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经济视角下的国际经济理论重构&当代对华国际经济关系新发展的启示_虚拟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视角下的国际经济理论重构&当代对华国际经济关系新发展的启示_虚拟经济论文

从虚拟经济的角度重构国际经济理论——当代国际经济关系的新发展对中国的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论文,国际论文,中国论文,新发展论文,重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虚拟资产的大规模全球流动——当代国际经济发展的现状

20世纪60—70年代经济国际化的标志是以生产性跨国公司为主体的实体经济的国际化,资金的国际流动伴随着实际资本流动。这个时期虚拟资产不但在性质上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而且其数量也受到实体经济活动的限制。国际经济关系基本可以用物质关系来描述,例如,中东石油危机导致整个西方经济的汽车业等都受到了严重的冲击。而当代经济全球化的标志是以跨国银行、跨国金融机构为主体的,伴随大量资金和虚拟资产流动的虚拟经济全球化。此时,心理因素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大大加强,例如,9·11恐怖事件对人们造成的心理影响。虚拟资产的交易及其相关活动不再是实体经济活动的附属物,而是在决定着国际间的实体经济活动。它在直接谋取资产差价利益的驱动下,直接为当事人创造货币收入和高额盈利。

当代国际经济关系发生了由实体经济的“物质关系”到虚拟经济的“价值关系”的根本变化。国际经济关系的核心不再是以贸易和实际投资这种物质关系为主导,而是以虚拟资产流动这种价值关系为导向的虚拟经济的全球化,其特征是大量货币资本在国际间的迅速流动。用跨国金融交易量、外汇、金融衍生品这些虚拟资产的国际交易与国际贸易和国际实际投资之间的比较可反映出当代国际经济关系的这种根本变化。

1.跨国金融交易量与实体经济总量的比较

跨国金融交易量包括国际债券、股票交易和发行总额,实体经济的指标选择了国际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据统计,1995—2000年跨国金融交易量分别是国际贸易和实际投资的30倍左右,其中1998年最高,达31.63倍。同年,跨国金融交易量占世界实际GDP的比重也最高,达1315.93%,而国际贸易和投资占世界实际GDP的比重只有41.62%。其他年份跨国金融交易量占世界实际GDP的比重均在1000%左右,而同期实体经济占世界GDP的比重为40%左右。

用国际债券和国际贷款两项之和代表虚拟经济,国际贸易和直接投资额两项之和代表实体经济。从两者的增长速度的比较看,2000年与1990年相比,前者增长了623.27%,而后者只增长73.35%。10年增长速度前者是后者的8倍多。可见,国际金融交易等虚拟经济活动明显快于实体经济活动的发展。这说明国际经济关系由物质关系为主逐渐向价值关系为主演变。

2.商品劳务出口与外汇交易额的比较

在早期经济国际化条件下,货币还主要是作为商品劳务出口的媒介,即货币交易是为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服务的,是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流动的附庸。当代货币资本相对于其他形式的资本已取得了支配权,虚拟的货币资本直接可以在流通领域中创造价值,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的传统理念受到了挑战。据统计,1986年外汇交易额是商品与劳务出口量的23倍,1992—1999年外汇交易额已大大超过商品劳务出口量,并且一直保持在60倍左右,1998年接近70倍。虽然国际贸易一直是外汇交易需求的重要来源,但从1977年的3.5倍到今天的60—70倍(戴维·赫尔德等,2001),其增长速度之快让人瞠目结舌。流通中的货币量是实体经济所需货币量的数十倍,大量的外汇已经不是服务于国际贸易结算,而是与实体经济没有关系的纯粹的货币交易。

3.金融衍生品交易额与国际贸易额的比较

如果跨国股票和债券作为虚拟资产与实际生产过程还有某些联系,不能算作价值增值过程的彻底虚拟化,那么金融衍生品已经是一种完全的虚拟价值增值运动。因为这种衍生物既不代表企业所有权,也不代表对企业的债权;投资者既不持有任何一种实际的证券,也不持有这些证券的代表物。金融衍生品是一种避险的工具,但却把风险带到整个金融活动中来,使它在世界范围内扩张、渗透,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金融衍生品与世界贸易出口量的比值经历了小于1,接近于1及大于1的过程。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金融衍生品交易迅速崛起,衍生品的发展无论从交易量、交易额还是增长速度,都完全摆脱了实际经济的束缚飞速发展。衍生品相对于实际经济来说简直就是天文数字。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量,与实际经济的联系不是被限制在避免风险的功能之内,其投机性已经是公认的事实,今后要采取限制其过度投机的措施。

