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简阳市平窝乡九年义务教育学校 641400
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种思维活动,思维贯穿于学习活动的始终,没有思维活动,任何能力都难以形成和发展。思维总是在一定的问题中产生的,思维过程就是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以问题为主线,以提问及解答为主要形式,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更重要的是看这些教学设计、方法、组织形式等在学生身上所起到的作用,即学生的思维是否“活”了起来。如何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呢?在多年的小语课堂教学中,我逐渐探索和总结出如下值得尝试的方法:
一、让学生学会倾听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先听后说,边听边想,想好后再说。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倾听别人讲话,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谈话,通过自己耐心地、认真地听,把对方所要表达的意思听懂、听明白。
其具体的指导方法如下:
其一,老师不随便打断学生的发言,用自己善于倾听的行为教育影响学生,从而使学生养成倾听的好习惯。
其二,老师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采用比较适合的方法,鼓励大家一同倾听,并且边听边想。
其三,老师的语言应句句有感染力,教学语言具有启发性,问题设计应具有新颖性和开放性。
二、让学生学会质疑
1.教会质疑的方法。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在《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语文》中阐述,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使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再生疑、再质疑、再解疑……”的循环往复、步步推进的过程。简而言之,教学过程就是学生质疑问难、教师为学生释疑解难的过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学生学会质疑、养成质疑问难的习惯,教师首先要善于观察、研究,勤于总结,教会学生质疑的方法。
(1)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生疑。故事引入、学生提问等,让学生在脑海中立刻产生了许多疑问,这时质疑的欲望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
(2)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质疑。
(3)耐心解疑,鼓励学生一起解疑。
2.对不同年龄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质疑要求。
(1)要求低年级学生敢于质疑。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胆子小,知识结构简单,在课堂上不敢向老师提出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老师要抓住这一特点,精心设计课堂提问,用反质疑法调动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尤其当有学生质疑时,老师一定要通过各种手段给予鼓励表扬,使他们感到质疑后的成功感和愉悦感,由此而产生质疑的内在动机。
(2)要求中年级学生乐于质疑。学生善问、乐问是积极求知的表现,也是思维“活”起来的表现之一。到了中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作基础,老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如通过巧妙的提问,进行兴趣的迁移,并将兴趣与质疑能力整合,形成场地效应,让学生感到质疑是课上认真参与学习活动的行为,质疑是认真思考的具体表现,从而调动学生质疑的兴趣,使学生乐于质疑。
(3)要求高年级学生精于质疑。质疑的数量和频率不一定是学习活动及效果最佳的体现,要让学生思维真正“活”起来。在高年级学生具备了知识基础和质疑动机双重因素的情况下,老师要改进教法,鼓励并引导学生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一节课上,一个学生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能引起全班学生的共鸣,激活许多学生的思维,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老师对学生讨论结果的评价标准不要整齐划一,更不能以追求标准答案为目的,要鼓励学生的奇思妙想。
三、让学生学会合作
1.分组是合作学习的重要前提。
分组应以4至6人为宜,教师给学生分组时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力、性格诸方面的差异,组建成若干个优化的“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合作学习小组。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优势互补,又有利于在竞争中合作。
2.恰当讨论。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经常让学生分组讨论,但讨论拘泥于形式的不乏少数,甚至有的讨论可谓“多此一举”。什么时候讨论更为适宜?我认为:感性认识到位,需要上升到理性层面时,可以讨论;学生兴趣高涨,针对一个问题都想各抒己见时,可以讨论;学生有生活实际感受,想在有限的时间与空间内展示时,可以讨论;复习、梳理总结阶段需要合作学习,并进行讨论。
3.及时反馈。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每个人的思维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拓展。在此基础上,小组成员要对观点进行整合、概括,选择代表进行汇报,与全班同学进行交流,使老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活动情况,使学生掌握知识要点。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动创设语文学习情境,科学合作地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会阅读、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学会合作,是让学生思维活起来的有效方法与途径。每位教师要努力从“追求重课堂形式的完善,轻知识点的深化”中解脱出来,让学生的思维真正活起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组织和引导。让学生思维活起来,教师不但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多读、多提出问题,而且要把这些问题作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将其延伸到课堂以外的学习活动中。有了思维活跃的学生,我们的课堂就会活起来,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会有效起来。
论文作者:曾学英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9年7月总第3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2
标签:学生论文; 思维论文; 老师论文; 教师论文; 方法论文; 情境论文; 质疑问难论文; 《素质教育》2019年7月总第3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