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既有铁路线站场轨道改造的具体对策论文_卢振强

浅谈既有铁路线站场轨道改造的具体对策论文_卢振强

中铁九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近年来,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各类工程建设数量也在不断增加。铁路既有线站场改造施工由于受行车、施工场地、施工配合专业多等因素影响,施工难度大,技术复杂。本文就既有铁路线站场轨道改造施工技术措施展开探讨。

关键词:既有铁路线;站场轨道;改造;施工技术

引言

首先在既有铁路线站场轨道施工改造前,要做好设备、环境、交通状况等方面的调查工作,并寻求交通部门意见,根据以上内容制定相应施工方案,确保现场轨道改造施工能够合理过渡,充分明确站场轨道改造施工的目标、工作量,确保能够依照预定方案、工期要求进行施工,减少现场线路封锁,降低通信、电气、信号等专业的施工压力。

1运营铁路轨道改造维修施工流程

在铁路轨道改造维修施工项目开展过程中,要结合实际情况建构完整性较好的监督管理机制,落实动态化维护机制和运行体系,从根本上提高改造维修施工项目的实际水平。(1)落实常规化巡视检查工作。相关施工监督管理部门要每天对轨道运行情况进行巡视和检查,并且集中记录相关运行数据,统筹管理和监测,确保铁路轨道改造项目能按照标准化流程有序开展,从而提高维修的实效性。(2)落实常规化维护工作。在实际工作体系建立的过程中,要结合轨道结构中不同零部件的相关需求,定期建构完善的监督和工程项目维护措施,保证及时对现场设备运行问题予以处理和维护。(3)落实专项改造工作,在实际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也要结合设备的实际使用寿命,在固定年限后就会出现设备故障,因此,要对其进行专项改造,以保证工作结构和运维机制的实效性,提升管理工作的基本水平。(4)落实维修更新机制,在检查工作开展过程中,要结合使用年限对相关结构部件进行综合处理和分析,利用不同维修方式予以设备处理和维护,从而提高铁路系统运行实效性的综合水平。

2既有铁路线站场轨道改造施工技术措施探讨

2.1站场改造图纸审核重点

2.1.1规范要求方面

施工必须依据规范施工,所以复核图纸是否符合规范要求,主要审核图纸说明、各股道钢轨及枕木配置标准、最小曲线半径和最小曲线长度、夹直线长度、道岔与曲线头的最小距离、道岔与道岔间的距离、轨道纵坡、轨道线间距、相邻股道标高等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2.1.2施工方面

既有铁路线站场轨道改造施工图经常出现的问题包括:设计工作量与现场实际工作量之间的差异问题;既有站场的股道钢轨和枕木之间的配置与设计标准存在差异,现场实际改造施工中股道标准必须根据既有线路的实际情况进行配合;对于施工中的数据计算,要充分考虑道岔铺设,确保道岔间短轨满足相应的设计要求,否则要及时对设计图纸进行调整;针对既有铁路线站场轨道的改造施工期间,轨道的最小曲线半径设计要在小于300m时能够有效满足次要线路的基本要求,由于曲线半径的变化轨距会加宽,而在使用混凝土类型的轨枕时可以使用小曲线半径的混凝土轨枕实现轨距加宽的目标;在进行道岔铺设时,注意线间距是否存在不利影响,道岔后岔枕的长度要避免放置于渡线上,减少影响铺设锯枕的情况出现;对于曲线进入混凝土轨枕道岔岔后枕的锯枕处理要确保满足现场施工设计要求,若存在不一致的情况,要立即通知有关单位,及时进行现场变更。

