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隆尧县固城校区 河北 邢台 055350
摘 要:教学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的内容,为落实教学目标所设定的,适合学习主体并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情感反应,能够使其主动积极建构性学习的具有学习背景、景象和学习活动条件的学习环境。教师创设符合实际的,丰富、多样化的教学情境,可以助力学生学习认知,唤起学生心灵的共鸣,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语文 教学情境 课堂效果
教学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的内容,为落实教学目标所设定的,适合学习主体并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情感反应,能够使其主动积极建构性学习的具有学习背景、景象和学习活动条件的学习环境。创设丰富、多样化的教学情境,可以让师生之间有更好的互动,也可以保证课堂的气氛。可以让课堂气氛生动、活跃,甚至高涨起来。可以让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清晰,也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创设形象化情境,助力学习认知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思在《大教学论》中写道:“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也就是说,世界是通过形象进入儿童的意识的。这种论述反映了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规律的一个重要方面:直观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知识的形成。多媒体技术在小学领域的应用范围也愈加广泛,通过多媒体技术,能够一改传统的教学模式,让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形象,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技术能够向学生展现图片、视频、文字、声音,有效丰富了教学内容,开拓学生的眼界,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例如,在《月光曲》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月光曲》的钢琴曲,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引出正式教学内容。待到正式教学完成之后,教师可以延伸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有关贝多芬事迹的视频等等。让学生去真正认识到贝多芬这个人,并为他的努力、他的执着所打动,感受到他的人格魅力,进而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
二、创设情感情境,唤起心灵的共鸣
我们要珍视儿童的情感,并依循儿童情感的跃动,努力把握儿童情感的生成、发展的脉络,从而利用儿童的情感激发他们的潜能。如何引导孩子们走进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窃读记》一课呢?“课前我想给大家唱一首歌,这首歌大家可能听过。”“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扶柳笛声残……”老师唱着唱着,引发了学生的回忆,也纷纷跟着唱,逐渐有一种悠扬、怀念的感觉。“同学们,每当我听到这首《送别》,我就回想起曾经看过的一部电影《城南旧事》,里边有个小姑娘叫小英子,小学毕业典礼的时候,小英子和同学们就是唱着这首歌告别老师和小学生活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城南旧事》这部电影是根据小说《城南旧事》拍摄的,作者就是我要给同学们介绍的林海音。”出示林海音照片及简介:“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台湾作家。小学至大学在北京读书,后回台湾从事编辑、教师和写作工作,共出版《城南旧事》《冬青树》《林海音童话集》等86部作品。林海音之所以能成为这样著名的作家,离不开她小时候对读书的酷爱。这节课我们要走进林海音童年生活的回忆《窃读记》。”孩子们在悠扬、怀念的感觉之后,又产生了对作家林海音的敬佩,于是会萌生对林海音童年生活进一步了解的兴趣。
三、运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不断推进,多媒体教学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它以图形和动画为主要手段,同时可将图形由静变动,由小变大或由大变小,由慢变快或由快变慢。学生通过观察,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不仅可以接受到大量的教学信息,而且能获得清晰明快的感受。画面生动,图、声、文配合,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使注意力更集中,因而提高课堂效率。如在教《称象》这篇课文时,其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懂得曹冲称象的办法以及他和官员称大象的办法之间的联系。在教学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设置还原了曹冲称象的动画效果,让学生反复观察。由于观察了直观、动画的图片,学生就能很清楚地明白用船代替秤,解决了提不动的难题,用石头代替大象,化整为零,找到了称大象的巧办法这一道理,教学的重难点顿时迎刃而解,真是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实物演示情境,增强教学效果
通常,学生对一般知识性的课文中介绍的物体是非常陌生的。为了使学生能认识并熟悉某一事物,可选取实物让学生观察,那以实物来演示情境,来让学生去感知事物。笔者在教学《称象》这一课时,是这样创设情境的:装满水的透明玻璃缸当作小河,白色小盒作船,橡皮泥大象及若干小石子。以这些模拟的实物来演示曹冲称象的过程,创设了一个具有探究性又可操作的情境。不仅突破了课文如何称出大象的重量这个难点,而且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儿童探究的精神。这样教学效果会更好。
总之,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提高教学实效。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一系列手段,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符合实际、丰富形象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不同的教学情境中学习知识,增强认知,提高效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国敏 姜领弟 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4,(35)。
[2]王强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4,(05)。
论文作者:赵立娜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8月总第30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5
标签:情境论文; 学生论文; 教学内容论文; 情感论文; 大象论文; 林海音论文; 效果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8月总第30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