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取特殊措施缩小欠发达地区的差距--对深圳市宝安区十堰镇经济发展的思考_经济论文

采取特殊措施缩小欠发达地区的差距--对深圳市宝安区十堰镇经济发展的思考_经济论文

采用特殊措施缩小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深圳市宝安区石岩镇经济发展思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深圳市论文,发达地区论文,发展思路论文,欠发达地区论文,差距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缩小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差距需要采用特殊方式和措施

不平衡是经济发展的一个普通现象,即使在整个经济颇为发达的深圳市宝安区,贫富之间的差距也比较大。从人均年收入看,最高的沙井镇高达6000多元,最低的石岩镇只有600元,其差额达5000多元。1994年,石岩镇农民年收入358元,自然村集体人均分配只有253元。六个行政村中,农民年收入在1000元以上的只有1个,23个自然村中,集体人均分配最高的仅有550元。其中无集体分配的有10个,无集体厂房的有5个。贫困村仍是经济发展的沉重的课题。缩小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差距,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是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深圳市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国际性城市的一个重要任务。

由于投资环境、管理水平、生产要素的情况不同,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差距难以在短时间内缩小,有些地方还有扩大趋势。要缩短差距,落后地区经济必须要有一个超常规的发展。要实现落后地区经济超常规发展,不能只靠纯市场的“比较优势”配置资源,必须采用特殊的发展模式。世界上任何地区的经济超常规发展,都是特殊模式造成的,经济学界还提出和总结了种种的发展模式。如发展经济学提出的大推动理论:由大投入带来大产出填平缺口,促使落后地区经济摆脱恶性循环,实现经济起飞。能彼得的创新理论则认为,后进国家和地区可以采用先进国家经过很久才获得的先导技术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增长,以缩小自己与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差距。今天,我们在走共同富裕道路时,既不能搞平均主义,又要缩短差距,只能对欠发达地区采用特殊方式和特殊发展模式。深圳经过十多年的改革,由一个边陲小镇变成一个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城市,就是特殊政策、优惠政策和改革开放的产物,这是经济史上由特殊模式实现的经济超常发展的空前创举和奇迹。今天,经济特区缩小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必须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对欠发达地区采用特殊的有效措施。

二、采用特殊措施是由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内在矛盾决定的

首先,是发达地区内产业结构升级和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仍在低层次徘徊的矛盾。今天的特区产业结构正向资金密集型和第三产业转化,而欠发达地区产业仍以低层次的“三来一补”为主。石岩的工业起步晚,发展慢,农村经济主要靠出租土地、厂房、收取土地管理费和厂租及“三来一补”工缴费。一个村拥有工业厂房的多少基本上决定了该村的贫富程度。镇财政30%来自“三来一补”企业。目前特区经济政策主要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这使产业结构还在低层次徘徊的欠发达地区面临更严峻的挑战。1994年市政府51号文,规定特区不准搞“三来一补”加上某些舆论的片面宣传,外商纷纷迁往外地。石岩镇终止“三来一补”的企业20家,减少工缴费结汇500多万元,空置厂房十万多平方米,一年减少租金一千多万元,积压资金6000多万元。现在,即使发展“三来一补”的政策已经得到正确调整,特区产业结构升级而欠发达地区产业仍在低层次徘徊也使差距扩大。

