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供电所管理中同业对标的实践运用论文_房毅,潘婷婷

探讨供电所管理中同业对标的实践运用论文_房毅,潘婷婷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潍坊市寒亭区供电公司 山东潍坊 261100

摘要:供电所作为电力企业中的基层单位,其主要作用是为了根据用户的需要,提供相应的电能,随着目前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较高的提升,对电量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在这样的情况下,供电所担负着更为重要的社会责任,为了提升供电所的整体管理质量和管理水平,需要进行同业对标,本文结合同业对标的含义和供电所管理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同业对标在供电所管理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供电所管理;同业对标;应用

供电所同业对标是指:供电所根据国家电网颁布的相关经营标准进行生产经营,并以将本身工作达到更高效率为基础,与同业进行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性业务对比,以此找出本身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借鉴优秀管理模式弥补自身不足。通过实践分析可知,我国供电所同业对标取得良好效果,促进了供电所管理水平的健康稳定发展,增加了企业经济效益。

为了满足人们对电能的需求,供电所需要提高供电质量,使用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解决业务问题,有效促进自身管理水平的提升。通过同业对标,可以清晰显现供电站管理人员以及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可以将其他供电所已有的成功经验借鉴过来。所以说,同业对标的推行,不仅仅是对人们工作生活产生了影响,同时也为电力行业发展提供保障。但在实际工作中,同业对标也存在着一些机制性或技术性问题,影响了正常的运用,本文试对此进行解析,并结合工作实践经验,提出四方面的提升应用意见。

1同业对标在供电所管理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1.1基础管理相对薄弱

就供电所来说,基础管理是影响供电质量的关键因素,但目前供电所依然采用传统的粗放管理模式,尚未改善业务的具体流程。对此,为了能够适应供电所的发展,满足供电质量的要求,部分供电所对工作人员、组织结构进行了初步调整,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供电所日常管理的质量,但是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例如:在日常管理中,由于组织机构与人员调动较为频繁,会使得工作人员无法深入掌握同业对标的相关数据,同时不能积累专业的管理经验。这样的工作现象,会造成业绩的数据库、业绩的指标不能及时更新,并且容易产生人为性质的失误,降低考核评级的准确定与代表性[1]。

1.2标杆管理有待完善

标杆管理的内容包括采集情报、确认差距、选择标杆、分析原因以及实施超越等不同的环节,并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管理体系。部分供电所为了能够就降低成本支出,会忽略标杆管理中的情报收集,虽然能够有效的提升原有的工作效率,减少的人力与物力的消耗,但必然会影响同业对标的效果。由于情报收集是标杆管理中的提一个环节,直接影响着后续数据分析的结果,进而会严重阻碍供电所落实同业对标的过程,无法发挥同业对标的真正价值与作用[2]。

1.3未与日常工作结合

目前,部分供电所在优化经营管理的同时,并没有充分的认识到同业对标的重要性,甚至将其认为是强制性的工作。这样的现象,使得同业对标的工作流于表面,没有与日常的工内容、业务进行有效的结合,导致同业对标失去了自身的功能。

1.4信息交流不够积极

同业对标的本质就是凭借供电所之间的互动、对比,全面提高日常的工作质量。基于目前的落实同业对标的现状来看,我国的供电所处于“独立”的状态,相互之间缺乏信息交流与检验共享,忽视与其他行业、国外行业的对比,以至于无法发挥同业对标的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优化同业对标在供电所管理应用策略

2.1完善指标体系

为改变供电所管理的粗放形式,应针对目前同业对标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同业对标的指标体系加以完善。同业对标的指标体系应涵盖供电所安全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资产管理、电网建设和运行维护管理等各个方面。目前国家供电行业共建立同业对标指标64项,其中包含55项对标指标,为供电所在行业内进行横向比较提供了基础。以此为基础,对供电所现有指标体系进行补充和完善,确保各项监督检查制度能够落实到位。

