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货商危急——中国超市“进场费”蔓延记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危急论文,中国论文,供货商论文,超市论文,进场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超市对中国来说是零售业的最大“舶来品”,但是就如传销一样,这种引进业态不但没有能去其糟粕,反而让“进场费”这样的非主流盈利大利其道,大批供货商深陷超市黑洞和圈钱陷阱,走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
2004年春天,深圳百佳超市突然向货商发出了一份部分项目涨幅高达数十倍的天价收费单,以此来考验供货商的生存根限。在改革开放最前线见证中国超市发展过程的深圳市供商委员会据此认为,在中国商业全面开放的前夕,超市的草莽时代并未结束,“超市收费”正欲上演最后的疯狂。
2004年春节后,百佳超市深圳总部向其供货商发出了《2004年度服务协议》,在这个协议中,近30条项目的收费标准普遍上涨数倍到数十倍。一个在百佳超市年销售额500万左右的供货商提供的协议显示,其中增幅最高的“新张店铺免费样板”和“店铺重修赞助费”等项上涨了60倍,而涨价最多的“新张店铺赞助费”由原来的5500元上涨到160000元。
事件发生后,深圳市供货商委员会欲为供货商出面讨回公道,但是面对的却是超市冠冕堂皇的诱骗和供货商无人敢于出头的尴尬。记者追踪之下,发现这一切尴尬又来源于深圳供货商委员会曾被深圳万佳(现被整合为华润万家)超市逼入死地的隐痛,协会秘书长竟然是用自己的积蓄苦苦支撑着协会的运作,而原深圳万佳正是中国超市收费的始作俑者。
“进场费”横空出世
万佳百货是地产名人王石旗下深圳万科于1991年创办的企业,由其难兄难弟徐刚具体打理。按照深圳市供委会秘书长邓大心的话来说,“徐刚最初是在东门摆地摊的,这样的背景也许为中国超市目前的草莽现状埋下了伏笔。”
深圳市供委会成立于1997年,当时我国的超市发展正值第一个高峰,不断有供货商向政府反映商场存在的各种问题,于是政府决定在深圳市企业联合会下面成立二级协会——供货商工作委员会,以协调超市发展之初与供货商之间的矛盾,这也是全国首家类似群体的行业自律组织。
也恰好在这一年,深圳万佳领导人到国外考察,发现收进场费是一个赚钱的捷径。不久万佳超市就以促进管理为理由向每位供货商试探性地收取200元一年的进场费。
当时刚成立的深圳供委会对这样的收费感觉不对,于是提醒广大会员不要中了圈套。但警告没有起到作用,区区200元对于广大供货商来说似乎并不值一提,上千家供货商的进场费很快就收了起来。
深圳供货商的顺从为自己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万佳的进场费模式得到了承认。1998年,万佳超市在深圳开出第三个分店景田店,并迫不及待地露出了贪婪的真面目:万佳提出因为新店为大家提供了销售产品并赚取利润的平台,特向每位供货商收取4000元到60000元不等的新店装修费。
这一步跨得实在也太大了。通过深圳市供委会的初步统计,按照这个收费标准,万佳可以在上千家供货商手里收到3000万元以上,而万佳景田店的装修投入共计才花费了1800万元。也就是说,万佳开一个新店不但分文不需投入反而能够狠狠地赚上一笔。这个惊人的开始为以后超市大肆扩张圈钱埋下了祸根。
在深圳市供货商委员会的呼吁下,很快有300多家向万佳供货的会员单位空前团结起来,有组织地到万佳总部门口示威、抗议。
万佳超市派出大量工作人员找到参与游行的供货商,向他们承诺,如果不再参与反对活动,可以免去今后的进场费以及给予其它照顾。长期各自为政且互为竞争对手的供货商经不起这种诱惑,大部分供货商在标有“万佳与供货商共建美好未来”的报版上签字投诚。
后来剩下30多家供货商在万佳决不退步的情况下联合对万佳提起诉讼,万佳逢审必败,但是却充分利用自身权力尽量拖延时间。几次审判下来,时间已经过去好几个月,大量供货商的货被低价甩卖、货款被扣压,而且来自厂家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这时候万佳适时地抛出“及时回款”的诱惑,处在尴尬境地的供货商好不容易找到台阶纷纷被“招安”。
诉讼的队伍最后只剩3家,万佳什么也不说就直接对三家商品进行清场。3家血性供货商在绝望中继续着悲壮的诉讼,最后虽胜犹败,极大的经济损失和精神落寞使他们最终选择了退出经销行列。
深圳也是全国有史以来最浩大的一次供商之争以万佳的彻底胜利而结束,深圳市供货商委员会的工作也因这次失败陷入被动,更有标志性意义的是超市收费的潘多拉魔盒由此打开,从此正式进入中国并迅速在超市和商场中蔓延开来。
