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江宁区汤山街道上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南京 211100)
【摘要】目的:老年人抗药性以及改善措施浅析。方法:此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入院治疗时间在1-2年,年龄均在45岁以上的中老年病患,实际研究过程中,对共计651例病患的生理特征、过敏药物史,以及相应的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分析,并得出综合性的结论。结果:通过对所有153例出现不良反应治疗方式的统计发现,静脉注射是导致病患出现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共计102例,占到不良反应总例数的66.66%。其次依次为肌肉注射、口服,以及其他原因。结论:由于中老年人自身的免疫体制,以及生理机能都存在退化的现象,所以在针对中老年病患的入院治疗前期,要做好相应肝肾功能的普查工作,充分掌握中老年病患以往的药物过敏史,最终确保妥善用药,降低患者对药物的不良反应。
【关键词】中老年患者;不良反应;合理用药;临床价值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9753(2018)12-0167-02
中老年阶段是内科疾病多发的一个年龄阶段,饮食习惯不规律,长期从事有害工种,但没有做好相应防护措施都是其致病原因,而只有通过系统的药物治疗,才能使患者痊愈。所以,由于对中老年患者的治疗工作主要依靠药物展开,必须在对患者用药前做好相应的药物调查工作,确保相关药物不会对患者本身造成任何负面的影响。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通过对中老年患者的普查工作发现,男性中老年患者的基数远远大于女性中老年患者的数量,所以在挑选实验样本的过程中,共抽取男性样本401例,女性样本250例进行研究。此次所有的样本病例均为2017年到2018年之间入院接收治疗的患者,所有样本的患病时间均为2-3年。此次共选择800位实验对象参与,按照性别人数对等的原则进行选择,此次实验中共有男性394人,女性患者406人,参与实验的男女性别比趋近于1:1。年龄方面,所有样本病例的年龄均在45岁以上,整体平均年龄为(64.24±11.32)岁。患病种类方面,患三种即以下疾病的病患为521例,其余130例均为患有三种以上疾病的病患案例[1]。
通过分析证实,两组病患不存在统计学意义,试验最终的结果具有较高的可靠性[2]。
1.2方法
本次试验主要以病患的综合信息采集为主,从基本情况、过往病史、药物过敏史,以及肝肾功能退化情况进行分析:
(1)基本情况:对中老年患者基本情况的信息采集,首先从患者住院治疗的时间入手,要结合病患以往的病例,推算出精确的治疗时间;其次,要对病患的个人基本信息进行采集
(2)过往病史:逐一调查每位中老年患者的过往病史,对病史较长的患者而言,要将其每一次患病的时间以及治疗期间主要使用的药物,还有治疗后效果的信息进行全面的统计。除此以外,还要对病患在实际治疗期间的临床表现进行记录。
(3)药物过敏史:对651例中老年患者药物过敏史的调查是本次调查工作的主要内容,在实际调查的过程中,要详细观察患者以往的药物过敏史,并翻看其病例中有关药物过敏的记录,并和患者进行面谈沟通,确认在服用导致其产生过敏药物时的反应,以及服用致敏药物期间是否还服用其它药物。在整个调查工作中,要对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中老年患者进行重点调查,并对致其过敏的药物进行标记。
(4)肝肾功能退化情况:肝肾功能是维持人体免疫机能以及调节人体过敏机制的核心器官,而干肝肾功能的退化也会导致中老年患者在服用药物时产生相应的过敏反应。所以,在实际调查的过程中,要对所有中老年患者的肝肾功能进行化验分析,并对结果进行统计。
1.3观察指标
(1)不良反应:记录所有患者在服用药物期间的反应,以及在停药后的反应,并就所有病患两个阶段的反应进行比较。将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级,记为“轻度”、“中度”、“重度”。
(2)血常规检测:对所有病患进行相应的血常规检测,并将结果进行详细记录。
(3)肝肾功能检测:对反应肝肾功能指标的总胆红素、转氨酶进行检测,并就结果进行记录。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所采集到的数据都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比对,分析所有数据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若P<0.05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不良反应统计
表一 不良反应统计表
不良反应总例数为153例,占到总实验样本的23.50%。其中,通过对主要治病药物种类的统计以及分析发现,由于抗菌激素导致不良反应的病患数为43例,占到总不良反应例数的28.10%。由于肠道治疗药物导致不良反应的病患数为32例,占到20.92%。由于胃部治疗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总共占到12.41%。呼吸道治疗药物导致患者出现药物排斥现象的总例数为16例,占到总不良反应人数的10.45%。抗癌药物一共导致9位病患出现不良反应,占到出现不良反应总人数的5.88%。体能补充类药物以及重要导致病患出现不良反应的例数均为8例。最后,由于其他种类药物导致病患出现不良反应的例数为7例。
2.1 治疗方式
表一 治疗方式统计表
通过对所有153例出现不良反应治疗方式的统计发现,静脉注射是导致病患出现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共计102例,占到不良反应总例数的66.66%。其次依次为肌肉注射、口服,以及其他原因。
3讨论
就药物种类而言,抗菌激素是导致病患出现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而从治疗方式的角度分析,通过对所有153例出现不良反应治疗方式的统计发现,静脉注射是导致病患出现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共计102例,占到不良反应总例数的66.66%。其次依次为肌肉注射、口服,以及其他原因[3]。
所以,需要在每位患者接收治疗前,对患者既往的病史要做出全面的研究以及分析,从而做到正确用药,准确用量。除此以外,还要完善患者就医档案体系的建立,要对每位病患的治疗流程进行详细的记录,对其药物过敏史,以及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也要进行系统化的记录工作。除了以上两点之外,还要落实对药物的研究工作,要充分了解各类药物的实际药效,并就每一类药物进行深入的研究,并结合病患的实际情况,使用正确的药物对病患进行治疗[4]。
参考文献:
[1]陈宗清. 某基层医院中老年人药品不良反应特点及合理用药建议[J]. 中国药业, 2015(3).
[2]李淑玲, 周谏开. 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干预分析[J]. 医药前沿, 2016, 6(8):177-178.
[3]王红光, 郭皖豫. 老年人常见药物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的临床分析[J]. 医药前沿, 2016, 6(21):191-192.
[4]陈华. 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干预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 2016, 26(25):318-319.
论文作者:陈俊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2
标签:病患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药物论文; 患者论文; 中老年论文; 例数论文; 占到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