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突变与发展中国家高技术产业风险_转换成本论文

技术突变与发展中国家高技术产业的风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突变论文,发展中国家论文,高技术产业论文,风险论文,技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今世界正处在一个新的技术革命时期,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竞争成为各国调整产业结构、增强综合国力、提升本国国际地位最激烈的较量。能否抓住这次世界技术革命的机会,对促进我国产业升级、增强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至关重要。在技术革命时期,高技术领域中的许多产业往往会改变技术演进的路径,由非线性路径取代原来的先行路径,发生技术突变,从而对产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使发展中国家高技术产业的发展面临巨大风险。

一、高技术产业领域技术突变引发产业重大调整

高技术产业技术进步路径与传统产业相比有很大的不同。根据艾伯纳西(Abenathy)、厄尔巴特(Utterback)提出的A-U模型和库兹涅茨(Kuznets)、杜因(Duiyn)提出的技术演进生命周期理论(“S”形曲线理论),技术演进分为线性路径和非线性路径两个阶段。当技术演进沿着线性路径发展时,技术进步主要表现为渐进的、积累的和连续性的过程,不发生技术的跃迁,传统产业大都如此。当技术沿着非线性路径演进时,技术进步则主要表现为突变的、跃迁的和非连续性的过程,这在高技术产业经常出现。

多西(Dosi)提出了技术范式的概念,他将技术演进划分为范式内技术演进和范式转换过程中的技术演进两个阶段,分别对应于技术演进的线性和非线性两个阶段。技术革命导致技术突破,从而诱发产业技术范式的转变,进入技术演进的混沌区,最终形成新的技术范式。在新旧技术范式的转换期,产业发展面临着新旧技术并存和新技术替代旧技术的产业调整。

技术突破带来产业调整再续生机的机遇。在不发生技术突变的原来技术范式条件下,由于受技术极限的限制,产业呈现出生命周期性特征,经过形成期、成长期和成熟期后进入产业的衰退期。当发生技术突变时,技术进步可以转到一个全新或完全不同的知识领域,出现完全不同于原来的新技术范式,如原理完全不同于白炽灯的荧光灯、不同于模拟电视的数字电视的出现,其技术性能指标不仅可以超越原技术范式下的技术极限,而且新技术性能指标的起点就高于原技术范式下的技术极限。当技术突破与市场需求相吻合,形成新的技术范式时,产业经过一段时期的调整便可以起死回生。随着新技术范式下技术的不断成熟,配套资源不断跟上,新产品系列进入成长和成熟期,从而迎来产业的振兴时期。

技术突变时期高技术产业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技术和市场风险。技术突破在图形上可用一对有跳跃的S形曲线表示,如图1所示。产业规模曲线由形成期(Ⅰ)、成长期(Ⅱ)、成熟期(Ⅲ)、调整期(Ⅳ)和振兴期(Ⅴ)五个阶段构成。调整期是新旧产品系列的替代时期,调整期旧产品系列的需求规模和利润下降,新技术不够成熟,配套资源缺乏,新产品系列尚处在形成期,产业规模增长缓慢,利润较小甚至为负盈利,而且整个产业转型需要支付高额的转换成本,需要投入巨额的研究开发费用,因此,产业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技术和市场风险。

图1 技术突破的S形曲线

二、技术突变使发展中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面临更大的风险

从产业技术进步方式看,发展中国家一般选择以技术引进为主的低成本途径,发达国家一般以技术发明创造为主。这种格局在技术渐变的时期对发展中国家是有利的,可以充分发挥“后发优势”。但是,在技术革命时期,在高技术产业领域,由于技术突变频繁出现,如果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大国仍然一味地依赖技术引进,就会使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嫁产业调整转换成本成为可能,从而使发展中国家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面临更大的风险。

