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技高师院校“双专业、双学位”教育管理模式的研究论文

职技高师院校“双专业、双学位”教育管理模式的研究论文

职技高师院校“双专业、双学位”教育管理模式的研究

李凤珍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教务处

摘要: 本文通过对职技高师院校“双专业、双学位”教育管理模式现状的分析,结合职技高师院校“双专业、双学位”教育管理模式的研究,提出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 “双专业;双学位”;教育管理

“双专业、双学位”教育是高校应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加速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的一种有效模式。为学生提供了修读与自身主修专业不同学科门类的第二专业学士学位的机会,从而拓宽了学生自主选择未来职业的方向,在考研、留学等方面优势明显。“双专业、双学位”教育进入职技高师院校,顺应了时代的要求,改变了单一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增强了学生社会竞争力,是我国职技高师院校培养复合型高级人才教育模式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双专业、双学位”的教育现状

在美国,有些学校的院系要求学生必须辅修一门专业,并把它作为获得本科学位的要求之一。各高校非常重视学生辅修专业的教育管理,既为学生提供种类丰富、数量众多的辅修专业,也强调对辅修教育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美国高校的辅修制度对我国大学的课程改革有借鉴意义。在我国,“双专业、双学位”教育是一项新生事物,还处在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阶段,还存在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

(一)“双专业、双学位”的宣传力度不够,导致学生选择专业时缺乏引导而盲目选择

学生对“双专业、双学位”的了解不足,学校对学生有效的引导机制不到位,致使个别学生在选择“双专业、双学位”时比较迷茫。甚至出现一些学生学习一段时间后,由于对“双专业、双学位”的兴趣不高或未处理好主修专业与辅修专业之间的关系而退出学习。大部分学生即使选择了自己比较有兴趣的专业,由于对自身专业基础知识考虑不周及对“双专业、双学位”专业的了解不够透彻,使得学习起来感觉乏力,特别是特殊专业的学生。也有小部分学生因为未合理的安排好主修专业与辅修专业的学习进度,而影响辅修专业学分的修读。这些现象的出现都是宣传不够、引导不够所至。

因痰栓广泛性阻塞气道,从而导致气道出现痉挛,进一步加重患者的呼吸困难和气促、气急、喘息等情况。在临床查体可以发现患者两肺广泛性哮鸣音伴湿罗音。由于这样的情况在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时常出现,在急诊抢救中就需要进一步应用相对应的机械正压通气,对患者采取临床治疗,从而缓解患者的呼吸困难情况。

(二)对“双专业、双学位”培养方案缺乏深入的研究

“双专业、双学位”的修读是依据个人兴趣选择修读另一本科专业,专业与专业之间存在差异较大,如特殊专业的学生选择其他专业,在学习过程中会感觉非常吃力。人才培养方案一般都由专业主办方制订,在制订的过程中缺乏科学严谨的精神,也未考虑学生原来的知识背景及学生主修专业之间的关系。故课程设置不合理,严重影响了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管理不完善,缺乏必要的教学质量监督,对教学过程的管理不重视

学生选择学习“双专业、双学位”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以后能更好的就业,当然也有毕业后继续深造的可能。高等院校作为专门从事培养人才的地方,因此根据社会需求,结合本校特色,学校要有计划的制定一个清晰的培养目标。在培养的过程中学校必须考虑新时代、新形势下社会和市场的需求情况,认清科学技术进步的趋势和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更好的设置好专业课程。使得学生能尽快的适应科学技术的进步,符合新时代、新形势下社会和市场的需求,为学生创造更广阔的就业渠道。只有结合市场需求和重视行业变化的课程规范“双专业、双学位”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更加适应新时代、新形势下的新社会。

二、“双专业、双学位”教育实施的建议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不同学科门类之间交叉渗透。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由单一专业人才向跨学科复合型人才转变。新形势下的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基于该背景,学校作为培养新型人才的地方,“双专业、双学位”优势也非常明显,需求也越来越大,对“双专业、双学位”的改革要求也越高。为办好“双专业、双学位”教育,根据目前的教育现状及本人从事“双专业、双学位”专业管理的多年经验,故提出几点建议。

一是学生应当根据本人兴趣爱好进行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二是学生要根据自己的文化基础和知识掌握程度进行选择。三是学生要根据自己将来的定位进行选择,如毕业后是就业还是深造而定。所以老师耐心细致的指导,可以有效地减少学生在选择“双专业、双学位”专业及以后的学习冲动性和盲目性,使学生能更加的顺利完成“双专业、双学位”教育。

(一)加强对学生报读前的指导

[5]李启成.清末比附援引与罪刑法定存废之争——以《刑律草案签注》为中心[J].中国社会科学,2013,(11):104-120.

