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际金融体制改革_国际金融论文

论国际金融体制改革_国际金融论文

论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金融体系论文,国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过去的五年中,国际金融危机的此起彼伏的浪潮对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进程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墨西哥在1994年中还被国际社会誉为经济自由化和资本市场开放的典范,年末便陷入了资本外逃进而爆发金融危机的困境。之后,1997年7月在东亚部分国家爆发的金融危机给国际金融市场带来了新的动荡。1998年金融危机在全球蔓延的趋势,使得世界经济增长的前景普遍受到消极影响。金融危机的出现,固然与有关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失衡有着直接的联系,但也反映了金融市场全球化的负面作用。因此,在探讨全球经济的一体化,资本市场全球化的利益,并开放国内市场,推进国际金融体系创新的同时,更要注重当前国际金融制度改革对国际金融和经济秩序的影响。这是当前国际经济领域的重要课题。

一、当前国际金融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引发亚洲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国际金融体制存在着缺陷,国际金融体系的影响是世界性的。近来一些亚洲危机国家的经济出现了在低水平稳定的趋势,但金融危机向俄罗斯和拉美国家蔓延,日本经济的恢复仍面临着困难,美国长期资产管理公司的问题暴露了美国金融业也存在着隐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其最新的预测中,将1999年全球经济增长率进一步调低,从原来的2.5%调低至目前的2.25%,全球性贸易萎缩和信贷紧缩成为当前世界经济面临的两大威胁。这进一步证明加强国际金融体系已经是决定世界经济增长前景的重要因素。

在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固定汇率制垮台以后,形成了以主要工业国家货币为国际储备货币和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核心的国际汇率监督体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80年代缓解国际债务危机,在90年代促进资本市场开放方面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随着各国和世界各地区经济实力的消长变化和在世界市场一体化过程中世界经济格局的调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监督国际金融体系和协调各国经济政策方面也经常不尽人意。实际上,一方面是国际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另一方面国际监管体制的真空,给国际金融体系留下了许多风险和危机的隐患。

(1)基金组织和发达国家在积极推动资本市场开放和国际资本市场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中,没有考虑金融市场稳定和有序推进开放的问题。在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日益将新产品、更高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技术向全球传播的今天,我们赞成发展中国家为开放资本市场所做的努力。但是,尽管国际货币制度不断发展,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中还是存在不合理和不完善的领域。资本的流动不仅能够带来利益,也可能带来许多问题和困难的局面。因此,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在国内开放资本市场的条件成熟以前,对资本流动实行一定形式和程度的管制也是防范国际冲击的重要手段。可以避免投机性和破坏性资本流动对国际收支和国内货币政策造成负面影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90年代以来,极力主张发展中国家尽快开放资本市场,而忽视应当创造必要的条件和遵循一定的顺序的做法,对后来单个国家的金融困难很快转化为影响地区经济甚至全球市场的体系性危机的态势有很大的影响。

(2)发展中国家在开放资本市场过程中,没有坚持创造必要的前提条件。在国际资本流动日益将新的管理方法和技术向全球传播的今天,我们不怀疑开放资本市场的潜在优势和利益,但是资本市场的开放应该具备一定的前提条件:国内利率应完全由市场力量来决定,能够反映市场资金供求和资本的市场价格;要建立完善的国内银行体系,有能够独立执行货币政策的中央银行和完善的银行监督制度,以保证银行业的资产质量和银行体系的整体稳健。发展中国家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和扩大,能增强开放资本市场的基础。

(3)汇率体制脱离国内基本经济条件。由于固定汇率对于克服80年代的高通货膨胀的危机起了重要的作用,许多发展中国家自90年代以来开始实行固定汇率制,固定汇率为国际资本流动带来的便利使得国际社会对于固定汇率制也是一片赞扬之声。但是,固定汇率制不但使有关国家中央银行不能根据国内经济的需要调整货币供应量,货币政策失去了独立性。而且,为了保持固定汇率,往往使汇率失于高估的偏颇,直接降低了有关国家的出口产业的竞争力。此外,汇率高估降低了对外借贷的名义成本,致使有关国家短期外债比重不断上升,降低了这些国家抵御国际资本冲击的能力。在过去三年中,这些国家的外汇储备与短期外债之比平均不足1,以1997年为例,韩国为0.18,泰国为0.85,印尼为1.07,马来西亚为1.97。从这些国家商业银行的业务状况看,从1993年到1996年,其国外资产负债的年平均增长率只有7%。