跨国金融交易量、外汇、金融衍生品这些虚拟资产的国际流动越来越脱离它们所代表的实际资产的价值而独立运行,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虚拟资产摆脱实体经济的束缚而在全球自由流动的趋势更为明显,这反映了当代经济关系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以虚拟资产为主导的大量货币流动是当代经济关系的核心。国际经济关系由物质关系向价值关系的转变,使得传统的国际经济理论——“比较成本学说”和“资源禀赋说”,以及“国际分工论”对现实缺乏解释力。因为它们共同的价值论基础是物质的,也就是建立在将经济系统理解为物质系统的基础上的。但是,从物质财富观出发所建立的贸易理论是缺乏解释力的。事实上,市场经济中的国际贸易之所以产生仅仅是因为可以更赚钱。目前,国际经济学中已经将大量有关价值的研究纳入其理论之中,但是其出发点仍然是物质财富观,这使它得出来许多与事实不符的结论。显然,从一个新的视角对当代国际经济发展的现实进行合理解释是经济实践对经济理论发展的必然要求。虚拟经济理论正是在此情形下应运而生的。

二、虚拟经济理论及其国际化延伸

虚拟经济理论从产生到发展,已有近10个年头了。虚拟经济理论的出发点是从对财富的性质和对经济系统本质属性的认识开始的。虚拟经济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发展,其基石或出发点是将整个经济看做是一个价值系统,而不是将其看做是一个物质系统。关于虚拟经济的定义有很多,其中南开大学虚拟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认为:虚拟经济的定义是以资本化定价行为为基础而形成的一套特定的价值关系。其研究领域包括:金融、房地产、无形资产、某些暂时进入资本化定价方式的实物资产,以及与资本化定价方式类似的带有炒作性质的东西等。虚拟经济是相对于实体经济而言的。一般情况下,实体经济是指以社会物质资源为对象,并且能够以实物形式和货币形式为社会带来实质性收益的经济活动。实体经济一般采取成本加成法的定价方式。虚拟经济是以资本化定价行为为基础而形成的一套特定的价值关系。它的基本特征是其价格不是由成本支撑的,而是由人们的观念和信心支撑的,在运行过程中表现出很强的波动性。资本化定价方式是虚拟经济的行为基础,资本化定价方式与成本定价方式不同,前者是观念支撑的价格系统,而后者是成本支撑的价格系统。成本支撑的价格系统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情况下,随着技术进步一定呈现出价格下降的趋势,而观念和信心支撑的价格系统则没有价格随技术进步而下降的趋势,它呈现出波动性。这一定义强调虚拟经济是一种特定的价值关系(刘骏民,2002)。

根据这样的认识,在市场经济中,没有价值就不是财富。而只要有价值,不管其有形还是无形,都是这个市场经济所承认的财富。附着在“物品”上的价值是财富,完全由一套社会关系维持的价值也是财富。当我们将整个经济理解为价值系统的时候,就不难发现,当代的价值系统由三个系统组成:一是附着在物质系统(包括劳务)上的价格系统;二是资产价格系统;三是与信贷系统密切相关的货币流通系统。物价系统和资产价格系统是通过信贷系统所操纵的货币流通而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在工业化早期,货币系统是靠黄金来维持的,它的主要服务对象是物质系统。而随着经济的虚拟化,资产价格系统的价值量日益超过物质系统的价值量,银行业与证券业的混业经营加速了资产价格系统与信贷系统的融合,这样,以货币流通为其基本职能的信贷系统就不再主要是为物质系统服务了,它在很大程度上成了资产价格系统的支柱。就某种意义上来说,后二者是纯粹的价值系统,它更能够反映经济的本质属性。

虚拟经济的理论框架大致可分为五部分:虚拟经济的行为基础;虚拟经济的运行特征;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虚拟经济的国际化延伸以及与虚拟经济相关的宏观经济政策(刘骏民,2003)。其中,虚拟经济的国际化延伸正是针对当代国际经济发展的现实,将虚拟经济理论延伸到国际,从而建构一个异于传统的物质财富观的新的价值财富观的理论。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虚拟经济发展极为迅速,其总体规模(用银行资产、股票市场市值、债务证券市值和金融衍生品名义价值总和来衡量)在不断扩张。全球金融资产存量规模在不断上升,全球金融资产总量与GDP的比值呈逐年增长的趋势。2003年全球实体经济GDP是361698亿美元,而同期全球虚拟资产总量是4147057亿美元。虚拟经济资产总量是实体经济GDP的11.5倍,而在1990年只有2.2倍。全球虚拟经济的增长速度远远快于实体经济的增长速度。1990—2003年间,全球GDP增长1.7倍;而全球虚拟资产则增长9倍。其中在虚拟资产当中增长最快的是金融衍生品,金融衍生品未清偿合约名义余额1990年只有59942亿美元,到2003年已达2339105亿美元,增长38倍。从1990—2003年股票市值增长3.5倍,债券余额增长2.9倍,银行资产增长7.4倍。

