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的分析论文_关元元,马春军

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的分析论文_关元元,马春军

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水务局 山东 菏泽 274100

摘要:伴随我国经济发展与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水利水电工程数量也在日益增加,而且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在进行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时候一定要对其相关技术进行熟悉及应用。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对基础处理技术要进行重视,才能够更好的保证基础工程质量,从而保障整个工程的质量。本文主要对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

一、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概述

基础处理施工技术是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中最基础的技术,同时也是关键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应用基础处理施工技术对水利水电工程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1水利水电工程的基础处理技术关系着工程的施工质量。水利水电工程与其他工程相比需要承担较为复杂的荷载,存在很多不良运行条件,当水利水电工程的基础处理技术不达标或是基础不稳定时,工程的总体质量也不会合格,很容易发生危险。所以说,基础处理施工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工程的质量。

1.2基础处理技术十分复杂,前期工程非常关键。水利水电工程的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多变,工程的部分结构相对较复杂。为了保证工程顺利施工,需要做好基础工作,加强基础处理施工技术的应用,减少损失,确保工程质量达标。

1.3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对工程的总体质量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在工程竣工后就不能对工程的施工质量进行直接检查,而一般工程质量问题都是在工程实际运行后才会被发现。竣工后发现质量问题再进行修正是十分困难的,这就要求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做好基础处理工作,严格控制好施工质量,避免出现返修情况; 最后,水利水电工程不同于一般的建筑工程,施工工期相对较短。水利工程的施工时间一般在枯水期,工期短、干扰性大,工程步骤繁多,需要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把握好基础施工技术,从而保障施工进度。

二、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现状分析

尽管水利水电工程是一项相对较基础的建设工程,但同时它还具有复杂性和大型性的特点,因此不能简单地从基础性出发将水利水电工程定义为简单工程,相反,根据其特点,可以将水利水电工程归为复杂工程一类。水利水电工程在实际建设与施工中,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比如工程所在地的地质条件、岩层以及土质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与建设,特别是工程的基础施工与建设。

影响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建设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稳定性。在众多影响因素中,基础稳定性是最为首要的因素。如果水利水电工程的地基不够稳定,稳定系数过低,且抗滑性较差,那么将严重影响整个工程结构的稳定性。即使水利水电工程可以顺利完成,但也不能充分发挥出其功能与效用,工程的使用寿命也会大大降低。第二,渗漏情况。地基除了稳定性会影响到工程基础施工质量外,其发生的渗漏情况也会严重影响到工程的基础建设与工程质量。因此,在施工过程中不但要保障地基的稳定性,还要防止地基出现渗漏情况。地基渗漏会直接影响到施工技术的应用。一般地基出现渗漏的原因是地基的空隙过大,进而出现渗漏,导致工程的基础被破坏,严重情况下,可能发生安全事故。因此,在进行基础施工时,要注意不定时检查地基是否发生渗漏。第三,沉降作用。工程的基础沉降作用也是影响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沉降现象是水利水电工程中难以避免的一种现象。不过,一般的沉降幅度都比较小,并不会对工程造成明显影响。如果沉降过大,超出了一定范围,则会导致水利水电工程的结构发生变形,工程的整体会受到损坏,甚至对工程的施工安全造成影响。所以,在基础建设中,一定要重视沉降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的减小沉降的幅度,保障工程的施工安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技术分析

在对水利水电基础工程进行建设的时候,施工技术方法特别重要。每项工程的建设会包含很多阶段,而每个阶段也有很多方面需要予以施工。同时,在整个工程建设中,需要针对不同阶段不同方面的施工采取对应的施工技术方法。

3.1防止强透水层渗漏的基础技术

结合实际情况来看,若为刚性坝则其砂石、卵石等层均有较强透水性,故需要采取妥善措施开挖去除,而土坝中的砂石、卵石层则同样因其强透水性,在浪费水资源的同时还可能造成管涌,使基础扬压力变大,给建筑物稳定带来影响,对此一般采取防渗处理。主要的处理方式为: 将原有透水层内的砂石、卵石等部分彻底开挖去除,使用黏土或混凝土进行回填,并适当修建截水墙。使用大口径钻孔设备开孔,同样使用黏土或混凝土回填,构建防渗水墙。利用高压喷射灌浆逐渐形成混凝土水泥防渗墙。坝前使用黏土或者混凝土进行铺盖,使得防渗路径延长。此外也可利用排水法减压,额外设置一个反滤层。

3.2软弱地基夹层的基础处理技术

(1)高倾角软弱带的处理方法

将原有软弱带开挖清除后,使用混凝土回填代替,从而逐渐形成混凝土塞。软弱带的开挖深度大多取自身宽度的1~1.5倍为宜,而两侧边坡的开挖深度比例则为1~2即可。若软弱带较松散且具有较大宽度,则使用混凝土梁进行加固,使得建筑上层载平均分散给地基岩体。若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本身稳定性较差,为了避免渗入的水流冲刷地基填土,应对部分软弱带采取清理措施并使用混凝土回填,从而逐渐形成挡水隔板。

(2)缓倾角软弱带处理方法

同样采用清除软弱带并使用混凝土回填的方式处理缓倾角软弱带,此时如果上层岩体还保持坚硬且完整性较好,考虑到开挖又有着较大工作量,可以使用竖井等方法使得软弱带的清除回填工作更为顺利。另外,还应该为软弱带建立一定防滑齿,使其跨越软弱带。利用高压喷射作用彻底清理软弱物质并进行混凝土的回填。在施工经过软弱带时,还应当适当锚固预应力,提高稳定性。

3.3坝基涌泉问题的基础处理技术

坝基涌泉问题主要集中于发生在土层较松散且岩石缝隙较大区域,以喀斯特地形为代表,该问题可能直接导致建筑物稳定性较差等。同时也会给后续水利水电工程的混凝土浇筑工作也造成较大阻碍,严重情况下会出现通道漏水等,针对该问题一般在尽量封堵的同时保持排放。

若为基岩涌泉,则能够进行封堵的同时,尽量使用混凝土进行封堵,若涌泉量较大,则应该将多余水引入集水坑,使用砾石回填原有部分,为水利水电工程适当预埋部分灌浆管道,之后再将多余地下水抽出并使用混凝土回填并加以封堵,于后期继续进行回填灌浆工艺。考虑到土坝的基础性作用,应当在混凝土盖顶上额外铺设黏土层以提高土坝基础稳固性。此外,针对涌泉出口区域,为防止其往库外涌水,导致库水流失,还应加装活动逆止阀,从而防止水分流失。

结束语:

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基础处理施工技术所发挥出的巨大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但是我国对于基础处理施工技术的研究却不够完善,往往会导致很多问题的出现,我国更需要认识到这一现状,发现自身技术含量较低这一现实性问题,不断地开拓思想,借鉴先进经验,加强钻研和对经验的总结,更要结合实际操作,实践出真知,在亲身体验的基础上再进行分析研究,结合各方面因素,相信我国在基础处理施工技术方面将会有较大的突破,我国水利水电事业也将会获得更好的发展从而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海波.试论水利水电基础工程施工技术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04:164

[2]张微.水利水电基础工程施工技术[J].科技传播,2014,18:62

[3]周慧.当前水利项目施工存在的问题与技术方案改编对策[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11,09:77

论文作者:关元元,马春军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21

标签:;  ;  ;  ;  ;  ;  ;  ;  

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的分析论文_关元元,马春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