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族院校改革与发展的思考_大学论文

关于民族院校改革与发展的思考_大学论文

关于民族院校改革和发展的思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路论文,院校论文,民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容提要:民族高校在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培养人才方面有着一般普通高校无法替代的特殊功能,必须立足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自身发展的实际,优化结构,突出重点,办出特色。

关键词:民族高教 功能

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其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对人的培养,通过培养人来为社会服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要为市场经济培养人才,这是教育的功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最集中的体现。民族学院的发展与改革应立足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和自身发展的实际,优化结构、突出重点、办出特色,努力做到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一、充分认识民族学院是民族地区经济建设高级人才培养和输送的主要承担者

由于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加之民族地区经济建设状况具有自身的特点,对人才的专业门类及技能要求与内地有不小的差别。其它普通高校是以内地经济建设发展水准作为办学导向的,因此,他们不可能把适应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作为自己办学非考虑不可的因素。这样一来,紧密结合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需求培养人才的任务,就责无旁贷地落在了民族学院的肩上。在市场经济机制的制约下,其他普通高校以承担计划任务的方式为民族地区培养和输送各类高级人才数量是十分有限的。为民族地区培养和输送各类高级人才任务将更加集中到民族学院的肩上,民族学院可谓任重而道远。不论高教战线改革与发展出现的问题如何千头万绪,民族学院都要坚持为民族地区培养和输送少数民族建设人才的办学宗旨不动摇,坚持民族教育主体地位不动摇,这是民族学院政治上的根基,也是民族学院生存与发展的根基。民族学院不仅要深深懂得自己的责任,还应当通过各种方式,使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以及民族地区各级党政领导部门都能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认识到民族学院的兴衰与民族地区建设事业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二、增强紧迫感、危机感,营造合理的内部管理体制,以适应深化教育改革的形势

在深化教育改革形势造成的压力面前,民族学院要能够站稳脚跟,在激烈竞争中自立于我国高等教育之林,不迅速改变内部机制来适应形势是不行的。因此,积极推进学校内部管理改革,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内部机制,是民族学院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首先,要正确划分系院两级的权、责、利。在前些年高校内部的简政放权的改革中,出现了该放的没放够,影响了系部办学的活力和积极性。不该放的放多了,造成了指挥不灵,管理混乱,把权、责、利割裂开来,权利拿过来,责任推过去,已成为学校与系一级单位之间的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时常为此扯皮推诿,影响全局工作的正常运转。因此,民族院校应该认真总结几年来简政放权的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对权责利的划分做出科学的调整,努力造成简政放权,活而不乱的局面,提高行政工作的效率。

其次,要整肃风纪,以法制校。由于发展市场经济负面影响的冲击,高校内部思想涣散,纪律松懈的风气有蔓延之势。系部及机关职能部门中,制度废弛,奖惩不明,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问题不同程度的存在,这是腐败风气在高校的主要表现形式,对高校的肌体起着严重的腐蚀作用。在社会经济体制转换对高校造成的压力和冲击面前,民族学院的应变能力本身就受到许多客观条件的局限,就更需要发挥自身的主观作用来予以弥补。要遏止纪律涣散的歪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是很有必要的,同时要坚持“以法治校”的原则,严格执纪;充分发挥奖、惩的导向作用,只有这样,民族学院才能够真正形成安定团结、精神振奋的局面,才能在参与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确保自己的阵脚不乱。

第三,要有计划、有步骤、积极稳妥地推进人事制度与分配制度的改革。高校之间的竞争说到底,仍然是人才的竞争;能否建立起一支精良的、高效率的教职工队伍,是民族学院改革与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也是人事制度改革的主要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应有计划有步骤地采取一些措施:(1)尽快实施定编定员。定编方案要科学、严格,同时逐步过渡到按定编员额实行工资基金包干。(2)在定编基础上形成的富余人员可采取多种分流形式。(3)对于业务能力低、不能胜任工作者,可以通过培训提高分配到合适岗位工作;对工作不负责任,违纪渎职,经过教育不改者,应予以解聘。通过改革,使校内各单位逐步消除工作不饱满,人浮于事或劳逸不均的状况,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利用工资基金的差额和创收基金,提高在岗职工的收入。

三、建立健全对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统一领导体制,加强宏观管理和指导

目前我国的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缺乏统筹规划,管理体制复杂。为了少数民族高等教育能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充分发挥其办学效益,国家应建立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统一领导体制,加强宏观管理、指导;研究制定民族高等教育及民族学院的发展规划和分期实施计划,统筹规划民族高等教育的学科布点、专业分工;协调民族学院之间、民族学院与其他普通高校之间的协作与分工关系,突出民族学院的重点,把握办学条件与办学规模,以逐步形成民族高等教育的整体优势和民族学院的特色。制定和完善民族高等教育的教学与管理的有关特殊政策,组织开展民族高等教育改革和科学研究。

四、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整体办学效益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民族学院在培养少数民族高级人才方面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因此,提高质量和办学效益是民族学院今后发展的重点。