从图2可以看出,在Ⅰ阶段,原技术范式下技术进步已逐步趋于极限,在技术先进国家原技术范式下的产业已由成熟期进入衰退期,新的技术范式在技术先进国家已处在酝酿时期,发展中国家在技术引进的作用下,产业进入迅速成长时期。进入Ⅱ阶段,技术先进国家的技术进步处在新旧技术范式交替之中,产业发展进入调整时期。在此阶段,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投入很大,产出规模和利润都较小,而且原技术范式下的产业规模和利润也在下降,还要面对巨大的转换成本。因此,技术先进国家将加速寻求向技术后进国家转移原技术范式下的设备、技术和产业,以转嫁转换成本。技术后进国家的产业规模和利润在原技术范式下达到很高的水平并逐渐开始萎缩。进入Ⅲ阶段,技术后进国家进入产业调整时期,在技术极限、创新停滞和新技术范式的影响下,原有的产品市场需求迅速萎缩,原技术范式下的产业进入加速衰退时期,而且通过国际市场减缓原技术范式下产业衰退的机会和空间已非常小,面临着巨大的不可转嫁的转换成本。同时,新技术范式下的产业尚处在形成期,技术引进和产业发展需要巨大的投入,因此,可能出现全产业亏损的局面,甚至使民族产业一蹶不振。

图2 技术先进国家与技术后进国家产业成长周期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知,发展中国家如果完全依赖技术引进将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当原技术范式下的技术进步余地不大,新技术范式下新产品在发达国家开始出现时,发达国家会加快原技术范式下的技术和设备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技术引进国家有可能陷入技术“引进陷阱”,为技术先进国的产业调整支付转换成本,从而使技术后进国家产业发展出现大的周期波动,产业调整期的经济技术环境变得非常不利,产业利润趋近于零,甚至出现全行业亏损,陷入生死存亡的境地。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新技术范式出现的时间间隔越来越短,国与国之间的技术竞争越来越激烈,单一依赖技术引进的技术进步给产业发展带来的风险越来越大。只有在新旧技术范式之间的时间间隔有足够长的时间时,发展中国家通过技术引进才能取得较好的效益。

三、发展中国家应对技术突变的产业调整对策

技术突变给发展中国家既带来挑战,也带来机遇,世界各国为了在产业升级中争得有利地位,必将在技术创新、市场创新和体制创新等方面展开激烈的竞争。这个时期,企业技术竞争也给企业带来技术创新、小企业挑战大企业、后进国家追赶先进国家的机遇。因此,我们应根据自己的国情制定超前、积极、有效的促进技术进步和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对策,以防范和化解风险,充分发挥后发国家“转换成本”较低的优势,顺利渡过新旧技术范式交替期,实现产业的调整和升级,迅速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甚至赶超发达国家。

第一,加强对技术突变产业发展风险的研究和宣传,树立和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要加强技术革命、技术突变对发展中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影响的研究,充分揭示技术突变中产业调整面临的技术和市场风险以及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嫁转换成本的风险,在产业界和企业界进行广泛宣传和教育,引导企业树立正确的技术进步观,防止陷入“技术引进陷阱”。

第二,建立和完善由政府、行业协会、研究咨询机构和企业组成的科技信息系统,加强技术进步和产业革命的信息搜集与研究工作,以准确把握世界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发展动态。当今世界正处在第四次技术革命时期,技术突飞猛进,技术突变的周期在不断缩短,只有占有充分的信息,才能对技术进步的轨迹和技术范式的演变做出准确的预测和判断。在信息化时代,信息是最宝贵的财富,加大对信息搜集、加工、处理和使用方面的投入是十分必要的。应积极鼓励和支持有实力的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开展信息搜集、加工、处理和有偿服务的业务,并在资金投入、政治社会交流、学术交流、技术交流和商业交流方面提供方便,充分利用海外华人的优势,把技术商业情报工作作为一项战略性任务来抓。

第三,政府要在发展科技和开发新技术方面有所作为,加强基础科学的研究和关键技术领域独创性研究的投入和组织,以突破单一技术引进的技术进步路径。单一技术引进的技术风险前面已分析过,这一技术进步路径始终摆脱不了对发达国家的技术依赖,技术进步的滞后因为发达国家支付巨大的转换成本而大伤元气。作为政治大国的发展中国家,在技术引进中会有种种不平等待遇,在产业核心技术方面必将长期受到封锁。要摆脱单一技术引进的技术进步路径,发展中大国要重视和加强教育和基础科学研究,为发明创造奠定坚实的科学基础,充分利用大国资源集中使用、联合攻关的优势,在技术突变来临之时,利用某些方面的技术优势,加强新知识运用的超前研究,增强产业技术开发的创新能力,力争在新知识的掌握、运用和技术开发方面同世界保持一致。在技术引进方面,要处理好技术设备与技术产权和技术信息的关系,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引入技术信息,谨慎引入技术设备,以防陷入技术“引进陷阱”。