第二,传统的乡村管理与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矛盾。一个地方的经济起飞,必须使社会生产力诸要素持续大规模集结,形成强大的起飞推动力,包括劳动力、自然资源、资金、技术、市场信息、管理组织资源等。同时,要实现生产力要素的工业化改组。要实现这一点,只依靠市场机制是不可能的。欠发达地区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市场机制发育不成熟,市场机制不可能健全地发挥资源配置作用。实现经济起飞的主导力量只能是政府,政府是一种自觉的权威,是经济起飞中一种极为重要的组织资源,在经济起飞中扮演着发展方向的决策者,宏观经济的协调者,区域经济的组织者,投资活动的参与者,经济资源分配者的角色,政府通过刚性直接参与和弹性间接参与,推动经济的发展。目前,欠发达地区政府素质还有待提高,规划、组织、管理经济工作的能力还跟不上特区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步伐。传统的乡村管理的特点仍比较明显。干部的技术文化素质偏低,缺乏应有的胆识和眼光。这些地方企政不分,产权不清,效率不高,服务不佳,“厂长负盈、企业负亏、银行负贷、政府负债”的现象更严重。政府整体素质偏低是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三,经济发展与资金、技术、人才严重不足的矛盾。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极大困难是资金、技术、人才严重不足。石岩镇目前光是停建在建的项目就有94个,要完成这些项目至少要2.4亿。不但资金不足、技术、人才也严重缺乏,石岩镇现有的技术人员屈指可数,由于各种原因,外来技术人员调不进、留不下、管不住。不要说实现产业结构升级,连现有的自营企业也难以为继。1995年上半年,镇属十一家企业都未完成利润指标,有五家还出现了亏损,三家自营企业因人才缺乏和管理不善,出现了无法控制的局面,通广电子技术开发公司1994年总产值超千万,而利润仅为13万元。资金、技术和人才不足严重阻碍了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

三、对欠发达地区经济采用特殊方式和措施的有利条件

欠发达地区采用特殊模式实现经济的超常规发展,也有其有利条件:

首先,投资环境大有改善。石岩镇这些年通过基础建设的大量投入,形成较为完善的“硬环境,如供水、供电、通讯、医院、排污工程、中心区建设、纵横交错的水泥路,尤其是松白路、石观路、宝石路等主干公路都贯穿石岩,城市建设规划较为合理,使石岩镇更具投资魅力;在投资软环境方面,相继成立了投资者协会、台商联谊会、外商投资企业治安联防大队、外资企业服务公司等,在沟通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为企业排忧解难提供优质服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镇工业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同时,“菜篮子”工程,以房地产为主要行业的第三产业也得到新的发展。目前的石岩是一个功能较齐全、投资环境较理想的城镇。

第二,第二产业不断发展并已有一定基础和规模。1990—1994年工业产值依次为:5618万元、8547万元、1.52亿元、4.3亿元、6.863亿元;逐年增长率分别为:52%、77.8%、183%、59.6%,工缴费结汇依次为:4700万港元、7500万元港元、1.05亿港元、1.5亿港元、1.5亿港元;逐年增长率分别为:59.6%、40%、43%、持平。到目前为止,累计利用外资达20亿港元:有规模的工业区23个、工业厂房面积达66万平方米,“三资”企业143家,“三来一补”企业202家,自营企业3家、内联企业9家、私营企业6家;工业产品主要有玩具、电子、电器、家庭用品、五金塑料、饮料、电脑主机板及外围设备等,工业的发展启动了石岩镇的城市化现代化进程。

第三,改革在深入,而且已经积累了一些人才和经营管理经验。工业的发展,使干部群众的观念、意识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培养了一些懂经营管理的人才。镇政府今年上半年又组建了镇投资管理公司,作为镇属企业的产权代表,管理和监督镇属资产,保障集体资产的安全和增值;并按现代企业制度和国际惯例,调整镇属企业发展战略,规范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和职能协作。通过投资管理公司,理顺镇政府与镇属企业的关系,用宏观调控取代行政命令;让企业享有充分的自主权,使企业更具活力,这一措施对经济的发展作用将是积极、长远的。

四、采用特殊措施营造几个优势

要实现欠发达地区经济的超常规发展,需要根据这些地方的特殊矛盾,采用一些特殊措施。就目前石岩镇的情况来说需要营造几个优势:

