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英国科技创新和技术转移体系的学习与思考论文

关于英国科技创新和技术转移体系的学习与思考论文

关于英国科技创新和技术转移体系的学习与思考*

何剑华1,耿 燕2,容 晶3

(1.广东省机械研究所,广东广州 510635;2.广东省科技合作研究促进中心,广东广州 510033;3.中山市科学技术局,广东中山 528403)

摘 要: 对英国科技创新和技术转移体系进行分析,总结其特点和成功要素,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国内科技创新和技术成果转移转化方面的不足之处,提出优化科技创新绩效评估、强化产学研合作、技术转移体系的建立与营运等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转移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科技创新;技术转移;影响因素;政策建议

1 英国科技创新和技术转移体系的主要特点

(1)政府重视科研基础设施和科技创新平台的投资建设。

英国政府根据技术发展需求,大力投资建设一流实验室、大学科技园、孵化器和技术转移中心等科研基础设施和重大科技平台。目前全英国共有60多家科技园,这些科技园的建设资金大部分来源于政府资金。例如Daresbury国家科技园就是STFC(科学技术基础设施委员会)规划,由STFC、当地政府和一家房地产公司共同投资建设的。近年来,英国政府也开始通过英国研究伙伴投资基金筹集资金,用于建设大型科研设施项目,如斯蒂夫尼奇的生物科学催化器,该孵化器是由葛兰素史克公司、Welcom慈善组织、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出资建设,形成了从技术孵化到产业化的全链条服务。

统一的数据管理是应用的前提和保障,是服务的基础。平台通过数据传输、业务管理等模块实现对图书馆业务的管理和分析,支持各种类型服务点的业务统计查询、数据传输服务。同时,平台结合用户历史阅读日志,基于数据挖掘方法构建用户画像,并以此为基础实现对读者的个性化服务。

(2)政府逐步重视技术成果转化。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英国政府重点支持基础研究,因此大学研究机构更倾向于卖技术许可,而轻视技术成果产业化。八十年代末政府开始重视技术产出问题,在政府引导下,各大学研究机构也逐渐重视技术转移和创新创业。很多大学成立了技术转移机构和孵化器,如曼彻斯特大学的UMI3就是为了支持大学生创业以及服务当地中小企业而设立的专门机构,可为曼彻斯特大学技术外溢孵化项目和中小科技企业提供金融、法律、人力资源和管理、孵化场地等服务。

(3)政府注重联合各方力量营造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

产学研合作既是推动科技进步与自主创新的重要途径,也是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实现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有效的产学研合作可以调动产学研创新资源,增强创新能力,促进协同发展,可以推动大学和科研机构的成果孵化,规避科研与市场脱节风险,也可以解决企业自身创新能力不足问题。

二是发挥非政府团体的作用,促进政府、学校、企业界间合作创新发展。如英国科技园区协会(UKSPA)就是以科技咨询、质量提升和公共服务作为三大活动内容,帮助会员园区协同创新,提升服务和管理能力水平。

三是注重创新文化宣传,提升社会创新意识。比如大英图书馆的商业和知识产权中心通过网络直播和网络对话方式开展一对一的创业咨询等。

(2)优化科技创新绩效评估,提升科技政策实效性。

(4)整合社会资源,构建良好公信力的创新创业服务和技术转移体系。

2018年9月18日,该设施向一小片压水堆燃料发射了持续几秒的中子脉冲,对该燃料进行了辐照和加热。这意味着美国恢复了一种对于核燃料研发至关重要的能力。美国的在运核电机组以及未来的先进反应堆均将因此受益。

2 国内科技创新和技术成果转移转化方面的不足之处

近些年来,国内各级政府出台了多个科技创新政策及实施办法,但是政策落实效果差强人意,主要体现以下几方面。

一是建立和完善政府背景下的公益性公共服务机构,提高政府战略意图和科技创新政策的执行力。

(4)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转移体系的建立与营运。

(2)科研机构对于科技工作者“兼职”问题,虽有政策,但是考虑到人才队伍稳定和单位的权益等问题,不但政策难以落实或者落实不到位,反而加强“双严”(严管、严限)管理,阻碍了科技人员的潜能发挥。

土壤因子 植物生长在土壤之上,因此,不同的土壤理化性质、土壤肥力等都会对生长在上面的植物产生不同的作用,所以,不同的土壤类型都有其相应的植被类型。

(3)科研机构对于职务发明等技术创新激励机制简单低效,侧重“一次性奖励”[5],缺乏长效激励机制,特别是对于科技成果的孵化产业化重视不够或者对科技成果产业化模式设置了许多前提限制[6],以致部分科研成果无法实现孵化产业化,科研人员对于科研成果产业化的积极性不高,满足于在实验室搞研究,既浪费科技资源,也可能导致科研人员的思维僵化,研究与市场脱节。

