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传染病的控制原则及措施。与非感染病和非传染性感染病的预防不同,传染病的预防强调公共卫生。公共卫生(public health)是预防疾病、延长寿命、促进身心健康和体能的科学和艺术;公共卫生需要政府、社会、团体和民众的广泛参与和共同努力。健康促进(health promotion)是通过健康教育。改变个人不利健康的危险行为及生活习惯,促进身心健康。健康促进在强调个人行为和生活方式作用的同时,还应注重自然、社会与健康之间复杂的依赖关系。
关键词:传染病;控制
传染病是一组具有传染性的感染病,能在人类个体之间、同种动物之间、异种动物之间以及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特殊情况下人和动物与腐烂植物、土壤、粪池之间也可发生传播。
与非传染病相比,传染病有许多特点,如有特殊的临床表现,如发热、皮疹、毒血症状等,以及特殊的流行模式,如周期性、地区性、人群倾向性等,但根据传染病的定义,传染病有两个最基本的特征,即有病原体和有传染性。在防治传染病的长期实践中,人们逐步认识到有流行性和有免疫性也是每个传染病的共有特征,因此通常将有病原体、有传染性、有流行性、有免疫性称为传染病的基本特征。需要指出的是,有流行性、有免疫性是派生自传染病的两个最基本特征。但是,通常认为,只有四个基本特征存在,才能被界定为传染病[1]。现针对传染病的控制原则及措施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预防原则
传染病的预防应当遵循两个原则:公共卫生与健康促进相结合,综合措施与重点措施相结合。传染病一旦流行,必须采取公共卫生与健康促进相结合的原则。公共卫生要求政府的支持和协调、全体民众的广泛参与和共同努力;与此同时,采取健康教育的方式,加强针对个体的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也不可忽视。就控制传染病流行的具体措施而言,需要坚持综合措施与重点措施相结合的原则。综合原则是针对传染病传播的三个基本环节采取综合性措施。重点原则是针对其传播的主导环节采取相应措施。
2防控措施
2.1保护易感人群(protecting the susceptible population)
此为针对易感人群而采取的措施。在提高固有性免疫方面,重点在于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在提高适应性免疫方面,主动性措施包括注射疫苗、菌苗、类毒素等。被动性措施包括注射抗毒素、丙种球蛋白、高价免疫球蛋白等;在预防性治疗方面,对有些传染病可采取接触后、发病前使用抗感染化疗药物等。
2.2管理传染源(managing the reservior)
此为针对传染源而采取的措施。对传染源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隔离和早期治疗是防止传染病流行的一个重要措施。对于法定传染病和卫生行政部门要求按照法定传染病进行管理的传染病。必须严格执行传染病报告制度。对传染病确诊或疑似患者,要早期隔离和早期治疗;对传染病接触者,要进行检疫和医学观察。对动物源性传染病,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隔离、消毒、治疗等措施。
2.3切断传播途径(cutting off the route of transmission)
此为针对传播途径而采取的措施。对肠道传染病。重点在于管理饮食、管理水源、管理粪便、保护水体、消毒餐具、消灭苍蝇、臭虫、合理洗手等;对于呼吸道传染病,重点在于消毒空气,保持空气流通,净化空调、通风设备,佩戴口罩等;对于虫媒传染病,重点在于防虫、驱虫、杀虫等。消灭传播媒介的重点是苍蝇、臭虫、蚊子、老鼠;净化污染环境的重点是空气、地面和墙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新发与再发传染病的预防
新发与再发传染病的预防原则和措施与已经被熟悉的传染病相同,其主要区别在于,新发传染病在流行之初的本初传染源(original reservior)未明、传播方式未知、保护易感人群措施缺乏;再发传染病在流行之初的预防资源可能储备不足。
与已经被熟悉的传染病不同,新发传染病在治疗策略上应突出管理传染源和切断传播途径。在管理传染源方面,除隔离患者、治疗患者以及对接触者实施医学观察外,还要根据线索患者(index patient)的生物和社会特征,积极寻找本初传染源,对动物性本初传染源及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在切断传播途径方面,首先应根据新发传染病的流行和临床特点,参照已经被熟悉的相似传染病,推断新发传染病的可能传播方式,采取相应地阻断传播的措施;同时,积极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尽快明确新发传染病的传播方式,然后采取有针对性阻断传播的措施[2]。
与已经被熟悉的传染病不同,虽然再发传染病的预防策略已经明确,但有针对性的预防资源可能储备不足,因此需要加强地区性和国际性合作。
2.5长制策略
传染病一直是威胁人类公共健康的大敌。依靠人类自身的力量,至今仅彻底消灭了一种传染病(天花)和即将消灭一种传染病(脊髓灰质炎);与此同时,又有数十种新发传染病被发现,其中有些传染病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主要传染病,如艾滋病、西尼罗热等。虽然部分传染病,如鼠疫、白喉、流行性乙型脑炎、脑膜炎球菌病等的发病率已显著下降,但也有一些传染病,如登革热、基孔肯雅热、麻疹、日本血吸虫病等的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
2.5.1人类在与传染病的长期斗争中已经形成一套有效预防和治疗传染病的措施和方法,如公共卫生、群防群治、抗感染化疗、隔离消毒、个人防护等,但不能完全阻止新发传染病的出现,也不能完全阻止再发传染病的蔓延。
2.5.2抗感染化疗药物的问世和发展、疫苗的发现与发展,已经使传染病的发病率显著下降。但是,抗感染化疗药物使耐药真菌、细菌、病毒等病原生物的数量和比例显著增加,也使医疗环境中机会感染的种类和比例增加,而且目前有许多传染病还没有可用的疫苗,提示传染病仍然是持续影响人类健康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应强化传染病继续威胁人类健康的意识,也必须稳定和延续传染病防制专业队伍[3]。
2.5.3基于许多新发传染病的发生和再发传染病的蔓延与生态环境的破坏和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有关。人类与自然环境保持和谐是防制新发与再发传染病最基本的策略。针对新发传染病的发生和再发传染病的蔓延与人类生活方式和社会行为的改变有关。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社会行为非常重要。
2.5.4面对新发传染病出现和流行的不可预知,加强新发现病原体的研究和探索发现病原生物的新技术是快速控制新发与再发传染病最根本的策略。医疗机构设置传染病门诊、政府部门设立公共卫生中心对有效监测、快速处置传染病流行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3小结
人类传染病的出现和流行是整个自然环境变迁的一个结果。人类行为变迁对传染病的出现和流行起促进或延缓作用,但不能使传染病的出现和流行彻底停滞。换言之,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未有穷尽,人类与传染病的斗争未有穷期。因此,传染病为医学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永恒的主题。虽然部分传染病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呈地区限制性流行,但多数传染病没有国家、地区和地理条件的限制,因此。加强传染病监测的国际合作、病原生物和临床研究的国际交流十分重要。面对不断出现的新发传染病和扩大流行的再发传染病,人类还需要探索新的防制策略。
参考文献
[1]李正强.关于传染病预防控制的方法及措施分析[J].大家健康旬刊,2017,11(6).
[2]郇丽彬.传染病传播条件极其控制措施探讨[J].中外健康文摘,2013(52):257-258.
[3]李清清.关于传染病预防控制的方法及措施分析[J].大家健康旬刊,2015(4):21.
论文作者:梁士国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1
标签:传染病论文; 措施论文; 新发论文; 人类论文; 再发论文; 公共卫生论文; 健康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