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论文_张广平

初中数学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论文_张广平

(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淯江中学,644301)

摘要:对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生推理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老师如何科学、有效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让他们在“玩”中学数学,在“动”中感受数学,体验数学中推理的重要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真正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关键词:初中数学;推理;培养

下面主要探讨几点如何培养初中数学中学生的推理能力。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明确推理的重要性

学生只有对数学产生了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才能事半功倍。兴趣可以促进学生拥有力求认识事物和探求知识的心理倾向,可以激发和引导学生在思想感情和意志上去探索各种事物的底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效力和智力。在教学中老师热爱自己的学生,用爱心去教化他们,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感到轻松愉快,感情亲切,进一步融洽师生感情。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进步和发展。老师要尽量将书本上的知识加以研究使之变的更生动有趣,要放手引导学生高度参与教学活动,获得成功的愉快,可以通过多提问、板演、讨论等多种方法,让他们能品尝到撷取知识果实的乐趣。还可以将数学史料适时溶于教学中,用生动的事例和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老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介绍数学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介绍学好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巨大作用,让学生可以认识到学好数学既是发展的需要,又是现实的需要。在初中之前的阶段,因为学生自身的认知结构和年龄限制,一般都是采取观察、测量、实验等方法,到了初中学习数学光有观察是不够的,因为从观察得到的认识是不全面、不深入的。而是要要在观察的基础上,一步一步要有理有据地说明理由,这就是推理,只有经过推理才能使我们从观察试验得到的知识更全面、更深入,还可以进一步得到新的知识。

二、循序渐进逐步培养,树立推理论证信心

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老师要循序渐进,逐步培养,要注意培养过程的阶段性。可以多分为几个阶段,让学生一点一滴的获得实质性的能力。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和相关的知识,来分阶段进行培养。比如几何教学中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在第一阶段不要求学生说明道理,只要求回答是不是;在第二阶段可以只回答一个根据的问题(这个问题是根据哪个公理或定理推出来的);在第三个阶段可以要求学生用文字语言简单叙述推理过程,再对照翻译成数学使用符号推理的格式;第四阶段让学生学会进行一两步推理,可以写出简单命题的已知和求证;第五阶段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证明的正规训练,逐步地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推理就是一个证明结论的过程,很多初中学生感到不知所措。老师在培养学生推理能力的过程中,要注意给予学生信心,多多鼓励学生,让学生树立推理论证的信心。老师可以通过在之前低年级的知识来引导学生认识推理的过程,让学生相信自己可以做的到。比如低年底的简单的计算题也有过推理,让学生明白简单的加减法也是需要推理能力的,每个学生都已经学会了,知识现在要更仔细的说出从条件到结论的理由而已。正确的培养方法和学生的学习信心与兴趣,一定可以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要注意示范和引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老师在培养学生的推理论证方面,要注意示范和引导,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比如老师在讲证明题时,要告诉学生如何去分析,让学生先看结论,再看条件,在实际做题时可以快速抓住要害。老师在板书证明格式时要有条理性,有助于学生推理能力的形成。每年的中考,各省市都会出现“找规律”的题型,这也是推理的应用。老师可以借助某些题,进行示范和引导,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猜想再不断验证,最终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批改学生作业时,应逐题逐步的精批细改,从中发现一些错误,促使老师改进教学方法,还可以发现一些好的论证方法,再次讲给学生听,让学生学会一题多解,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中老师要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推理过程就是一个论证过程,要有理论依据,数学推理论证的依据是已知条件和学生已学过的定义、定理、公理等。在学习过程中,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善于总结和归纳,每学一节、一章,都让学生前后联系,分门别类进行归纳、总结和比较。对于一些证明方法,要求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老师不仅教会学生某道题或某类题的证明,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有意识的锻炼和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

四、鼓励学生猜想反思,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中,老师要仔细的设计一些数学问题,激发学生进行猜想。只有对数学问题的猜想,才会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启迪学生的创造思维,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猜想更有利于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推理能力。数学教学中老师要提高教学效率,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优化教学条件,提升教学水平和业务水平,在班级中培养良好的推理风气,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推理能力。教学中老师要为学生营造民主氛围,让学生敢于猜想,使学生的精神振奋,思维活跃,学生才可能无拘束地去猜想。老师可以适时地介绍有关逻辑的基本知识,要求学生有意识地去领会、理解并逐步掌握这些逻辑思维的基本形式和方法,保证思维的正确性和合理性,可以防止学生出现逻辑错误,逐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老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反思和调节能力,引导学生做到课堂上反思、课后反思、单元小结反思,训练学生的反思习惯,在教学中要注意收集和总结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发生错误的典型材料,有针对性地设计反思性问题,并鼓励学生开展积极的评论和研讨等。老师要留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去,适当点拨,让学生从问题的探究中,找到规律,并能归纳出和总结。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还要拓宽培养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设置一些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为学生提供发展推理能力的素材。让学生的能力在自主探索、讨论、合作交流中得到提高。

总之,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是初中数学教学不容忽视的教学环节,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多方位的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来培养推理能力,提高数学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陶猛.培养初中学生学习数学合情推理能力的几点思考[J].考试周刊 2015(A0)

[2]李俊平,姜绍忠.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合情推理能力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 2012(16)

论文作者:张广平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7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2

标签:;  ;  ;  ;  ;  ;  ;  ;  

初中数学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论文_张广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