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分析评估改良小切口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2016年4月~2017年4月间收治的65例甲状腺肿瘤患者分为两组,常规组33例患者行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改良组采用改良小切口甲状腺次全切术,评估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更短,出血量更少,术后VAS评分更低,住院时间更短,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改良组术后切口粘连、切口感染、呼吸困难和低钙抽搐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卡方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小切口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创伤更小,术后并发症较小,恢复速度更快,治疗甲状腺肿瘤效果满意,建议在临床上加以推广。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改良小切口;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并发症
甲状腺肿瘤是常见的一种外科疾病,临床多选择手术切除予以治疗。常规甲状腺切除术有可能引起神经血管受损,术后出血、感染、粘连等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不利于患者康复。改良小切口次全切除术有效保留了颈部肌肉功能,术后对患者外观影响较小,因而备受医患青睐[1]。本研究主要分析评估改良小切口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肿瘤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纳入2016年4月~2017年4月间收治的65例甲状腺肿瘤患者,其中男39例,女27例;年龄30~49岁,平均(35.2±1.4)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2.4±0.3)年;肿瘤直径(1.9±0.4)cm。按照奇偶数字法将其分为常规组(33例)和改良组(32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程、肿瘤直径等基线特征近似,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改良组采取改良小切口甲状腺次全切术,气管插管全麻后将患者双肩部垫高,于胸骨切迹上2cm处将皮肤以及颈阔肌切开,然后将皮瓣和甲状腺包膜分离,确保气管得到充分暴露,将患侧甲状腺上极予以分离,选择在近心端对甲状腺上动静脉实施结扎处理,然后切开峡部并将大部分腺体予以切除。常规止血处理后即可将切口缝合。
常规组行传统甲状腺全切术,颈丛阻滞麻醉下取颈部正中以及胸骨切迹上方2cm部位做一横切口,将甲状腺充分暴露后对甲状腺上极作游离结扎处理,然后切断甲状腺上动脉前支,将甲状腺上极剥脱后探查甲状旁腺(注意甲状旁腺血供应予以保留)[2]。对甲状腺下极进行游离和结扎处理,同法切断下动脉前支并将下极剥脱,探查喉返神经分布位置并予以保护,将甲状腺游离后采取超声刀切除,常规止血并将切口缝合,术毕。
1.3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VAS评分和住院时间,VAS评分评价标准如下:0分说明无疼痛感;1~3分说明痛感轻微,饮食睡眠不受干扰;4~6分说明可耐受的疼痛,轻微干扰睡眠;7~10分说明疼痛严重,且干扰睡眠和饮食。统计术后两组切口粘连、切口感染、呼吸困难和低钙抽搐等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收集的数据均通过SPSS22.0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检验分别为t、x2,P<0.05时提示样本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情况和术后恢复情况对比
观察组手术时间更短,出血量更少,术后VAS评分更低,住院时间更短,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改良组术后切口粘连、切口感染、呼吸困难和低钙抽搐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卡方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手术情况和术后恢复情况对比(`x±s)
3 讨论
甲状腺肿瘤时较为常见的一类临床疾病,患者多以甲状腺肿大、颈部可扪及结节和不适感为主要表现。本病有良恶性之分,临床多选择手术方式将病灶彻底切除,以免引起不良影响。从生理解剖角度分析来看,传统甲状腺切除术容易引起血管神经受损,尤其是喉返神经损伤,此外还存在低钙血症以及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等相关并发症,给患者病情预后造成不良影响[3]。此外,甲状腺全切除后,一旦患者病情复发,或术后病理结果提示为恶性,则需接受二次手术治疗,这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4]。改良小切口甲状腺次全切术是一种富有高选择性的精细术式,其对于患者颈部肌肉组织功能损伤更小,甲状旁腺功能得到最大化保留,术后复发率较低、同时,沿甲状腺上极结扎并切断上动脉这一操作有效保护了喉返神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手术风险也随之降低。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更短,出血量更少,术后VAS评分更低,住院时间更短,术后切口粘连、切口感染、呼吸困难和低钙抽搐等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改良小切口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肿瘤效果确切,安全性更高。
综上所述,改良小切口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创伤更小,术后并发症较小,恢复速度更快,治疗甲状腺肿瘤效果满意,建议在临床上加以推广。
参考文献
[1]马驰,彭程,牛军等.经胸乳腔镜甲状腺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良性甲状腺肿瘤短期临床效果的Meta分析[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6,19(6):446-450.
[2]许勇.甲状腺肿瘤普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特点分析[J].医学综述,2013,19(24):4599-4600.
[3]王勇,赵群仔,燕海潮等.三维腔镜胸前入路甲状腺癌手术32例临床分析[J].中华外科杂志,2015,53(3):176-178.
[4]赵敬柱,高明,于洋等.超声刀对比传统手术在甲状腺全切或近全切除术中安全性的Meta分析[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3,48(9):752-757.
论文作者:马国浪,胡勇,邓聪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9
标签:甲状腺论文; 术后论文; 肿瘤论文; 切口论文; 并发症论文; 切除术论文; 两组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