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建材质量问题与对策分析论文_刘运良1,龙亮2

建设工程建材质量问题与对策分析论文_刘运良1,龙亮2

1.身份证:13100219800817XXXX;2.身份证:51092119800804XXXX

摘要:建筑材料是指进入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直接影响建筑工程质量、节能、环保以及重要使用功能,构成建筑工程实体的组成部分。建筑材料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建设工程的总体质量。近年来,我国建筑业迅猛发展,每年由于建筑工程所用材料质量不过关所造成的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层出不穷,给建材质量敲响了警钟。

关键词:建筑材料;质量问题;对策

一、建设工程建材质量问题主要形成原因

(一)建材生产方面存在问题

1、建材生产企业门槛低,我国除了对钢材、水泥、防水材料等3种建材实行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外(给水管材实行卫生许可证准入制度),其他建材均无相应准入制度,门槛低导致小企业、小作坊比比皆是,这些小企业小作坊为了增加竞争力,一味靠低价销售获取利润,对质量根本不重视,为了降低成本不惜在原材料、生产工艺、质量控制方面的要求一降再降。这些低价产品继而冲击正规厂家的产品质量,带动行业质量下滑。

2、自2001年3月1日国家经贸委撤销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其相关行政职能并入国家经贸委以来,我国至今无建材企业专门的管理部门,建材企业产品质量归口质量技术监督局,由于其所辖企业过多,质量监督难以真正落实到位。

(二)施工单位对建材质量不够重视

1、施工单位为承揽工程往往采取低价中标策略,更有甚者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以垫资、压价甚至行贿等违法手段承揽工程,或非法挂靠、转包或非法分包等。为牟取利润,不计后果压低成本,使用低价劣质材料,甚至偷工减料。

2、建材采购与检测浑水摸鱼,在实际施工中如果所进不同批次的物料,还需进行分批复试。然而,有些施工单位与供应商存在着复杂的利益关系,如果采购到部分次品,就会请供应商帮忙找到“合格证”,以此蒙混过关;也有施工单位先购进小部分优质产品,以其送检,再购进大部分级别较低的产品,藉此也可“过关”;即使在国家将部分品牌列为“免检产品”这样的事情上,也有不法分子以自产的产品冒充,以获得“免检”权。如果施工单位有以上行为,必然会出现不合格的产品。

(三)现场监理履行职责不力

1、监理费用过低,从业人员业务水平低。监理单位为承揽工程,也采取低价中标的策略,导致施工现场监理人员配备严重不足。为降低成本而外聘用工人员,这些人员有的未经过正规培训就上岗,业务水平较低,对建材相关标准和施工规范掌握不够,不能及时发现和纠正施工中的问题材料。

2、监理未履行材料见证取样和送检制度中见证职责,责任心不强或与施工方串通一气。而实际上许多工程的材料是在材料根本未批量进场的情况下由供货商直接送至检测机构的,往往出现检测报告是合格的,而实际投入使用的材料却是不合格的,因为监理见证的材料与实际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根本不一致。更有甚者检测结果未出来,而材料已进入工地施工环节。

(四)建设单位行为不规范

1、建设单位对建设工程的态度是影响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建设单位对工程质量予以重视,在招投标阶段就会选择信誉好、质量保证体系严格的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过程中重视与施工方、监理方的沟通协作,共同把工程建设好。现实中往往有建设单位人员因谋取私利而指定施工方选用有利益关系的企业的建材而放松了对建材质量的重视,或一味要求低价致使施工方维护自身利润的需要而选用低价劣质的建材。

2、尽管国家规定不允许垫资建设,但一些建设单位对急于承包工程的施工企业提出垫资施工的不合理要求。施工企业为了争得项目,往往在招标时答应垫资。施工单位进行“垫资”建设,因为启动资金在他们手上,等于“话事权”在他们手上,为了能将垫付资金降到最低,施工方总要想方设法在一定范围内降低工程成本,用低价建材和劣质建材,价格低了,质量就不好保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五)建材检测市场亟待规范

1、质量监督队伍良莠不齐,出现了检测人员专业不符,业务素质不高,检测机构仪器设备不符合标准规范要求,制度不落实、管理不严格问题。

2、检测市场无序竞争激烈,自检测机构进入市场化运作以来,无序竞争加剧,检测机构采用低价检验、出具虚假报告的形式拉拢客户,并采用仅对来样负责的托词蒙混过关,严重干扰了正常的检测秩序。还有一些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资质不全,存在超范围检测、出具不符合要求的检验报告等问题。

(六)建材质量监管存在漏洞

1、目前我国对施工现场建筑材料的监督工作一般是委托质量监督站进行的,仅少数城市有建材管理专门部门。质量监督部门因需要监督的工程项目多,工作人员有限,监督重点往往放在施工质量方面,对建材质量监督工作力度不够。

2、建材管理依据缺乏,我国目前仅《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及各省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对建材有屈指可数的几条规定,就算当地有建材专门管理单位,也往往因依据不充分难以较好的实施建材监督管理工作。

二、提高建设工程建材质量的解决措施

(一)加强建材质量监督

1、依靠行政手段对企业加强监管,质量技术监督、工商、住建各部门联动,对生产质量达不到国家标准要求的企业要求整改,严重的予以停产整顿,否则依法取缔。

2、对进入建筑工地的建材实施准入制度,加强对建材的质量监管。如采取产品备案登记和项目登记手段,登记证明作为建筑工程中间验收和竣工验收资料,提高工程建设各方对建筑材料应用的重视程度,并约束工程施工方使用经备案的建筑材料。

3、对建筑材料供应单位实行质量诚信信息管理,通过信息卡记录建筑材料供应单位基本情况和承接业务情况,良好行为记录和不良行为记录,并对不良行为记录进行公示,在公示期内对建筑材料供应单位承接业务和备案办理方面进行限制,以督促建筑材料供应单位重视建材质量和信用。

4、制定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检查抽样检测程序及相应的处罚办法,明确相关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责任分工,落实日常监督检查、专项检查与重点抽查中对抽检不合格产品的生产厂家及使用不合格产品的施工单位的处罚,督促施工单位使用手续齐全、产品质量合格的建材。 5、加强日常监管。在建材应用项目登记基础上,加强对建筑工地巡查,有针对性的抽样送检,结合建筑材料供应单位信息卡管理,规范建筑材料供应单位行为和督促建设各方对建筑材料质量的重视

6、充分发挥已备案的建筑材料供应单位力量,鼓励举报,促进行业内监督,进一步促进建筑工程材料市场的规范化。

(二)加强对施工队伍的规范化管理

1、对施工队伍加以规范,加强对招投标的管理,选择合理价中标,杜绝绝对低价中标。

2、 加强企业资质管理,清理整顿挂靠、肢解、分包、转包工程的行为。

3、 加强对施工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建材知识培训工作,提高行业从业人员技术水平,使管理类员工在熟悉职能领域知识的同时,能掌握一定广度和深度的建材专业知识。

4、施工单位必须明确相关建筑材料管理人员的责任,建立奖惩制度,促使其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建筑材料的现场管理上去,严把建筑材料进场关,不让劣质材料使用到工程上,确保了工程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 霍志勇.对建筑材料检测的相关技术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4(17).

[2] 邹亮.建筑材料质量检测技术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36).

[3] 曾晓庐.建筑材料检测技术分析[J].中国建材科技.2014(S2).

论文作者:刘运良1,龙亮2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2

标签:;  ;  ;  ;  ;  ;  ;  ;  

建设工程建材质量问题与对策分析论文_刘运良1,龙亮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