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天下情怀: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奋斗姿态
朱西林 林青旺
摘 要: 传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家国天下思想,赋之以新的时代内涵,实现对“身、家、国、天下”的在境性认识,进而用“修齐治平”思想涵养新时代中国青年个人情怀、家国情怀和天下情怀,是破解当下青年“三观”树立过程中面临的精致利己主义、盲目崇洋思想、狭隘民族主义等错误思想的重要途径,是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奋斗姿态。
关键词: 家国天下情怀;精致利己主义;崇洋心理;狭隘民族主义;修齐治平
习近平在五四运动100周年纪念大会上发出号召,“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有家国情怀,也要有人类关怀,发扬中华文化崇尚的四海一家、天下为公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1]主席寄语青年,“要有家国情怀,也要有人类关怀”,要崇尚“天下为公”精神,体现的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家国天下”情怀,就是教导新时代中国青年树立家国天下情怀。
一、理论审视:新时代家国天下情怀的内涵
情怀,是汉语动宾倒装,即“怀情”,意为“怀有某情”之意。因此,“家国天下”情怀,直意为怀“家国天下”之情。怀家国天下之情,意即在认识“家国天下”问题中形成的思想观点和情感,其实质体现的是一种方法论和世界观的问题。华东师范大学许纪霖教授在其著作《家国天下》中认为在古代中国人的“家国天下”之中,天下是最高的理想,不仅是适合华夏—汉民族的特殊价值,而是对包括华夏、蛮夷在内的全人类都普遍适用的普世价值。[2]清华大学许章润教授认为,“所谓的‘天下’或者‘家国天下’,指谓的是一个文明时空、政治想象与世界图景,而且落脚在道德理想,适为四位一体的宏阔意象,表达的正是‘天下一家’的意思。”[3]中国社科院赵汀阳教授在其著作《天下的当代性:世界秩序的实践与想象》则把“天下”理解为三层条件叠加形成的,“即地理学的世界、心理学的世界和政治学的世界三者重叠为一,缺一不可,三者同时满足才是天下。”[4]
由是观之,面对世界范围内民族主义、民粹主义肆意泛滥,西方“普世价值”带来的世界普遍的不适,本着对人类前途命运的关怀,中国学者从现时代语境中纵论天下情怀,将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国天下”观赋予新的解读,以期对人类文明提供更多贡献。从思想认识论的角度看,中国传统文化里的“天下”情怀是中国人以“己”出发,进而窥探“天下”,即是从认识自己、认识社会、认识世界的逻辑中形成了中国人的终极关怀的“天下”。“天下为公”,但事实上这种天下却并非封建王朝哪一家之“私”,王朝或国家不过是实践这一最高理想的物质载体而已。概言之,家国天下情怀就是以对“身”、“家”、“国”、“天下”的认识——认识的对象,用“修齐治平”的方法,实现对个人与个人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与世界的关系的认识和处理。身修德明,家齐国治,天下平,是我们不懈的追求,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依然有对标价值。
(一)以家为基础的天下情怀之源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家是天下之本,家是文化之源、秩序之源。千千万万个家始组成了国,家也就是组成国的细胞,是最小的个人与社会、与国家的联结点。恩格斯有言,“随着家长制家庭的出现,我们便进入成文史的领域,从而也进入比较法学能给我们以很大帮助的领域了”。[5]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也表明了家庭是人类社会尤其有成文史的重要开端。因此,在中国文化典籍《礼记·大学》中有语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里非常明确地体现出了中国文化家国天下秩序。这一整套家国天下秩序里家是最小的秩序单位,同时也是映射整个天下秩序的。
选取自“有机污染物的正辛醇/水分配系数预测及QSPR研究”。将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推荐的105种优先毒性污染物作为考察对象,即样本量N=105。按化学结构可分为卤代(烷、烯)烃类,苯系物,酚类,多环芳烃类,亚硝胺类等10个类系化合物。响应分配系数实验值选自SRC公司的PHYSPROP数据库。
从“天下为公”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一以贯之体现着中国人的天下情怀的崇高理想。自古以来,“天下大公”一直是中国人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几千年中华文明孜孜以求的目标。延展至今,我们以“人类命运共同体”来诠释新的“天下为公”之梦,“‘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9]这是新时代天下情怀的世界格局与人类理想,既承载中华文明对美好生活的崇高向往,也融汇了世界文明对未来社会的无上追求。
(二)以国为核心的天下情怀之体
没有国哪有家?自古以来,中国文化里家国秩序观崇奉“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有国才有家之观念,把国放在家国天下秩序的中心位置,事实上把“国”作为由“家”之美好通向“大公”之“天下”的桥梁。诚如许纪霖教授等人所言,王朝或国家不过是想实现“天下为公”这一最高理想的载体而已。
新时代中国青年天下情怀是与习近平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崇高目标相契合的,而不能只想着为了一地之私、一个民族之私、一个国家之私。很多学者对狭隘民族主义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分析了其形成发展的原因,认为这一非理性的产物将会影响中国与世界的交往和发展。
(三)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理想的天下情怀之方向