风雨沉浮“供委会”
半政府背景、二级协会、没有法人资格、缺乏实力派领导层、会员层次低、斗争对象是自己上级单位的爱将……几乎当今社会所有行业协会面临的尴尬都被深圳供委会占尽了,但是它又不得不被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寄以厚望。这样看来,它的生而复死、死而复生也就不足为奇。
万佳事件的彻底失利给了新成立的供委会当头一棒,各项工作步入尴尬境地。接下来的事更让供货商失望到了极点:1999年,深圳供委会内部交流刊物《中国供货商》因经费问题被印刷厂扣压,造成大量交费会员没有能够拿到刊物;2000年,当时的供委会秘书长为了探寻供货商的出路自己开办了一个超市,结果经营不善导致倒闭,大量向其供货的会员单位血本无归。至此,供委会的业内形象已经掉到底线,工作开展也陷入停滞。2001年,深圳市企业联合会正式宣布取消供委会。
然而就在这之后,中国商业连锁进入了一个超常发展的阶段,各路资本纷纷涌入零售业,而进场费等额外收益则是他们窥探已久的真正目标。整个行业搜刮之风越演越烈,国外超市也乐于入乡随俗,各大超市互相攀比,并迅速扩展到百货商场和专卖店,恨不得要在供货商的每根骨头里都熬出油来。
在这样恶劣的情况下,众多供货商更是苦不堪言,和商场谈判吧,商场根本不买你的账,打官司受伤的总是自己,这种情况下供货商又只有向政府投诉。2002年,政府相关部门建议恢复企业联合会下属的供货商工作委员会,由行业协会来规范市场行为。
2002年4月,深圳市企业家联合会供货商委员会正式恢复,由深圳龙腾达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邓大心出任负责日常具体工作的秘书长。邓大心是以破釜沉舟的决心来当这个秘书长的,为了避免有为自己获利的嫌疑,他干脆退出了向超市供货的经营活动,专供餐饮业。
邓大心当上供委会秘书长之后,首先对深圳各大商场和超市的收费条目进行了调查,发现几年来超市收费的发展和传播速度令人吃惊,收费项目已经发展到49种之多,其中不乏“世纪金”和“9.11费”这样稀奇古怪的名目。
新的供委会尚未确定具体的工作目标,一件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2002年9月,获知供委会死而复生的万佳超市竟然公开在各大门店贴出大字报,抨击供委会为“非法协会”,并警告旗下各供货商谁要加入供委会就清退出万佳超市;已经参加了供委会的要主动退出并在报纸刊登声明。
这样的公然挑衅激起了邓大心的极大愤慨,准备将万佳超市告上法庭,告其侵犯协会名誉权,并索赔1元钱。但是供委会的上诉活动被其上级协会——深圳市企业联合会压了下来。道理其实也很简单:万佳超市是深圳市企业联合会的副会长单位,每年为企业联合会捐助几十万的活动经费,这样的官司怎么打?
法律维权的路子没能走通,供货商继续组织起来密谋对策。这时候万佳又派出“间谍”深入会场打探情况,甚至买通部分供货商作“内贼”搜集“黑名单”。在后来对参会供货商的打击报复中,连伊梨牛奶这样的著名品牌也被清场,逼得厂家取消了代理商的代理权。
类似的事件不断发生,供委会会员军心大乱,供货商纷纷向万佳方面递出橄榄枝。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2003年4月,超市收费“教父”徐刚从万佳辞职了!随后的2003年8月,已经被华润完全收购的万佳超市被重组为华润万家,一个优势品牌的更换让很多业内人士不理解,也许华润正是在为原万佳在供货商中的恶劣影响“擦屁股”。
不管怎么说,深圳供货商总算得以走出了“徐刚阴影”,深圳供委会同万佳的斗争也随着一个主角的离开而结束,现在的华润万家对供货商来说至少在态度上好了很多。
新一轮“收费竞赛”
万家的徐刚时代是过去了,但是曾经的“万佳模式”早已脱离了对某个人的依赖,而发展成了一个行业潜规则,并通过更多人的手滚成越来越大的雪球,冲向供货商的最后堡垒。因此在万佳沉寂之后,有企业接手他挥向供货商的砍刀纯属必然。
2004年4月,深圳市供委会接到与百佳超市合作的供货商的投诉,诉百佳超市以市场竞争激烈为由,擅自改变合作条款,大规模提升各项收费标准并重复收费,还以其它不利后果对供货商进行威胁,强迫签订合同。
百佳超市是香港超市巨头,在大陆发展了22家直营店,其中深圳有9家。一直以来,百佳的收费标准都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一向低调的百佳这次猛然调高价格让人难以接受。