(4)政府管理部门的多头管理和交叉管理[7],容易造成政策执行偏差,甚至产生矛盾,不利于科技的跨界协同创新,也会降低政府对科技创新的管理绩效。例如,国家和地方政府都相继出台了“双创”系列政策[8],各级政府管理部门或系统都会制定实施办法,推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但是国资系统对国有物业资产租赁的公开招拍挂等监管措施,却与“双创”政策存在冲突,从而限制了国有物业打造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和产业园等科技创新与孵化平台,既影响了国有物业增值空间,也无助于创新创业服务体系的建立。

3 关于科技创新和科技转移孵化方面的思考与建议

(1)发挥政府对科技创新资源的总体布局和整体配置作用,发挥政府科技部门在科技发展规划和科技政策的战略导向作用。

智能电网,也就是实现了智能化的电网。目前对于智能电网的运用,从我国的现状来看,主要运用在特高压电网网架的建设工作上,组织协调各级的电网,并将高科技技术和现代化信息融入到现有的电网技术当中,形成一套功能上非常完善的智能化电网系统。智能电网系统在发生故障的时候能够及时的进行修复,并能够让故障发生形成的损失达到最小,让经济损失有效的降低。

科技创新资源的配置和创新环境的营造必须充分发挥政府及其科技部门在科技发展战略布局、科技政策战略导向和科技资源分配中的主导作用,重点建设具有导向性的科技基础设施和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也可以通过政府+多元化合作的共建模式,综合区域平衡发展问题,通过混改,将科研机构的科技成果直接导入到省内各地的骨干企业,加速产业化,做大做强,打造国际品牌。

降低和控制噪声的措施主要有:防止油液中渗入空气;防止泵和阀产生“气穴”现象;防止管道内产生紊流和涡流;减小或吸收管道内的压力脉动;设置防振垫(或支架)及有关隔振措施等。

词汇教学策略是影响词汇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对词汇学习的成功起着关键作用。创设情景,可以营造真实的氛围,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促进学生在交往互动中理解、消化、吸收词汇;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把枯燥的词汇教学变得生动形象,能够让学生轻松地习得词汇、自如地交流运用;运用联想法,可以实现新旧知识的关联,拓展学生词汇量,提高猜词能力;此外,完形填空、辩论、写作、制作海报、日常交流等多种形式可以呈现、评估学习效果。

政府各层面都会出台科技创新政策,为全社会的科技创新工作指明方向,但是由于政策时效性偏短,变化较大较快,政策执行松紧标准不统一,绩效评估体系不健全,从而导致政策实施绩效达不到目标,甚至出现不同政府部门的政策方向相互冲抵现象,因此,需要调整、优化、细化科技政策,丰富科技创新考评手段,加强科技创新体系的协调机制,保证科技政策实操性,做到“落地有声”,提高政府科技投入产出比。

英国现有技术转移和创新创业服务机构无论是政府或大学为主投资的,还是多元化资本共同建设的,都是以促进先进技术与经济发展为己任,体现了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的公益性管理理念,因此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具有良好公信力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比如位于伦敦商业设计中心的“创新英国知识转移网络”由政府全额资助,是一家非政府部门的公共服务机构。该机构共有180多名员工,大部分是创新领域各专业的专家。其主要业务是协助政府宣传科技政策、组织项目申报;帮助科技企业和创新创业企业寻找对接高新技术,提升企业竞争力;帮助企业解决创新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法律、知识产权、资本融资等问题。

我用一颗挚爱的心,对学生始终抱有良好的期待,鼓励留守学生奋发图强,朝气蓬勃,正确对待学习与生活,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信心。

(3)强化产学研合作,确保科技成果的有效落地孵化。

一是设立国有政策性银行,联合社会各界资本成立各种支持企业创新的天使风投计划。

产学研包括联合科技攻关、联合培养人才、共建研究中心或实验室、共建专业化众创空间或孵化器或产业园、设立合作专项基金、合作成立实体公司等合作模式,并由政府提供政策和引入社会资本共同打造包括技术服务、技术转移和技术评估等内容的集“产学研政资”五位一体的科技创新合作平台,助力中小科技企业发展,促进科技创新,推动科技进步。

全国性的科研事业单位转制或分类改革近20年,改革不彻底的现象和影响仍然存在[1]。一是改制后仍然划定为事业单位的科研院所(含公益一类和公益二类),政府或主管部门定位其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为主,不支持搞研究成果产业化,科研成果的商业性转让又因各种监管机制而无法实现有效转移[2],使科研院所和科技人员得不到合理回报,最终影响科研成果的落地产业化;二是已经转制为生产经营性企业且移交给国资委管理的科研院所,由于国资系统要承担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因此,对归属管理的转制科研院所侧重实行企业化管理和实施经营性企业目标考核,制约了科研院所的科研活动和科研人员的科技创新[3],同时国资系统履行国有资产流失监管职责[4],对于科研成果的市场化运营制定了诸多监管追责规定,从而错失科研成果产业化的良机。

近些年,广东省在创新创业孵化和技术转移等创新服务领域相继成立了许多专业服务机构,但是服务机构的数量、质量和专业化水平参差不齐,因此,政府应加大对公共服务机构的培育培训,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源开展创新服务,撬动社会力量共同推进科技创新。