从20世纪80—90年代的世界经济发展来看:一方面是经济虚拟化的过程,另一方面表现为单个国家的金融市场逐渐与全球市场相互交融、相互转移的过程,表现为虚拟经济的全球化(刘晓欣,2003)。从各国发行的国内和国际债券来看,1990年国际债券发行量与国内债券的发行量的比值只有5%,2000年这个比值最高达90%。

总之,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虚拟化程度加深,虚拟经济国际化日益增强;在国际经济关系中,虚拟资产的迅速扩张使得资金流不再是从属于国际贸易和实际投资活动,而是从属于虚拟资产的国际流动,从而表现出资金流逐渐成为国际经济中主导贸易和实际投资的力量。这使得当代国际经济关系的核心由“物质的”转变为“价值的”,这一变化是世界经济虚拟化程度不断深化的必然结果。根据虚拟经济理论的认识,整个经济不过是一套价值系统,而货币是价值系统中的关键。虚拟经济理论对于国际经济关系的研究正是基于经济系统的本质是价值系统这一理论基础,而价值系统中最重要的就是货币和货币负载的大量资金流动。在国际关系的研究中,传统理论将国际经济关系的主流看做是贸易和实际投资,其出发点仍然是物质的。虚拟经济理论从价值系统来看国际经济关系,从资金流动的角度来把握经济全球化的脉搏。当我们将注意力从物质流动转向资金流动的时候,就不难发现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国际经济关系不过是通过各国货币之间的关系(汇率)表现出来的经济系统之间的关系,而这个关系中,最重要的不是不同国家制造业之间的关系,而是其货币关系体现的不同价值体系之间的关系。虚拟经济是指以资本化定价方式为核心,受利率和人们的预期强烈影响的经济运行方式。发达国家经济虚拟化由低级向高级阶段发展的经验是:一个国家经济越是虚拟化,其对资产价格的依赖(从而对人们信心的依赖)就越严重;而对资源的依赖性却在逐步减小。换言之,一个国家的经济越是现代化就越是依赖于虚拟经济活动。2001年全球虚拟资产总量是全球GDP的4.8倍,其中欧盟15国虚拟经济发展水平最高,虚拟经济规模是实体经济规模的6.5倍,其次的北美国家和亚洲国家分别是5.5倍和2.8倍,中东地区\转型国家虚拟经济发展水平最低,其虚拟经济规模与实体经济规模相当。这种排序与经济发达程度的排序有着惊人的类似。这并非一种偶然,而是当今经济的较量已经由实体经济转向虚拟经济这一必然的趋势所决定的。

国际经济本质上是一个价值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价值和价值增值居于核心地位。因此,需要从虚拟经济的角度来重构国际经济理论,其内涵也即从价值系统和资金流角度来重构国际经济理论。

三、当代国际经济的新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当代国际经济关系的变化是经济虚拟化程度不断深化的结果。以虚拟资本的大规模全球流动为核心的国际经济关系的转变带给中国许多新的启示。

1.从全球虚拟经济一体化看我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性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的差异,尤其是经济虚拟化程度的悬殊使得在当代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收益与风险的分配必然是不对等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相对贫富不均更加严重,成为世界经济持续发展的隐患。如前所述,当代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虚拟经济全球化,那么落后的第三世界国家的虚拟经济的发展非常滞后,他们似乎被排除在当代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以外了,他们无法从经济的全球化中获得利益,自然而然地,世界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据联合国估计,非洲、亚洲和南美洲的89个国家中近10年来趋于贫困化,1990年有10亿人口处于贫困线以下,而今天超过13.14亿,占世界人口的29.4%。现有的国际金融机构在发达国家的掌控之中,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借助这些国际金融机构的决策规则和份额、投票权的安排牢牢地控制了这些国际金融机构的重大事情的决策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金融机构对国际资本流动的监控功能在不断地弱化。因此,发展中国家的首要任务是完善自己的经济结构,增强自身的免疫能力。发展中国家应本着实体经济优先发展的原则,但当具备一定的基础之后,应该大力发展本国的虚拟经济,从而完善整体经济结构,优化资源的配置,避免以实体经济超常发展及资源的过度消耗的方式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方式,增强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与稳定性。其次,目前尚未形成强有力的国际资本管理机构与管理规则,国际金融机构的改革迫在眉睫,否则对国际资本的监管也是非对称性的。各国应加强相互间合作,约束投机力量市场炒作行为,应对市场动荡所带来的失衡问题,加强多边磋商,进而建立多边投资规则和制定多边投资协议。

