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晓刚[1]2004年在《天然砂砾修筑二级公路沥青路面基层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天然砂砾蕴藏丰富,但多用于底基层和垫层,为充分利用资源、控制成本,本文对天然砂砾在二级公路沥青路面二灰砂砾和水泥稳定砂砾基层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在调查研究、理论分析和试验的基础上,本文将混合料最大粒径确定为37.5mm,关键筛孔为4.75mm,以最大密度曲线理论为指导进行级配控制,分别进行了不同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劈裂强度、收缩性能、抗冲刷性能、抗冻性能及疲劳性能试验。根据试验和理论分析,综合混合料的各项路用性能,提出了适用于二级公路沥青路面基层的二灰砂砾和水泥稳定砂砾配合比设计方法,修筑了试验路进行验证,同时对施工工艺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同时,为快速进行矿料组合设计,开发了级配设计软件。通过技术经济分析可知,天然砂砾可以修筑质量较高的二级公路基层,造价较低,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熊焕荣[2]1984年在《一、二级公路路面设计施工中的几个主要技术问题》文中认为前言本文以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路面设计专题组和有关省共同协作修筑的四条试验路的研究报告为基础,结合本人参加修筑试验路的实践,对一、二级公路路面设计施工中的几个主要技术问题,进行讨论。全国公路到1981年底总里程为897,400多公里。其中油路165,400多公里,占总里程的18%。在这些油路中,一级路203公里,二级路14,430公里,一、二级路占总里程的1.6%。叁级路111,600多公里,占总里程的12.4%。四级路410,400多公里,占总里程的45.7%。还
刘冬冬[3]2011年在《水稳超大粒径砂砾基层路用性能及施工工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有着极其丰富的天然砂砾石料,多用于底基层和基层。为了充分地利用当地材料来减少工程投资,加快公路建设,本文对水泥稳定超大粒径砂砾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本文将混合料最大粒径确定为80mm。在调查研究、理论分析和试验的基础上,以最大密实度原理为指导进行级配控制,分别进行室内颗粒筛分、击实试验、混合料配比试验和无侧限抗压强度、抗剪强度、抗冻性、抗裂性、干缩性等试验研究。探索水稳超大粒径砂砾做为路面基层的质量控制指标和控制标准以及新的施工工艺步骤。通过技术经济分析得知,水泥稳定超大粒径砂砾可以作为修筑质量较高的二级公路基层,且造价较低,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周秦[4]2016年在《耀柳二级公路九里坡段改建工程方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耀柳二级公路承担着耀县腹地、印台区和宜君县西部工矿企业和广大乡镇农村,以及与相关地区咸阳市北部、甘肃省陇东间的交通运输,与210国道(包头~南宁)、305省道(罕井~正宁)共同构成铜川市“φ”字形公路网中的主骨架,连接市域中西部纵深地区广阔的乡镇和矿区,对铜川市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论文首先对项目影响区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现状进行阐述,通过分析现有公路技术状况及适应度,体现拟建项目在公路网中的作用,充分响应铜川市交通规划及发展方向的号召。随后介绍了项目线位所经区域地质构造与地震、地层岩性、气象、水文以及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在充分结合项目实际,认真听取业主及专家意见,全面贯彻落实交通运输部提出的公路勘察设计新理念基础上,基于选线原则和项目特点,通过对现场地形、地貌、地质的详细踏勘,对各个走廊带和方案的反复比选,最终提出叁个路线方案进行改线。在初步设计阶段通过专家组分析探讨,明确路线走向及控制点,基于经技术指标、交通组织、工程地质、环境影响、施工难度和工程造价等方面综合考虑,过对九里坡头至湾里段、石川河桥段两种线位方案的比选,确定本改线项目平面线位的推荐方案。最后,据此进行推荐方案的路基、路面及排水、桥梁、涵洞、路线交叉、安全设施以及环境保护等方向的设计。
安欣[5]2001年在《国道210改建工程绥榆段修筑技术的分析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国道210是陕西省“米”字型公路干线网的主骨架,纵贯陕北、关中、陕南,是我省最主要的干线之一。本文从国道210改建工程绥德至榆林段的建设出发,分别对国道210路基工程的技术特征、路面工程的技术方案、桥梁的结构与技术要点、交通工程设施进行研究。希望能够得出有关公路改建比较成功的技术方案、施工组织管理及养护管理的经验和理论。为以后的公路改建工程提供经验,也为其他地区的公路改建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天然砂砾修筑二级公路沥青路面基层研究[D]. 徐晓刚. 长安大学. 2004
[2]. 一、二级公路路面设计施工中的几个主要技术问题[J]. 熊焕荣. 公路交通科技. 1984
[3]. 水稳超大粒径砂砾基层路用性能及施工工艺研究[D]. 刘冬冬. 河北工程大学. 2011
[4]. 耀柳二级公路九里坡段改建工程方案研究[D]. 周秦. 长安大学. 2016
[5]. 国道210改建工程绥榆段修筑技术的分析研究[D]. 安欣. 长安大学.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