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不能复活凯恩斯主义呢?_凯恩斯论文

为什么我们不能复活凯恩斯主义呢?_凯恩斯论文

为什么不能仅是复活凯恩斯主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凯恩斯论文,仅是论文,主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分类号 F120.3

1 问题是什么

目前中国经济的状况,概括为处于“通货紧缩与反通货紧缩”之中也许更为准确,为什么这么说呢?

1.1 买方市场?

对中国经济买方市场的概括是在1997年出现的。所谓买方市场,就是市场上商品供过于求,买方相对卖方处于较为主动的地位。

陈淮对中国经济形势的买方市场概括提出了质疑,他认为我国市场的现实形态与一般趋势相反。人所熟知:一是产品及生产者的优化程度并未因过剩而得到提高,假冒伪劣反而更加猖獗;二是分割与封锁市场的地方保护主义不仅愈演愈烈,而且有上升为地方政府行为以致形成为地方法规的趋势,买方的选择权力被强制剥夺;三是行业垄断地位远未打破,银行、邮电、通讯、保险等部门强迫或有意误导消费者接受不平等条件的例证几乎无处不在;四是利用特殊权力摊派购买成风,工商、税务、卫生、环保部门以至学校都在不断发出“统一购买”的通知,买方通知实际上是在被迫“消费”;五是利用体制性漏洞采取侵害第三方利益的方式强制推销,例如高回扣下的集体福利采购、公费医疗下的随意加价等。至于虚假广告、暴利行为、欺行霸市、缺斤短两、商业欺诈等更是俯拾皆是。显然,我们面对的远不是一个买方占据主动的市场形态,而是很多时候一个连等价交换的基本原则都无法保障的失衡格局,现实中卖方垄断性社会权力远大于买方。

笔者认为还有一点,就是买方市场只是说出了中国市场形态的一部分,这不能反映1996年底到1998年4 月的市场价格连续下降和企业破产增加、失业增加的现实。这样看来对现在中国经济形势的买方市场的概括是不全面的。

1.2 过剩经济?

陈淮是这样阐明过剩经济的:过剩经济不等于富裕,不等于社会不再需要,不等于市场的简单饱和。过剩经济是指这样一种经济状态:(1)当某种社会需求产生时,供给经常可以更大的规模产生;(2)价格变动已经难以调整供求双方的经济关系,相当多的生产经营者被迫在成本线以下抛售;(3)供给方的利润率普遍被压低到银行利息率以下, 但资本已经难以找到更有利的领域可供转移,只有通过继续追加投资和扩大规模、通过过度竞争的方式把其他供给者排挤出局以维护自身利益;(4)经济系统从封闭走向开放时, 在系统外部普遍存在着技术及资本力量更为强大的过剩生产能力。我国现在面临的不仅是市场过剩,不仅是“卖难”,而且是生产能力的严重过剩。

对于中国现在经济状况的“过剩经济”概括,笔者认为这要比“买方市场”的概括进了一步;但是,这种过剩经济的概括,仍不能很好地说明社会总价格水平为何一再降低、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为何一再降低的问题。也许用通货紧缩更能反映中国的经济现实,而且它能够为现在人们争论的许多问题提供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因为通货紧缩从物价角度的定义为社会总价格水平的持续下降,而失业、生产过剩、企业破产等则为它的影响。必须指出的是,1998年7月~8月,政府开始针对性地反通货紧缩,因此,我国现在的经济现实可以概括为“通货紧缩与反通货紧缩”之中的经济。

2 复活凯恩斯主义

凯恩斯的理论认为市场中有效需求不足构成为:(1 )消费需求不足,这是由于消费倾向偏低所造成的;(2)投资需求不足, 这是由于资本边际效率相对于利息率偏低,或利息率相对于资本边际效率偏高所造成的,而利息率偏高又是由流动偏好偏高或货币数量偏少造成的;(3)出口需求不足,这一点从通论后面可以悟到。因此, 凯恩斯进一步指出,如果要扩大有效需求,那应必须:(1)设法提高消费倾向, 以便扩大消费;(2)设法提高资本边际效率,以便扩大投资;(3)扩大出口。为此,国家必须干预。这就是凯恩斯从他的经济理论体系中得出的政策结构。为此,他提出了一系列政策主张,其中最主要的是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出口政策。

