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项目:2017年黑龙江省教育规划省青年专项课题“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项目编号:GBD1317149)
一、高校实践教学的意义
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主要渠道,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
本文主要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通过真实工作任务调研,依托稳定和规范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构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以真实的任务为引领,使学生在真正的环境中实践,尽快形成创新创业素养,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提供支持。
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是指:先进行工作过程分析,根据专业相应工作岗位及岗位群实习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然后进行行动领域归纳,根据能力复杂程度整合典型工作任务形成综合能力领域,进行学习领域转换:根据职业成长及认知规律递进重构行动领域转为课程,最后进行学习情境设计:根据职业特征及完整思维分解学习领域为主题学习单元。每个学习领域都是完整的工作过程,各学习领域排序遵循职业成长规律,各学习领域排序符合认知学习规律。每一学习情境都为完整的工作过程,各学习情境应该为统一范畴的事物,学习情境呈平行、递进或包容关系。下面就齐齐哈尔工程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工作分析进行重点阐述。
二、齐齐哈尔工程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阶段目标分析
我院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培养目标是:按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从事食品质量与安全性检测、监测、评价、预警、控制、认证、标准和法规制定及食品质量安全的科研、管理工作的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通过对全国 15 个省市地区 26 家食品企业进行问卷调查以及资料收集,整理分析,在这些部门中基本以三类岗位为主,现场品管员,化验员,体系负责人,另外还有品管班长、品管主任、品管经理,是在品管员、化验员及体系负责人的基础上升迁起来的。
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阶段划分,在大学四年分为三个任务培养阶段:分别是“检产品”、“管过程”、“做体系”。
第一个任务阶段是“检产品”,对应的职业群分别是餐饮企业检验员、食品企业检验员、检验报告编制员,其行动领域包括抽样、验收原料、控制半成品质量、控制成品质量、检验乳品检验烘焙食品、检验果蔬制品、处理结果;对应的课程是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感官检验、食品工艺学、食品安全检测技术、食品仪器分析;其主要的实习单位是检验单位。我院的校企合作基地是中国海关齐齐哈尔分中心、齐齐哈尔科信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在这些单位,学生主要进行的是每个学年之后的短期实习,在我院被称为“第三学期”,学生在这里进行短期实践,具体的实践内容安排包括:1.原材料来料检验2、生产产品取样检测3.半成品、成品的理化、微生物检验4、做好化验室物品整理5、做好各种药品器具的消耗统计工作6、制作、更新产品规格书、标签,以符合法规和客户要求7、依据报告的类别、委托单、检验结果、标准要求和检验结论对报告进行编制。实践内容与理论学期学习过的检测类课程互为补充。
第二个任务阶段是“管过程”,对应的职业群是在线品控员、品控班长、品控主任、品控经理;其行动领域包括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不合格品的处理、异常问题的分析改进、客户投诉的处理;对应的课程是食品工艺学、食品安全学、食品毒理学、食品品质管理、食品营养与卫生学,其主要的实习单位是食品生产单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院的校企合作基地是好利来食品有限公司、蒙牛乳业有限公司、伊利乳业有限公司。学生在这里进行加工岗位的实习,能够熟悉生产过程,明确质量控制的关键点,具体内容包括:1、确保生产操作符合工艺流程、生产要求2、掌握生产现场GMP的检查技能3、了解产品生产中的异常问题的分析、改进活动4、参与对客户投诉和质量投诉的调查和改进5、了解工厂、生产车间的卫生检查,GMP 检查和报表符合性检查6、对不合格的产品留样另行存放,并做好相应记录检测7、检查、监督生产各班组的班中、班后卫生及个人卫生状况,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跟踪整改情况。实践内容与理论学期学习过的食品加工工艺、品质管理类课程互为补充。
第三个任务阶段是“做体系”,对应的职业群是食品内审员、体系员、体系工程师。其行动领域包括编制质量手册、能够独立编写相关体系文件;对应的课程是食品品质管理、食品法规与标准、食品企业经营管理学;其主要的实习单位是食品生产单位和质量监管部门。我院的校企合作基地是好利来食品有限公司、大庆美食乐食品有限公司。学生在这里进行管理文件岗位的实习,主要的实习内容是:1、参与、策划各种质量管理活动,如负责组织质量管理体系及质量控制方面的培训2、了解对产品生产过程控制标准的制定、修改、定期评审,检查标准执行状况、有效性3、了解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及其他报告的编写、修订、监督及检查4、了解质量体系文件的推行与维护5、了解内审计划、检查表的编写、内审报告的总结6、了解对体系的改进工作。
三、提升能力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具体措施
1.强化意识。只有建立校企合作关系,才能及时地了解到企业的运营机制和岗位要求的变化,并根据这些变化对人才培养体系和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相应改变,从而避免出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实际需求出现偏差的情况出现,才能保证高校毕业生能够找到合适的就业机会。
2.调研研究。调研企业,了解企业需求、项目需要,分解项目所需知识技能;分析专业人才培养阶段性目标,细化目标所需知识技能。
3.团队组建。组建具有生产管理和教学经验的教学团队,根据专业核心课程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质目标要求,选择典型的工作任务,开发生产实践项目,编写相应的实践教材。
4.明确责任和任务。比如校方可以做到:利用学院宣传资源,发布方相关信息,组织专场校园招聘会,为企方做好就业服务工作;学院专业教师及培养的各类人才资源均可为企方优先服务;受企方邀请,校方安排教师为企方提供技术支持、技术革新、技术讲座和员工培训等服务;企方可以做到:及时向校方提供人力资源需求信息,在条件相同情况下,优先录用校方毕业生;可以派员工到学院相关专业进修,也可以接收学院教师到企业实践,双方可以开展人力资源等方面合作;受校方邀请,安排企业专家(技术人员)参加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根据行业和企业发展对校方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等方面工作提供建议和咨询;定期举办专家讲座,开展学术交流;讲授专业实践类课程;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等。
5.严格考核。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必须具有严格的培养标准与考核要求。培养标准致力于规范学生在参与实践教学活动过程中的学习行为,以及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期间总体的教学制度。
四、结语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充满挑战的任务,需要与时俱进,适应国家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要求、适应人才培养规律,符合工作过程系统化等教育教学理论。需要校企双方共同合作,为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不懈探索。
参考文献
[1]许庆贺.基于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地方高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许昌学院学报,2018.8:89-93
[2]吴全全,闫智勇.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范式的内涵与特征.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15:57-64.
作者简介:吴宪玲(1989-),女,讲师,食品安全专业教学。
论文作者:吴宪玲 郭玲玲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9月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3
标签:齐齐哈尔论文; 食品论文; 体系论文; 人才培养论文; 专业论文; 领域论文; 工作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9月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