激光多普勒测速仪以其测速精度高、动态响应快、空间分辨率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交通等领域,也可用于卫星间的通信,测距等应用中[1-4]。激光多普勒测速仪大多直接利用激光的多普勒效应来获取目标速度,激光的多普勒频移较大,待测速度为1 m/s时,多普勒频率就能达到兆赫兹量级,当待测速度达1 000 m/s以上时,多普勒频移将超过108Hz,极大增加了测速系统的信号处理难度[3]。

(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国家对“双专业、双学位”教育没有具体的如何管理文件,只是在部分文件中附带提及。在2014年《关于进一步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意见》中提到“研究规范“双学位”设置和授予工作的管理办法,支持高校培养复合型人才”。但在政府颁发的其他纲领性文件中却未提到“双专业、双学位”,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由此可见,国家对“双专业、双学位”教育管理的重视程度还不够。而许多高校为了拓宽学生自主选择未来职业的方向,在考研、留学等方面优势明显,会加大“双专业、双学位”开设,对如何保障其教学质量及过程管理则由各高校自主决定,故对教学管理的不完善、教学质量监控的缺乏、教学管理过程的不重视是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双专业、双学位”的培养方案要和各主修专业的课程方案一样重视,不能区别对待,更不能把“双专业、双学位”作为社会培训班的观念来看待。在设置上又要有所区分度,特别是在安排一些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应该安排些非常基础的课程,难易度要合理,同时与主修专业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只有制定具有专业性、科学性、规范性的“双专业、双学位”课程方案,才能保证它的效果。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保证“双专业、双学位”与主修专业一样,具备专业性、前沿性、创新性,才能培养出的优良学生。

两组患者亚低温治疗前 P、CVP、MAP、CI、EVLWI、GEDVI、SVRI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三)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

国家对“双专业、双学位”没有建立统一的管理制度,而是将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资源的配置等均由各高校自行管理,各高校管理的办法就是借鉴主修专业的制度。制度的规范首先要明确开展“双专业、双学位”应当具备的条件,其次是“双专业、双学位”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最后是授予学位的标准,只有建立了规范的管理制度,严格教育质量标准,才能将“双专业、双学位”办好,学生才能受益。

(四)合理配置资源

人才最终是为社会和市场服务。合理的配置资源,保证“双专业、双学位”的教学质量,首先,要根据新时代、新形势下社会和市场需求合理进行课程设置,制定符合“双专业、双学位”人才的成长规律,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其次,要注意合理配置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保证教学效果。最后,要根据自身专业的师资力量和“双专业、双学位”专业特点合理设置课程。当教师自身掌握了“双专业、双学位”的能力,才可以培养出具有“双专业、双学位”能力的学生,所以,高校更应该引进更多具有“双专业、双学位”能力的教师。由“双专业、双学位”教师来规划、设置课程,使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能满足新时代、新形势下社会和市场需求,同时使两个专业的教师队伍形成合力,既保证培养的质量又保证教学效果。

(五)加强过程管理,保证教学质量

为保证“双专业、双学位”的教学质量,制定符合“双专业、双学位”教育特点的质量监控体系,建立独立的以教学督导、教务处、学院负责、学生参与的教学质量监控,强化日常管理,加强过程管理,做到对学生的课堂管理,对教师教学质量的监管,都应有检查有反馈,一个环节都不能松,与正常的教学管理环节一致。只有在每个环节都有监管的情况下,才能保证“双专业、双学位”的教学质量。

三、结束语

通过“双专业、双学位”的教育现状,包括教学管理、课程设置以及学生学习情况等方面有较全面的了解,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的建议,包括对学生报读前的指导、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建立规范的制度、合理配置资源、加强过程管理等方面,初步形成高校“双专业、双学位”的教学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张文睿,李凤珍.高校“双专业·双学位”教育管理与实践研究[J].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12,12.

[2]李东风,郑晓芳,刘红.新形势下本科双学位(双专业)教育模式研究与实践[J].文教资料,2012.

[3]彭立,夏永梅.完善我国双学位本科教育的几点建议[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5.

[4]边士洪.完善辅修、双学位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0,2.

基金项目 :本文为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职技高师院校“双专业、双学位”教育管理模式的研究JXJG-13-10-21)。

标签:;  ;  ;  ;  

职技高师院校“双专业、双学位”教育管理模式的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