光器等等。虽然2000年3月底,美国朗讯公司贝尔实验室制成了名为F15的具有足够电导率的N型有机半导体,将有机材料晶体管的实用化进程推进了一步,但2000年该领域最重要的建树仍被欧洲人取得:9月份,荷兰的飞利浦电子公司制成了直径7厘米、集成了864个晶体管、可以弯折的有机塑料箔,该成果获2000年笛卡尔创新奖。该公司还制成了3.5厘米见方的塑料显示屏。由于这一突破,2000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早在70年代发现塑料半导体的三位科学家。

纳米技术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应用也继续取得进展。如2000年7月份,哈佛大学宣布开发出了用碳纳米管构成的随机存储器,其存储密度可达到100吉比特/平方厘米(1吉=1000兆),存取频率可高达100吉赫兹。但纳米计算机的真正出现还很遥远。

未来计算机的另一个发展方向是量子计算机。在这方面,2000年2月加州大学和卡尔特奇学院量子信息中心合作,成功实现了可控的单原子谐振腔。该谐振腔捕获或释放一个单原子,可代表二进制运算的两个基本数字1和0。目前,美国对开发量子计算机颇为重视,量子信息科学领域的经费从1995财年的100万美元,飚升到2000财年的3000万美元。相比之下,同年用于资助DNA计算的经费只有230万美元。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军方和安全部门对该项目卷入颇深。量子计算项目有一个跨部门指导小组,陆海空三军、国防科技研究局(DARPA)、国家安全局、国家勘察局等都参与这个小组。在民用方面参加这个小组的则包括NSF、NASA、NIST和能源部。

3.空间探测继续稳步推进

2000年在空间探测方面最激动人心的发现是:越来越肯定太阳系地外行星系中有水存在。伽利略号飞船在木星的一颗卫星上观察到磁力潮汐现象,这几乎可以继定是因为该卫星表面存在盐质海洋。对火星的探测,也进一步确立了火星上曾经大规模存在水的证据,其表面河流应当存续到了距今100万年以内,甚至至今犹存。至少可以相信在火星地下不深处目前仍存在某种状态的水。

在宇宙论方面,1999年和2000年两项高空气球观测的结果证实宇宙空间是平直的,将一直膨胀下去。与此同时,该项目获得了关于宇宙背景辐射的一些新发现,对现有宇宙起源理论提出了质疑。

新形势下政府和企业界的科技发展战略和政策

自90年代美国经济进入由创新推动的黄金增长时期以来,美政府和企业界对发展科技的热情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过去几年特别是企业界的科技投入持续高速增长。同时,由于人们对“新经济”规律理解的不断深入,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和调整又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在研究开发的具体模式和相关政策上,有所变化和调整。

1.科技投入继续保持历史上最高的增长速率

1994~2000年的5年,是美国有科技统计数据以来,R&D支出增长最快的5年,从1692亿美元,激增到2000年的2642亿美元(2000年11月份估计数字)。扣除通货膨胀因素,平均真实年增长率高达6%,大大超出同期真实GDP增长率。

产业界在90年代一直是R&D投入增长的主要后盾。2000年,产业界R&D实际投入约为1760亿美元,与1994年的993.3亿美元相比,并扣除通货膨胀因素后,真实年增长率为8.2%。快于R&D投入的整体增长率。使得产业界投入占全部R&D实际投入的比例,从1994年的58.8%,上升到2000年的66.6%。

产业界在从事R&D活动方面的重要性也逐年上升。2000年,产业界的R&D使用额占全美总支出的75.4%,达到1992亿美元。从1994年以来保持了7.4%的年增长率。与上述产业界投入的数据对比可发现,虽然产业界使用的R&D经费在总经费所占的比重增加了,但产业界投入所占比重增加更快。换句话说,产业界对非产业部门的R&D投入,在过去5年中其相对比重上升了。

产业界在基础研究中的角色越来越重要。2000年,产业界的基础研究实际投入达到147.8亿美元,占基础研究总投入的32.5%。而且,产业界自己也承担了更多的基础研究活动。虽然高等院校仍是基础研究的主要承担者,花费了全部基础研究支出的44.3%,但2000年产业界也花费了全部基础研究支出的31%,达141.1亿美元。

在联邦政府方面,联邦政府2000年R&D经费合同额为817.7亿美元,比上一年度(773.9亿美元)增长5.7%。预计2001年R&D经费合同额可达836.1亿美元。实际经费拨付额当然也同步保持增长,2000年为758.6亿美元,比上年(726.1亿美元)增长4.5%,预计2001年将达到794.0亿美元。

联邦政府仍是基础研究的主要支持者。2000年全美基础研究支出为454.7亿美元,其中224.4亿美元来自联邦政府的投入,占49.4%。

1994~2000年期间,联邦政府R&D投入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三者之间的分配比例变化不大。总的来说,开发研究的比重略有上升,而基础研究所占的比重略有下降。2000年三者的百分比分别是17.2%、21.5%和61.3%。