从当前经济演化过程来看,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合理结构无论是从长期维度的经济可持续发展,还是从短期维度的经济稳定性都是极为重要的因素。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结构性失调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危机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结构的失调造成危机的比例是发达国家的2.7倍。从金融抑制理论分析,虚拟经济发展落后于实体经济的发展严重阻碍其进一步的发展,发展中国家的情况更为明显,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经过十几年的实体经济的超常发展之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协调发展成为了当务之急,在党的十六大的报告中明确提出发展虚拟经济的重要性。从我国的情况来分析:一是实体经济的超常发展是以有限资源的过度消耗和不可持续发展为代价的;二是实体经济的超常发展增加了经济的不稳定因素;三是虚拟经济的资金配置功能没有得到体现,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如我国的银行信贷制度对国有企业与其他经济性质的企业的区别对待等所造成的大量呆坏账,等等。四是从开放的经济条件下来看,本国的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不协调使我国在国际经济利益分配中处于劣势地位,如我国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以较低的利息购买了美国的债券,相当于向美国政府纳税,而这些外汇储备的取得是以消耗我国实物资源为代价的。

2.对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的质疑

中国基本上进入了初步工业化时期,制造业在我国的经济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对中国要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的提法,本文提出质疑,具体原因有二:

第一,国际经济关系的转变启示我们,当代国际关系的实质已经是价值系统之间的关系,而价值系统不过是货币信用体制。所以我们要大力发展的不应该是制造业,而是金融业等虚拟经济。“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体系的运作最能反映虚拟经济的特性,是虚拟经济的运行主体。当代经济金融化和金融全球化的事实说明,虚拟经济已经逐步代替实体经济成为经济运行和发展的主流。随着金融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货币的虚拟化和货币价值增值的虚拟化程度的提高、国际经济关系的转变导致经济增长方式的变革。当虚拟资产流入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时候,这些国家经济会快速发展,而当大量流出时,这些国家的经济就会衰落,甚至突然崩溃。经济增长不再过度依赖于自然资源这类有形资源,而是更多地依赖知识信息这类无形资源;财富创造的方式正在从依赖于制造业的不断扩张转向更加依赖于货币和资金的支持。财富本身是“价值的”而不在于其内容。发展金融业并根据经济虚拟化的进程来调整金融业的监管体制,其目的是既能够促进虚拟经济的发展,又能有效地控制虚拟经济可能带来的风险和不稳定性。

第二,行业的选择事关贫富差距。对贫富差距的原因的理解,过去一直认为西方人在掠夺贫穷国家,事实上并非如此。不是政府在掠夺,而是随着经济虚拟化,贫富差距必然要拉大,过去是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进口初级产品,出口高附加值的高级产品。这种掠夺是靠技术支撑的。而现在发达国家的制造业正在向包括中国在内的第三世界转移。在当代贫富差距的原因不再主要是穷国生产初级产品,富国生产高技术产品。而主要是富国经济主要是靠观念和资金支撑其价格的经济活动来发展,而穷国则靠成本支撑其价格的经济活动来支撑。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的经济活动越来越朝着观念支撑其价格的经济增长方式演化,这才使得原来的穷国有机会将几乎全部制造业接受过来。可见,制造业寻求低成本只是其表面原因,其本质来源于发达国家的经济虚拟化。因为虚拟经济的产品是资本化定价方式,其价格是靠观念和信心支撑的。而传统制造业是成本定价,其价格是靠成本支撑的,成本随技术进步而不断下降,但劳动力成本的下降是有限的,制造业终究会遇到技术进步与高劳动成本的矛盾而寻求新的出路。转移到低劳动成本国家和地区就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发达国家剩下的将是那些靠观念支撑其价格的经济活动。在这种情况下,靠出口高附加值的产品已经不行了,贫国与富国的差异不是出口产品的差异造成的,而是根据经济虚拟化的程度决定的。

