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股份制实施的比较研究_股份制论文

高校股份制实施的比较研究_股份制论文

高校实行股份制的比较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股份制论文,高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普及化、民主化、国际化的态势越来越强,社会呼唤着一种新的与多元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多元办学体制的诞生,来解决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与政府投入不足的矛盾。股份制高校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国家办学的单一办学体制,给高校的发展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股份制学校是根据学校资金的投入方式和组成,采用股份制对学校进行管理和运营的学校管理方式。股份制高校与其它类型的学校相比有着明显的不同:

一、体制不同

不同的举办者和不同的管理机制构成不同的办学体制。目前我国除了公办、民办学校,又出现了股份制学校。公办学校的投资主体是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它们在法律上承担着在学校举办和运行过程中全部经费的投入和筹集的责任,经费来源为国家财政性拨款,是国家办学。因而,国家拥有公办学校教育资产的所有权、支配权、使用权和管理权等所有产权。民办学校的办学主体为公民个人、社会团体或其他社会经济组织,在学校举办和运行过程中承担资金筹集和投入。而股份制学校既不同于公办学校,在机制上又有别于民办学校。它既能享受公办学校的体制优势,又能灵活运用民办学校的灵活机制,是懂教育的企业家和懂经济的教育家的优化组合,是一种“双赢”的体制。它是借鉴股份制的形式,以入股的方式,吸纳社会闲散资金,然后把资金、知识、技术等要素组合起来,由教育专家管理、经营的学校,学校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为了遵守“不得以营利为目的”的原则[1],股份制学校创造了不分红利给股息的办法,解决了投资者要求适量回报的问题,促使办学者注重质量、注重成本、注重效率。高校进行股份制改革,一是为了使高等院校具有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积极性和能力,克服高校自身存在的“一方面教育投入不足、经费紧缺,另一方面教育经费效益不高、浪费严重”[2]这一“悖论”现象。二是平衡资本赢利与教育公益性矛盾的一种新尝试。高校股份制是一种新兴的办学模式,如果严格按照股份制模式进行管理,就会成功。而如果管理不当,就容易造成出资方与国有资产的产权界定不清楚,带来许多矛盾,甚至致使学校进入困境。我们知道,公立高校股份制改革涉及到融资比例、领导体制、隶属关系、职工利益、分配机制等方方面面的问题,仅靠公立学校自身不可能得到有效处理和解决,必须依靠国家政策及相应措施,推动股份制改革。要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晰、政企分开、管理科学”[3]的要求,实行政校分开,使学校成为适应市场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三是股份制改变了学校向国家“等、靠、要”的状况,变“要我办”为“我要办”。随着教育体制改革和加入WTO,我国将出现一大批股份制学校。股份制学校的出现将对目前的管理模式带来冲击。它既能打破公办学校管理的僵化机制,又能吸取民办学校在体制和机制方面的优势,为学校的发展注入活力。股份制学校的最高权力机构是股东大会,股东大会选举董事会,董事会选举董事长,董事长聘请总经理,总经理行使管理职能。这种学校的校长相当于总经理,他不是由教育主管部门直接任命,而是由董事长聘任,要求校长是职业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实行股份制,让“师者有其股”,把教职工的利益与高校的发展“锁”在一起。全体教职工参股后,就会自然地行使股东的权力,时刻关注学校的发展动态,使全体教职工与学校走共同发展的道路。

二、效益不同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包揽办学,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自上而下”的学校管理系统,造成了公办学校办学效益不十分理想。民办学校由于资金欠缺、条件较差、师资力量不强而使办学整体效益不高。而股份制高校能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国有资产的利用率,这就解决了“穷国办大教育”[4]事实上存在的资源性、规模性、结构性、体制性浪费等弊病,在实践中悟出一条办学“低投资、高标准、高效益”的程式,突破了学校教育的单一模式,建立起具有大教育特征的新模式。股份制高校的出现,不但增强了教育的选择性,而且有利于教育的竞争和发展。股份制高校的作用不但体现在教育的规模和投资数量的多少,更重要的是提供多种不同于公立教育的办学模式和办学品质。由股份制高校的发展而形成的高校之间的竞争趋势和竞争机制,将成为教育发展的一种内在动力和滋补教育生命的“活水之源”。股份制高校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强,更在办学效益方面体现着优势。(1)在办学效率上:能够极大地调动公众教育投资者的积极性,有利于高校广泛吸纳社会资源,形成新的投资能力,促进高等教育投资多元化,打破长期以来公有制一元化的投资,使大量优质的人才资源和物质资源融入教育,为教育所用,从而为高校圆满实现各项职能奠定基础。(2)在办学质量上:能激活学校所蕴藏的巨大智力与技术资源,使高校内部资源得到自主、合理的配置,达到资源共享,优化组合,教育硬软件真正得到改善和发展,实现课程的社会化、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教学活动方式方法的创新化,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产生最佳的效益。(3)在管理成效上:可以提高学校经营管理的效率,使其获得更为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股份制使高校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这样,既保证了学校办学的自主权,又有利于学校按教育规律办事。同时,股份制以劳动合作为基础,使教职工的劳动合作与教育资本合作相结合,充分调动出资者和劳动者的积极性,共享利益,共担风险,从而促使投资者能精心管理学校。学校内部实行岗位聘任制、结构工资制,实行教学与成效挂钩的“责任制”及奖优罚劣的“淘汰制”,从而增强了教师的绩效意识,真正形成经营者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优存劣汰的竞争机制,使每一位教师不断努力完善自我,为学校的发展壮大奠定坚实基础。