国防R&D经费仍是联邦政府最大的一笔R&D经费,但在总经费中所占比例从90年代以来呈不断下降趋势,从1990年的占总经费63%下降到目前的只占50%左右,其绝对额度也有所下降。

2.产业研究开发外向化、国际化的新动向

产业界研究外向化(包括产业界内部横向联合及产业界与大学、联邦机构的合作研究)和国际化倾向最近几年来已经是一个公知的事实。但最近一二年来,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一是企业间的直接合作研究数量下降,而以资产并购等形式的技术转移方式逐渐风行。二是美国公司减少了海外R&D投资,而外国公司在美R&D投入的热情不减,使得所谓“国际化”更近于为以美国为研发中心的单向“流入”。

在国际化方面,美国公司在海外的R&D投资增长,从1985年以后的10年中,一度快于其在国内的R&D投资增长。到1996年时,美国公司在海外的R&D投入,已经占美国产业界总投入的10.4%。但是,到1997年,美国公司(含在美国注册外国公司)在美国外的R&D投入反而下降了7%,为141亿美元,同时国内R&D投入的份额下降到8.9%。与此同时,外国公司向美国的R&D投入仍保持快速增长,1997年达到187亿美元。可以说美国因其强大科技实力,正在获得相当数额的R&D资金流量“顺差”。

3.适应形势需要不断调整各方面的科技政策

适应形势的需要,2000年联邦政府在科技政策方面也做了一些重要的调整。主要有如下一些热点。

·人类胚胎研究的政策出现重大松动

美国是一个宗教保守势力相当强大的国家,涉及人类种族的议题一直是非常敏感的,如堕胎等等。利用人类胚胎细胞进行医学研究也是这样一个议题。联邦政府经费一直被禁止用于有关人类胚胎细胞的研究。2000年,克林顿在其总统任期最后一年中终于发布新的指南,取消了这项禁令。由于联邦政府经费在医学等基础研究领域占最大份额,这一政策上的松动必将有力地推动美国在相关方面的研究。

尽管如此,该指针仍要求:联邦政府经费不能用于粉碎胚胎萃取活细胞的过程,该过程仍需由其他渠道开支。政府经费只能用于胚胎细胞已经取得之后的研究活动。另外,源胚胎必须是冷冻胚胎而不能是活体胚胎。该指针还同时禁止了胚胎交易,即任何人不得从捐献胚胎中获利。此外,根据国立卫生研究院8月份发布的指南,该院不支持将人成体细胞核移植到人或动物卵细胞产生多能干细胞的研究,不支持将人体干细胞与其他动物胚胎杂合的研究,不支持利用人体干细胞克隆人胚胎的研究。

·高科技人才引进政策大幅度放宽

80年代以来美国高科技产业的飞速发展,使该领域出现了严重的技术人才短缺,使美国信息企业日益依赖于雇佣H1-B签证的海外高技术工人以弥补劳力短缺。但该签证名额有限,远不敷用。2000财年度还不到一半时,该签证名额就已用光。

在高科技公司强力游说下,2000年10月4日,国会通过新法案,将签证年度配额从11.5万名扩大到19.5万名。新法案另一重要内容是:过去H1-B签证持有者不能随便更换雇主,新法案赋予其在这方面更大的自由,使得海外劳动力在美国能得到更加有效利用。新法案还吏H1-B持有者更容易获得绿卡。另外,新法案最终没有采纳劳工组织的意见,没有加入“不得以低于市场价格雇佣海外高技术工人”条款。可见,新法案照顾高技术公司的商业利益,多于考虑本土技术工人的利益。

鉴于美国信息产业保持15%~20%以上的年增长率,近期虽有放慢但不会停止增长,因此H1-B签证的有限增加,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高技术工人的短缺。未来一段时期内,美国企业将更多采用另一种办法,即将大量相对“劳动密集型”的信息生产活动(如编写程序、制作网页、制作并维护大型数据库、技术支持和服务等)直接转移到海外,称为“外包”。这为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这样有大量高技术人才但国内需求不足的国家,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发展机遇。

·电子商务的法律环境进一步得到规范

2000年6月30日,克林顿总统签署了《全球和国内商务之电子签名法》,确认了电子签名在签订合同、使用和存储文件时的法律有效性,规范了电子商务的法律环境。

但是,该法案较为偏向电子交易中的企业方(或卖方)的利益,相对不利于消费者或作为消费方的企业的利益。如该法案承认了电子商务网站中大量存在的格式合同的有效性。此种格式合同和传统合同的最大差别在于:传统交易合同是双方共同谈判完成的,电子商务中的格式合同则基本上是卖方单方面提供的。格式合同固然可加速交易的有效性,也增大了买方承担的交易风险。

