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教材述评

口语教材述评

徐幻[1]2016年在《初级汉语综合性教材与配套听力、口语教材的相融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分技能教学模式是目前国内对外汉语教学单位广泛采用的一种教学模式,即围绕综合课,同步开设口语、听力等分技能课程,并分别使用不同的教材。在分技能教学模式的实际教学中,课型间的配合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常出现诸如课型特点不明确、活动设计雷同、教学内容无关联等问题,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课型的配合除了有教师方面的原因外,也与教材之间的相融性有着密切联系。在目前的市场上,专门为分技能教学而编写的综合与分技能系列教材数量不少,但却甚少有人关注它们之间的相融性问题。教材的相融性体现在哪些方面?应如何提高教材之间的相融性?有哪些具体的途径和方法?这一系列问题都亟待解决。为了对综合与分技能系列教材的相融性有一个更全面、深入的认识,本文选择了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发展汉语》初级汉语综合教材及其配套的口语、听力教材作为研究对象,希望通过对现有教材的分析,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教材相融性问题,也为未来的教材编写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首先从教材的体例编排、课文内容和练习活动三个方面,分析总结了《发展汉语》三册教材在相融性方面的经验与不足;其次,在教材分析的基础上,对相融性的内涵进行了界定,本文认为“相融性”不仅需要整体上做到结构风格统一、话题内容和语言要素完整、各项技能训练均衡,还要在个体上突出课型特点,且在教学内容上有重合、互补与深化。随后,本文结合相关教学、学习和认知理论,对提高教材相融性的具体途径和方法进行了探讨;最后,本文尝试制定了初级综合教材与配套口语、听力教材相融性的评估标准,并提出了对《发展汉语》相融性的改进建议。

高宁[2]2010年在《对外汉语商贸中级口语教材课文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国际间贸易交往的深入,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显著上升。为了提高贸易效率,越来越多的外国学生选择在商贸汉语专业学习,其中中级水平的学习者占相当大的一部分。课文在教材中处于核心地位,因此对商务汉语中级口语教材的编写情况进行研究分析是非常重要和有意义的。本文选取了2000年以来的两部商贸中级汉语口语教材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据统计的方法,对两部教材在编排方式、功能项目和文化内容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通过走访调查的形式了解师生的意见和建议,以作为评价教材的标准和辅助说明。论文共六章:第一章阐述了论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对国内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理论综述。并介绍了国内商务汉语口语教材的出版情况,指出目前的商贸中级口语教材数量偏少,在内容、专业、语法方面的融合尚待努力等问题。第二章介绍了论文的理论依据和研究总体方案。第三章对《经贸中级汉语口语》和《汉语商务通——口语中级教程》课文编排体例进行比较分析。在阐述商贸汉语中级口语教材课文编排原则的基础上,提出课文内容的编排要具有系统性、应设置多种商贸活动情景、在编写时要充分考虑现实的变化。第四章统计了两部教材课文中交际功能项目的分布,它们在功能项目的选编方面存在的问题有:第一,两部教材所包含的功能项目的比例都很不均衡,教材中侧重某几个功能项,而忽略了其他,甚至有些项目没有涉及;第二,教材涉及的交际功能的子项目覆盖不全面,应调整其比例。通过分析得出:教材覆盖的交际功能项目应尽量全面;应注重商贸汉语交际功能项目的语体特征;适当调整交际功能子项目的场景覆盖率。第五章讨论了文化在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其在商贸活动中的体现。文化分为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两类,因为交际文化直接影响交际的进行,因此在这一部分论文重点分析了两部教材中的交际文化内容。通过分析得出:文化部分内容应着重解决深层次的语言中的文化问题;选择的文化项目应正面、健康、得体;应加快研究、制定商务汉语文化项目教学大纲。第六章对新一代商务汉语教材的建设提出了一些构想: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满足教学和学习需求,商务中级汉语口语教材的编写要营造真实的商务环境、把商务活动按不同功能和交际策略巧妙编排在一起、将文化因素融入教材之中、借鉴各种新理论和新技术。文章的结语中重申了选取的两部教材课文部分的比较分析数据,及论文得出的结论。

郭婷婷[3]2014年在《基于话题的旅游汉语会话常用句及交际构式资源库建设》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日趋紧密,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旅游,为了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名胜古迹,许多外国人开始学习旅游汉语。旅游汉语作为一门专项汉语,正在成为对外汉语教学领域中的一个热点。因此,本文选择将旅游汉语作为一个切入点,按旅游的六大活动进行话题分类,试图基于话题构建一个旅游汉语的“会话——常用句——交际构式”资源库。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阐述了本文的选题缘由、选题意义、研究思路以及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是相关研究综述,主要包括专门用途汉语研究、国内关于旅游汉语教学的研究、话题研究、会话分析研究、常用句研究、构式研究以及图式理论研究;第三部分是在旅游汉语话题选择、话题分类以及旅游汉语会话材料的收集与整理的基础上建立了本文的旅游汉语话题——会话资源库;第四部分是本文的核心部分,首先按旅游的交际图式选取旅游汉语的常用句,接着对这些常用句进行分析、归纳,最后概括出旅游汉语的交际构式,至此一个基于话题的旅游汉语“会话——常用句——交际构式”资源库就建立了;第五部分从实际应用的角度阐述了本研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最后一部分是结语,反思了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和不足之处。

