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航运总医院 湖北 武汉 430010)
【摘 要】目的:探讨羟苯磺酸钙联合尿毒清颗粒灌肠治疗慢性肾脏病4-5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CKD4-5期患者随机分为羟苯磺酸钙组(对照组)和羟苯磺酸钙联合尿毒清颗粒灌肠组(治疗组),每组26例,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效果,检测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血红蛋白(Hb)、血浆白蛋白(ALB)等变化情况。结果:疗程结束后治疗组SCr、BUN、显著降低,Hb、ALB显著升高,而对照组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尿毒清颗粒灌肠联合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慢性肾衰竭非透析患者疗效确切。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尿毒清颗粒;羟苯磺酸钙;肾功能
【中图分类号】R2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6-0641-01
慢性肾衰竭.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最终可发展至尿毒症终末期,需肾替代治疗,给患者及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增加。笔者应用羟苯磺酸钙联合尿毒清灌肠治疗非透析的慢性肾衰竭患者(CKD4-5期),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医院医学伦理学委员会批准,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我院肾内科门诊及住院就诊的56例慢性肾衰竭患者,其中男40例,女16例;慢性肾脏病病程2-5年;年龄29—71岁,平均45.3±19.5岁;原发病为高血压肾病17例, 糖尿病肾病16例,慢性肾炎14 例,尿酸性肾病4例,梗阻性肾病2例,多囊肾2例,慢性肾盂肾炎1例。将患者随机分为羟苯磺酸钙组(对照组)和羟苯磺酸钙联合尿毒清组(治疗组),每组各26例,两组的年龄、性别、病程、原发病、基础肾功能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运用MDRD公式计算GFR<60mL/min,符合慢性肾脏病CKD4-5期的诊断标准〔1〕,未行透析治疗。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优质低盐低蛋白饮食,糖尿病、尿酸性肾病患者给予糖尿病或低嘌呤饮食同时给予纠正贫血(促红细胞生成素)、中药保护肾脏(金水宝)、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治疗。原发病的治疗包括降压(所有患者均未使用RAS阻断剂)、降糖(胰岛素)、降尿酸(别嘌呤醇或苯溴马隆),调脂(阿托伐他汀)等,两组无差异。对照组给予羟苯磺酸钙(贵州天安药业生产)0.5 3次/日,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尿毒清颗粒(广州康臣药业有限公司生产)10 g加温水150 ml保留灌肠,一次性灌肠器插入肛门内深度为20—25厘米,灌肠完毕后分别取右侧、左侧及平卧位保留1—1.5小时,每日一次,7次为一个疗程,共3个疗程,每疗程间隔2周。(女性患者如遇月经期则暂停灌肠,将治疗顺延至经期后)两组的治疗时间均为12周。
1.4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分别采集清晨空腹血液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尿酸(UA)、电解质水平及血浆白蛋白浓度(ALB)。
1.5 统计方法
应用SPSSl7.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BUN、Scr、UA治疗后明显下降(P<0.05),而治疗组的下降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ALB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无显著变化;两组患者的电解质水平治疗前后均无显著变化。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无退出患者。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慢性肾衰竭的治疗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控制原发病,如控制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降低蛋白尿;改善肾脏微炎症;对症支持治疗及防治并发症等。CKD进展至4-5期,尚无明确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采用综合的一体化治疗。
尿毒清颗粒的成分主要有大黄、黄芪、苦参、茯苓、桑白皮、白芍、何首乌、车前草、丹参等。大黄能够抑制体内蛋白的分解转化,从而使得形成尿素的原料大量减少,使肝组织合成尿素氮减少,血中尿素氮和肌酐含量降低。近年研究表明,大黄对多种细胞因子及多肽生长因子有抑制作用〔2〕。黄芪的作用是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加蛋白质合成,降低高脂血症,防止肾小球硬化〔3〕。此外,尿毒清颗粒通过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等的表达,抑制细胞外基质的合成,抗单核、巨噬细胞浸润等作用抗肾小管、间质纤维化,从而延缓肾衰竭的进展。
在生理条件下,肠道是尿素、肌酐等毒素排泄的重要途径之一 ,尿素在肠道的分解量约为经肾脏排除的1/4。CKD患者肾功能受损及病程后期尿量减少,代谢产物经肾脏排泄减少,BUN、Cr分泌至肠腔内的含量可增加至总量的80%。加之慢性肾衰竭患者毒素刺激消化道症状显著,口服药一般会加重恶心、呕吐,药物吸收率降低。本研究采用尿毒清颗粒保留灌肠,减少了因呕吐导致的药物丢失,同时因肠壁皱褶增加了药物的吸收面积,药物直接从直肠吸收,进入下腔静脉,绕过肝脏而直接进入血循环,可以避免药物口服时受肝脏的首过效应所受到的分解和破坏,提高了生物利用度。结肠黏膜具有选择性的吸收和排泄功能,利用药液刺激肠黏膜,可使肠道黏膜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大中分子分泌到肠腔内,从而清除血液中大中分子毒素,减轻症状。本研究中治疗组ALB明显升高,分析可能与尿毒清中黄芪等促进蛋白合成及各种成分的综合调理作用有关。
羟苯磺酸钙是一种微循环保护剂,一方面可通过调节微血管壁的生理功能,降低血管的通透性和减少阻力,降低血小板高聚集性和高活性,防止血栓形成,可以增加淋巴引流,从而减轻水肿,另一方面通过抑制血管活性物质(组胺、5-羟色胺、缓激肽等)引起的高通透作用,从而改善基底膜胶原的生物合成,另外羟苯磺酸钙还能减轻血管内皮的损伤和细胞凋亡,保护肾功能。已有临床实验提示羟苯磺酸钙可改善肾功能,延缓肾脏病进展。
本研究中对照组治疗前后Cr、BUN、UA确有显著降低,而降低幅度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两种药物联用可起到尿毒清的改善蛋白质合成、促进氮质排泄、减轻水肿、延缓肾脏纤维化、活血化瘀及羟苯磺酸钙的改善肾脏微循环的协同作用。而尿毒清肠道给药既减轻了上消化道症状又充分利用了肠壁半透膜的特性,达到肠道透析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美国NKF-K/DOQI工作组. 慢性肾脏疾病及透析的临床实践指南Ⅱ.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7
[2]肖炜,邓虹珠.马云.大黄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概 述[J].中国中药杂志.2002,27(4):241—244
[3]陈佐芳,黄志勇.王以立.黄芪和辅酶Q10对肾衰动物作用的实验研究[J].江苏医药,1998,15(1):12
论文作者:郭爱莉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中医》2015年6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19
标签:灌肠论文; 患者论文; 磺酸论文; 对照组论文; 颗粒论文; 肾脏论文; 两组论文; 《河南中医》2015年6月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