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例肝占位性病变MRI误诊的分析论文_赵天宏

56例肝占位性病变MRI误诊的分析论文_赵天宏

巴彦县人民医院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1800

【摘 要】目的:探讨肝占位性病变MRI误诊的分析。方法:对我院56例肝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误诊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PHC误诊为MHC8例、MHC误诊为PHC9例、PHC误诊为HHE8例、MHC误诊为HHE3例、HHE误诊为PHC8例、肝硬化结节误诊为PHC5例、炎性假瘤误诊为PHC5例、肝结核误诊为PHC3例、HCY误诊为HHE5例。

【关键词】MRI(核磁共振成像);误诊;肝占位性病变

【中图分类号】O482.5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6-022-01

MRI是利用原子核在磁场内共振所产生信号经重建成像的一种成像技术。MRI(磁共振成像)作为一项新的医学影像诊断技术,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磁共振成像所提供的信息量不但多于其他许多成像技术,而且以它所提供的特有信息对诊断疾病具有很大的潜在优越性。并且MRI对肝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很高,这已得到临床和影像学界的一致共识。但是MRI在肝占位性病变的应用诊断中也会出现误诊情况[1]。本文以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多例腹部MRI扫描实践为基础,在肝占位性病变中,发现误诊33例,现结合文献复习,分析误诊情况及原因,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56 例误诊患者为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所收治,男性 31 例,女性 25 例,年龄 21-38岁,平均年龄(32.31±4.12)岁;病程 6 个月 -17 年,平均病程(6.8±3.2)年;肿瘤直径1一14cm;手术及肝穿病理证实41例,临床、实验室及其它影像学综合证实15例。

1.2方法

本组病例主要通过核磁共振成像检查诊断,所有病例均用美国Disonics公司0.ST(实际工作强0.35T)MR/S型超导MRI进行扫描,横断面及冠状面扫描,层厚smm,层距10一nmm,覆盖全肝。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56例误诊患者中,PHC误诊为MHC8例,误诊原因为电灯泡征、晕环征,TIWI上为中等度低信号,PDWI和TZWI上有2种表现形式,其中2例表现为典型的“晕环征”,另3例有“电灯泡征”,即TZWI上肿瘤为明亮高信号,;MHC误诊为PHC9例,误诊原因为单发大病灶,典型癌样信号(TIWI上为稍低信号,PDW和TZWI上呈稍高信号)的单发巨块状病灶,直径8一1c4m,病理证明均为结肠腺癌的肝转移;PHC误诊为HHE8例,误诊原因为电灯泡征,TZ值大于80ms,仔细观察重度TZWI像,个别层面部分瘤周信号有下降的趋势;MHC误诊为HHE3例,误诊原因为电灯泡征,原发灶分别为小肠肉瘤和卵巢癌,为2一5cm的多发肝占位,病灶边缘稍显模糊;HHE误诊为PHC8例,误诊原因为无电灯泡征,其中1例由于血栓、机化,瘤体挛缩,局部肝表面呈收缩状外观;肝硬化结节误诊为PHC5例,误诊原因为癌样信号,病灶呈典型的癌样信号,背景肝有结节性硬化,AFP阳性,但手术证明为肝硬化再生结节;炎性假瘤误诊为PHC5例,误诊原因为癌样信号,其中1例2cm病灶,各加权序列均为等信号,仅在TlwI上,于瘤周可见细的低信号包膜,另2例2一2.5cm病变,T1WI呈稍低信号,PDwI和T2wI上为等或稍高信号而与pHC,极为相似;肝结核误诊为PHC3例,误诊原因为癌样信号;HCY误诊为HHE5例,误诊原因为电灯泡征,PDWI和T2WI上均呈明亮高信号,CT扫描CT值提示瘤内为液体密度。其中癌样信号”在TIWI上比肝信号稍低,PDWI和TZWI上则相反为稍高信号,一般只见于恶性肿痛;“电灯泡征”指的是PDWI和TZWI上,病灶均呈明亮高信号,为HHE的典型表现;“晕环征”指的是PD节八和TZWI上,瘤中央信号与背景肝信号相似,瘤周边部分呈边缘模枷的宽带状稍高信号,通常为MHC所特有。

3.讨论

正常肝脏被分为肝实质和脉管系统(血管和胆管)两部分,当肝实质失去均匀性,出现异常回声区、或异常密度区、或异常信号区、或强化不均匀,肝脏脉管系统管壁异常增厚,管腔扩张或狭窄时被视为异常。肝占位的定义是异常区域呈现结节或肿块的外形,占据一定空间,导致邻近肝组织、脉管受压、移位或受侵犯。肝占位性病变种类繁多,分类方式各异。根据病变的影像学特点分为囊性和实性占位 2 类;根据其是否存在侵袭性分为良性和恶性2 大类;根据病灶的数量分为单发和多发2 类;根据病变组织学特点将其分为感染性病变、肿瘤性病变和肿瘤样病变3 类[2]。

近年来,核MRI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已日臻成熟完善。检查范围基本上覆盖了全身各系统,并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应用。MRI是8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诊断新技术,由于其化学成像和没有那种因呼吸不均造成漏扫的缺点,加上多轴面成像、无射线损伤等优点,对肝占位性病变诊断价值极高,在许多肝脏疾患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已达到或超过了当前CT、US和核素扫描的水平,成为最重要的肝脏影像诊断方法之一。常规 MRI 检查主要为平扫和二维增强扫描,存在扫描速度较慢、扫描层间距离较大、患者屏气时间长、信噪比不高等多种缺点,对体积较小的肝脏占位性病变或病变类型鉴别诊断缺乏准确性。正常的肝实质在 MRI 平扫下表现为:T1WI 中等信号,T2WI 低信号,而多数肝占位性病变有水分增多的特征,亦可为 T1WI 低信号,T2WI 高信号。因此,通过不同的信号可较为容易地发现肝占位性病变,并且可以估计病灶的大小、形态及数目。MRI对典型的肝脏占位性病变进行扫描,大多都可以得到较准确的诊断,但 MRI 增强检查主要反应肝占位性病灶的血供变化情况[3]。如果病变本身血供变化不明显,则其鉴别诊断将非常困难。MRI 检查在局灶性实质性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良恶性鉴别上也存在误诊的可能。为了提高MRI 检查的准确性,在进行MRI扫描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强调短TR、短TE的重度TIWI和长TR、长TE(TE值大于120ms)的重度TZWI扫描的重要性;②注意扫描前病人的准备工作,求得患者的合作,以确保优质的扫描图像;③有条件的话,对难以确诊的病例,应尽可能加用MEI动态增强扫描;④充分利用临床、实验室和其它影像学检查资料,必要时再加作CT、B超等检查;⑤层厚及层间隔均要薄,分别为8一11mm,扫描野要足够大,以保证能覆盖全肝。

参考文献:

[1] 王秋萍. 肝占位性病变影像诊断策略[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4,8(1):1-6.

[2] 王阁,李建. 重视影像学检查在肝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地位[J]. 实用肝脏病杂志,2013,16(5):385-387.

[3] 宋承东,曾光,黄鼎祥,周聪.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联合 LAVA 技术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的临床价值[J]. 实用肝脏病杂志,2015,18(2):201-202.

论文作者:赵天宏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第2卷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7

标签:;  ;  ;  ;  ;  ;  ;  ;  

56例肝占位性病变MRI误诊的分析论文_赵天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