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妇幼保健院 重庆 400021)
【摘要】目的:探讨盆底康复训练促进子宫切除术后盆底功能恢复的价值。方法:抽取我院2018年2-4月择期执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32例、康复组32例。常规组使用常规康复治疗,康复组使用常规康复+盆底康复训练模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盆底肌力和性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术前,患者盆底肌力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术后3个月、6个月,康复组盆底肌力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常规组性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康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子宫切除术患者而言,盆底康复训练能够在改善其盆底肌力的同时,提高其性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盆底康复训练;子宫切除术;盆底功能;价值
【中图分类号】R71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08-0131-01
子宫全切术作为妇产科常见术式,是以切除子宫体、子宫颈为前提,对各类子宫疾病予以有效治疗。但是,因切除范围相对较广,会引起机体盆底结构变化,使之在面临盆底功能障碍的同时,对患者性生活质量造成影响。而在此过程中,术后盆底康复训练以针对性的优势,成为子宫全切术患者盆底功能恢复的主要方式[1]。对此,本研究抽取我院2018年2月-2018年4月择期执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2018年2月-2018年4月择期执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32例、康复组32例。即常规组患者中,平均年龄为(44.8±7.3)岁、平均体质量为(22.5±3.3)kg/m2、怀孕次数为(2.9±1.3)次、生产次数为(1.8±0.9)次。康复组患者中,平均年龄为(45.4±7.5)岁、体质量中位数为(22.8±3.0)kg/m2、怀孕次数为(3.1±1.4)次、生产次数为(1.9±1.0)次。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常规组:仅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和健康宣教。康复组:在常规组的前提下使用盆底康复训练模式,即Kegel运动。①Ⅰ类肌纤维训练。缓慢收缩肛门、阴道和尿道等部位,待出现盆底肌上提感时,持续3~5s后放松,休息3~5s后再次收缩,每日100次。②Ⅱ类肌纤维训练。逐步收缩阴道、肛门等肌肉组织,再放松,约3~5次后,静息3~5s后再次收缩10~15次,每日3~5次,每周4~5d。另外,在收缩锻炼中应预防盆底肌、腹部和腿部、臀部等肌肉同时收缩[2-3]。
1.3 观察指标
比较患者盆底肌力和性生活质量评分。其中,盆底肌测定时间段为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性生活质量评分共设有4个分项,分数越高证明患者性生活质量越佳[4]。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比两组盆底肌力
术前,两组患者盆底肌力无显著差异(P>0.05);但术后3个月、6个月,康复组盆底肌力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内盆底肌力比较(x-±s,分)
3.讨论
常规情况下,盆底结构是由肌肉、筋膜构成的,位于子宫正中位,横穿阴道、尿道和直肠等组织结构,以盆底组织承托及支撑等作用,起到排尿和排便控制的目的,还可起到阴道收缩调节、保持肌肉紧张度的效果。而在子宫切除操作中,会对盆底结构造成破坏,降低肌张力,损伤盆底神经丛,若未对此进行有效就诊和处理,则必将引起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 PFD)。盆底肌康复锻炼则是以指导患者主动收缩、舒张盆底肌肉为前提,使之在增强会阴肌、腹部肌肉、膀胱逼尿肌功能的同时,保证盆底肌肉协调性,强化阴道收缩和排尿反射等控制力。据调查可知,在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中,盆底肌锻炼能够将其有效控制在56~70%,而这也成为子宫切除术患者盆底功能恢复的首选方案[5]。本研究中,术后3个月、6个月,康复组盆底肌力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性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康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针对子宫切除术患者而言,盆底康复训练能够在改善其盆底肌力的同时,提高其性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彭玉,吴一彬,罗四保,等.盆底康复训练在子宫全切术后盆底功能障碍中的应用[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6,14(1):31-32.
[2]王艳华.全子宫切除手术对盆底功能的影响及盆底康复治疗现状[J].河北医药,2016,38(21):3330-3334.
[3]苏青雯,杨素芬,李梅.围术期持续性盆底训练促进子宫全切后盆底功能恢复的效果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6,33(5):26-28.
[4]葛伟平,楚蔚昕,刘红,等.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盆底康复治疗的疗效评价[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7,17(4):302-306.
[5]王影,李雪凤,王艳华,等.腹腔镜下非脱垂全子宫切除术后盆底功能及康复治疗观察[J].河北医药,2017,39(9):1348-1350.
论文作者:刘筱萍 刘丹丹(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4
标签:子宫论文; 患者论文; 常规论文; 术后论文; 统计学论文; 性生活论文; 肌力论文; 《医药前沿》2019年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