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泽民
黑河市第一人民医院 164300
【摘 要】目的:评估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患者治疗中的止血效果。方法:选取接受治疗的50例产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20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止血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止血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子宫压迫缝合术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止血效果。结果:在接受不同方式的止血处理后,观察组成功止血28例,出血减少1例,止血有效率高达96.6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5.0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小于0.05)。且观察组术后体温、阴道出血量及出院时间均显著性优于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小于0.05)。结论:在产后出血患者的止血处理中应用子宫压迫缝合术,操作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且疗效迅速,安全性高,对人体损伤小,可充分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改善治疗效果,优化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产后出血;止血;子宫压迫缝合术
产后出血导致的子宫切除率为0.14%,其中48.9%为前置胎盘,29.8%为宫缩乏力,8.5%为宫颈撕裂12.8%为其他原因。经产妇子宫切除者中58.8%源于胎盘因素,产妇69.9%于宫缩乏力。近几年来,在产后出血处理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集中在降低产后出血死亡率的同时,降低子宫切除率以保持器官完整性。对于产后出血,宫缩剂无效情况下,临床常用的方法有:宫腔纱布填塞、子宫动脉结扎、髂内动脉结扎、高选择性动脉栓塞以及子宫切除术等,但以上方法存在操作复杂、效果不佳或造成患者丧失生育功能等缺陷,故寻求一种简便、高效、易于推广的方法显得尤为迫切。宫压迫缝合术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兴起的用于产后出血治疗的一系列新方法。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本院在2013年10月至2015年7月间收治的50例产后出血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分组法原则,将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30例病例,剩下的为另外一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止血,年龄在18至42岁间,平均年龄(28.37±5.85)岁,孕周在37至41周间,平均孕周(38.25±1.12)周,产后出血原因:凝血功能异常1例、软产道损伤2例、胎盘因素4例、子宫收缩异常9例。观察组利用子宫压迫缝合术止血,年龄在18至43岁间,平均年龄(28.14±5.52)岁,孕周在37至42周间,平均孕周(38.64±1.16)周,产后出血原因:凝血功能异常2例、软产道损伤2例、胎盘因素3例、子宫收缩异常9例。两组产妇在一般资料上对比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大于0.05)。
1.2 方法
所有手术均采用弧形5-6cm的大圆针带0-1号可吸收的缝合针线。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如按摩子宫、静脉或宫体注射缩宫素、应用止血药和子宫切除等。实验组采用B-Lynch子宫压迫缝合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具体为:实验组:将患者子宫提出腹腔,用双手向子宫体加压,仔细观察出血情况,待出血减少后,用合成线自子宫切口右侧中外1/3交界处距离切口边缘2-3cm处进针,在经过宫腔由切口上缘2-3cm处出针;锋线时需要绕过右侧宫底中外1/3的交界处,在折向子宫后壁宫骶韧带的上方即在前壁切口处以水平方向进针,再从宫腔内部出针,完成后又经过宫腔在子宫后壁左侧宫骶韧带上方进针,完成后向上绕经左侧宫底中外1/3处,折向左前壁切口上方2-3cm处进针,在切口下缘和与右侧进针同一水平的方向出针,然后缓慢逐渐地拉紧缝合线,同时向宫体施压,使得子宫呈现一纵向压缩状后进行打结。完成以上步骤后仔细检查止血情况,确认止血良好,将子宫放入腹腔,继续观察20-30min如果子宫和阴道没有活动性出血,且子宫颜色正常就可以缝合子宫切口并关闭腹腔。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如按摩子宫、静脉或者宫体注射缩宫素、应用肛塞米索前列醇、止血药和结扎子宫动脉等方法。
2.观察指标与统计方法
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2h出血量、术中出血量与止血有效率。术后2h出血量、术中出血量由护理人员详细记录。止血效果评价标准:有效,通过治疗后,患者的无出血现象,或者出血量降低至50ml/h,患者子宫产生收缩,生命体征无异常,尿量超过30ml/h;无效,经治疗后,阴道出血量超过50ml/h,子宫不存在有效收缩,尿量低于30ml/h。收集所有产后出血产妇的临床数据资料,利用SPSS16.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资料,均数±标准差(±s)为计量资料,给予t检验,计数资料给予卡方检验,当P<0.05时,表明对比有较大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产后出血是常见的严重的妇科并发症,也是导致孕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其引发因素主要为子宫收缩乏力可占产后出血的70%左右。很多因素可以造成子宫收缩乏力,如全身因素(精神疲劳、紧张、过多使用镇静剂和麻醉剂等);产科因素(前置胎盘、胎盘早剥、产程延长等);未临产而施行剖宫产等因素。对缩宫素不敏感的患者尤其应该注意。传统治疗基本为在胎盘娩出后如果剥离面有渗血的现象进行“8”字缝合止血,及时缝扎子宫切口处大血管,同时给予缩宫素等子宫收缩剂,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止血药物配合治疗。常用的缩宫素对促进子宫收缩有一定的作用,但其作用程度和子宫平滑肌对缩宫素的敏感、雌激素、孕激素水平有密切的关系,妊娠子宫对缩宫素的敏感程度也因人而异,所以缩宫素治疗产后出血的效果不理想。子宫动脉结扎可以快速止血,但手术失败率高,并发症如感染、出血等多,疗效也不尽如人意。子宫切除术不仅使妇女的盆腔结构遭到破坏,而且还丧失了生殖功能,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子宫压迫缝合术(B-Lynch)由B-Lynch教授在1997年首次提出,其原理为纵向机械性地缝扎、捆绑、压迫、使得子宫壁弓状血管被有效地挤压,血流量明显减少形成局部血栓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同时由于子宫肌层缺血,刺激子宫收缩,进一步压迫血窦,使得血窦关闭从而止血。子宫压迫缝合术适用于子宫收缩乏力、前置胎盘、胎盘粘连、凝血功能障碍和晚期产后出血等。
4.结束:
本研究实验组患者的术后各项生理指标如阴道出血量、排尿量、生命体征正常、恶露排除、月经恢复等指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统计学有显著性意义(P小于0.05),说明子宫压迫缝合术相比传统方法临床疗效好,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武爱萍.子宫压迫缝合术在剖宫产产后出血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222-223
[2] 王焱,董武.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3(18):99-100.
[3] 段瑞青,薛琳娜.探讨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止血效果[J].吉林医学,2014(17):3694-3695
论文作者:宋泽民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2月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3
标签:子宫论文; 产后论文; 患者论文; 胎盘论文; 切口论文; 对照组论文; 方法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2月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