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高中化学、化学实验反应
前言:化学实验需要通过不断探索研究,根据不同实验的化学实验反应,思考化学实验结果,既增强了化学实验课堂本身的魅力,也激发自身对化学实验内容与目的探索。因此,本文将通过对几个有趣的化学实验的探究,阐述在进行化学实验时所作出的准备,从而更好的反映自身对实验的理解与总结,针对巧妙的化学实验反映做出正确的评价与反思。
一、水果电池
(一)实验原理
水果中富含大量的生物酸,而生物酸在实验过程中起着电解质的作用。将连接好金属导线的金属电极插入水果中,使得其中的电子发生移动,从而形成电流,成为水果电池。
(二)实验反应探究
①根据水果实验原理选用不同的水果,在保持电极材料与电极相同距离的条件下进行实验。
②根据实验原理选用相同的水果,在保持电极材料与电极相同距离的条件下,选择不同的电极材料进行水果电池实验是否会影响实验的效果。
③根据水果实验原理选用相同水果,在选用相同电极材料的条件下,探索不同电极距离是否会对实验反应造成影响。
(三)实验反应现象与思考
根据对实验反应的实验探索不难发现,水果本身,电极材料以及电极间的距离都会对水果电池造成不同程度的电流影响。并且针对于该实验的不同反应探索可以做出以下总结:
①不同水果形成的水果电池产生的电流大小是不同的,并且根据资料的查阅发现,这主要是与水果中所含的电解质有关。
②用石墨作为水果电池的电极,反应效果更好。
③减小电极间的距离,在电流表中能够记录到较大的电流,并且在实验中发现,如果电极间的距离过短,也会对实验造成影响甚至导致电池短路。
那么,针对这样的实验反应,并结合实验的反应原理,我提出以下疑问:首先,在选用不同的水果进行实验时,为什么用西红柿作为载体时产生的电流更大,相比较是因为西红柿的酸性比较强吗?第二,在选用不同的电极材料进行水果电池实验时,电子是有铁丝流向了铜丝,电子是有活泼金属移动到不活泼金属,这与选用什么样的水果无关。
(四)实验反应总结
最后,在结合材料以及查阅资料后得出结论,不同水果产生电流强度的不同可能是与电解质浓度不同引起的,同时相同电解质,不同电极材料所产生的电压是不同的。
二、银镜反应
(一)实验原理
银镜反应的产生主要是因为通过化学反应的相关原理使得含银化合物的溶液中的银被置换出来,这样使得被置换的银附着在容器壁上,从而呈现出如镜子一般的光亮反应,称之为银镜反应。
(二)实验步骤
①取少量的硝酸银溶液,并且将硝酸银溶液放入反应容器中,向反应容器中加入少量的氨水,让其出现白色的沉淀物,继续滴加少量的氨水并不断震荡直至白色沉淀完全反应消失。
②此时向配置好的银氨溶液中加入少量的R-CHO,并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清水进行隔水加热。
③几分钟后,熄灭酒精灯,取出试管,将试管中的溶液倒尽,观察实验现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实验反应现象与思考
在进行实验时,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实验现象。两种实验现象分别为,
1.在加热的过程中,试管中的溶液颜色变化较快,并且形成了黑色且疏松的沉淀物,在加热结束后,倒出试管中的溶液后,试管壁上并没有出现光亮的银镜现象产生。
2.在加热的过程中,试管内中的溶液颜色变化较为迟缓,反应并不是如此剧烈,并且在实验中能够清晰的看到不断有光亮的银色物质生成,并且附着在试管壁上。等到加热结束后,倒出试管中的溶液能够明显的看到试管壁上的银镜现象。
(四)实验反应总结
上述现象出现黑色的沉淀物以及没有出现银镜现象是因为错误的实验方式引起的。例如,在配置银氨溶液实验前,银氨溶液不能久置,因此必须进行现用现配,并且久置的银氨溶液会出现沉淀物,并且通过资料的查询发现,久置的银氨溶液在进行加热分解的过程中还有可能发生猛烈的爆炸,因此,为了能够保证实验的安全性,久置的银氨溶液尽量不要使用。同时在配置银氨溶液时如果选取的氨水的量不够,那么就会让反应溶液的碱性环境下降,这样就不会出现明显的银镜反应现象,因此,在配置银氨溶液时,应该加入适当的氨水,既要保证反应充分,同时量也不用过多,以免造成浪费等。
三、喷泉实验
(一)实验原理
氨水具有较强的溶解性,因此,在通入水的过程中会和水快速发生反应,从而产生较大的压强差,在打开活塞后,由于大气压强的原理使得烧杯内的液体在压强的影响下,由反应容器压入圆颈烧瓶中,这样在尖嘴导管口处将会产生喷泉现象。
(二)实验步骤
将充满氨气的烧瓶用带有玻璃管和滴管的塞子塞进瓶口,等到冲入气体后,在将烧瓶倒着插入水中,打开橡皮管夹并挤压滴管的胶头,令少量的水流入烧瓶。
(三)实验反应现象与思考
为了能够更好的观察实验,在进行实验过程的同时,在盛水的烧杯中事先加入了少量的酚酞试液,使得喷泉呈现红色,产生了反应明显的实验现象。
在进行喷泉实验时,针对产生的实验现象,提出以下疑问:
①喷泉实验成功的关键因素在哪里?
②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与数据与书中仍然有较大的差距,那么造成实验误差产生的原因又在哪里呢?
(四)实验反应总结
针对上述思考问题,通过自身不断的实验与总结,本次喷泉实验利用氨气溶于水使烧瓶内外的压强差不同引起的,所以在实验过程中,应该保证烧瓶干燥且应保证氨气充满烧瓶,同时烧瓶本身的气密性也将影响着实验结果,所以,对于现实数据与书本中的差异可能是由于烧瓶的气密性以及烧瓶不够干燥导致气体被吸收引起的。
四、总结
高中有趣的化学实验能够对我们产生极大地吸引力,同时简单的操作以及奇妙的实验反应现象能够更好的让我们理解实验原理,掌握实验方法,不断着激发我们持续性地探索与学习。同时在进行喷泉实验时,所形成的喷泉颜色较为单一,为了让这美丽的瞬间焕发光彩,我尝试着用几种互不反应的溶液作为反应溶液与氨气反应,生成了更富美丽的彩虹喷泉。因此,奇妙的化学实验增进了高中化学课堂的色彩,用生动有趣的实验展现世界的魅力。
参考文献:
[1]霍本斌.高中化学实验创新的实践与思考[J].教学与管理.2017(01).
[2]马志成.在高中化学实验中培养绿色化学观的教育探索[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6(01).
[3]刘文周.互动探究式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化学教学.2012(04).
[4]苏黎华.加强心理疏导促进高中化学学困生的有效转化[J].学周刊.2018(35).
[5]包亚宏.化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J].成才之路.2018(18).
论文作者:杨子霈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2/28
标签:溶液论文; 电极论文; 水果论文; 烧瓶论文; 现象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银镜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