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研究论文_袁尼

高中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研究论文_袁尼

袁尼 重庆市杨家坪中学 404100

【摘要】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不仅仅要传授学生基础的数学理论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对于提升课堂学习效率以及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分析了教师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等问题。

【关键词】高中;数学;习惯

中图分类号:G6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4-154-01

学习习惯是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一种长久的、持之以恒的学习行为,例如课后复习,章节总结等学习行为都属于学习习惯。在学习过程中,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进步,提升学生的成绩,数学学科也不例外。但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很少花费时间和精力在学习习惯的培养上,导致很多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影响了数学学习水平的提升。所以教师必须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从“听、想、记、说”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一)认真听讲

所谓的“听”就是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认真听讲,在现在的数学教学中,“听”是学生获得教学信息、与教师进行交流的主要方式,所以学生必须在数学课堂上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具体来说,学生需要紧跟教师的教学步骤和教学环节,如果在听课的过程中遇到没有听懂的地方,可以先记录下来,课后自己思考,或者询问教师和其他同学。学生学会听,不仅仅是听教师讲课的结果,听教师在数学课堂最后总结出来的公式、结果,还要学会听教师的解题思路和思考问题的方式,自己在运用的过程中可以举一反三。学生还要善于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总结其他同学的发言中有哪些是需要改进的地方,哪些是自己可以借鉴的。总之,学生要会听、善于听,高效利用课堂。

(二)积极思考

“想”就是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要积极思考。传统的教学方式一般是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地听。教师在课堂上也会提出一些问题,但是极少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来思考,这种流于形式的教学不利于学生的思考。教师在教学过程应该积极鼓励学生思考,为学生创造思考的机会。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而不是一味只告诉学生最终的结果。

(三)做好笔记

学生不仅要听、要思考,还要及时做好笔记。很多学生觉得数学就是做题,不需要做笔记。教师要在教学中指出这种学习观点的错误。因为,教师在讲课和和解题的过程中有很多书中没有涉及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思路,学生可能在当时听懂了,但是并没有完全熟练掌握,因此需要将这部分知识记录下来,及时在课后进行复习巩固。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准备几个笔记本,分别用来整理知识点和错题集。学生可以将笔记本作为重要地复习材料。在记笔记的过程中教师还要防止另外一种倾向,很多学生不管在课堂上有没有听懂,都记录下来课后查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种记笔记的方式也是不对的,课堂利用效率低,而且会始终落后于课堂进度。

(四)积极发言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积极发言,这样教师才可以知道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才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下一阶段的教学。积极发言也是转变师生关系的重要方式。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处于绝对的权威地位,是教学的中心,学生比较被动。学生积极发言,有利于转变师生关系,逐渐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式课堂,推动互动型师生关系的建立。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采用分组教学法等教学模式,让学生分成小组来讨论分析教师的提问,然后在课堂上总结发言。分组教学法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式。通过讨论,大部分学生对于得出的问题答案或者结果会更加肯定、更有信心。经过一段时间的过渡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逐步建立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二、培养学生课下及时复习、独立作业的习惯

(一)课后及时复习

课后复习是课堂练习的继续,是对课堂所学知识进行理解,消化的过程。如果不及时进行复习,会有百分之八十的内容遗忘。所以只有及时复习,才能降低遗忘率,巩固所学知识。课后复习不是再将课本或者练习题题目重新浏览一遍,而是重点复习教师讲课的思路。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导入这一问题,然后又是运用哪些知识来解决的,完成学习后有哪些新的收获。此外,在课后复习时要理解并熟记有关定义,法则,性质,公式,定理——这是解题的依据,是进一步培养其他各种能力的基础;二是看笔记本中的典型例题及方法。这是对教材内容的加深和扩展,其能够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面,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做作业,就是对课堂知识的巩固和提高。

(二)独立完成作业

对于学生的作业而言,教师不但要重视学生作业的知识内容是否正确,还必须注意书面是否工整和是否按时独立完成。书面乱、脏,没按时完成作业,不但导致了不良习惯的形成而且必然要影响到学习质量。为此我教给学生写作业的方法是先复习后再做作业,要态度认真、格式规范,独立完成,按时交本。决不能一边做题一边看笔记或看公式,更不应在遇到难题时急于看答案或问其他学生,要先想后问。作业本上留的空白是让学生写该题知识点及方法或其他解法及当日改错的,可以说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反思的空间。

结语:高中阶段是数学学习的关键阶段。很多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不少的数学知识,但是没有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还要注意从学生的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两方面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上,要善于“听、想、记、说”,课后要及时巩固复习,独立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为以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佳盈.高中数学在新课改背景下的良好学习习惯养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03):32.

[2]李洪娟.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学周刊,2018,(33):67-68.

[3]刘金艳.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学周刊,2016,(06):211.

[4]史仕华.认识初高中差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J].学周刊,2013,(35):114.

论文作者:袁尼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4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18

标签:;  ;  ;  ;  ;  ;  ;  ;  

高中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研究论文_袁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