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玩”中学数学--“自行车中的数学”教学_自行车论文

让学生在“玩”中学数学——《自行车里的数学》教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车里论文,中学数学论文,数学论文,学生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教材与学情分析

综合应用“自行车里的数学”是在第三单元“比例”之后安排的。旨在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圆、排列组合、比例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自行车里的数学”主要研究两个问题:普通自行车的速度与其内在结构的关系,变速自行车能变化出多少种速度。

研究普通自行车的速度与内在结构的关系时,由学生提出问题,引出学生对自行车里的数学问题的研究,探讨前后齿轮转动的圈数关系。其次再解决蹬一圈,自行车走过的距离。学生根据分析问题得到解题思路,建立数学模型。接下来,学生分组收集所需要的数据,再代入数学模型,求出答案。最后各小组展示并解释各自的研究过程和结果,再对各组的结果进行比较。当学生研究清楚普通自行车行驶速度与其内部结构的关系之后,再进一步让学生探讨变速自行车中的数学问题——可以组合出多少种速度。最后通过一个问题“蹬同样的圈数,哪种组合使自行车走得远”,引导学生对各种速度的产生进行解释。

教学重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自行车的速度与其内部结构的关系。

课前准备

1.课前收集自行车前齿轮齿数与后齿轮齿数。

2.观察自行车是怎样运动的?

3.实验记录单及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情引趣,提出问题

同学们,走进教室,觉得有什么不同?(生:教室里多了自行车)骑过自行车吗?感觉怎样?以前的自行车可不是这样的,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18世纪末,欧洲出现了自行车的雏形,接着多了踏板,有了可以移动方向的手把,铁制车轮的发明,并且在铁轮外装上实心轮胎,极大地提升了自行车的速度。随着时代的发展,出现了各式各样的自行车。1888年,英国的兽医邓洛普发明了充气轮胎,使自行车更加轻巧、舒适,渐渐成为人们喜爱的运动和交通工具之一。)自行车就在我们的身边,大家想了解关于它的哪些数学知识呢?(板书课题)学生提问。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在了解自行车发展史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创造发明的欲望,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二、合作探究,揭示规律

1.初步感知特殊情况下,前后齿轮运转的圈数关系

师:我们知道自行车能自如地行驶,在于前后齿轮的和谐运转,因此我们现在就先来研究××同学提出的前后齿轮运转的圈数问题。仔细观察(课件)前后齿轮是怎样运动的。

生1:前齿轮向前转一个齿,后齿轮也向前转一个齿,它们转动的总齿数相等。

生2:前齿转动一圈,后齿轮转动两圈。

师:不同的自行车前齿轮转一圈,后齿轮都是转两圈吗?与什么有关?是什么力量让前后齿轮转动起来的?(蹬动脚踏)

[学情预设:自行车就在我们的身边,但大多数学生不了解其中的运动原理,在研究齿轮转动时,先从前齿数是后齿数整倍数的情况入手,同时借助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察、发现前齿轮转一圈,后齿轮转两圈,对学生的发现给予及时肯定。同时启发学生思考:自行车前后齿轮齿数不一样时,转动的圈数也不一样。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2.探究一般条件下,前后齿轮转动的圈数关系

(1)小组合作,发现规律。

脚踏蹬一圈,各小组内的自行车,前后齿轮各会转动几圈呢?各小组在组长的主持下,共同讨论,并把结果填在表格一中。

表格一:蹬一圈脚踏,前后齿轮转动的记录表。

(2)组织学生汇报展示。

(3)听完6个小组的汇报,并观察这些表格,你们得到哪些信息?

生1:前后齿轮转动的总齿数相等。

生2:蹬一圈脚踏,前后齿轮的比值正好是后齿轮转动的圈数。

生3:齿数乘圈数就是转动的总齿数。

(4)根据你们的发现,完成填空题。

总齿数相等,()和()成反比例关系。

师:知道它们是反比例关系,那么这4个数量有怎样的等量关系?(课件出示:前齿数、前齿轮转动的圈数、后齿数、后齿轮转动的圈数)

师:当前齿轮转动的圈数为1时,蹬一圈脚踏后齿轮转动的圈数是多少呢?(板书:蹬一圈脚踏,后齿轮转动的圈数=前齿数÷后齿数)

(5)听题练习。

[学情预设:让学生在练习纸上完成表格,以5人小组为单位发现规律,学生可能会想到一点说一点,也可能学生的语言不够规范,此时教师对学生的发现要给予肯定,最后把学生的发现用规范的语言整理出来,形成规律,并板书。]

3.共同探讨:蹬一圈脚踏走过的距离

前后齿轮的转动,带动自行车向前走,蹬一圈脚踏,自行车向前走过的距离是多少,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呢?

(1)说方法。

方案一:直接测量,但是误差较大。

方案二:根据车轮的周长乘后车轮转的圈数,来计算蹬一圈脚踏车子走的距离。计算时,为什么用后轮的周长?(明白主动轮是后轮,走过的距离是后轮在路面上压过的轨迹。)

(2)各小组计算自己小组的自行车,蹬一圈脚踏走过的距离。

建立数学模型,收集数据并求解。

①蹬一圈脚踏车子走的距离=车轮的周长×(前齿轮的齿数∶后齿轮的齿数)

②分组收集所需要的数据,带入上述算式,求出答案。

(3)汇报结果。各小组展示并解释本组的研究过程和结果,并比较结果。

同样是蹬一圈脚踏,为什么6辆自行车前进的距离不一样呢?同一辆自行车能产生不同的速度吗?那是什么自行车?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通过上面的学习,学生已认识到后齿转动的圈数秘密,后轮与后齿轮转动的圈数是一样的。那么,蹬一圈脚踏,车子走过的距离与什么有关系,在共同讨论下得出最佳解决方案,并在小组内共同解决。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中学生之间的互动,能提高学生的自学和社交能力,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4.研究变速自行车能组合出多少种速度

(1)提出问题:变速自行车能组合出多少种速度?

①了解变速自行车的结构。(有2个前齿轮,6个后齿轮。)

②根据这个结构,可以组合出多少种速度?

(2)分析问题,求解,汇报。

(3)观察12种组合表,从中得到哪些信息?

蹬同样的圈数,哪种组合使自行车走得最远?

5.课堂小结

[设计意图:对变速自行车内部结构的认识,加深对自行车里数学知识的理解。]

通过探究,我们发现自行车里有哪些数学知识?(板书:比例知识、圆的知识、排列组合。)

三、全课总结,共享收获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希望同学们用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同时运用所学的知识,动脑思考,拥有更多的发明、创造。

标签:;  ;  ;  ;  

让学生“玩”中学数学--“自行车中的数学”教学_自行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