蔡琦玲[4]2015年在《麦克猷、周克允《华语新捷径》研究》文中认为《华语新捷径》(Introductory Mandarin Lessons or Hua YüHsin CHieh CHing,1931)是美国驻华使馆军官麦克猷(James Marshall Mchugh,1899-1966)及其中文教师周克允于1931年合著的一本初级汉语口语教材。本文是首次从汉语国际教育的角度,对其作语言学的专题研究。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绪论,说明选题意义,介绍所采用的理论、方法和文献来源,并对《华语新捷径》一书的作者及内容编排作初步探讨分析。第二章对该书的语音教学进行分析,首先展现教材所论述的较为科学的形容词重叠的变调理论,并论述其语流音变教学中的特色与缺失之处,指出其声韵母与威妥玛拼音方案的某些细微差别或改进之处,重点展示书中对重点易错声韵母的辨析。第三章从该书的词汇编排探讨其体现的的“字本位”教学观,通过对其词汇数量和编排进行考察,分析其简洁性、教学层递性的教学特色,并从话题、词汇内容的选择和复现率两个方面,揭示其词汇选编的实用和网状呈现的教学策略。第四章从词类、短语、句法三个角度揭示教材中的重要语法讲解,主要说明量词教学编排的合理性和数词的独特的图表教学方式,对兼语短语和述补短语在教材中的教学顺序和编排进行了分析,对“把”字句和疑问句进行分类并对其教学顺序的合理性进行评价。同时指出过分淡化语法教学对学生的学习造成负面影响。第五章对同时期驻华军官与中国人合作编写的三本教材(《适用新中华语》、《华语须知》和《华语新捷径》)从教材编撰和教学内容两个角度进行比较研究,探究三本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初步认定《华语新捷径》为另外两本书的过渡时期的产物,对前者有改进有继承,尽管有不完善之处,但是为后者提供了一定程度上的借鉴。第六章为基本评价,《华语新捷径》作为一本初级汉语口语教材,能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体现出其“新”和“捷”的特征,肯定其历史价值的同时也指出其存在的不足。

朱博娴[5]2014年在《对外汉语口语教材文化点编排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在进行语言教学的同时必然是要伴随着文化教学的介入的,这是所有语言的共性,汉语也不例外。文化教学具体体现为文化因素的教学,针对主要以培养交际能力的口语教学来讲,尤其是对于初级阶段学习者而言,它将直接影响以后进入高级阶段的语言学习。本文对三套特色各异的、初级的对外汉语口语教材中的文化点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和归纳编排的特点。同时从三套教材的文化点编排上总结出文化因素编排的具体教学问题,希望为初级阶段对外汉语教材文化内容的编写和课堂教学提供参考性的建议。笔者通过分析比较发现,这三套初级阶段对外汉语口语教材较好地体现出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相结合的教学原则,但尚有些文化因素内容的筛选有欠妥当。对于学习者正确理解中国文化和培养交际能力来说,编排的方式还显得不够完善,不够灵活和缺乏系统性,这样一来对文化因素教学的成效不利。综合文章对教材的综合统计和分析,笔者对对外汉语口语教材中文化点编排提出以下建议:遵循语言为主文化为辅原则;文化点的导入要与时俱进,摒弃已经不用了的文化点和语言点;初级教材的文化点要注重质和量,循序渐进,编排有序;初级口语教材的编写要将知识和兴趣兼并施之;文化内容的编排要有意识地培养学习者的文化认知。

