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关系的理性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公有制论文,非公有制经济论文,理性论文,关系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以其他非公有制经济为补充,是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在新时期的显著特征。正确认识和处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在坚持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将使我们顺利完成既定的战略目标,胜利地跨入21世纪。
一、公有制经济始终是主体
所谓公有制经济,是指全民所有制经济和集体所有制经济。经过改革开放十几年的发展,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由过去的二元结构发展到多元结构。在公有制经济得到发展的同时,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其他各种非公有制经济也得到迅速的发展,呈现出一马领先、万马奔腾的壮观景象。
在各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这是邓小平的一个重要思想,也是他始终坚持的一条原则。邓小平指出:“无论怎样开放,公有制经济始终还是主体。”(《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91页。以下凡引本书只注卷数和页码)“我们对外开放二十来个城市,这也是在社会主义经济是主体这个前提下进行的,不会改变它们的社会主义性质。”(第3卷,第103页)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不仅仅是一个纯粹的经济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政治问题。
首先,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常识。马克思恩格斯一直把公有制看作是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列宁也多次强调,社会主义制度在经济上的标志是生产资料公有和按每个人的劳动量分配产品。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有了公有制经济才最终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一再强调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他指出:“社会主义的经济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第2卷,第167页)可见没有公有制,也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就是坚持中国的主体是社会主义。要在中国坚持社会主义,就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
其次,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经济是基础。任何一个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都必须以一定的经济发展为后盾。而国家财政收入的绝大部分则来源于公有制经济,其他经济成分占的比例很小,只能是补充。为了增加财政收入,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搞活公有制经济。
再次,公有制经济是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物质保证。邓小平认为,共同富裕是我们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他说:“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第3卷,第373页)过去由于受传统观念和“左”倾错误的影响,把共同富裕理解为平均富裕、同步富裕,事实上在我们这样一个幅员辽阔、生产力发展水平极不平衡的国度中,是不可能实现同步富裕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提出让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伟大构想,实践证明,这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捷径。经过改革开放十几年的发展,东部沿海地区的确富裕起来了,帮助中西部地区尽快发展已经提上日程。在帮助中西部发展过程中,公有制经济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第一,公有制经济给国家上交的财政收入,在使用上可以向中西部倾斜,帮助中西部发展交通、开发资源、改善通讯条件等;第二,公有制经济可以在中西部直接投资办厂,安排当地的剩余劳动力就业;第三,公有制经济是脱贫致富的保证。从农村看,哪里的集体经济发展得好,哪里的群众就摆脱了贫困;第四,公有制经济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支援落后地区发展。同时,国家可以依靠公有制经济调节和减小社会贫富之间的过大差距。正如邓小平所说:“只要我国经济中公有制占主体地位,就可以避免两极分化。”(第3卷,第149页)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重要的是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社会总资产中要保持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的资产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部门和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三是国有经济对整个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四是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企业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不断发展和壮大自己。当然,公有制经济在整个经济中应占主体地位是就全国来说的,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要保持和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不应当以限制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为前提,而是要把着眼点放在大力发展公有制经济上。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深化企业改革,搞活大中型国有企业,特别是在制度创新上下功夫;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加快农村第三次飞跃的到来。
二、以其他经济成分为补充
所谓其他经济成分,就是指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经过改革开放十几年的发展,各种非公有制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首先,解决了劳动就业问题,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我国人口多,自然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但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够高,要完全由国家计划安排解决劳动就业问题是不可能的。因而,最初提出发展其他经济成分的原因之一,就是解决当时的劳动就业问题。邓小平指出:“继续广开门路,主要通过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的多种形式,尽可能多地安排待业人员。”(第2卷,第362页)同样,一个三资企业办起来,也可以解决部分人的就业问题。经过改革开放十几年的发展,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已经形成相当规模,安排了相当数量的富余劳动力,使他们从社会的“包袱”变成社会的财富。富余劳动力一旦进入生产领域同生产资料结合,就会增加社会财富总量。与此同时,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企业的发展,也为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开辟了新的渠道。
其次,为公有制经济发展起到拾漏补缺的作用。公有制经济长期以来实行的是计划经济。这种计划经济不仅限制着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存在着许多涵盖不了的方面。而这些方面的工作又没有谁来做,这样就给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带来诸多的不便。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扩大,个体私营经济的出现,无疑改变了这种局面,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填补了公有制经济顾及不到的空白,确实成为公有制经济的有益补充。