(4)国际监督体制存在真空。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飞速发展、金融自由化日益推进,这使资本的跨国流动出现了空前的规模和速度。1997年包括银行贷款和证券融资在内的国际融资总额达到88272亿美元,比五年以前增加了20多倍。这一时期投资银行业务迅速扩大,以对冲基金为例,1990年的资产总额只有70亿美元,而到1997年底已达到近1000亿美元。但是,不论是主要国家的中央银行,还是国际金融机构都没有发展和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监督管理机制。尽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清算银行、国际证监组织和国际保险监督协会也作过一些加强国际监督协调的努力,但是目前国际监督机制仍然松散,缺乏法律上的约束力和实际实施的制度基础。由于缺乏完善的国际资本监督机制,加剧了全球资本无序流动的缺陷,大量投机性资本的盲目流动,也增加了国际社会为国际资本投机所付出的代价。大量游资的存在增加了爆发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和危机的破坏性影响。自1987年到1996年,按累计额计算,流入韩国的外资达800亿美元,流入泰国的外资750亿美元,流入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的外资分别达到700亿美元和680亿美元。这些资金除小部分属直接投资外,大多是以投机为目的的短期资本流动,是通过银行体系和证券投资实现的。

(5)国际协调效率有待提高而救援机制不够充分。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资本市场全球化的发展,国际协调的作用日益重要,国际协调的效率已成为影响国际金融体系稳定运行的重要因素。世界主要工业国家通过七国首脑会议、七国财长和中央银行行长会议这当今国际协调的主导形式,对世界经济事务发挥着决定性的影响。它们通过国际与地区性多边机构的框架,制定和推行关于国际经济事务与金融市场的原则和行为准则,也不可避免地将自己的意愿写入有关市场准则和多边合作的章程。

二、各国关于改革国际金融体系的主张

在国际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中,区域经济集团的形成和多极化发展的趋势为国际金融体系更新创造了条件。欧元区的建立创立了区域经济联合的新模式,欧洲统一资本市场的形成,将成为欧洲在国际金融体系中发挥更大作用的先导。为了保持和扩大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领导地位,近年来美国一直致力于将北美自由贸易区向南美洲扩展,近来关于南美部分国家货币美元化的讨论,也反映出美国在经济多极化过程中试图通过加强美洲货币联盟来抗衡其他地区经济联合的努力。

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国际社会已经意识到现存的国际金融体系存在缺陷。自1998年开始,国际金融机构和主要工业国家纷纷提出各种改革现存国际金融体系的建议。这些改革的建议尽管针对国际金融体系的不足之处,但也涉及有关国家的经济和政治利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由发达国家联合新兴市场国家组成的22方会议曾多方议论,西方七国集团以首脑声明和财长、中央银行行长联合宣言的形式提出了加强国际金融体系的建议。美国、英国、法国和日本都提出了各自建议。

保持国际金融市场的相对稳定和建立有效的国际货币监督体系,关系到各方面的共同利益,是有关各方有可能达成共识的基础。关于加强国际金融体系,目前已经形成的共识领域包括:应当加强对银行体系的监督,建立完善的银行监督机制;加强对短期资本流动的监督,增加对投资银行和对冲基金的信息披露要求;增加所有国家宏观经济,包括财政状况和货币状况的透明度;加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提供应急贷款的机制和能力。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出的国际货币体系新架构包括五要素:透明度、金融体系的稳健、私人部门参与、有序的资本市场开放以及建立现代化的国际资本市场的原则与标准。作为防范危机的重要措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出了进一步推广关于数据公布的特殊标准,建立国际收支危机预警系统的政策,旨在增加成员国经济信息披露。此外,为进一步增加成员国宏观经济状况和成员国政策透明度,1998年以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还陆续提出关于《财政透明度手册》、《货币与金融良好行为准则》的报告,用于实施关于提高成员国公开经济信息和改善政策透明度的工作,并对成员规定了更多的监管和披露的要求。