孟娟[6]2018年在《1960年代新加坡非华小汉语教材《说话》(1-6)研究》文中指出本文是对1960年代新加坡非华小汉语教材《说话》(1-6)首次作语言学专题研究。该书是新加坡汉语教师及文士依据教育部颁布的“英巫印中文课程标准”,对中国大陆及台湾地区的国语教材改编而成。全文分为六章:第一章绪论,说明选题意义,概述新加坡、马来亚汉语教学史的研究文献以及民国教材在东南亚的传播与使用;介绍论文采用的理论、方法和文献来源。第二章考述《说话》(1-6)成书背景,推测出版年代、编者及选材来源,介绍编写体例与内容。通过历史背景考察分析,指出《说话》(1-6)是在新加坡行动党为达到种族融合而提出的将英语作为第一语言,将其他各种族语言作为第二语文学习的政策下诞生的供非华小使用的小学汉语口语教材;通过对国家语言政策的颁布以及出版社信息的分析,推测教材是1960年代左右出版;通过对教材内容以及编者提出的教学法等,推测教材是对中国大陆及台湾地区国语教材的改编;通过对教材编写体例的分析,得出教材编写较规范的结论;通过对编排内容的分析,得知教材重视词汇及日常口语教学,不重视语音教学,练习题是像单元制一样对之前所学内容的总结,也有对语法点的概括。第三章考察《说话》(1-6)使用注音符号而未使用《汉语拼音方案》是因为:《汉语拼音方案》在中国大陆刚开始使用,新加坡教育局等处于观望状态;新加坡汉语教师与文士一直以来都使用注音符号,对注音符号钟爱;新加坡与中国大陆的关系也是其中一个原因。通过对教材使用对象的分析,寻求教材注音符号编排晚的原因;通过分析教材中对注音符号的编排时间、编排内容来论证语音教学编排晚是否合理。第四章对《说话》(1-6)的词汇量进行统计与分析,概括教材词汇编排的侧重点是名词教学,主要是跟学生学习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名词,符合学生的认知;教材的本土特色在词汇部分有所体现,编排当地民众使用的与其他种族语言接触之后的新词等;分析概括词汇的教学方法,以图释义、语素义、词汇聚合、设置语境等教学方法使用较多。第五章分析《说话》(1-6)的语法教学,对词类进行划分并举例分析教材如何编排这些词类,对动词和量词教学做了重点分析;句式、句类重点分析了比较句、“是”字句与疑问句教学,语法的教学方式跟词汇教学有相似之处,对比编排、重聚合,重图文与语境释义,且兼顾语法本土化这样的特点。第六章对《说话》(1-6)做基本评价,教材切合新加坡当局对统编教材的要求,并且是对中国大陆及台湾地区的国语教材的成功改编。除此之外,教材也切合初小阶段儿童二语口语教学,对东南亚汉语作为二语教学的教材改编具有借鉴意义。教材的语音教学编排较晚、练习少,教材课后练习题题型较单一且语法使用本土化的内容编排需摒弃。

陈莹[7]2000年在《口语教材述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教材编写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几十年来汉语口语教材的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共出版各类口语教材几十种,发表关于口语教材研究的论文数十篇。但其中对口语教材的总体评述几乎还是空白。本文在广泛考察了三十几种口语教材的基础上,通过对典型口语教材的分析对比,对现有口语教材的优点进行了发掘,并针对其缺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文章首先论述了口语能力训练的重要性和口语能力训练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对口语教材的发展进行了历史的回顾。在对有关口语教材进行评述时,始终从口语能力训练的特点出发。具体评述分为“课文”、“语言与文化”、“语言规则”和“口语技能训练”四个方面。在“课文”方面强调话题和语料的选择要能满足学生口语交际的需要,在“语言与文化”方面强调口语教材中的文化因素,要同语言能力的培养相协调,而不是以文化灌输代替语言能力的培养。在“语言规则”方面强调体现口语特色的语调、节奏、词汇及语法规则。在“口语技能训练”方面强调语境的设置,口语练习应该让学生想说,有话说而且说得得体。

初晓宁[8]2016年在《《体验汉语口语教程》1-3册图片运用情况分析考察》文中指出对外汉语教材研究是对外汉语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对外汉语教材事业的发展,教材对图片的运用越来越广泛。虽然汉语教材中的图片得到学者的重视,但是相关研究仍然较少。 目前对图片的研究都是在图片的使用层面,图片的主要作用仍然是以美化修饰为主。如何从图片的设计、呈现到使用的每个环节挖掘图片本身的功能性,使其更好的辅助汉语教学,还需要大量收集材料、对比分析,更进一步的探索研究。本文选取《体验汉语口语教程》1-3册中的图片作为研究对象,采取文献研究,材料分析和调查问卷的方法,旨在对该教材中的图片运用情况进行梳理、分类、分析,总结编者在设计和运用图片方面的特点和得失之处,为新时期教材的编写提供借鉴。本文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介绍本文的选题意义,总结了对外汉语教材图片研究的现状,对“功能性图片”进行了概念界定,阐述了本文的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对《体验汉语口语教程》中的图片运用情况在数量、类型和功能方面进行了考察。第三部分是对教师与学习者的调查分析。第四部分总结了该教材图片运用的特点,提出建议,指出本文的不足之处。