据供委会调查后分析,认为是有“超市操盘手”在具体操作此次事件。邓大心认为,目前在整个中国超市行业中活跃着一批职业“超市操盘手”。这些操盘手以过去参与超市敛财的“丰功伟绩”和更新更狠的敛财计划作为他们在其它超市谋取高级职务的敲门砖。百佳超市刚在2003年底接收了一批原深圳家乐福过去的“空降兵”,2004年初就抛出了这样的天价收费标准,这两者间肯定有着某种必然联系。
从4月底开始,供委会陆续向百佳超市深圳总部发函,要求代表会员单位与百佳具体商谈收费事宜。但百佳均以供委会不是经济实体而拒绝谈判,反而要求供委会提供相关投诉人员的名单。供委会明白这是超市欲“各个击破”的老套路,为了保护会员利益,供委会将此事披露给了媒体以请求舆论援助。
面对媒体的强大压力,5月底,百佳中国区董事总经理冯砚祖以书面的形式向媒体就收费事件表态。他认为随着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商家必须不断调整经营策略以适应市场的变化、相应调整采购条件、提高收费,就是要挤尽供应商利润的水分,以让利给消费者。
邓大心对百佳“超市利润临界点”和“让利于消费者”的说法不以为然,他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
目前,供货商全部与商场签署协议,商场要在供货商销售额中分得一定比例(深圳平均是5%)。一般情况下,商品价格由供货商确定,必然就会把各种运营成本分摊进商品价格之中。供委会曾经做过一项调查:深圳的供货商平均需要在商品上加价45%才能将这部分收费消化掉。也就是说商场收取供货商的费用实际大都由消费者买单了。
当然也有商场强迫供货商将商品价格定为“全市最低”的情况,这时候供货商面临没有利润甚至亏本的状况。为了维持运转,守法经营户就只能选择退出商场,而另一些人也只能用质量较次的产品来充斥市场。商场的高收费实际上就在推动这样一个“劣币驱逐良币”的过程,到最后,深圳人都难以买到真正的好东西。
邓大心认为这次事件预示着百佳的经营策略有转向高收费的倾向,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作为百佳这样的知名企业,它的所作所为很容易对其它企业造成煽动和误导,从而在业界掀起一轮新的高收费竞赛。
绝地大反击
深圳市供委会给人的感觉则是一个苦行僧的角色,他为供货商的权益默默苦修,而供货商却往往置若罔闻。
和百佳的交涉还没结果,但邓大心却盼来了另一份惊喜。6月9日,他拿到了深圳市民政局关于成立一级法人组织——“深圳市供货商联合会”的正式批文,说明深圳市政府相关部门已经充分意识到了供商矛盾的严重程度。
但协会法人资格的获取并不意味着一切问题就此迎刃而解,新的供联甚至找不到一个更具影响力的人物担纲会长角色。之前协会曾力邀本地媒体集团的老总和康佳集团总裁出山,但均因一些具体原因不了了之。最后会长的虚名还是落在了政府人员的身上,对协会的发展来说不具备任何资源优势。
秘书长邓大心注定只能靠自己。他是典型的东北人,虽非供货商中的佼佼者但却好打抱不平,曾是龙口粉丝的深圳总代理。作为供委会的现任秘书长,他为协会的付出难以想象,不但把自己的房子拿来作为协会的办公室,而且已经为供委会投入了40多万元的现金,现在甚至把自己的事业也搭了进去:面对供委会的窘境,邓大心提出了“以商养会”的想法,并于2003年组建了深圳市供联贸易有限公司,并将自己代理龙口粉丝的优质业务分离到这个公司里面来,以该公司赚取的利润来维持协会的正常运作。
邓大心的付出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甚至很难得到当事人的支持。供货商一是害怕商家报复不敢出面,二是不愿承担责任提供资金支持。现在供委会的刘副秘书长只能每天给平时关系比较密切的供货商打电话私下募集下一步进行维权活动的资金,但是很多供货商都不愿为此出钱。
现在百佳事件已经越来越严峻了。在供货商拒签合同的时候,百佳从厂家利润更为丰厚的化妆品方面首先打开了缺口,他们直接绕过供货商而与厂家进行谈判,厂家为了保住市场而同意由自己来消化这部分增加费用。邓大心担心这样的妥协总有一天会将厂家和供货商逼到绝路。
6月初,协会接到消息,据说百佳内部传出已经知道是哪些供货商在牵头进行“闹事”了,并打算对牵头的供货商进行打击报复。
时不我待,邓大心决定要为了广大供货商的利益和供委会的荣誉背水一战。目前要团结供货商是有一定难度的,邓大心决定从消费者入手对百佳进行还击。
百佳对于提高收费标准最冠冕堂皇的理由就是超市利润太低和让利于消费者,邓大心决定就此话题入手,对超市的实际利润和消费者是否得利来一个大曝光,这也是消费者最关心的事情。如果还不行,邓大心将准备一些“更具杀伤力”的内幕向消费者透露,具体操作是准备印制大量相关内容的传单和倡议书,在百佳超市在深圳的各大门店的50米范围之内散发给消费者,揭露超市收费真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