(一)调整专业结构,优化教学计划。民族高等教育的民族特点和地区特点决定了民族学院专业设置的特殊性。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以及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为适应社会需求,民族学院的专业必须进行调整改造,拓宽、转靠和增设民族学院的专业设置。同时,要将优化教学计划作为一项教改的主要内容,对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性教学环节等做出具体的规定。在培养目标上,除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三个面向”以及国家规定的基本培养规格,还必须充分考虑民族地区对人才的实际需求,根据民族地区需要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的特点,适当拓宽专业口径,增强适应性,设计合理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实现整体优化。

(二)加强教学管理,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重视教师在深化教改、提高教学质量中的主导作用。根据教学规律和特点,将竞争机制引入人才培养过程,健全和完善教学评估及优秀教学成果奖励制度,激励教师积极从教。完善学籍管理制度,积极为学生脱颖而出,为具有不同条件的才能的学生有益的个性发展创造条件,逐步形成在严格管理的条件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教学检查与评估工作,通过检查评估,发现课程建设的长处与不足,准确及时地掌握教学效果的信息反馈,对教学过程做相应的调整,为教学改革和科学化的决策提供依据。

(三)深化教学改革,提高管理水平。当前,高校工作头多面广,复杂纷繁。民族学院既要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又要遵循教育自身的规律,这里既有机遇,也有挑战,其难度之大,前所未有。为此,必须确保教学在学校工作的中心地位,提高教学质量,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加强教学规章制度的建设,强化管理工作,使教学管理工作更加制度化和规范化,使各种规章制度更好地为深化教改,稳定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五、改革完善民族学院的招生分配制度

目前,民族学院的招生和毕业分配,基本上是面向民族地区按国家下达的指标“统招、统分”。学生志愿报考,在一定地区实行“一刀切”的照顾政策,这种办法有明显的弊端,一是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民族地区考上的多,而偏远落后的民族地区出不来,进不去,或“只出来,不回去”,人才奇缺;二是民族学院生源的局限,大量降分录取,新生质量较差;三是学生缺乏进取精神,“铁饭碗”思想普遍存在。为了革出这些弊端,必须改革和完善民族学院的招生办法和毕业生分配制度。

根据我国各民族、各民族地区文化教育水平不平衡的状况,民族学院的招生政策除应继续采取适当降分录取少数民族学生外,还应采取更切合实际的特殊措施,对边远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考生及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考生,可实行定地区、定民族、定名额、按需培养的办法,或采取高考与推荐相结合的办法录取,根据一个或几个地区的特殊需要,按地区按专业单独建班招生,不受一般学制的限制,进行特殊培养。招生制度的改革,既要考虑民族地区的需求,做好人才预测,避免招生与使用脱钩的现象;又要遵循教育规律,重视招生质量,以确保合格人才的培养。

毕业生分配工作要引入竞争机制,对毕业生进行德、智、体、美综合评定,对品学兼优的学生的分配,在保证到民族地区工作的前提下,实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同时,部分专业的学生可实行毕业预分,毕业前半年左右将学生安排到用人单位实习或挂职工作,以增强学生在各方面的适应能力。为保证边远民族地区人才的需要,应招收一定比例有志于从事民族工作并愿意按民族地区需要定专业、定去向的内地考生,同时国家制定出相应的政策,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六、办好少数民族预科,搞好少数民族干部培训,大力发展少数民族成人岗位职业技术教育

预科教育是从民族地区特点和民族特点出发,为培养和造就我国少数民族各类人才而采取的一项特殊的措施和办学方式,它既是民族学院的特色之一,又是民族学院的特殊组成部分。举办预科,主要是民族学院针对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薄弱、教育发展不平衡的特点,利用学院具有优厚的教育资源,不仅为本院,而且为内地的许多高校输送一批批合格的生源,保证民族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提高,不平衡性不可能迅速消除,民族学院的预科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还要加强,这是其他院校所难能代替的。

少数民族干部培训是民族学院的重要任务之一,根据民族地区改革发展的实际需要,民族学院除培养政治干部外,还要注重培养科技教育、文化、经济等方面的管理干部,大力发展成人教育,加强对民族地区职工岗位技术培训工作,在加强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党的方针政策教育的前提下,加强管理能力和专业技术的培训,使民族学院的成人教育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

七、加强科研工作,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的交流与合作

科学研究在高校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科学研究对于学科建设,培养学科带头人,提高师资水平,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科研成果里还具有社会服务功能。科学研究要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思想面向经济建设,面向民族地区需要,根据不同条件,开展技术开发、推广应用和咨询服务,使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民族学院作为反映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窗口,还应实行开放办学,主动接纳国内外的参观团和学者访问,与国内外的高校研究中心建立学术交流关系,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吸取国内外先进的科学文化和办学经验,增进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及民族团结,扩大民族学院在国内外的影响。

标签:;  ;  ;  ;  ;  

关于民族院校改革与发展的思考_大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