祝晓瑜[9]2012年在《初级任务型汉语口语教材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任务型教学模式把学习者置于学习的中心位置,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产生语言的习得,这与当前对外汉语教学关注学习者、关注交际能力培养的教学理念产生了完美的对接。任务型汉语教材的编写将成为对外汉语教材创新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本文旨在探讨任务型教学法运用于教材编写的情况,研究对象为已经出版的“部分”和“完全”按照任务型教学法编写的初级汉语口语教材,并以后者为重点。希望该研究能为任务型教学法更好地运用于教材编写提出一些建议,促进任务型汉语口语教材的发展与完善。对选定的几部初级任务型汉语口语教材的特色进行分析,我们发现这类教材在编写体例、语言要素和练习设置等方面均体现出自身的特色,同时其在整体上体现出任务型教学法的特色: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主线,以互动为原则。在对初级任务型汉语口语教材的特色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础上,本文又通过任务型与传统汉语口语教材的比较、中英任务型汉语口语教材的比较,对初级任务型汉语口语教材作了更进一步的考察。既剖析了其进步的方面,如版面设计上的明晰化、功能化,练习数量的增加与练习形式的多样化,又发现了其值得借鉴的地方,如可以尝试的另一种单元内部结构,更完善的评价体系等。上述研究启发我们思考以下一些问题:任务型汉语口语教材可以尝试哪些编写体例?教材如何更好地做到意义与形式之间的平衡?如何更好地设计任务练习以提升学习效果?结合上述研究所得以及对“汉语学习者口语教材需求”的问卷结果分析,我们对上述问题作了回答,提出了一些教材编写建议:加强语言要素的设置;探索多种单元内部结构;设计多样的任务类型;增强延伸性任务的设置;建立详尽的评价体系。目前,已经出版的任务型汉语口语教材多为初级阶段的教材,任务型汉语口语教材的编写依然处于探索阶段。总体而言,如何更好地将任务型教学法的最新研究成果运用到口语教材的编写中去?具体而言,本文提出的建议是否同样适用于中高级任务型汉语口语教材?这些问题都还需要更多研究者的进一步研究。

欧美玲[10]2013年在《小学低段语文口语课程内容构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言说是生命的本然状态。我们不单是用语言生活,更是生活在语言之中。新中国成立初期,叶圣陶先生就提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事实上,语文教育长期围绕书面语展开。与阅读、写作教学相比,口语教学仍处于被忽视的地位。究其原因,口语课程内容的缺失、虚空制约着口语课程的有效实施。要保证“语文”的名符其实,这是一个必须且亟待解决的问题。丰富和发展口语课程内容研究,提出具有层级性、序列性、系统性的口语课程内容,是深化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和推进口语课程有效实施的重要依据和基础保障。小学阶段特别是小学低段,是儿童语言获得完整、规范发展的敏感时期。在敏感期对儿童进行有意识的、规范的口语交际教学,能有效、深入地促进儿童口语素养的发展。本研究以人教版、苏教版、沪教版三套小学低段语文教材为样本,对教材中的口语交际专题内容和课后口语练习内容进行统计、分析。结合两版课程标准的比较和口语交际教学现状的调研,分析得出口语课程内容的开发现状为:知识系统生态不平衡;知识体系序列性不明晰;情境中知识呈现的效果较差;课程内容与儿童生活的关系处理不当。在探明现状的基础上,从口语知识、口语活动、口语文化、学习者维度,尝试开发构建了小学低段口语课程内容体系。以此为依据,概括提炼出口语课程内容开发的路径为:对已有口语课程内容的考察和分析,对应有口语课程内容的梳理和开发。其中对已有口语课程内容的考察、分析可以从国外内容的借鉴,国内课标、教材的分析,教学现状的调研三个维度展开。对应有口语课程内容的开发则需坚持以下三个原则:课程知识的系统性原则、序列性原则和层级性原则。

参考文献:

[1]. 初级汉语综合性教材与配套听力、口语教材的相融性研究[D]. 徐幻. 华东师范大学. 2016

[2]. 对外汉语商贸中级口语教材课文研究[D]. 高宁. 辽宁师范大学. 2010

[3]. 基于话题的旅游汉语会话常用句及交际构式资源库建设[D]. 郭婷婷. 暨南大学. 2014

[4]. 麦克猷、周克允《华语新捷径》研究[D]. 蔡琦玲. 上海师范大学. 2015

[5]. 对外汉语口语教材文化点编排研究[D]. 朱博娴. 南京师范大学. 2014

[6]. 1960年代新加坡非华小汉语教材《说话》(1-6)研究[D]. 孟娟. 上海师范大学. 2018

[7]. 口语教材述评[D]. 陈莹.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 2000

[8]. 《体验汉语口语教程》1-3册图片运用情况分析考察[D]. 初晓宁. 中央民族大学. 2016

[9]. 初级任务型汉语口语教材研究[D]. 祝晓瑜. 浙江大学. 2012

[10]. 小学低段语文口语课程内容构建研究[D]. 欧美玲. 江南大学. 2013

标签:;  ;  ;  ;  ;  

口语教材述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