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环境优化设计论文_王笛,韩雪,李杰如

(河海大学文天学院 安徽 马鞍山 243031)

【摘 要】以交通工程专业为研究载体,挖掘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特色,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环境进行优化设计,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水平。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关键词】交通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环境优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544(2017)22-0210-02

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从社会用人单位、公司、企业反馈的信息是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没有达到他们的要求,目前国内高等院校教育教学人才培养模式上缺乏个性特色、课程体系设置上重繁琐基础知识的讲解,轻理论与方法的把握,课堂教学中重教师讲解轻师生互动,学业评价中“一张试卷定乾坤”,这样的传统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适合当前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目前高校专业教育中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环境有待改善。从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出发,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环境尤为重要。

1.交通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1.1 具备专业知识及问题分析能力

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学生具备丰富的工程专业知识,使学生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能熟练运用用数学、自然科学等基本原理,研究分析较为复杂的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1.2 具备设计开发及解决研究工程问题能力

能够开发设计较为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并能在设计环节中训练和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文化、安全以及环境等因素。能够采用科学方法研究较为复杂的工程问题,包括对实验进行设计、对数据进行分析、并通过信息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能够针对较为复杂的工程问题,使用合适的技术、资源和工程技术、信息技术,对较为复杂工程问题进行预测和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1.3 具备团队合作自主学习的能力

能够在团队中承担各种角色。能够就较为复杂工程问题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例如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等。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了解经济决策方法,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建立终身学习的意识,能够不断学习并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1.4 具备交通运输工程师的社会责任

能够利用工程相关背景知识,对专业工程实践进行影响评价,并知道应承担的责任。能够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2.交通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基本构架

2.1 理论教学资源整合

对于交通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进行教学资源的整合,通过制作慕课、微课等视频教学资源,使学生可以随时进行自主学习,通过视频讲授及时复习,掌握各门课程精髓,使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2.2 实践教学平台建设

构建交通系统、交通土建两类实践教学平台,以专业基础实验、综合训练实验和创新训练实验三个层次的实验平台建设训练学生对交通的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营方面的掌握。通过实验设备的使用,实验环节的设计训练学生宏观和微观交通系统的模拟分析与优化设计能力,以及培养学生进行交通设施规划、设计创新性方案的制定与评价、复杂交通系统环境下的运行组织优化与智能化发展等。

3.交通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环境优化设计

3.1 强化实践教学安排注重能力培养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任务是培养面向生产、工程、管理和服务等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其人才培养模式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因此实践教学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3]。社会对应用型人才有很高的工程实践要求,学生在校期间的人才培养方案应强化实践教学的安排,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能够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合作精神,使学生能适应社会和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3.2 合理设置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具体化、实践化形式,是一所学校教学水平、教学质量的标志,反映了学校在人才培养工作上的指导思想和整体思路[1]。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使学生在专业知识、工程素养、人文关怀等各方面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优化的课程体系应合理设置培养方案的培养知识,以使达到学生具备相应的交通技能。如图1、图2所示。

图1 培养方案知识体力 图2 学生应具备的交通技能

3.3 灵活设计教学环节创新教育教学方式

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改变传统的教师讲授灌输式教学方式,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和问题引导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灵活设计教学环节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以达到教师翻转教学、学生自主研学、拓展专业视野的目标。

3.4 模块化课程和精品课程建设

交通工程专业的培养方向可分成交通系统和交通土建两个模块,通过学生兴趣修读相应模块的主修课程,并自主选择其它模块的选修课程。对于交通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应建设精品课程,通过慕课、微课等数字化课程和视频课程教学资源,激发和增强学生的自主学生能力。

3.5 丰富学科竞赛增强创新意识

学校应积极组织相关的学科竞赛,并认真指导和鼓励学生参加省级和国家级交通科技大赛、挑战杯、结构设计大赛、创新创业训练等与专业相关的学科竞赛,使学生在学科竞赛中培养沟通、合作、创新能力。

3.6 增加企业参观环节加强校企合作

加强学生进企业参观实习环节,并建设学生实习实践基地,使学生在企业实习、做毕业设计,加强学校和企业对学生的联合培养,通过社会实践、企业实习、联合设计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以校企合作达到工程导向、实践导向和能力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的。

参考文献

[1]潘懋元.中国高等教育百年[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21-338.

[2]李元高,严滨,曾孟祥.环境工程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9(3):105-107.

[3]潘争伟,王艳华,罗月颖.应用型本科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高等建筑教育,2014,23(3):22-26.

论文作者:王笛,韩雪,李杰如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知识》2017年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

标签:;  ;  ;  ;  ;  ;  ;  ;  

交通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环境优化设计论文_王笛,韩雪,李杰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