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超明
(麻城市明山水库管理处,湖北,麻城,438313)
【摘 要】文章以水库工程为例,对当前我国水库工程在信息化管理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办法,从而为明山水库的信息化管理建设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关键词】明山水库;工程管理;信息化
引言
伴随新时期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工程信息化管理俨然已经成为了当前众多工程管理行业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在工程日常管理建设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与作用。为此,文章就水库工程的信息化管理建设展开具体分析。
1.我国水库工程的信息化管理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大型水库和一些重点中型水库,在闸门控制管理、水雨情、水文监测与调度模拟以及大坝的动态安全监测等方面,基本上已实现信息的自动化。然而,从其实际使用情况而言,仅仅只有水雨情监测系统可同水利厅中心实现良好连接,而水库大坝内部的众多安全监测和调度模拟信息仅仅只能在当地发布,无法向水利厅进行远程的信息发布,从而影响到信息的共享[1]。而且,当前在众多水库中中基本上已经建成了有关水情、工情与坝体动态安全监测以及闸门控制等相关系统,但这些系统基本上都是独立运行的,彼此间的关联较少,无法实现综合化的信息管理系统,且安全预警系统也未完全构建是,从而影响到水库的整体信息化建设。
同时,在众多中小型水库信息化管理建设中,“重水情而轻工情”也是其普遍表现的一个问题,仅仅只能通过水库的水雨情遥测系统才能获取其工情安全系统,从而使得水库相关管理人员无法实现对水库枢纽运营情况的动态掌握,从而使之在运行中极易存在着较多的病险库隐患。而且,一些小型水库严重缺乏对水雨情的动态观测,更有甚者连基本的水文观测站与降水观测站都没有设立,从而为水库的防汛调度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极大困难。此外,在部分水库中,虽然建设了一些动态监测系统,但是这些系统却是连续在线工作十余年,明显超过了系统的原本使用寿命使之出现老化现象,加之部分零件已停产,更是造成系统的无法正常运行。
2.明山水库基本情况分析
明山水库位于长江流域麻城市境内举水一级支流的白果河上,水库承雨面积182km2,总库容1.69亿m3,其中:死库容0.21亿m3,兴利库容0.97亿m3,防洪库容0.51亿m3,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兼顾水产养殖、发电、旅游等综合利用的大(Ⅱ)型多年调节水库。水库1957年动工建设,1959年7月投入运行。由主坝、副坝、肋墩坝暨进水闸、溢洪道、底孔、防汛备用电源等建筑物组成。大坝包括主坝、副坝,全长454m。其中:主坝长354m,副坝长100m,坝顶面宽6m。主坝为粘土心墙坝,采用了连锁管柱帷幕灌浆的防渗处理。坝顶高程为98.7m,防浪墙顶高程为99.5m。而明上水库早在上世纪的90年代就已经开始了信息化建设,虽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仅仅只能应用水雨情遥测系统对整个库区的水情情况实施有效监测,进而在把握上游水情信息的基础上开展简单的洪水调度工作,无法实现同上级部门水情信息的对接与共享,而且在全国第一批出险加固工程中,也未对本水库的信息实施有效完善,从而使得水库在信息化管理方面仍存在着一定的欠缺,需要后期的进一步完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水库工程的信息化管理策略分析
3.1强化水库工程信息化管理建设的前期工作
第一,决策者必要具备足够的决心与信心,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水库工程的信息化管理建设有着一定的风险性,而这也就要求决策者必须能够准确把握全局,理性认识强化水库工程的信息化管理建设所带来的经济与社会效益,从而动员相关工作人员逐步加大对其的重视,以形成一个信息化管理建设的良好环境[2]。
第二,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水库工程管理中信息化的实现,其精髓与核心就在于科学合理的思维方式与先进的技术办法。为此,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水库工程管理负责人必须具体结合水库的发展情况,构建与之相符的管理机制,并形成现代化水利工程管理思路,为最终实现工程的管理科学化与信息系统化奠定坚实的基础[3]。
第三,充分挖掘出人力资源优势。当前,人才间的竞争可谓是激烈市场竞争的核心所在。为此,各水利管理单位需加大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与引进,从而为信息化建设的全面开展提供有力依据。同时,工程负责人还需从整体实际情况出发,全面了解水库工程建设的现状与与信息化应用特点,进而对其信息化建设展开总体规划,并将其落实到实际建设中,使之信息化建设得到逐步的进步与完善。
3.2强化对水库各信息化系统的建设
首先,做好对水文、水资源环境与气象的动态监测。即通过逐步完善水雨情、水文等监测系统的建设,形成自动监测站,积极引进新的测报,搞好水库网络工程的建设,以保证各监测系统的稳定运行与动态监测。其次,有实践研究表示,非工程措施的采取在社会防洪减灾建设中占据这重要的地位。为此,在洪水预报工作方面,明山水库需建立自身的洪水预报系统,强化自动水文测报基础设施的建设,建设较密集的库区雷达测雨量站点,通过积极引导先进的通信传输设备,形成较广泛的数据网络,来全面构建出一整套面向大众,信息资源共享的服务系统,从而将本库区监测到的各类气象、水文与洪水等防洪信息传达给大众,从而为防洪减灾工作的全面开展提供有力的依据[4]。最后,强化对各系统集成的研究和应用,编制出水库信息化工程的总体建设目标,即通过应用各类先进技术和设备与模块化开放性的结构,以形成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动态信号采集、监测与数据处理过程,从而为实现水库的信息化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
3.3加大资金的投入
由于水库工程的信息化建设本身有着较高的科技含量,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为此建设单位需通过多渠道来筹集到相应的建设资金,以缓解水库信息化建设所面临的资金短缺与管理经费不足的情况。一方面,需最大限度获得上级部门与本级政府在财政上的支持,以将水库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按照相应比例纳入到当地的财政预算中,从而为其信息化建设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需将信息化管理建设纳入到水库工程的日常管理建设工作中去,并将其看作是水库工程建设中的一个重要构成环节,以实现新建或是改建水库工程的信息化建设同工程主体的同步设计与建设、运行,以最大限度发挥出信息化建设管理的效益[5]。
4.结束语
水库信息化建设的实现,对全面提升水库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必须引起各方面人员的高度重视。而明山水库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与应用,不仅实现了对相关水利信息的动态捕捉捕捉、传递与查询,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了依据,实现了行业效益与社会效益的获取最大化,而且还从整体上提升了水库本身的管理现代化质量与水平,为今后“数字化水库”的全面建设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范文.刍议水库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3,(16):271.
[2]袁焕钊.水库工程信息化应用[J].电子世界,2013,(22):201.
[3]明连湖.漫谈水库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10):237.
[4]温会军.辽宁省水库工程综合信息化系统建设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2,(6):258-259.
[5]王欣.岗南水库信息化建设在防汛中的应用[J].河北水利,2014,(8):36.
作者简介:
毕超明 (1970-)男,湖北麻城,工程师,本科,从事工作:水利工程管理。
论文作者:毕超明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建设标准化》2015年8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4
标签:水库论文; 信息化建设论文; 工程论文; 信息化管理论文; 雨情论文; 系统论文; 工程管理论文; 《工程建设标准化》2015年8月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