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底脊索瘤的CT和核磁共振成像影像分析论文_姚剑明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医医院 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0

摘要:目的:针对颅底脊索瘤患者,采用CT和核磁共振(MRI)进行诊断检查,对所获得的成像影像进行分析,了解CT诊断和MRI诊断在颅底脊索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文选取我院在2016年7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35例颅底脊索瘤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在侵犯到颅底的垂体瘤(9例)和鼻咽癌(16例)作为对照,全部患者均实施CT和MRI诊断检查。结果:MRI反映肿瘤的部位与侵犯的范围要好于CT,MRI和CT显现出颅底中线的骨质存在破坏有着相似的作用;在T2WI加权信号强度方面,MRI颅底脊索瘤要比鼻咽癌和垂体瘤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2WI显著高信号是颅底脊索瘤的特征性MRI征象,在颅底脊索瘤的诊断检查中,实施MRI诊断效果明显,具有较高的应用及推广价值。

关键词:颅底脊索瘤;CT诊断;核磁共振诊断;影像

颅底脊索瘤在临床上并不常见,是影响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会对患者的颅底骨质和颅神经造成严重侵犯,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针对颅底脊索瘤的治疗,科学的影像学检查是重要环节。CT诊断和核磁共振(MRI)诊断是临床疾病诊断中常见的诊断方式,已经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各疾病的诊断中,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效果[1]。本研究针对我院在2016年7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35例颅底脊索瘤患者,实施CT和MRI诊断,并以对比分析的形式对成像影像的特点进行探讨。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在2016年7月-2018年6月期间,总共收治了35例颅底脊索瘤患者,全部患者均经病理证实。其中,男性患者20例,占到了总数的57.1%;女性患者15例,占到了总数的42.9%。年龄最大68岁,最小31岁,平均年龄(51.46±2.53)岁。患者入院时,伴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主要包括视力下降(13例)、外展神经麻痹(10例)、听力减退(8例)、其它(4例)。为了更好地开展研究,选取同期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侵犯颅底鼻咽癌的患者16例和垂体瘤患者9例作为此次参照。其中,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最大71岁,最小32岁,平均年龄(52.03±2.31)岁。

1.2方法

所有患者在手术之前或者穿刺之前,均接受头颅CT诊断检查和MRI诊断检查。CT诊断检查和MRI诊断检查使用到的仪器设备分别为螺旋CT机Toshiba Xpress/S、1.5T超导磁共振成像仪。对颅底存在脊索瘤采取CT与MRI检查的表现进行对比,检测肿瘤实质中心信号的强弱程度。将同层面小脑白质作为对照,观察两组肿瘤T1WI及T2WI肿瘤/参照信号强弱对比值。

1.3统计学分析

研究获取到的数据采用SPSS23.0软件包加以处理,以P值得大小作为组间数据是否存在差异的标准,若P值在0.05以下则表示存在显著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颅底脊索瘤CT诊断和MRI诊断结果分析

颅底脊索瘤CT平扫密度要比脑白质更低,呈密度不均的实行软性组织肿块,增强后重度强化。35例患者中,有5例瘤内出现散在的点状钙化,钙化发生率为14.3%(5/35)。CT上成像影像上,26例肿块边界不清晰,肿瘤边缘与正常软组织分别不清;9例肿块边界比较清晰,瘤周可以看见肿瘤包膜。MRI成像影像上,全部患者的肿瘤边缘均比较清晰,轮廓光整,呈现分叶状的实性肿快;T1WI呈均匀低信号或混杂信号,T2WI表现为显著高信号,高于头皮脂肪和颅底骨髓信号;增强后肿瘤显著强化。

2.2两组在T1、T2的加权信号强度上的对比

同颅底侵犯鼻咽癌和垂体瘤相比,颅底脊索瘤的T2WI信号强度要明显更高,差异显著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颅底侵犯鼻咽癌和垂体瘤T2WI信号强度相比,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如下表1所示。

表1 三者在T1、T2的加权信号强度上的对比()

3.讨论

颅底脊索瘤在临床上比较少见,发病率并不是非常高,是一种原发性肿瘤[2]。颅底脊索瘤发病之后,会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常见的如持续性头痛、视力下降、听力减弱、外展神经麻痹等[3]。本文研究纳入的60例颅底脊索瘤患者中,13例患者出现视力下降,10例患者出现外展神经麻痹,还有8例患者出现听力减退,符合临床颅底脊索瘤的症状标准。从现阶段临床对颅底脊索瘤的研究来看,对于其发病机制并不明确。由于颅底脊索瘤的危害性比较大,一旦发病必须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治疗,防止其进一步发生病变,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针对颅底脊索瘤的治疗,需建立在必要的诊断检查基础上,科学的诊断检查能够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更多可靠的参考依据。在CT表现上,颅底脊索瘤同鼻咽癌及垂体瘤比较相似,均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及颅底软组织肿块[4]。单纯地使用CT诊断检查时,要想真正将三者分辨出来,存在很大的难度,容易导致误诊或者漏诊的情况出现。在MRI的成像影像表现上,颅底脊索瘤同鼻咽癌及垂体瘤存在较大的差异,集中表现在T2WI的信号强度方面,相较于鼻咽癌及垂体瘤,颅底脊索瘤的T2WI信号强度更强[5]。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在T2WI的信号加权强度方面,颅底脊索瘤要名下高于鼻咽癌及垂体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说明了MRI成像影像中,颅底脊索瘤同鼻咽癌及垂体瘤在T2WI信号强度方面的差异性,提示T2WI信号可作为鉴定颅底脊索瘤的有效MRI征象。同时,在诊断检查的过程中,MRI能够有效弥补CT诊断的不足,因为MRI对软组织的分辨能力更强,在显示软组织情况时更加地清晰,而CT诊断恰恰在这一方面存在明显不足。

综上所述,颅底脊索瘤的CT和核磁共振(MRI)成像影像均能够作为其诊断的依据,但是,MRI诊断检查凭借T2WI信号强度更强的特点,能够更好地诊断出颅底脊索瘤,因而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江波,孟悛非,陈应明.颅底脊索瘤的CT和核磁共振成像影像分析[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5,36(5):363-366.

[2]邓利猛,廖伟华,王小宜,等.颅底脊索瘤的CT、MRI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5,20(5):624-626.

[3]李海军,彭德昌,叶成龙,等.脊索瘤的C T、MR I表现及其误诊分析[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7,33(1):95-98.

[4]刘建军,徐成,胡彦君.颈椎脊索瘤12例的CT及磁共振成像诊断[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5,14(10):1430-1431.

[5]徐海滨,王学淳,张庆.脊索瘤的多层螺旋CT和MRI影像表现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16,14(10):33-35.

论文作者:姚剑明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8

标签:;  ;  ;  ;  ;  ;  ;  ;  

颅底脊索瘤的CT和核磁共振成像影像分析论文_姚剑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