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适应跨世纪发展的研究生教育——纪念恢复研究生教育20周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研究生教育论文,跨世纪论文,周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今年是我国恢复研究生招生与培养20周年。20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果,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学位制度,完善了中国的教育体系,建设了一批研究生培养基地,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高层次人才,促进了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在中国高等教育历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在庆祝我国恢复研究生教育20周年之际,也是人类全面跨入21世纪之际,我们应当认真总结经验,开拓进取,建设适应跨世纪发展的研究生教育,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
一、成绩与经验
结束“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之后,迎来了科学的春天。中央迅速作出决定,尽快恢复研究生教育。1978年,我国招收了“文化大革命”后的第一届研究生,现在他们已经成为我国科技、教育、管理等方面的中坚,用自己的实践证明了我国恢复研究生教育的深远意义。截至目前,我国已授予博士学位约3.5万人,硕士学位约40万人。 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不仅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振兴、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也进一步促进了学校自身建设。就拿我校来说,20年来我们授予博士学位1008人,授予硕士学位6900人,在我校的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已占22%,具有硕士学位的已占33%。他们已经成为我校教学、科研与管理方面的骨干力量。同时,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也使学校学科结构与学科方向更加合理、学术研究更加活跃,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更加密切,学校的发展更充满生机。办好一流的大学必须要有一流的研究生教育,这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就我校20年研究生教育发展历程,有以下几条经验:
1.坚持改革发展,不断开创研究生教育的新局面,全面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对高层次人才的需要
我校在解放前就招收过研究生,解放后曾经恢复过研究生招生,但是规模都很小,那时我们的研究生教育不可能立足于国内。1978年恢复研究生教育以后,规模迅速发展,逐步立足于国内培养自己的研究生,为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制度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能性。20年来我们锐意改革,不仅推动了我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而且为完善我国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制度做出了贡献。1984年,我校与清华大学联合倡议培养工程类型硕士,经过13年的试点,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建立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制度。1985年,我校提出按照二级学科建立硕士学位课程的系统构想,经过8年努力, 被评为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987年,我校开始从企业的领导人员中招收管理学科研究生,进行培养复合型、外向型、实用型的管理人才的试点,并第一批被批准进行招收培养工商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试点。1992年,我校提出按照一级学科招收培养博士生的构想,为我国学位授权审核制度的改革及专业目录的修订提供了依据。1995年开始,我们进一步优化学科结构,改善研究生学术氛围,加强研究生创造能力的培养,鼓励博士生进行技术创新与知识创新。所有这些改革措施都紧密地结合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紧密地结合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人才规格的需要,紧密地结合国际经济发展一体化的特点与知识经济的逐步形成,紧密地结合科学、技术与经济的相互促进的新形势。因此这些改革是有生命力的。研究生教育必须在改革中发展,也只有不断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研究生教育改革,才能使研究生教育发挥重大作用。
2.坚持质量第一,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依靠专家学者办好研究生教育,研究生管理要充分重视专家学者作用的发挥
质量是研究生教育的生命线。一流的研究生培养质量是一流研究生教育的根本标志。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是我校研究生教育永恒的主题。
抓好质量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指导教师及任课教师的作用,二是加强研究生院的制度建设与管理。研究生院的管理要有利于专家学者作用的充分发挥。
我校于1998年表彰了一批在研究生教育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博士生指导教师。从他们的事绩中可以看到专家学者在研究生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他们中有的是我校博士学位授予专业的创始人,有的是我校培养博士生最多的指导教师,有的是我校培养的博士生发表论文最多的指导教师,有的是培养的博士生有突出贡献的指导教师。他们的共同点是治学严谨,学风正派,身体力行,严格要求,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与此同时,我们在博士生中开展了“我的导师”的征文活动,以生动的事例从各种角度反映了导师教书育人的重要作用。我们表彰一批优秀导师,不仅为研究生树立了样板,而且为教师树立了样板。实践证明,一个优秀的教师队伍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