三、生源不同

生源是学校生存发展的生命线,生源枯竭学校就会陷入困境。不可否认,目前人们对公办高校比较青睐,因为公办高校建立时间长、名声响,受到民众的信赖,其中的名牌大学更是莘莘学子们向往的殿堂,所以公办高校是优中选优,不愁生源的。而民办高校只能“切个尾巴”[5],因为在社会上民办学校没有公办学校的声誉高,还受到一定的歧视,认为民办学校的质量比不上公办学校。又加上学校没有国家拨款,因而必须收取高于公办学校的学费,结果只能以高考的“落榜生”为自己的主要招生对象,收到一批分数较低的学生,造成教学上的极大困难。而股份制高校,介于公办高校与普通民办高校之间,股份制高校的基础普遍不够理想,但它的生机与活力在于它较高的质量。不言而喻,教育质量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教学水平、科研水平与管理水平的竞争,而股份制高校在这些方面有着较强的优势。具体表现在:第一,股份制高校拥有较雄厚的经济实力,加上体制与机制上的优势,及相对合理的收费标准,就会有充足的生源,有了足够的生源基础,就会避免因“饥不择食”降低入学标准而造成的恶性循环,从而有利于学校朝着健康、良性互动的方向发展。第二,股份制高校在人事管理方面有自主性,可以按照“高标准、高效益、高待遇”[6]的条件,吸引大批优秀教师,使学校师资结构优化,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提高教育质量。而教育质量是股份制高校发展的生命线,也是吸引生源的内在根本因素。所以,良好的质量和社会声望不仅能使毕业生有较高的就业率,而且可以吸引许多优质生源,而良好的生源与就业率又有利于股份制高校的办学质量和社会声望向更高水平发展,于是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第三,在股份制高校里,是教育专家管理学校,在办学目标的确立上有一定的自主性。因为来自行政部门的压力小了,来自社会的压力和来自家长的压力大了,这就更有利于促使办学者注重办学效益,以质量和特色为立足点,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7],从而既能保证生源数量,又能保证生源质量。第四,股份制高校在招生方面有较大的自主权。学校可以不受或者不完全受类似公办学校招生区域的限制,在学区或更大范围内挑选学生,一些办学质量好、办学质量高的股份制高校可以举办不同类型、层次的学科(包括本科、研究生),这样,可以提高招生时的入学标准,使股份制高校能更快地向国内一流大学迈进。

四、毕业生走向不同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教授指出:“大学生就业出现新问题,2001年全国大学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70%,待业率为30%,2002年预计37万人待业。加上大专、高职毕业生,估计2002年共计80万人待业。”[8]可见,毕业生就业问题非常严峻。连普通高校的毕业生都很难找到工作,何况民办高校培养的是高职(专科)生,找工作更是难上加难。人们渴望社会对公办学校、民办学校的毕业生一视同仁。而现实是,在毕业生安置就业上,公办学校有一定数额的劳动就业指标,民办学校没有就业指标,就是把毕业生推向市场,常常受到歧视。用人单位还是以文凭为准择人,一般说来,社会认为公办学校的毕业生文凭含金量高,毕业生是不愁找不到工作的。但也应该看到,由于公办学校的专业设置比较单一,不能迎合市场的需要,有些毕业生基础知识比较宽厚,但缺少的是动手能力,也就是说理论和实践往往会脱节,这也会成为毕业生找不到理想工作的羁绊。所以,作为股份制高校的毕业生更需要用实力和真才实学来赢得社会和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同。股份制高校只有抓住机遇,与社会需要紧密结合,以“质量就是生命”为座右铭,狠抓教育教学和管理质量,以质量求发展,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办出特色,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在竞争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民办高校必然会冲击现有公办学校的教育教学环境。如收费问题、争夺生源问题、学生就业压力增加问题等。因此,股份制高校应该找准自己的定位,走职业化培养之路,使学校的毕业生能尽快融入社会,成为有用之才。(1)培养目标的特色性。股份制高校要把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素质作为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力争根据当地社会的需要与本校学生的实际制定自己的培养目标。(2)课程设置的特色性。要面向社会需要设置专业,注重培养实用性人才,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淘汰不适应的老专业,不断增设新的专业,根据市场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调整学校的专业设置和规模的大小。真正做到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开放办学,为学生适应未来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变化提供一个宽阔而厚实的发展“平台”,从而产生最佳的办学效果。(3)校园氛围的特色性。较之于公办学校,股份制高校校长在学校的决策与管理上拥有更大的权力。同时,他们都热爱教育事业,在教育实践方面各有所长,他们的作风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校风。其办学的责任心、积极性、压力由于受到教育市场化的制约会比公办学校校长更强。股份制高校富有特色的办学模式,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促进了学生个性与兴趣的发展,而且拓宽了学生的升学与就业的出路,从而能使每一位毕业生成为实用性、复合型人才,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就业前景越来越好,这是股份制高校受到社会欢迎的原因所在。

总之,股份制学校不是经济学中的股份制在教育中的简单移植,它的建立有利于解决当前我国民办学校和民办教育发展中存在的核心问题,有利于建立一个完善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股份制办学是新生事物,有它的孕育过程,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才能逐步完善。

标签:;  ;  

高校股份制实施的比较研究_股份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