在今天的语境中,家依旧是整个社会最基本的组成单位,是我们认识社会、认识世界的起点。没有家的认知起源,就没有走向家国天下情怀的塑造。因此,习近平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指出,“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对一个社会来说,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会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绝大多数人都生活在家庭之中。我们要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努力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成为人们梦想启航的地方。[6]
天下情怀注重“大我”的达成,“小我”应在“大我”的达成中实现,而不能只求“小我”而不顾甚至背离“大我”。2012年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振聋发聩地提出,我们的一些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利己主义者”,这些人学识丰富,精通世故,善于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去达到自己的目的。当前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取得重大成果的同时,精致利己主义确实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精致利己主义,就是种背离“大我”的“小我”思想。从认识论而言,利己主义是个人主义的处世之道,强调以个人为中心,认为人的行动目的是利己的,要保存自己并且使自己幸福,个人利益和欲求就是人们行为的唯一目的。精致的利己主义,源于利己主义,甚于利己主义,是过分突出个人小我的入世之道。这样的思想与我们崇尚的集体主义是相矛盾的,与新时代家国天下情怀是相背离的。
二、问题牵引:新时代中国青年家国天下情怀的多重困惑
新时代,天下情怀强调基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世界优秀文明成果的融合,而绝不是数典忘祖地弃中崇洋。崇洋心理认为“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其实质是自卑情绪的延续。崇洋心理,在生活方式上体现为盲目崇拜西方的生活方式,盲目排斥国货和传统;在学术上,言必称希腊。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越来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心,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越来越有底气,崇洋心理有所遏制,但不会轻易消失,甚至在西方势力推波助澜下还会以新的形式在发展。
(一)精致利己主义与天下情怀的天下为公两相背离
通过对先秦时期音乐思想的浅析与对比,在现如今音乐思想文化迅速发展的时期,音乐艺术的价值取向、审美的境界,应该重新审视与整理。音乐文化需要发展,需要有时代特征与独特魅力。希望我们的音乐创造者能够以一定的等级和标准创造出更多的能经受时代考验的音乐艺术作品!
(二)崇洋心理作祟与天下情怀的文化自信两相冲突
新时代中国青年在文化价值多元多样多变的交往过程中,存在着精致的利己主义、盲目崇洋思想和狭隘民族主义等与现时代语境中“家国天下”情怀相背离的倾向性问题。
(三)狭隘民族主义与天下情怀的命运共同体两相争势
从国家起源来看,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社会在一定阶段上的产物”,[7]是社会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而且是“随着法律的产生,就必然产生出以维护法律为职责的机关——公共权力,即国家。”[8]可见,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理论也体现出了国家是因为调和社会矛盾维护法律的产物,而矛盾调和及法律维护体现也是公共意志的维护,是对整个社会及其利益的维护。就这一点而言,国家可以说是个人、社会的保护伞,是个人梦、社会理想达成的载体。而这一点中国的家国天下观体现更是明确,“国”是中国人天下情怀的核心,是承载着中国人达致天下梦的载体。以今时之语境,则可以赋之以新的意义。
4月19日,法国巴黎圣母院发生大火,作为欧洲文明标志之一的古建筑损毁严重。国家主席习近平向法国总统马克龙致慰问电,向全体法国人民表示诚挚慰问,并指出巴黎圣母院是法兰西文明的重要象征,也是人类文明的杰出瑰宝;中国人民同法国人民一样,对此次火灾深感痛恻。这样的做法值得我们尊崇。当代中国青年应胸怀世界,于各国的发展追求“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对于各国人民不幸遭遇“于我心有戚戚焉”,怀“不忍”之心,才是大国青年应该具有的“天下”情怀。
虽然乳腺肉瘤生物学各异,术前很难确诊,需经病理诊断。手术仍是本病主要的治疗手段,对于肿块较大,组织学分化差,淋巴转移等含高危因素较多的患者应行广泛切除术;对于低危的患者可行肿瘤局部扩大切除术;由于本病较少出现淋巴转移,可不行淋巴结清扫术;对于恶性程度高,分化差的肿瘤,应辅以放化疗,减少患者复发,提高生存。
那么,如何在演唱中很好地表达歌曲的情感呢?根据我自己在演唱实践和同事、朋友演唱中体会,我认为要注意表达以下几种情况:
三、“修齐治平”:涵养新时代中国青年家国天下情怀的路径
习近平寄语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从以下三个层面涵养家国天下情怀,突破小我,实现大我。
(一)突破小我的理性认识——明德修身以养个人情怀
明德修身,正确处理自己与自己的关系,准确自我定位。明德,是对自我存在的价值判断,即要搞清楚明什么德、树立个人怎样一种价值取向的问题;而修身,是对自我存在的价值追求,即如何实现“德”,以养个人情怀。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0]个人从来都是社会关系中的个人。因此,习主席的谆谆教导明确要求青年要融入到社会,将小我融入到祖国和人民的大我之中,把个人梦想自觉融入到实现中国梦的追求之中,要锤炼品德修为,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11]古人云“天下大德,莫大于忠”,于今而言就是要树立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党、忠于社会主义的信念。“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新时代中国青年要遵守好公众之德,心中时刻装着他人、装着人民。“不矜细行,终累大德”,新时代青年要在慎独、慎微、慎交中修身养德,要净化自己的朋友圈、生活圈、工作圈,做到“任凭风吹浪打,我自岿然不动”。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亦是此理。