(1)对科研机构的管理定位不清晰。

二是重视培育非政府部门的公共服务机构,提升服务责任意识,实现实施效果最大化。例如:推动高校成立科技创新和技术转移机构或科技成果转化机构,提升高校科技创新和技术转移服务水平;鼓励不同区域的重点骨干企业牵头成立行业技术联盟,助力行业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选择规模较大的实力较强的省级以上众创空间、孵化器、“双创”示范基地和产业园成立科技创新和技术转移服务机构,提高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的营运效率。

横向比较各国立法例的现状,嫖宿幼女罪的规定也见诸于各国刑法中,大陆法系的大部分国家如法国、德国,英美法系的加拿大,以及社会主义法系如越南等国家均可寻觅到此罪的身影。从比较法学的角度来看,嫖宿幼女罪获得不同法系国家的认可,对于这种自然犯有共同打击的目的,具有普遍的人类共性。

三是要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的专业化能力建设,探索长效激励机制,促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5)统一认识,协调政府管理部门的管理职能,提高管理效率,创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

另外许多土匪、特务和反动会道门头子利用佛、道教进行反对人民政权的活动,使问题变得十分复杂。⑦在这种形势下,进行教会的自我纯洁与割断宗教界同旧社会的联系,就显得十分紧迫。

一是保持科技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调动全社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确保科技创新群体能够享受到实实在在的政策红利。

二是鼓励国有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利用闲置物业开展众创空间、孵化器营运,且完善国有企业孵化器园区场地租赁管理办法,以区别于单纯的物业出租,解决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对国有企业孵化器园区物业经营监管带来的各种制约性影响,比如对于已经获得“众创空间”、“孵化器”、“双创新示范基地”等科技创新平台资质的公有物业,取消物业公开招拍挂等硬性政策要求,而是允许这些公有性质的科技园区对于入驻企业实行差别化管理,对孵化企业给予场地租金和检测实验等服务平台的使用优惠政策,而对非孵化企业实行高于市场价的租金标准等等。

三是完善职务发明等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给予科研人员运营知识产权的自由权,制定阶梯式的科技成果转化收入分配机制,让科研人员在孵化的技术项目中拥有合理的公司股权,确保他们的财产权,甚至放开大学教师在外兼职开办创业公司,落实科研院所科技人员兼职创业政策,激活科研人员创新动力,推动技术转移,让科技成果真正快速落地产业化。

四是多层次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包括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双创”知识普及教育,在重点高职院校建立“双创”示范基地,为有潜力且意向自主创业的学生提供专业性的辅导平台,缩短技术与市场的衔接周期,降低创业成本和风险,提高技术成果产业化的成功率。

4 结语

总之,科技创新与技术转移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既要发挥政府的政策导向和资源配置主导作用,也要有效调动社会资源,采取多种模式,搭建多层次多形式的科技创新和技术转移服务平台,培育科技创新文化和创新环境,为高质量发展作贡献。

参考文献:

[1]吴寿仁.中国科技成果转化40年[J].中国科技论坛,2018(10):3-4.

[2]耿燕,张业倩.国际技术转移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及启示[J].科技和产业,2018(5):117-120.

[3]张晓亮,杨海龙,唐小飞.CEO学术经历与企业创新[J].科研管理,2019(2):154-163.

[4]郭檬楠,吴秋生.国企审计全覆盖促进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吗?——兼论国资委国企监管职能转变的调节效应[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9(1):51-63.

[5]许悦雷.我国产学合作利益分配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2017.

[6]刘音磊,王朔,熊洁菲.发达国家科研院所人力资源体系案例浅析[J].管理观察,2018(36):70-72.

[7]原长弘,王钰莹,刘朝.政府—发起单位双元构建模式研究——基于重庆四家新型研发机构的多案例研究 [ J].中国科技论坛,2019(2):22-28.

[8]熊小刚.政策工具视角下中国“双创”政策内容分析及优化建议[J].软科学,2018(12):19-23.

The Analysis of S&T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Transfer System in Britain

HE Jian-hua1,GENG Yan2,RONG Jing3

(1.Guangdong Machinery Research Institute, G uangzhou 510635,China;2.Guangdong Science&Technology Cooperation Center,Guangzhou 510033,China;3.Zhongsh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reau, Z hongshan 528403, C hina)

Abstract: Firstly,this paper analyzed the S&T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transfer system in Britain and summarized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Secondly, proposed deficiencies of science&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transfer in China.Thirdly, this paper put forward some policy suggestions to promot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transfer,such as optimizing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S&T innovation, strengthening the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operation, and operating technology transfer system.

Key words: S&T innovation;technology transfer;influence factor;policy suggestion

中图分类号: F2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492(2019)04-0064-03

DOI: 10.3969/j.issn.1009-9492.2019.04.020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17A010109097)

收稿日期: 2018-10-31

第一作者简介: 何剑华,男,1969年生,广东乐昌人,大学专科。研究领域:科技管理。

(编辑:麦丽菊)

标签:;  ;  ;  ;  ;  ;  ;  

关于英国科技创新和技术转移体系的学习与思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