在纳入新指标的同时,还要对各项指标的权重进行合理分配。比如某供电所将安全生产、经营管理、营销服务和配网运营等方面的18项指标加入同业对标指标体系,并对重要指标进行单独列项,主要包括电费回收指标、供电可靠性指标、接地跳闸故障指标等。单独列项的指标占所有指标的分数权重相对较大,比如电费回收指标直接关系到供电所的经营效益,在同类指标中占到30%左右。通过指标权重的划分,使管理工作的重点更加突出。与同行业内其他供电所的评价结果进行比较,则能够帮助供电所找出于行业先进水平的差距,从而对管理模式做出有效改进。

2.2创新管理机制

在完善同业对标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供电所管理机制进行创新,积极引进行业内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促进供电所管理水平的提升。同业对标的指标体系涉及到供电所管理的方方面面,是一个跨专业、跨学科的系统体系。以同业对标的指标体系为基础,对供电所管理机制进行创新,可以提升供电所管理机制的全面性和可行性。供电所管理机制创新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①明确职责分工,落实管理责任;②建立监督检查小组,负责协调同业对标管理的执行;③创新工作方式,积极利用现代化技术开展管理工作。

2.3融入现代技术

同业对标在供电所管理中的应用由来已久,由于现代社会供电所的工作越发复杂、不断细化,对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依然采用传统方式、理论、内容可能不再合适。在这一要求下,现代技术拥有了融入的空间和基础。以供电所的安全管理为例,鉴于管理环节相对薄弱的现状,安全管理从理论到实际执行均可以应用现代技术,比如基本的数字化技术和智能技术。以供电持续性为对象,在供电设备中加装智能模块,随时了解供电的情况,将其以数字化方式显示出来,以便于人员掌握和调整后续工作。

具体而言,假定某供电所通过相对独立的供电系统对周围地区进行电能供应工作,由于供电所地处核心城市,要求供电可靠率为“四个9”,达到99.99%的水平,即每供电10000min,允许出现1min的供电中断,同时,由于当地近日普降暴雨,供电工作难以得到有效保证,供电所将智能设备安置于供电系统中,智能设备内置数字化模块,可以将监测的内容在后台进行转化,通过各类显示终端展示在人员面前,保证人员了解供电的即时情况,当电能供应出现中断隐患时,可以启动备用电源进行补充,避免停电的风险。优化同业对标在供电所管理中应用的方式多种多样,而现代化技术无疑可以强化其基本功能,使其更好的发挥作用。

2.4应用量化管理技术

量化管理技术是现代社会广泛应用的技术之一,该技术的优势是将管理的内容进行细化、标准化,按标准进行管理能够显著的提升管理效率。就供电所而言,不妨以绩效管理为例,分析量化管理技术的具体应用。可将供电所的绩效分为五类标准,即极优、优秀、普通、较差、极差,根据供电所的业务情况,确定一个平均标准,可以综合供电所近12个月的平均绩效以及近十年来对应月份的同期绩效,得出平均数以及增长规律。如近12个月以来平均绩效为50万元、增长率1.5%、近十年对应月份的同期绩效平均为35万元、增长率8%,以上数据即可作为标准,达标为普通,超过5%为优秀、超过8%为极优、低于5%为较差、低于8%为极差,以上述内容用于绩效评估管理,有助于提升供电所管理的能力,也是优化同业对标在供电所管理应用的可行方式之一。

结语:

总之,同业对标不仅能够解决供电所的发展问题,同时也可以帮助其降低问题难度,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实现高效率、高品质供电。完善供电所同业对标工作,必将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推动电力事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向勇. 探讨供电所管理中同业对标的实践运用[J]. 山东工业技术, 2017(16):224-224.

[2]罗文钦. 供电所管理中同业对标的实践研究[J]. 科技与创新, 2017(17):104-104.

论文作者:房毅,潘婷婷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1

标签:;  ;  ;  ;  ;  ;  ;  ;  

探讨供电所管理中同业对标的实践运用论文_房毅,潘婷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