各主要工业国家的方案,更多地反映出在新的国际金融形势下这些国家维护自己利益的考虑和相互之间的矛盾。美国建议的立足点在于保持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霸主地位,在有美国参与制订的改革建议中,没有出现任何有可能削弱美国主导地位的措施。但随着欧元的诞生,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得以巩固和加强。也增加了向美国主导地位挑战的实力。目前,在世界国内生产总值中,美国占25%,欧元区11国同样占25%,日本占15%,而各国中央银行现存的外汇储备却是美元占57%,欧元占19%,日元占5%,甚不相称。以欧元启动为契机,美元在国际储备货币中的中心地位逐将削弱。

法国代表欧洲提出了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临委会的建议,主张通过改革基金组织的决策机制削弱美国对基金组织的影响。英国目前尚未加入欧元区,它提出了表面上标新立异的建议,主张基金组织与世界银行合并,以提高效率,但是,这实际上是主张维持现状的另一种表象。

日本长期以来,一直想在亚洲建立以日元为核心的亚洲货币体系,企图将亚洲变成自己的经济后方。亚洲金融危机以后,日本乘周边国家困难之际抛出了建立亚洲货币基金的建议,希望扩大在本地区的影响,并籍此增强其在亚洲的经济主导地位和抗衡欧、美的力量。

尽管发达国家的改革主张名目繁多,但是总离不开维护其经济利益。在目前来看,还是要促使新兴工业国家和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保持资本市场开放,以便发达国家利用其在金融服务业中已有的优势,获得更多的商业利益。因此,对于发展中国家关于加强对短期资本流动监督和管理的建议,发达国家一直是半心半意地应付,至今尚未采取任何实质性措施。此外,国际机构督促发展中国家增加经济状况和政府改革透明度的做法,也正是迎合了发达国家的建议。从此意义上说,发展中国家必须有自己的政策,才能在资本市场开放的过程中趋利避害,获得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果实。

总的来说,发展中国家要求加快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步伐。1999年2月12日,牙买加蒙特哥贝举行的由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十五国集团首脑会议发表宣言,强烈批评国际金融体系改革进展缓慢。宣言中说:“我们认为,在国际金融体制的改革进程中,发达世界和发展中国家都必须有自己的声音。为进行改革,必须进行全面的磋商。”

三、关于我国对策的思考

(1)关于改革国际金融体系的基本出发点的考虑

在思考和提出我国关于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主张时,有两个基本出发点应予考虑。

首先,中国目前还处在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在总体经济利益上仍与发展中国家保持一致。在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形成的过程中,中国还要联合发展中国家的力量,抵抗工业国家通过国际金融机构将其意志和利益强加于发展中国家之上的做法。应主张限制投机性国际资本流动对发展中国家金融稳定的消极影响。

第二,经过2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实力大大增强。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按绝对值总量计算,据世界银行统计,1997年已居世界第七位,国际贸易额在世界排名第十位,我国的外汇储备居全球第二位。在国际经济利益和关系的许多方面也有别于一般发展中国家。我们要积极参与国际协调活动,为推动建立公平的国际货币体系而努力,以促使形成于我国经济发展有利的外部环境。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前景与我国的经济利益密切相关。基于上述两个方面的考虑。我们欢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解决亚洲金融危机作出了一系列努力,如提供紧急融资,协助危机国家同私人部门债权人进行债务展期谈判,以及为危机国家的结构调整提供技术援助等。

同时我们强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应在成员国国际收支出现失衡的早期就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其恶化;在推动经济开放和市场化时,要同时注意防范国际资本流动的风险;在制定和实施求援计划时,要考虑受援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具体情况;应尽快设计和建立对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和投资基金的监测管理机制,同时在加强信息披露和提高透明度的基础上增强对危机的预警能力。

至于建立亚洲基金的问题,考虑到防止日本利用东亚金融危机谋求自身利益的因素,我们应坚持,首先完善现有的国际金融机构的运作机制,而不是建立新的机构。在东亚金融危机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牵头、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配合,为组织援助资金发挥了作用。我们支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预防和解决金融危机方面发挥核心作用。