2.1 财政政策

凯恩斯主张推行赤字财政政策。所谓赤字财政政策,就是政府增加的支出,只要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并使个人收入增长,即使经常出现财政赤字也无关紧要。而且,凯恩斯还主张采取各种办法去扩大政府开支。他的基本观点如下:第一,政府扩大支出,增加了国家投资和国家消费,可以增加有效需求。凯恩斯不赞成用增加税收的办法来扩大政府开支,而特别强调政府举债支出的作用。他认为,税收的变动,尤其是实行累进所得税,虽可重新分配收入,提高消费倾向,扩大社会有效需求,但由于短期内消费倾向是比较稳定的,因此单靠税收政策不足以增加需求和提高就业水平。而且扩大政府支出的来源,如果是靠增加税收,则又会减少私人投资和私人消费,两者互相抵消,仍然达不到扩大有效需求的目的。因此,凯恩斯主义实行举债支出以弥补赤字的财政政策。第二,国家的一切支出都具有“生产性”,连极度的浪费也是“生产性”的,甚至天灾人祸以及发动战争,也都是“生产性”的。

2.2 货币政策

凯恩斯不同意有关保持物价稳定的观点,想用通货膨胀(半通货膨胀)手段来弥补赤字;同时,他还认为,这种通货膨胀对于扩大需求和减少失业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它既可以扩大社会支付能力,又可以压低利率。低的利率既能刺激消费,又能刺激投资,均有利于经济的增长和就业的增加。凯恩斯就曾经说过,失业问题之所以发生,就是由于人们得不到梦寐以求的东西,亦即人们当需要的东西(货币)不能任意制造,而对它的需求又不容易压制下去的话,工人就无法就业。唯一补救之道只有说服群众:纸币也同样是货币,给你们更多的纸币。

凯恩斯认为,可以通过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以影响利率的变动来间接影响社会总需求。银行当局可藉增加货币供给以刺激就业,低廉的货币政策就有刺激扩张的能力。因为货币的总供给(M )增加以后,可以使一般为满足投机所需的货币(M2)增加,结果利率即可因此而下跌。利率下跌可以刺激投资,投资增加以后可使收入加倍增加。随收入的增加,交易所需的货币(M1)也增加,于是增加的货币总量(M )不会以一适当的比例分配于M1与M2之间。这种货币刺激的方法究竟能收到多大效果,则要看利率因M2之增加能下跌多少,利率下跌后能引起多少投资,以及投资增加后又能增加多少收入后才能决定。凯恩斯在《通论》中已经意识到仅靠货币金融政策不足以增加就业和克服经济危机,但他仍认为,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贴现率、法定准备金和公开市场业务等措施,可以影响利息率。在经济衰退时期要设法降低利率以刺激投资;在经济高涨时期,则要设法提高利率以抑制投资需求。

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中,凯恩斯更注重前者的作用,认为后者只起辅助作用。在凯恩斯看来,货币政策是通过利率而间接起作用,不如财政政策来得直接而有力,而且根据他自己的经验,似乎单靠货币政策不足以为功。因此他说过:我现在有点怀疑,仅仅用货币政策操纵利率到底有多大成就。因此,笔者希望国家多负起直接投资的责任。理由是:各种资本品之边际效率,在市场估计办法之下,可以变动甚大,而利率可能变动范围太狭,恐怕不能完全抵消前者的变动。在凯恩斯看来,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应以财政政策为主,货币政策为辅,以扩大社会需求;在经济高涨时期,则实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