在以上的黑色素瘤和非小细胞肺癌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纳武利尤单抗和帕博利珠单抗过程中,患者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自身免疫性心肌炎及心律失常,说明在免疫治疗的过程中,使用PD-1/PD-L1抑制剂打破了PD-1及PD-L1对心肌细胞正常的保护作用,致使心肌细胞受损、坏死、左心功能下降出现一系列心脏不良反应,最终出现心衰甚至死亡。
(二)强调以我为主的兼收并蓄——齐家治国以立家国情怀
齐家治国,既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家治理思想,更是传统文化呈现的一种家国情怀。以现时代认识论角度,从如何认识“家国”而言“齐家治国”可以包含两层意思:一方面是要知道我们的国家是什么样的,“家国”这是价值判断层面;另一方面是怎样建设和发展国家,“齐治”这是价值追求层面。新时代中国青年首先要明确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对国家认识的最根本的价值判断,这条道路是经过170多年历代中国人艰辛探索,在传承五千年文明的历史担当中,在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滋养后,从而形成的独特文明复兴之路。“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来说,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12]其次,坚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追逐伟大民族复兴中国梦是实现“家国”、“齐治”的根本的价值追求。“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新中国的繁荣富强。坚持中国共产党这一坚强领导核心,是中华民族的命运所系。”[13]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家国情怀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情怀,便是一种听党话、跟党走,为实现民族复兴梦而勇于担当而砥砺奋斗的情怀。
(三)超越民族主义的人类关怀——平天下以塑世界情怀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致公天下,是中国自古以来的最高理想最高价值,是中国传统文化里的世界情怀,是我们正确认识人类社会的世界观。现时代语境下,从价值判断层面而言,“宇宙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共有一个家园”,[14]世界是全人类的世界,世界各国平等存在,世界各国文明也是人类共同的文明,“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15]从价值追求层面而言,应该放弃民族主义,追求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16]“平天下”不是世界各国一个样,而是平等地共存于这个世界、平等地追求各自的发展、平等地共享人类文明成果。习近平寄语青年,“要有家国情怀,也要有人类关怀”,而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动世界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共同繁荣,便是我们给出的如何认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如何认识人类社会的中国智慧,也是中国青年应该具备的人类关怀、世界情怀。要把个人抱负、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类发展结合起来,“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为人类的奉献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17]
参考文献:
[1][11][12][17]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http://jhsjk.people.cn/article/31059998,2019-04-30.
[2]许纪霖.国家认同与家国天下[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14(4).
[3]许章润.“家国天下”:中国与世界的和平共处[J].文史哲,2018(1).
[4]赵汀阳.“天下”的外运用与内运用[J].文史哲,2018(1).
[5][7]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A].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70.189.
[6][9][13][14][1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53.522.18.538.522.
[8]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22.
[10]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501.
[15]习近平.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EB/OL].http://jhsjk.people.cn/article/31086588,2019-05-15.
作者简介: 朱西林,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博士研究生,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讲师;林青旺,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博士研究生(邮政编码 201602)
中图分类号: D43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6359(2019)05-0093-04
(责任编辑 胡爱敏)
标签:家国天下情怀论文; 精致利己主义论文; 崇洋心理论文; 狭隘民族主义论文; 修齐治平论文; 国防大学政治学院论文; 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