(2)关于完善我国金融体系的建议

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过程中,从维护中国自身金融稳定和完善我国金融体系的需要出发,我们要制定积极稳妥的发展战略,促使中国金融体系稳步健康地发展。中国的金融和外汇管理体制的改革经历了一个渐进的过程,通过20年来的不断努力,随着《中国人民银行法》的颁布与实施,中国建立了规范的中央银行体制,中国人民银行通过保持币值稳定来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目前,中央银行法定准备金率调整、市场利率和公开市场业务等间接调控手段,已经成为中央银行调控手段,已经成为中央银行调控基础货币的重要方式。中国人民银行正在致力于建立有效的金融监管体制。同时《商业银行法》的实施,为国有商业银行按照市场经济原则开展业务,不断改善资产质量奠定了基础。

我们坚持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与我国经济、金融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近年来,中国对外资金融机构的开放城市已扩展到沿海23个城市和海南省。1998年人民银行继续扩大了外资银行试点经营人民币精选的范围,批准了9家外资银行在上海浦东经营人民币业务,并批准深圳为第二个外资银行试办人民币业务的城市。今后我们将考虑取消外资银行设立地或限制,将开放地区扩大到全国所有中心城市。

中国外汇体制改革的长远目标是实现人民币的完全可兑换,实现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过去5年的国际金融危机提醒我们,这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近年来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基本保持稳定,这与过去5年中我国外汇储备的稳步增长是分不开的。这反映了我国宏观经济状况不断改善和经常帐户、资本帐户双顺差的情况。经过多年外汇体制改革,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不断提高。1994年中国成功地实现了汇率并轨,消除了汇率高估和多重汇率的现象。1996年我国政府宣布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八条款,成功地实现了经常帐户可兑换,目前我们实行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受到东亚货币大幅度贬值的影响,市场也出现过人民币贬值的预期。但是,由于政府成功地控制了通货膨胀,这就减少了人民币汇率贬值的压力。我们将不断努力,逐步创造资本市场开放的条件。

(3)关于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原则主张

综上所述,我们建议,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问题上,我国似宜提出以下五项原则:

1.改革现存的国际货币制度,建立一个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在国际储备货币、支付体系和结算货币中改变目前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国际货币多元化比一种货币独领风骚好,多个支柱比一个支柱会带来更大的稳定。欧元的发行使国际货币体系向多元化发展的进程前进了一步,但一国货币国际化的前提条件之一是具有一个相对充分开放的大市场,目前除美元和欧元外,其他货币均不具备这种条件。第三种国际货币的出现还须俟以时日。目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普遍要求基金组织有计划地扩大特别提款权的发行,使国际储备货币结构向稳定和合理的方向发展,同时增强基金组织补充成员国国际储备不足和调节成员国国际储备状况的能力。

2.改进现存的自由浮动汇率制,建立真正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即一个相对稳定的汇率制度,可以通过国际协调,确定每个时期的汇率浮动目标区。必要时需对货币市场进行各国中央银行联合干预,以避免由于汇率的突然急剧的波动给各国经济增长造成过度的损害。

3.大力加强现存的国际金融监管体系,建立一个比较有效的国际监管体系。要采取切实措施,对国际资本流动,特别是短期资本流动实行国际监管。应当看到,某些从短期资本无序流动中获益甚多的国家,特别是美国,可能对建立国际监管持消极态度。但有鉴于各方都有避免在金融领域发生对抗的愿望,有关国家不能无限期地无视大多数国家的要求。

4.建立一个防范金融危机扩大蔓延的国际紧急援救基金。在现存的国际金融体系进行彻底的改革之前,在某些国家、某些地区随时都有发生金融危机的可能,防止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危机蔓延成为全球性金融危机,有必要建立一个足以防范全球金融危机的国际紧急求援基金。

5.改革现有的国际金融机构。问题的关键在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国际清算银行和地区性开发银行要增加发展中国家在决策过程中的发言权。同时,要加强成员国经济政策的国际协调和合作。

当前,世界各国中关于召开新的布雷顿森林会议以讨论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事宜的呼声越来越高,对此,我宜表支持。

改革旧的国际金融体系,建立新的国际金融体系,是国际社会改革旧的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建立新的国际政治经济体系努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然不可能一蹴而就,势必分阶段地逐步进行。但世界各国已越来越意识到,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已刻不容缓地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可以预见,国际社会将共同努力,推动改革的进展。

标签:;  ;  ;  ;  ;  ;  ;  ;  ;  ;  ;  

论国际金融体制改革_国际金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