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第二个方面,是建立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充分发挥专家学者在质量保障体系中的作用。首先,学校十分重视校院两级学位评定委员会的建设,赋予他们在学位质量、导师遴选、学科设置、课程建设等重大学术问题上的权力。同时按照一级学科成立博士生指导委员会,负责本学科博士点的建设与规划。许多质量监督制度都是由专家提出并广泛征求意见而形成的。研究生在校期间发表论文的奖励制度、中期考核与质量跟踪制度、博士学位论文的评审制度、聘请校内外专家的学位复评制度、课程评估与学位评估制度、学位论文的软件验收制度等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首先是因为充分发挥了专家学者在质量监督体系中的作用。只有专家学者的严谨治学、严格执行各种制度,才能使制度不流于形式。
3.重视德育,坚持提高研究生业务素质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
20年来,我们一直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树立全面质量意识,加强德育工作,努力培养德才兼备的高质量人才。学校一直坚持把德育工作作为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工作来抓,按照学校的实际情况,遵循人才的成长规律,全面优化育人环境,把育人融化在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方式,积极开展有效的教育活动。开展三好研究生的教育和评选活动,利用社会集资的利息和学校筹资建立了每年近百万元的优秀奖学金制度,表彰优秀,树立正气。大力提倡教书育人,使思想教育和业务培养相结合。充分发挥指导教师在思想教育中的作用。加强党的建设,重视发挥研究生党支部的核心作用和党员的模范作用。开展党课教育,重视党员的发展工作,使研究生党员占30%左右。充分发挥社会实践活动在育人工作中的作用。
建立和健全研究生德育工作体系,改革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不断充实思想教育干部队伍,实行兼职辅导员制度,充分发挥研究生组织在研究生德育和研究生管理中的作用。
我们要特别指出的是,20年来我们特别重视研究生的科学道德教育。对于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是思想修养的核心内容。教育学生要有敬业精神,要热爱科学、尊重科学,按科学规律办事,为科学事业奋斗终身。凡是在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中不诚实的、不认真的、甚至弄虚作假的,一律严肃处理。通过科学道德教育,使研究生有一个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对研究生的一生都有巨大影响。
二、问题与挑战
在总结经验的同时,我们也必须同时注意到我们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就我们学校来讲,我认为有两个方面的问题必须引起我们重视。一是学科结构与学科管理方法问题,二是教育观念的转变问题。
学科结构调整是我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20年来,我校学位授权点不断增加,但学科面没有太大增加,主要学位授权点集中在动力、机械、电工、电信和材料学科,主要优势都在工学。由于我国特定的授权评审办法,使一些新学科建成学位授权点非常困难,再加上博士生导师自行审批制度的实行,教师都愿意向有博士学位授权点的学科靠近。这样,学校建设新学科的愿望与教师的个人价值之间发生冲突,又缺乏有力的政策进行调整,因此尚未能形成理工管文相协调的学科机制,也更难逐步发展一些国家急需的新兴学科。
第二个问题是教育观念转变问题。目前在本科生中强调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但这些问题仍在争论中。那么在研究生中应当注重什么教育?我认为应当重视创新能力的教育。研究生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培养方案和教学过程在创新能力教育方面还体现得不够,特别是在博士生教育上体现得更不够。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培养的重点应是创新能力的培养,仅仅通过传授知识来培养创新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强化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环境,改善研究生培养的学术氛围,发挥研究生独立思考的主动性与探索问题的敏锐性。我们也做过一些尝试,在研究生中开设讲座课,提倡学术讨论班,组织模拟国际学术会议等,有些学科搞得好一些,有些学科流于形式。学术问题必须交流,在多学科的交流中发生摩擦与碰撞,这样才能产生思想火花。在这方面我们还需要进一步转变观念,不仅要重视研究生是否达到培养目标的检查,更重要的是要重视研究生的过程培养,要把创新能力的培养渗透到研究生培养的整个过程中。我们不能把研究生完成论文的过程管得太死,也要对研究生选课给予更大的灵活性,以便为博士生创造学术上更加自由宽松的环境,让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走自己学术研究的道路。
研究生要有一个好的学术氛围,最重要的是有一个好的学科结构和学术自由的环境。学科结构应当是一个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系统,单学科不利于学科发展,相互孤立的学科也不利于学科的发展;其次是这些学科点的研究内容要新,是追踪国际前沿的,是人类发展急需的,是超前的;第三是学科有一个优秀的导师队伍,有一个好的研究条件和研究氛围。这样一个好的学科生态环境,才是有生命力的,作为这个有活力的生态环境中的载体的研究生才会处于一种有活力的状态。注重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建设好一个良好的学科生态环境。
我们把研究生的培养重点放在创新能力的培养上,这是当今世界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处于发展之中,在经济上必须要有一个超常规的发展。要使一个超常规发展的经济,健康发展,我们必须走自己的知识经济的道路。我们必须依靠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建立自己自主的经济体系。在国际经济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我们必须依靠自己的科学和技术发展自己的经济。要达到这一点,关键在于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为了实现现代化,我们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这样的大学,应该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的摇篮,应该是认识世界、探求客观真理、为人类解决面临的重大课题提供科学依据的前沿,应该是知识创新、推动科学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力量,应该是民族优秀文化与世界先进文明成果交流借鉴的桥梁。”江总书记的讲话正是从国际形势的大眼光指出了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同时也给高等教育以光荣使命。
三、机遇与决策