一是政策优势。首先是鼓励外商投资的优惠政策。外向型企业特别是“三来一补”企业,具有风险少、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对初起步和落后地区发展经济较为合适,是积累资金和培养企业管理人才的一种有效手段,我们将提供足够优惠的条件吸引外商来我镇投资。我们的优惠条件主要是:(1)允许出租土地给外商企业。按政策规定出租土地不能超过八年,我们将采用续订合同等办法,将期限顺延至三十年或五十年。(2)允许外商建厂房办企业或出租。(3)边远山区的村民小组可用集资或集体投资的方式在自己的地盘上建厂房。第二,建议市、区在土地开发与利用、项目审批等方面给予优惠的倾斜政策。由于我镇处在水源保护区的范围内,受此影响已使我镇错失了迅速发展经济的良机。近几年,我镇为克服水源保护因素的制约,已投入巨额资金建设排污工程。目前,全镇已建成纵横交错的排污网络,大大减少了对水源的污染,为我镇经济的发展扫除了障碍。因此,希望市、区在对土地的开发和利用上,给予我镇宽松的政策,对镇属公司在用地方面与行政村同等对待,使我镇的土地效益充分发挥出来,同时,在项目的引进和审批上网开一面,并给予财税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使我们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进外资,增强我镇经济发展后劲。第三,建议市、区将我镇北环路和青年路分别纳入石观公路和松白公路的建设。我镇北环路全长4.5公里,宽32米,是我镇也是宝安区北部连接东西交通的大动脉,该路段目前已完成路基工程,由于我镇资金短缺,至今无法施工,严重影响沿线村屋和我镇经济的发展。我镇青年路长约0.8公里,宽10米,是我镇中心小学师生的必经之路,原已铺设好水泥路面,但因松白公路横穿而过,使青年路严重损坏,因此,请市、区将北环路和青年路分别纳入石观公路和松白公路的建设。

二是管理优势。首先,要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宏观管好、微观放开”的原则,转变政府的经济职能,把属于企业的权力还给企业,使企业真正成为自负盈亏的法人主体;把属于市场的职能,切实转移给市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更好地发挥基础性作用。第二,健全制度,充分发挥投资管理公司的作用,搞好经营管理,切实改变“厂长负盈、企业负亏、银行负贷、政府负债”的局面。第三,优化产业结构,在以市场农业为总体方针的指导下,发展三高农业、生态农业、高科技农业、旅游农业和观赏农业;在大力引进“三来一补”、三资企业的同时,发展和提高自营企业;在适度发展房地产业的情况下,重点抓好旅游业,拓展第三产业的领域,提高第三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例。

三是人才和技术优势。要重点培养、消化和使用本地人才。石岩镇工业的发展积累了一些人才,今后要重点培养和使用好这些人才,特别是具有高中文化有实践经验的本地人才。要让他们从更高的角度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对有前途的在岗干部、管理人员和青年职工要派到国内高等院校或国外轮训,提高他们的技术文化素质。第二,要打破小农意识和地域观念,采取措施,广揽天下人才,并通过分配机制、重金聘用有能之士、重金奖励有为之人,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第三,要积极引进新项目,组织技术开发,办好自营企业,使石岩镇自营企业有一至二个技术含量高、市场容量大、打得出去,具有龙头作用的拳头产品。

四是资金优势。要进一步走资金社会化的道路,通过推行股份制改造或股份合作制等方式,募集社会资金;要加快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步伐,防止集体资产流失,提高经济效益,使解决资金紧缺问题有可靠的微观基础;要创新利用外资的形式,如有些外商已经行之有效的各种方式套现,缓解目前国际贷款困难,外商在投资增幅趋缓的矛盾;要进一步拓展财源、增加税收、提高积累率。通过各种方法,推动社会资金的大规模积累,通过高投资,突破低水平均衡陷阱,有效促成欠发达地区的经济起飞,缩小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差距。

标签:;  ;  ;  ;  

采取特殊措施缩小欠发达地区的差距--对深圳市宝安区十堰镇经济发展的思考_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