2.3 出口政策

凯恩斯钟情于“重商主义”,这从扩大总需求的角度很好理解,因为扩大出口就是扩大需求。重商主义的基本理论在于推崇“贸易顺差”。所谓贸易顺差,就是主张多卖少买将其“差额”以金银收回。他们认为,贵金属是一种最富理想的财富,只有鼓励输出,限制输入,才能获得金银而使国家富有。但古典经济学家则认为,金银并非真正的财富,贸易顺差的思想和大量储蓄金银的欲望都是不合理的,作输出超过输入的努力也是错误的。凯恩斯认为,重商主义的贸易顺差理论有其不可磨灭的伟大功绩,而古典学派则犯有不可饶恕的错误。他确信,贸易顺差实际上就是一种投资。扩大有效需求维持国内就业有赖于大量投资,而国内外投资都对增加就业有利;在一定时期,一国国外投资的多寡是由贸易顺差的大小决定的,则出超是要增加输出或减少输入达到的,贸易顺差促使就业增加的道理,同国内投资可以增加就业的道理是一样的。

在凯恩斯看来,扩大对外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都可以扩大有效需求,为国内滞销商品和“过剩”资本找到出路,从而带来较多的就业机会和较多的国民收入。并且认为,增加顺差是政府可以增加国外投资的唯一直接办法。同时,他还认为,贸易若为顺差,不仅可以增加国外投资,而且由于输入黄金,可以降低利率,从而间接增加国内的投资诱力。基于这种观点,凯恩斯主张政府干预、扩大出口、限制进口的贸易政策。

现在我们将我国政府在1998年所实行的政策,与凯恩斯的政策稍作比较,你就会发现,积极的财政政策对应的是赤字政策、降低利率的货币政策、千方百计扩大出口的政策,这些与凯恩斯的政策主张是何其的相似。凯恩斯主义在中国复活了!

3 一种新的“主义”

为什么仅仅复活凯恩斯主义还不够,这是因为通货紧缩这个“东西”是总量(包括货币供给量、总需求、总供给)、结构、制度、预期的综合结果,而这对于当前的中国也更为现实。中国有些特别的结构性问题,以及特别的制度转型,还有就是不成熟的通货紧缩经济理性,这些都告诉我们,解决中国的通货紧缩问题,复活凯恩斯主义很重要,但还不够。

这样,就涉及到一种新的“主义”,这种新的“主义”需要一个精干、洁净、高效的政府与市场的有效结合,综合总量、结构、制度、预期来反通货紧缩,即将总量、结构、制度、预期有效联动起来达到反通货紧缩的目的。说得再具体些,这里可以有许多条让这几者有效联动的路径。比如总量中的总需求,由政府财政支出增加、货币供给增多配合这种增加的支出,经过产业结构上的可行性评估,投到有助于缓解结构问题的“结构单元”上,而此时再配合以解除对此“结构单元”的一些制度约束,那么这种“结构单元”再有对其它项目的“联动”作用,我们就可看到“局部通货紧缩”的缓解,这样在社会上可以形成一种通缩缓解中的新的预期。到此,让我们启动的这只“蝴蝶”飞出去,一种缓解紧缩的“蝴蝶”效应,就可能由此逐步扩展,而使通货紧缩进一步得到缓解……。再比如,鼓励每个人去创业,或合伙创业,在融资制度上给以支持,这样这些人的中小企业会把他们个人各种知识充分利用起来,多找出一些“获利的点”。这些小的“获利点”逐步增多,社会示范作用展开,就可能会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态势了。在这之中,结构、预期、总量都相应穿入之中而变动……。在这里关键之处,就是把反通缩不能仅看作总量,总量如货币量发动了,可能被结构问题或制度问题挡住,让它“灭火”,发动不起来,因此,政策的精髓之处,在于让总量、结构、制度、预期这几者有效联动地发动起来。

这其中还有许多微妙之处,有些是技术性问题。如第7 次降低利率,可以考虑让活期存款利率为0, 同时将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间的资金流“适当”扩大;减少工作时间,实施月工资最低标准;财政支出直接为人们“加薪”;多建设“经济房”;多搞一些与“工赈”等配合的“公共工程”;给人们一套好的预期和经济理念,而后将人民币贬值等;增加退休金额等。另外,就现在的中国经济来看,中国经济的“自然增长率”应在(8.8±1.2)%,处于超过或接近上限的位置应反通货膨胀,处于超过或接近下限的位置应反通货紧缩。

收稿日期:1999—05—14

标签:;  ;  ;  ;  ;  ;  ;  ;  ;  ;  ;  

为什么我们不能复活凯恩斯主义呢?_凯恩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