在发达国家仍然处于工业化经济(制造业为主)的20世纪六七十年代,贫富差距是由“初级产品”和“高技术产品”的差别造成的。这种差别随着发展中国家提高初级产品价格(如石油),提高本国技术水平,而逐渐缩小。随着经济的虚拟化,发达国家正在将观念支撑其价格的经济活动作为其主要的经济活动,这样就可以避免价格下降的趋势,保持较长时期的收入和利润稳定,从而保持就业稳定。

由此,虚拟经济的发展实际上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化的标志,在当代,制造业将逐渐变为“贫穷”的代名词,因为它靠的是低成本来维持优势。如果中国将今后经济发展目标仅仅定位于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很难摆脱中国处于世界经济链条下层的被动局面,使经济畸形发展,陷入高产量低利润的怪圈。中国今后制造业发展必须与虚拟经济同步发展,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化经济必须及时向后工业化经济转化:一方面要发展第三产业来解决就业问题,并继续带动经济迅速增长;另一方面还要大力发展金融业和房地产,以及其他观念支撑其价格的虚拟经济行业。这将是继服务业带动的第二轮高速经济增长后,可能进入的第三轮高速经济增长。在服务业的发展过程中,金融也会逐渐从附属于制造业的情况逐渐向相对独立化发展,这是经济社会化的必然趋势。

3.人民币改革的方向

在国际经济关系中,一国要进入国际价值系统要看其货币国际化程度,实际上就是把一国的价值体系与其他国家的价值体系融合到一起。加入WTO后,中国的价值体系要与国外的对接,关键是货币的国际化。看一国的地位不仅仅要看实体经济,还要看货币流。中国一直以来是净资金流入国,因此才会兴盛。但将来也会有流出,因此,中国参与大循环的前提,就是货币对接的关系问题。

当代贫富差距不再主要是“初级产品”和“高技术产品”差别引起的,而是虚拟经济的发达与否,其货币的国际化程度引起的。通过虚拟经济的全球化,哪个国家的货币被作为世界货币,该国就有支配其他货币的权利,并通过金融交易直接获得利益。因此,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虚拟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同时,除发展以观念支撑价格的经济活动外,应积极推进本币的国际化。因为整个经济是一套以货币维系的价值系统,国家之间发生经济联系时,货币是最基本的连接点。当代的国际关系实际上已经是货币流所联结起来的虚拟经济体制之间的关系,虚拟经济的强势与弱势是当代贫富差距的主要原因,也是区分“中心”与“边缘”国家的重要标志。在国际关系中,必须从重视贸易和实际投资转向重视资金的流动,其最基本的前提就是考虑人民币的国际化问题。人民币适时地进入国际化程序,将给经济带来巨大的利益,也会及早使我们学会如何作为一个经济大国行事。

人民币国际化是我国银行不良资产问题的有效解决途径。近年来,人民币除了在我国大陆地区是法定货币之外,在周边国家与地区被广泛地接受为结算与支付货币,成为周边地区的硬通货。人民币目前不仅在中国香港和澳门地区可以直接使用,而且在越南、柬埔寨、缅甸、尼泊尔等与中国接壤的国家全境通用,在韩国、新加坡、泰国、印尼、马来西亚等国也一定程度上被接受。在蒙古,人民币占据了其全国流通货币的60%,俄罗斯远东地区也大量使用人民币。有些国家还正式承认并公开宣布人民币为自由兑换货币。虽然,我国实行资本流出的管制,但实际上人民币走私的量却是巨大的,据估计,目前仅长期停留在香港的人民币存量就达500多亿元(巴曙松,黄少明,2003)。另据保守测算,1995—2013年人民币输出总额可高达3377亿元(姜波克,1999)。而实际上,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与国际地位的提高,如果适时地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将成为银行不良资产的有效解决途径。