·隐私权问题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2000年5月,美国和欧盟终于结束了长达两年多的谈判,就消费者私人信息的收集、转移和使用,达成了名为“信息安全港”的协议,使隐私权问题开始正式进入美公共政策领域。

鉴于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使得厂商拥有了强大的收集和利用消费者私人资料的能力,威胁到消费者个人隐私和利益,欧盟早在1995年就通过了《私人资料保护指南》,对厂商有关行为进行约束。美国一方面由于传统上倾向自由放任政策,另一方面由于美国企业目前在互联网领域领先世界,是全球范围内消费者信息的主要流入方,从中获益极大,因此迟迟不愿实行类似的保护措施。这导致了欧盟的不满和对美国施压,双方一度几乎爆发贸易战。2000年5月达成的协议,可视为美国在隐私权政策上开始转变的一个信号。

美企业界本来一直不愿加强隐私权保护,但来自消费者的压力已越来越大。2000年,网上销售商Doubleclick宣布计划将自己原有资料和从另一家公司收购来的资料结合,以分极消费者情况,结果立即遭到消费者的愤怒批评,并被起诉。美国在线(AOL)在遭到消费者的抱怨和起诉后,不得不宣布取消原定的追踪消费者上网习惯的计划。而亚马逊公司暗示如果被并购它将出售自己拥有的消费者数据后,也立即招来无数批评。有关调查也表明,80%以上的消费者担心个人隐私遭到侵害,这已成为阻碍消费者更多地利用互联网交易的最大因素。2000年下半年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受挫后,越来越多美国企业开始反思现在的电子商务模式,企业界的态度开始发生变化。2001年初,HP等著名公司公开表示,愿意配合政府进行隐私权保护方面的立法。2001年,隐私权问题可能成为美公共政策的一个热点。

·知识产权制度面临新的挑战

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也对传统的知识产权制度提出了挑战,导致了各种政策辩论。2000年的一个争论热点就是网络音乐的知识产权。以“环球音乐集团”为首的传统唱片商对网络音乐的发展极为不安,担心其夺走传统音乐市场。他们发起了法律诉讼浪潮,一个接一个地起诉网络音乐网站,一度甚至企图禁止网络音乐的文件格式(MP3)本身。由于按照现有知识产权法律,唱片商拥有全部版权,故2000年他们在所有这些拆讼中都取胜了。

而一些激进的新技术支持者认为:互联网的发展必将冲击传统的知识产权概念本身,甚至导向一个没有版权的“自由世界”。

美国是目前全球知识产权的最大创造和拥有国,其总的政策趋向必然是强化而不是弱化知识产权保护。对知识产权涵盖的范围,趋势是要拓宽,而不是限制。例如,1999年的一大热点就是把过去认为不可授予专利的“商业方法”也纳入可授予专利的范围。因此,美政府可能会采取一些措施,鼓励甚至强制传统音乐公司开放版权,但不会去触动音乐版权的权威性本身。

科技外交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上升

最近两年来,美国在许多外交领域频频打出科技牌,如能源、环境、卫生等。2000年5月,美国国务院发布了三份重要文件,明确了重视科技外交已成为美国政府的官方立场。科技合作在国际政治中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另一方面,国际科技合作也将继续受到诸多政治因素的制约。

1.美国国务院宣布加强面向21世纪的科技外交

2000年5月12日,国务卿奥尔布莱特签发了《美国国务院全体职员科学与技术备忘录》。备忘录指出:科技对美外交影响巨大且不断加强。不但武器控制等国家安全问题日益仰赖于技术,转基因农作物等国际贸易中的重大课题也日益要求外交官拥有专业技术能力。备忘录号召全体人员加强对科技的学习和理解,加强本部门科技能力建设,充分发挥科技在美外交中的突出作用。

2.政治因素将继续制约美进行国际科技合作

由于美政界和情报部门仍有不少顽固持冷战思维的人且身居要职,一有机会,他们仍将试图用政治因素来否定国际科技合作。美国要在新世纪贯彻一个更加开放的国际科技合作战略,仍会不断遇到阻挠。

小布什政府政策动向

从目前看,新总统小布什在科技方面主要的政策观点有:继续扩大对研究开发的投入,特别是在对国防领域和信息技术领域的基础研究方面,可能会改变近几年来增长相对较慢的局面,强化投入;将致力于促进扩大美国高科技产品的海外市场,包括推动电子商务的全球免税化,消除美国生物技术改良农产品的出口障碍等;进一步放宽引进高科技人才政策,继续扩大H1-B签证额度;减少在能源、环保等领域的政府干预,尽量利用市场机制来减少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但在科技外交方面,小布什未明确表态支持或反对美国务院现行的加强科技外交的政策。

标签:;  ;  ;  

2000年美国科技发展综述_科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