中央进一步明确“科教兴国”的方针,这是研究生教育进一步发展的最好机遇。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依靠教育,教育必须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服务。20年来,研究生教育能够得到迅速发展,最根本的一点是在中央“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方针指导下,研究生教育始终与我国现代化建设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根据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不断调整人才结构与培养规格,不断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研究生的全面素质,不断改革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制度,使研究生教育不断适应我国经济发展与改革的新形势。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新时代,它不仅改变着世界经济结构和总体布局,也改变着社会组织结构与人类生活方式。知识化、全球化、网络化、数字化、虚拟化等成为知识经济的主要特征,而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知识经济的核心。因此人才的培养与竞争将是经济竞争的主要方式。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以及构造创新能力人才体系的人才是研究生教育的根本任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必须以建立适应跨世纪需要的研究生教育体系为根本宗旨。
建设适应跨世纪发展的研究生教育,我们必须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根据科技与经济发展的新特点,调整好学校博士与硕士学位授权点,从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出发,调整好学校的学科结构
学科建设分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重点学科的建设,主要应抓好标志性成果和学科内部结构的调整,使重点学科上水平、上质量。第二层次是新建一批重点学科,主要任务是选好学术带头人,组织好学术梯队。第三层次是建设新学科和扶植一些急需而较弱的学科,主要目的是改变学校学科布局,使学校的整体学科结构更加协调。第四个层次是协调研究生的学科专业与本科生的招生专业。学科建设一定要面向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面向世界科技发展的新形势。这里还有一个学科管理问题。目前纵向管理体制太固化。我们应当建设纵横交错的学科建设体制,把一个新学科领域内处在不同行政单位,具备相当水平的研究人员与研究所,通过纵横交错的矩阵体制组织起来,建立研究院或研究中心,使一人多用,一所多用,即鼓励教师在多种不同学术领域里工作。一个研究所应包含不同学科领域里的人才,创造交流与合作的机会,激励创新。对于这种横向联合机制,学校通过各种政策倾斜保持他们的存在与发展。
2.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转变教育观念,把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培养一批具有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的人才
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像专业课设置那么容易,最根本的是一个学术环境与学术氛围。第一是要追踪学科前沿,跟踪国际科学和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不断更新陈旧的研究方向与研究领域。第二鼓励研究生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各种讲座与讨论班活动,增强不同学科研究生之间的交流与思想碰撞。第三是给研究生更多的灵活余地,特别是选题和怎样完成课题等方面以更多的灵活度,创造一个自由开放的学术环境。第四是改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重视讲授知识发现的历史过程与核心内容,使学生掌握知识的精华。第五是强调科学与技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学以致用,学用结合,不仅懂得知识生成,而且理解知识物化。第六是强化网络技术教育与应用,使学生灵活运用信息技术等先进手段。总之,应当根据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对高层次人才的新要求,制订培养方案,探索建立以宽口径学科教学为基础,以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模式,真正培养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不仅要重视知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要重视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实行产学研相结合,不断改革与完善工程硕士和工商管理硕士等专业学位制度,培养复合型、实用型、开放型人才,加速我国高科技产业化与管理现代化的进程。专业学位的学科领域更要密切结合我国国情,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服务。我们将进行工程博士专业学位试点,发展我国的专业学位。
3.加强德育与学风教育,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理想,艰苦创业,为我国科技发展奋力拼搏
目前,不得不承认,教学质量有下降趋势。这里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教师队伍不够稳定,特别是优秀教师流失严重,而研究生招生规模逐年上升,教学工作量增大,招收的研究生质量也不能保证,从客观上来讲提高教学质量增加了难度。从主观上来讲,认真研究并进行教学改革的人少了,踏踏实实进行教学的人也少了,在学生中为科学事业奉献艰苦拼搏的人少了。这些情况正好与我们跨世纪人才的培养目标相悖。我们把下年度定为“教学质量年”,旨在通过研究生教育改革的立项与表彰活动,使我校院系管理更加完善,并涌现出一批认真组织教学、锐意教学改革、精心教书育人的先进教师,使学校的教学质量更上一个台阶。
学校是出人才的地方,人才素质是全方位的。不抓好学风就难于抓好教学质量。有些研究生探索“最优”价值,“用最少的输出获取最大的社会认可”,弄虚作假,急功近利,装璜门面,不求进展,思想浮躁,打工捞钱。这种情况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我们设立优秀奖学金,奖励优秀学生,但是对于做的不好的学生缺乏淘汰机制。教育必须要有淘汰制,“淘汰少量的,促进大量的,造就优秀的”,淘汰才能促进竞争。奖励与惩罚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只讲奖励一个方面,破坏了事物的完整性,也减弱了奖励的效果。我们将在加大奖励的同时,强化研究生跟踪检查制度、导师把关责任制度、论文评审与复评制度等,保持必要的淘汰率。
建设跨世纪的研究生教育,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我们必须认真研究、不断实践、不断改革、不断发展,使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