再次,为发展市场经济创造了条件。市场经济本质上是竞争经济,没有竞争就不成其为市场经济。因而市场经济也是多元化经济,只有在多种经济成分、多种经济实体之间才能形成竞争。没有多种经济成分或经济实体,仅有公有制经济是很难构建市场经济体制的。所以我们说,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为发展市场铸造了新的市场主体,创造了条件,推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从目前情况看,公有制经济除了在对外交往中要同国外的企业进行竞争之外,还要同国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进行竞争,既竞争资金、技术,又竞争人才和产品。当然,在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之间及其各自的内部也进行着激烈的竞争。正由于这种竞争,促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走向成熟。
最后,促进和推动公有制经济发展。其他经济成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既是公有制经济的竞争对手,又是公有制经济的合作伙伴,因而在其发展过程中也程度不同地在不同方面促进和推动了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一是市场竞争给公有制企业增加了压力,压力变动力,迫使公有制企业改进技术,加强管理,提高产品质量,从而推动了公有制企业进步。二是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与公有制经济所属企业的合作、合资、“嫁接”,给公有制企业带来了活力,甚至把公有制企业从国内市场引导到国际市场。三是壮大了公有制经济。这主要是指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上交国家的税收,经国家再投资办企业,属国有企业,这样无疑壮大了公有制经济。另外,其他经济成分也积极参与国内的扶贫、救灾工作,无形中也减轻了公有制经济的压力。
但是,其他经济成分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的作用无论有多大,都是公有制经济的有益补充,发挥主导作用的还是公有制经济。
在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问题上,仍然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有的人怕非公有制经济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有的人认为,多一分外资就多了一分资本主义;甚至有人认为,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就是发展资本主义。对此问题,邓小平曾多次作过解释,他说:“深圳的建设成就,明确回答了那些有这样那样担心的人。特区姓‘社’不姓‘资’。从深圳的情况看,公有制是主体,外商投资只占四分之一,就是外资部分,我们还可以从税收、劳务等方面得到益处嘛!”(第3卷,第372页)他还说:“不管怎样开放,不管外资进来多少,它占的份额还是很小的,影响不了我们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吸收外国资金,外国技术,甚至包括外国在中国建厂,可以作为我们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补充。”(第2卷,第351页)有的人担心,非公有制经济占的份额超过了公有制经济所占份额,是不是中国就变成了资本主义?这种担心是多余的。直到目前为止,其他经济成分所占份额还相当小,它们的发展还很不够,还应当进一步解放思想,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从目前情况看,凡落后地区都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非公有制经济太少。所以,当前的任务还应当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摆在落后地区的重要位置。即使将来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到相当的规模,也没有什么可怕的。“我们的国家机器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它有能力保障社会主义制度。”(第3卷,第135页)
三、公有制经济和其他经济成分的关系
邓小平提出的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其他经济为补充的思想,既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政治原则,又是我们发展经济的指导思想。只有在经济上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中国才能保证是社会主义;只有在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前提下,以其他经济为补充,才能使我国的经济制度适合当前生产力的发展状况,也才能使我国的经济活起来、发展起来。所以正确认识和处理公有制经济与其他经济成分的关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从哲学角度看,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是矛盾的、对立统一的关系。
(一)二者相互联结、相互依存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公有制经济和其他经济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其发展是不可分的。在这里,我们要正确地认识两个问题:①公有制经济离不开非公有制经济。这也就是说,不能把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理解为“一体”,排斥其他经济成分。②其他经济成分离不开公有制经济。有的人认为,公有制企业工资低,外资企业、合资企业工资高,所以其他经济成分好。那种“国营不如集体、集体不如个体”的说法就是例证。这种认识没有看到公有制经济对于其他经济的作用,实际上公有制经济是其他经济的坚实后盾。首先,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以公有制经济为基础的国家,允许其他经济成分的存在和发展,并为他们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优惠政策和宽松的社会环境。其次,公有制经济给其他经济成分的发展给予支持。从思维方式看,其他经济成分的企业考虑问题只考虑本企业的生产问题,而公有制企业考虑问题则超出了企业本身,是全社会的问题。可见,其他经济同样不能离开公有制经济而存在。
(二)公有制经济与其他经济相互渗透
公有制经济和其他经济成分,不仅相互依存、相互联结,同时还相互渗透。这也就是说,公有制经济和其他经济成分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主要指以下几种情况:①任何一个私营或外资企业都是建立在国有的土地上。在国内,土地属于国家,任何人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而且使用时必须办理合法的手续。矿产资源也是如此。②其他经济成分中有公有制经济的股份,公有制经济中有其他经济的股份。中外合资企业就是这样。有些公有制企业还实行“一厂两制”。在股份制企业管理人员中也是互任董事或经理。并且随着对外开放范围的扩大,外国不断到中国来洽谈生意、投资办厂,中国的企业家也走出了国门,不仅使中国的产品销往世界各地,同时在国外也大胆地投资办厂,在世界经济大舞台上竞风流。
(三)公有制经济和其他经济相互转化
这里所说的转化不是指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和其他经济的补充地位之间的转化,而是指二者的经济内容向对方的转移。其他经济成分向公有制经济的转化,其一是指将其他经济经过改造,使其转化为公有制经济。在目前情况下,要做这种转化工作,必须坚持自觉自愿的原则。如果有哪一位个体私营者自愿把自己的生产资料归属于集体或社会,我们还是欢迎的。其二是指个体、私营和外资企业同公有制企业之间的市场交换,这种交换使其他经济所属企业的产品成为公有制企业的生产和生活的消费对象。其三是指公有制企业吸收和借鉴外资企业的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为公有制企业所利用。公有制经济向其他经济的转化,主要是指公有制企业生产的产品经过交换环节为其他经济成分所使用。至于一些非公有制企业钻政策的空子,坑蒙拐骗,挖公有制经济的墙脚,使公有制经济的财富非法地被转移,虽然也属转化的范畴,但这是一种不合理的逆转现象,也是我们必须坚决制止的。
公有制经济和其他经济成分是一对矛盾,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这一对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矛盾,要正确处理这一对矛盾,必须注意以下问题:1.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以其他经济成分为补充,是我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坚持了这一重要原则,既繁荣了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又能保证中国的主体是社会主义;2.必须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评价其他经济成分的存在和发展。3.坚持“以我为主、和睦相处”的原则,特别是在引进外资过程中,要谨防被“外资利用”。我们有计划地利用外资,发展一部分个体、私营经济,都是服务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这个总要求的,而不是单纯为了发展其他经济成分本身。这个目的在什么时候都必须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