2.2开展道岔的更换工作

在更换道岔的过程中,需创建合理的管理机制。一方面,可针对时间问题进行科学处理,保证在既有线外侧更好的铺设道岔结构,并使用滑移装置开展衔接安装等活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另一方面,在施工工作中,合理使用吊车设备完成工作任务,开展旧道岔的吊出工作,然后针对新道岔进行吊入处理,且在施工工作中经常会受到施工环境的限制出现严重问题。因此,在道岔更换的过程中,施工人员需筛选最佳的施工方式与更换方法,并提升操作工作效率与质量,满足当前的工作要求。首先,施工人员需针对机械设备进行科学检查,避免在使用期间出现故障问题,做好准备工作。其次,在轨道平板调车装车工作中,需将钢轨材料设置在平板调车的两侧位置,并利用轨道运输车辆与平板吊车等进行严格管理,在相互作用的情况下,将施工原材料运输到道岔的两侧位置,并针对道岔轨缝进行科学调整。在完成此类工作后,施工人员需针对旧道岔的零部件进行拆除,并移动到线路之外。在安装新道岔的时候,需对尺寸进行科学测量,确保更好地进行衔接,提升整体工程的完整度与可靠性。在使用旧施工原材料的过程中,施工工作人员需做好分类回收等工作。在完成施工工作后,施工人员需开展检查工作,保证不会出现各方面影响问题,在试运行的情况下,提升施工安全性与可靠性。

2.3封锁过渡施工阶段

(1)轨排、道岔的滑移就位。结合既有线路场站现场已有的道岔轨排,选择最为合理的滑移路径,科学布置滑轨滑车,对于实际的纵向滑移和横向滑移要考虑轨排自重和轨排的变形平顺度。纵向滑移时,布置滑车要均匀,确保轨排平稳安全,并优先选择邻线纵向滑移的方式进行处理。由于邻线纵向滑移可有效避免本线滑移铺设、拆除导轨,减少施工步骤,缩短施工周期。横向滑移时要确保滑轨窜设轨面在同一平面均匀布置,使用枕木、木板支垫,确保井字墩平整、稳定,滑轨方向基本顺直且不存在反坡。(2)配轨。既有站场改造轨道施工过程中,新旧线路的连接存在着配轨问题,配轨也是封锁要点中至关重要一项技术工作,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线路正点顺利开通。配轨按照要点前后分为点外配轨和点内配轨两种。一般只有在点外配轨很难准确做到的情况下才进行点内配轨。点外配轨节省锯轨打眼时间,点外配轨时在同一施工点配轨由于其它原因中断,必须重新丈量配轨。同时要重视配轨的复核工作,在要点前或前一天必须对配轨进行再次复核,确认无误。

2.4道床裂缝修补技术

为了保证道床的实际应用强度,要对造成行车安全受限的裂缝进行集中修补和处理,将区段封闭后借助凿除控制工作和立模分析机制予以处理,确保混凝土浇筑工序后有效掺入早强剂,维护现场施工效率。一方面,要对表面进行处理,沿着裂缝利用钢丝刷进行混凝土表面处理。另一方面,要集中进行粘结一体化注入处理,利用注入器在固定间隔区间进行处理。

3开通养护

在封锁施工过程当中,由于时间紧、工作量大等各方面原因,致使道岔及相关线路的捣固养护存在不同程度上的问题,对此施工单位应做好开通后的养护工作。开通后的养护时间根据各铁路局要求而定,一般情况下根据施工线路运营速度养护至阶梯提速结束。养护道碴充足,加强线路开通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组织人员处置,确保线路安全稳定。

结语

既有铁路线站场轨道改造施工技术复杂、工艺标准高,需要现场施工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各司其职,在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勤观察、多思考做好相应技术准备,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采取有效的技术控制措施保障关键环节的施工质量,确保既有铁路线站场轨道改造施工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陈卫平.既有站场1050m改造时信号设备过渡与正式工程结合的探讨[J].上海铁道科技,2019(3):131-132,96.

[2]郭广裕.运营铁路轨道改造维修施工关键技术分析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34):256.

[3]刘海军.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养护维修技术规范[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21):224.

[4]陆欣,李驭涛.广州地铁1号线电力监控和数据采集系统中央级设备改造方案研究[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8,14(04):49-52.

论文作者:卢振强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

标签:;  ;  ;  ;  ;  ;  ;  ;  

浅谈既有铁路线站场轨道改造的具体对策论文_卢振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