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针阔混交林林分枯损研究论文_李长胜

尚志国有林场管理局一面坡林场

摘要:本文以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北部地区人工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通过SPSS以及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确定枯损木数量、枯损木蓄积变化规律以及与样地各调查因子之间的关系。该结果有助与提高大兴安岭地区森林集约化经营管理,改善大兴安岭林区森林枯损状况。

关键词:人工混交林;枯损规律;枯损影响因子

森林经营方法的研究一直为世界林学家和生态学家所重视,相关的林业技术措施和营林手段都已日趋成熟,但林业经济的损失仍旧居高不下,其中林木枯损占比很大。由于森林枯损造成的经济损失逐年增高,仅西南林区每年自然枯损量就达3000万立方米以上,随着环境的恶化,我国的森林生态系统越加脆弱,森林覆盖率远低于全球31%的平均水平,人均森林面积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人均森林蓄积只有世界水平的1/7,森林资源总量相对不足、质量不高、分布不均的状况仍未得到根本改变,林业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枯损研究具有重要意义[1]。我国有记载的关于林木枯损方面的研究开始在1958年,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研究逐渐展开。国内关于林木枯损的研究仍停留在经验模型的水平上,由于枯损特有的突发性,和多变性。模型分析,仅仅从数据上对林分的枯损做出了预测,并不能准确的描绘出林分枯损的规律变化[2]。通过对林木枯损规律的研究,可以系统的对森林生态系统中枯损的现象进行解释,提出合理的较少森林枯损的方法以及措施,减少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减轻国家的经济损失[3]。

1.数据来源及整理:

本文的数据来自于1990年-2010年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国家一类)固定样地复测数据。选取其中的天然针阔混交林样地,数据包含了所有龄组,并覆盖了大兴安岭主要的林业局,共计258块样地。利用SPSS以及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计算基本林分调查因子,包括:平均直径、平均树高、林分密度、林分断面积、林分蓄积以及立地指数,统计不同径阶内的活立木以及枯损木的株数,具体统计信息见表1。

表1 针阔混交林样地林分因子统计量

 

2.枯损规律分析:

2.1 径阶

整体而言枯损株数随林分径阶分布呈现下降的趋势,在6cm-16cm径阶范围内,单位面积枯损株数远高于平均枯损株数。6cm径阶处枯损数目最大,下降的速度也很快,到16cm径阶后,下滑的趋势逐渐减慢,至38cm径阶后趋于平缓,枯损株数大致稳定于20株/m2左右。随着径阶的增加,枯损木与保留木株数比呈现先减小后增加的变化规律。

2.2 年龄

枯损木株数随着林分年龄的变化可以分为四个不同的时期,整体呈现“人”字形分布。幼龄时期,树木生长处于生长发育的早期,林分内不同树木之间的差异较小,枯损株数也相对较少。随着林分年龄增加,枯损株数也相应增加,进入中龄、近熟林后,枯损株数增加速度达到最高。此时树木生长之间的差异逐渐体现,被压木无法获得生长所需营养而逐渐死亡。成过熟林枯损株数逐渐减少并趋于稳定,此时的枯损多因生理衰老导致。

2.3 林分密度

林分密度与枯损木株数之间有着明显的关系。枯损木株数同林分密度成正比,林分密度越大,枯损木株数越多。随着林分密度的下降,枯损木株数也开始下降。在2680株/m2-3350株/m2的林分密度范围内枯损木株数随着密度的减少下降的速度很快。2680株/m2之后随着林分密度的下降枯损木株数减幅的速度变慢。

2.4 蓄积

枯损木蓄积量同林分径阶之间没有明显的关系,样地内主要枯损蓄积集中在24cm-34cm径阶处,其他径阶枯损蓄积分布较为平均。

3.林木枯损原因分析:

3.1 竞争枯损

根据林分枯损原因不同可以分为竞争枯损以及非竞争枯损,其中竞争枯损主要是因为树木个体之间的差异以及对生长所需的光照、养分、水分之间的不均匀分配导致的竞争死亡现象[2]。而竞争枯损同林分密度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关系,天然林林分密度低于人工林,但针叶林以及部分阔叶林在天然林中呈现聚集分布易受到竞争影响,导致树木的死亡。

3.2 自然枯损

火灾、风灾、暴雨、暴雪、虫害等自然条件下造成的枯损成为非正常枯损也称为非竞争枯损。这种情况导致的枯损常常是大面积的树木死亡,一旦发生,对于森林的破坏是十分巨大的。

3.3 人为枯损

早期天然林是我国的主要用材林来源之一,大量的不合理采伐,毁林开荒,畜牧放养等人为活动使得林分结构不稳定,土壤养分流失,树木生长环境破坏,造成树木更易死亡。

4.对策:

在合理政策条件下,改善林分环境,减少林分竞争。积极预防自然灾害对天然林的破坏,加强林业防火工作力度,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加强中幼龄林抚育,建立更加完善的管理制度,利用更加健全的法律规程对森林进行保护。

参考文献:

[1] 侯元兆, 王琦. 中国森林资源核算研究 [J]. 世界林业研究, 1995(3):51-56.

[2] 杜纪山. 落叶松林木枯损模型 [J]. 林业科学, 1999, 35(2):45-49.

[3] 王涛, 董利虎, 李凤日. 杂种落叶松人工幼龄林林分枯损规律及枯损模型 [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7, 45(5):39-43.

[4] 张雄清, 雷渊才, 雷相东,等. 基于计数模型方法的林分枯损研究 [J]. 林业科学, 2012, 48(8):54-61.

[5] 蒲莹, 汪洪柱. 大兴安岭林区枯损消耗原因分析及对策[J]. 林业资源管理, 2005(3):43-46.

论文作者:李长胜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0

标签:;  ;  ;  ;  ;  ;  ;  ;  

大兴安岭针阔混交林林分枯损研究论文_李长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