中国经济的发展与稳定对世界经济尤其是亚洲经济的发展与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人民币在周边地区广泛地被接受,一方面是我国经济发展与稳定的外在表现;另一方面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小国货币往往在国际贸易中处于劣势,不被普遍接受,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而且这些年经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增长,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尤其在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中,人民币的稳定为亚太地区的经济稳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中国政府稳定的政治与经济政策,表现出作为一个大国的风范。相反,一直以来作为亚洲主要货币日元的表现却使人失望,日本政府没有做到一个大国应尽的责任,市场从此失去了对日元的信任。另外,日本经济的长期不景气与日元汇率的不稳定,进一步加强了人民币作为地区性稳定货币的地位,于是,人民币在周边国家被普遍接受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作为一个大国,其货币的国际化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内在要求。大国货币成为世界货币后存在着一个铸币税的利益问题(如美元),同样,中国输出多少人民币就相当于有相应的实物为我所用。随着我国经济的虚拟化程度逐渐地加深,资本化积累方式不断地泛化,如果我们积累了大量的外币资产,使得我国实体经济部门与国外虚拟经济部门的价值交换,而这种交换必然是不对等的,我们将逐渐牺牲大量有限的物质资源。但是,如果资本得不到有效的输出,则越来越多的虚拟资本滞留在国内,将可能引导经济进入一个泡沫阶段,从而削弱社会信用体系,引起实体经济的衰退。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虚拟经济的不稳定的主要根源就是国际货币体系的问题,即某个国家的货币充当世界货币(实际上就是美元)。国际货币体系中储备货币的多元化将有利于世界经济的稳定,欧元的诞生受到了市场的追捧,随着亚洲经济与政治的崛起,对亚元呼声越来越高,日元无论是从经济角度还是从政治角度都不适合作为亚洲货币合作中的核心货币,而我国虚拟经济的发展严重落后于实体经济的发展,急于推进亚洲区域货币合作一方面难度很大,另一方面也未必符合我国的利益,因此,人民币要成为核心货币也尚需时间。但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币成为亚洲货币合作中的核心货币将是一种必然,它将极大地促进我国及亚洲地区的经济尤其是虚拟经济的稳定。那么,对于我们来说,理性的选择就是逐步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

四、结语

当代国际经济的新发展表明:国际经济关系正在由物质关系向价值关系演变。从物质财富观出发的传统的国际经济理论难以对其做出合理的解释;而虚拟经济理论可以解释当代国际经济发展的现实,其根本出发点是将整个经济系统理解为是一个价值系统。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经济发展的趋势是:自然资源、有形资源和客观因素的重要地位逐步让位于信息资源、无形资源和主观因素;以观念定价的信息的全球流动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一个国家的经济向后工业化转型之后,观念支撑的价格系统会随着资产的膨胀而成为经济中的主体,成本和技术支撑的价格体系会成为相对的附属物。这样,整个经济系统将呈现出更具波动性,更依赖于人们心理因素的特征。

在经济虚拟化由低级向高级阶段发展的过程中,要正确地理解虚拟经济理论,不仅仅是一种理论的创新,更会对一国经济发展的实践产生重大影响。中国正处于经济虚拟化过程的初级阶段,虚拟经济亟待进一步发展。在中国由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转型中,虚拟经济成分一定要得以大力发展,这就要求中国国民价值系统支柱要变化:实体经济中的成本支撑要逐步让位于虚拟经济的观念支撑。换言之,中国国民要摆正财富观,从以实物资产为真正的财富逐渐过渡到越来越重视对虚拟财富的拥有。遗憾的是,有些人至今仍对虚拟经济创造的财富存在着误解:认为它是空穴来风,没有实物做基础,从而是靠不住的。实际上虚拟资产创造的财富也是实实在在的财富,因为它和实际资产创造的财富一样,在市场经济中流通。在当今经济虚拟化趋势不断增强的背景下,我们要处理好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要在保持实体经济稳健发展的同时大力发展虚拟经济。中国目前发展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工业是由中国现在所处的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的历史背景决定的。一方面,我们要结合实际,发展工业;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时时刻刻绷紧发展虚拟经济这根弦。如果我们不大力发展虚拟经济成分,则终究要落后于经济发展的现实而被迅猛发展的虚拟经济洪流所淹没。我们的态度是:既要发展实体经济,又要发展金融服务业、房地产业等虚拟经济成分。中国要保持制造业与虚拟经济同时发展。

近2年,以人民币汇率为代表的中国经济问题在世界上受到广泛关注,这标志着中国正以“和平崛起”的大国姿态与世界融合。而当中国经济走向大国之路的时候,世界给中国的第一个难题就是人民币升值压力。我们应该抓住问题的本质,从世界经济格局和世界货币格局的角度出发,从中国的长远利益出发来认识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人民币与未来世界货币格局的问题。从这个角度看,人民币最终的自由兑换将改变世界货币体系,并对中国与世界相融的方式产生影响。

标签:;  ;  ;  ;  ;  ;  ;  ;  ;  ;  ;  ;  ;  ;  ;  ;  ;  

虚拟经济视角下的国际经济理论重构&当代对华国际经济关系新发展的启示_虚拟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