第四,积极参与高技术研究领域的国际合作,鼓励和发展与技术先进国合资合作创办高技术企业。参与高技术领域的国际合作研究,是发展中国家把握国际技术进步动态,进行技术创新,促进发展中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最有利的途径。由于发展中国家一般受其技术水平和发达国家技术封锁的局限,其发展空间往往较小,但在发展中大国的某些技术基础较好的领域,通过国际政治和外交的努力,还是可以有所突破的。与技术先进国合资合作创办高技术企业,可以直接利用发达国家的高技术,并且风险共担,这是发展我国高技术产业的一条捷径。虽然可能会受制于发达国家转嫁产业调整“转换成本”而实施的技术封锁,但考虑到发达国家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及其占领市场的强烈欲望,与发展中国家进行合资合作创办高技术企业是有可能的。

第五,建立适合技术与市场创新的体制和经营环境。在新旧技术范式交替期,技术进步路径是非线性的,技术范式处在一个混沌区,既需要技术进步的多途径探索,也需要技术范式的多种尝试,其中有的会失败,有的会成功。只有大批敢冒风险的勇士积极投身于技术创新和市场创新的探索中,新的技术范式才会形成。面对巨大的风险,应建立和完善收益与风险相对称的收入分配体制,激励企业家和创业者在风险中搏击;同时,建立和完善有利于风险喜好者投资的风险投资环境和体制,完善有利于分散和转嫁风险的资本市场以及有利于风险投资者和创业者在失败后获得生活保障和再度崛起的环境与体制。

第六,为科技人才自主创业创造条件,鼓励和扶植中小科技企业的发展。科技人才自主创业有利于技术创新和市场创新的有机结合,但在创业初期往往缺乏资金和市场运作经验,因此,科技人才自主创业需要有将技术、资金、管理有机结合的商业氛围和法制环境,应在信用贷款、政府担保、风险投入、税收优惠、技术入股、专利保护、提供服务、协调关系等方面创造条件。实践证明,每当出现技术突变,在新旧转变过程中,原来一些赫赫有名的大企业衰落了,而一些中小企业由于没有转换成本的负担,能抓住技术突变的机遇而异军突起,成为新技术范式的领头企业。可见,鼓励和扶植中小科技企业的技术和市场创新,在应对技术突变的产业调整中具有战略意义。

第七,在一些新技术范式逐步形成的高技术产业领域,政府应超前规划,系统推进,完善配套资源。配套资源是某项技术得以有效实施的配套技术、原材料及能源等供应系统、制造系统、营销及售后服务系统等项资源。产业核心技术的突变在新技术的运用初期往往受制于相应配套资源的缺乏而阻碍产业的发展和振兴,如数字电视的发展会受到转播、网络系统、电视节目等方面配套资源滞后的严重制约。因此,政府要从社会经济系统升级的全局出发,超前规划,系统推进,加大投入,引导配套资源的形成,为产业升级创造条件。如果单靠市场的作用,将贻误良机。

第八,在全社会树立创新观念,塑造创新文化。孤立地看待技术,把技术看成是与意识、文化不相关的“纯技术”,是一种错误的观念。技术深深地植根于文化之中,文化有力地保证了技术的事实和效率。但是,文化形成以后又具有相当高的稳定性,不容易改变。技术突变会受到原技术“文化偏好”的阻碍,这种“文化偏好”会有意无意地袒护原有技术,贬低新技术。人们在传统观念的引导下,会极力收集相关信息,来维护传统的文化和技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即使技术创新的信息到来,也会失之交臂。因此,要在技术突变中立于不败之地,树立创新意识,塑造创新文化就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

标签:;  ;  

技术突变与发展中国家高技术产业风险_转换成本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